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疾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骏 陈陪能 +5 位作者 詹美芳 沈姜津 张英梅 吴丽心 李春兰 吕萍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4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编骨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以及40种单病种护士版与患者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将骨科4个病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253)与对照组(n=245),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 目的探讨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编骨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以及40种单病种护士版与患者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将骨科4个病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253)与对照组(n=245),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每个病室均放有1本路径本,每本事先夹入骨科病室告知制度、共性健康教育内容,当患者入院时,由当班护士根据此患者所患疾病从计算机中输出相应的路径单夹入路径本中,在患者住院期间每班护士按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识字患者和家属鼓励其结合护士的讲解阅读。结果两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认知态度或行为改变、对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骨科疾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能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住院患者 健康教育 临床路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床旁交接班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杨骏 詹美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5期157-159,共3页
目的实施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方法随机将住院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实验组实施规范的交接班模式,即按流程与程序进行,首先参加交接班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规定进入病房的... 目的实施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方法随机将住院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实验组实施规范的交接班模式,即按流程与程序进行,首先参加交接班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规定进入病房的顺序及床旁的站位,接着先尊称问候患者,行自我介绍及说明解释下一步实施的内容,然后进行查体与病情介绍,落实部分护理措施,最后护士长进行点评提问,交接者使用PDA巡视,两位患者之间进行速干手消毒。比较两组交接班模式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交接班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患者满意率,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 交接班程序 规范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梦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62-63,共2页
总结了30例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引流液观察、创面观察与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等。认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充分引流创面液体和刺激创面与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从而... 总结了30例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引流液观察、创面观察与护理、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等。认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充分引流创面液体和刺激创面与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从而缩短治愈时间,是治疗骨科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感染 负压吸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曾惠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与问题式学习(PBL)联合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实习的护生96人,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人,对照组47人。观察组采用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带教... 目的观察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与问题式学习(PBL)联合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骨科实习的护生96人,按实习批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9人,对照组47人。观察组采用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患者对护生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成绩、护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以及患者对护生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团体协作精神,可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问题式学习 护理带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组长参加护理督察对骨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丽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6期187-188,共2页
目的了解责任组长参加督察对骨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派两名责任组长协助护士长通过基础护理质控、床边交接、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督察,对新护士进行高难度专业技术指导,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结果责任组长参加护理督察对护理... 目的了解责任组长参加督察对骨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派两名责任组长协助护士长通过基础护理质控、床边交接、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督察,对新护士进行高难度专业技术指导,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结果责任组长参加护理督察对护理疑难问题及时处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责任组长参加护理督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组长通过护理督察,对新护士进行了指导,提高了护理管理效能,调动了护士的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组长 督察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可调式多功能烤灯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吕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年第5期42-42,共1页
断指再植及植皮术后、大面积擦伤患者擦伤局部的常规用烤灯照射患处,以保温、促进血循环、减轻肿胀、预防血管危象及促进创面干燥[1]。临床上传统采用30~40W的床头台灯照射。但是此类台灯存在以下缺点:(1)灯距难以控制,灯距过高局部... 断指再植及植皮术后、大面积擦伤患者擦伤局部的常规用烤灯照射患处,以保温、促进血循环、减轻肿胀、预防血管危象及促进创面干燥[1]。临床上传统采用30~40W的床头台灯照射。但是此类台灯存在以下缺点:(1)灯距难以控制,灯距过高局部温度达不到,灯距过低可致局部温度过高灼伤皮肤;(2)方向无法调节;(3)固定不牢靠,容易脱落,造成烫伤。为此,我们研制了可调式多功能烤灯,2012年临床试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灯照射 临床应用 多功能 可调式 研制 骨科 植皮术后 断指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骨科危重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7
作者 郑丽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S2期141-141,共1页
护理心理学是当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1],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骨科危重患者多为突然发生的复合伤,常伴有紧张、焦虑、烦躁、激动等不良心理反应。
