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实践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秋英 李兰 +3 位作者 蔡志云 林玉凤 林丽惠 黄珑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价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建立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比较该质控模式实施前(2017年)和实施后(2018年)的质控数据。结果新质控模式实施后床旁质控、质控结果汇总、生成各类质... 目的评价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建立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比较该质控模式实施前(2017年)和实施后(2018年)的质控数据。结果新质控模式实施后床旁质控、质控结果汇总、生成各类质控报表的耗时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临床护士静脉治疗专科理论知识掌握达标率、静脉治疗相关操作规范执行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患者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静脉治疗行业标准建立的静脉治疗信息化精准质控模式,可以提高质控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静脉治疗相关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治疗 行业标准 信息化 精准质控模式 输液工具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黄蕊 赵红缨 +1 位作者 陈水利 黄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4期26-28,75,共4页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及甲状腺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治疗后的甲状腺体积小于对照组患儿(P <0.05),甲状腺素水平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甲巯咪唑联合左甲状腺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左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儿 甲状腺体积 甲状腺素水平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64例临床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琪 林志青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住院治疗的64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6项主要表现者28例(43.8%);符合5项主要表现者25例(39.1%);符合4项表现者6例(9.4%);有5例(7.8%...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住院治疗的64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6项主要表现者28例(43.8%);符合5项主要表现者25例(39.1%);符合4项表现者6例(9.4%);有5例(7.8%)患儿病程中仅有发热,而无川崎病其它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冠状动脉病变17例(26.6%)。治愈54例,好转9例,自动出院1例,无1例死亡。除自动出院者外,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至3年,冠脉扩张〈4mm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4-7mm者约在6个月恢复正常,其中1例冠脉扩张9mm者仍在随访中。结论:大多数川崎病患者症状较典型,可明确诊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较好。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完全性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汤颖 陈凌 +3 位作者 姜波 杨羡球 黄蕊 冯骁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产妇和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ICU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LOS)的足月新生儿及其母亲64例作为研究对象(LOS组),... 目的探讨产妇和新生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ICU收治的诊断为晚发型败血症(LOS)的足月新生儿及其母亲64例作为研究对象(LOS组),另收集同时期非感染性足月儿及其母亲65例作为对照组(非LOS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25(OH)D]水平的差异,分析产妇与新生儿[25(OH)D]水平的相关性、母婴维生素D缺乏率以及不同分娩季节血清[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LOS组新生儿血清[25(OH)D]的水平低于非LOS组(P<0.01);LOS组产妇血清[25(OH)D]的水平低于非LOS组(P<0.01);产妇与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5);LOS组产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78.13%,70.31%)分别高于非LOS组产妇及新生儿(47.69%,44.62%)(P<0.01);不同分娩季节产妇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及新生儿低水平的[25(OH)D]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有关,产妇与新生儿[25(OH)D]水平呈正相关,本院区产妇及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无明显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晚发型败血症 足月儿 产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小儿特发性矮身材中的疗效及对骨代谢状态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红缨 黄蕊 +1 位作者 杨芳琳 黄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矮身材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和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特发性矮身材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如补充适量的...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矮身材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疗效和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特发性矮身材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治疗(如补充适量的钙剂、维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随访观察两组患儿第3、6、12个月疗效指标(身高(Ht)、体重(Wt)、生长速率(GV))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维生素D(VD))的变化。结果 (1)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身高、生长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OC指标与对照组比较生成增加明显(P <0.05),VD的生成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矮身材,可以明显增加患儿的身高,骨钙素(OC)水平可以较好的反应生长速率,体内OC生成增加,骨合成指标升高,加快了骨骼的形成,促进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身材 重组人生长激素 骨代谢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端B型利钠尿肽前体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姜波 陈凌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4期26-29,128,共5页
目的 探讨N端B型利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早产儿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诊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胎龄27-33^+6周早产儿,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的胎龄... 目的 探讨N端B型利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早产儿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诊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胎龄27-33^+6周早产儿,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的胎龄、体质量、生后第3、7天的血NT-proBNP值、心脏彩超;根据生后3天的心脏彩超结果 和临床症状分为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组、非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动脉导管未闭(nhsPDA)组及不存在动脉导管未闭(无PDA)组,hsPDA组再根据是否用布洛芬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确定NT-proBNP诊断hsPDA的临界值.结果 共纳入78例早产儿,hsPDA组26例(其中治疗组22例,非治疗组4例),nhsPDA组9例,无PDA组43例,三组生后第3天血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生后第7天NT-proBNP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hsPDA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14-0.874,P<0.05),以3503pg/mL为临界值的灵敏度为0.73(95%CI:0.56-0.90),特异度为0.73(95%CI:0.61-0.85).结论 生后第3天血NT-proBNP值有可能成为诊断早产儿hsPDA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B型利钠尿肽前体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显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西班与黄体酮阴道栓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庄丽娟 叶明珠 +4 位作者 冯骁 陈文群 卓仙娣 高宾宾 黄秀敏 《北方药学》 2021年第8期102-103,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西班与黄体酮阴道栓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先兆早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使用阿托西班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托西班与黄体酮阴道栓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阿托西班与黄体酮阴道栓治疗先兆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先兆早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使用阿托西班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托西班与黄体酮阴道栓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观察组巨大儿、低体重儿、流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9%,略高于对照组的10.71%,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西班与黄体酮阴道栓联合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西班 黄体酮阴道栓 先兆早产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