关键词 骨科 危重病人医疗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骨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头前脱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志文 丁真奇 +2 位作者 林斌 翟文亮 刘晖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尺骨截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头陈旧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桡骨头、尺骨上段截骨内固定治疗18例陈旧性桡骨头前脱位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15岁,平均(6.9±1.3)岁;受伤... 目的:探讨尺骨截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头陈旧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桡骨头、尺骨上段截骨内固定治疗18例陈旧性桡骨头前脱位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15岁,平均(6.9±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65个月,平均(24.0±5.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肘关节屈伸活动和前臂旋转活动受限,但均无桡神经损伤,桡骨头无明显变形。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桡骨头再脱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8个月,平均(17.0±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3.9个月,平均(2.8±0.5)个月。术后肘关节屈曲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朱玉奎等评定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尺骨截骨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性桡骨头前脱位疗效满意,可以有效地改善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功能,防止桡骨头再次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脱位 尺骨 截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山 练克俭 +3 位作者 陈长青 翟文亮 郭林新 蔡弢艺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肩胛骨骨折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4例,外科颈骨折12例,解剖颈骨折3例,... 目的: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肩胛骨骨折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0~48岁,平均31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Hardegger分型:肩胛骨体部骨折24例,外科颈骨折12例,解剖颈骨折3例,盂缘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7例。其中17例采用保守治疗;3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摄肩胛骨正位X线片,测量盂极角(glenopolarangle,GPA)。并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52例均经9~48周随访。Hardegger功能评定:非手术治疗组17例,优7例,良6例,可2例,差2例;GPA>20°14例,<20°3例。手术组35例,优20例,良12例,可3例;GPA>20°33例,<20°2例。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治疗结果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处理肩胛骨骨折之前,首先行CT三维重建,全面了解骨折移位情况,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腱-骨愈合界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文亮 郑燕梅 +3 位作者 丁真奇 吕辰玮 高跃川 郭以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异体脱蛋白骨组(PRP+DPB组),异体脱蛋白骨组(DPB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肌腱重建ACL模型,前2组骨隧道内分别植入PRP凝胶与DPB复合物、DPB,空白对照组行单纯ACL重建。术后4、8、12、24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单一轴向的拉伸试验)后,采用HE、Alcian blue、Masson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腱骨愈合、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组织学特点,分析各自的力学薄弱点。结果行拉伸试验后,术后4、8周各组标本肌腱移植物均从股骨隧道内断裂拉出,但PRP+DPB组术后8周时标本肌腱断裂处靠近股骨隧道内口,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部位位于隧道中段。术后12周时PRP+DPB组6个标本中有5个肌腱断裂部位在关节腔内部分,另2组仍从隧道内断裂拉出。术后24周时各组标本均在关节腔内部分断裂。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腱骨结合部,可见少许疏松的纤维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层面在腱骨界面,断端见瘢痕组织。术后8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隧道内口处腱骨结合部,可见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较前规则,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但较之前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中段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疏松纤维组织。术后12周时PRP+DPB组肌腱断端见胶原纤维排列较前有序,梭形细胞散在分布,Alcian blue染色见断端有少量细胞异染,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内口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较致密的纤维组织,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Alcian blue染色未见异染。术后24周时各组断端纤维排列整齐,PRP+DPB组可见椭圆形细胞,Alcian blue染色呈异染,较另2组明显,VEGF免疫组化3组均难以检出。术后4、8、12周,PRP+DPB组VEGF表达与DPB组、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表达增强;DPB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3组标本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8周以内)的薄弱点在腱骨界面,晚期在于移植肌腱。PRP可以提高腱骨间骨向肌腱内长入,从而增加腱骨愈合后的抗拉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骨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蛋白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练克俭 宋光虎 +2 位作者 翟文亮 丁真奇 刘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兔异体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取9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共分4组,DPB+BMP... 目的探讨兔异体脱蛋白松质骨(deproteined bone,DPB)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取9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共分4组,DPB+BMP组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复合体,DPB组和BMP组分别在股骨隧道内植入DPB、BMP,空白对照组的股骨隧道内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4、8、12、16周时分别处死各组中的6只动物,切取标本,测量股骨隧道的宽度,计算隧道扩大率。结果术后4周时,DPB+BMP组、DPB组、BMP组及空白对照组的骨隧道扩大率分别为(23.52±0.43)%、(34.83±0.52)%、(51.57±0.76)%、(56.90±0.81)%,术后8周为(22.21±0.34)%、(35.35±0.46)%、(60.97±0.63)%、(67.18±0.70)%,术后12周为(21.94±0.37)%、(33.01±0.41)%、(50.56±0.54)%、(54.61±0.55)%,术后16周为(20.96±0.35)%、(32.11±0.50)%、(49.29±0.66)%、(53.31±0.59)%,各时点骨隧道扩大率DPB+BMP组<DPB组<BMP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脱蛋白骨复合BMP能减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骨隧道扩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脱蛋白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骺生长滑动钢板的设计及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练克俭 洪加源 +4 位作者 纪玉清 丁真奇 林斌 翟文亮 陈长青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骨骺部可滑动延长钢板,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该钢板在动物体内能否在有效固定骨折的同时,又能减轻对骨骼纵向生长的抑制,减少肢体畸形的发生。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股骨髁部骨折... 目的:设计一种骨骺部可滑动延长钢板,通过动物实验了解该钢板在动物体内能否在有效固定骨折的同时,又能减轻对骨骼纵向生长的抑制,减少肢体畸形的发生。方法:根据儿童、青少年股骨髁部的解剖特点设计出适用于儿童、青少年股骨髁部骨折的内固定滑动钢板。实验动物选30只1.5月龄健康山羊,12只为正常对照组,余18只为钢板内固定组,其中右后肢采用普通钢板固定,左后肢采用滑动钢板固定。术后不同时相点对所有山羊双侧股骨进行X线摄片检查和使用组织化学、电镜观察评估骨骺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X线摄片检查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1d双侧股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4、6个月双侧股骨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滑动延长钢板侧股骨长度明显长于普通钢板侧,股骨长度术后1、2、4、6个月分别与术后1d增长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普通钢板侧和正常对照组右侧股骨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滑动延长钢板侧和正常对照组左侧股骨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示滑动组骨骺板总厚度及肥大细胞计数均明显大于普通钢板固定组(P<0.01);Safranine O组织化学观察示滑动组于术后3、6个月Safranine O组织化学染色明显深于普通组;电镜观察示滑动组于术后3、6个月软骨增殖区软骨细胞分裂及生长活跃。结论:动物实验证实可滑动钢板在动物体内随骨骺的生长可自动延长,对骺板无加压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继发骺板损伤,不会产生骨骺生长抑制、骨骺早闭,符合发育期骨骺生长的生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滑动钢板 骨折固定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管理对预防胫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燕惠 张英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4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管理对预防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9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20例,患者住院期间专门制定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和护理5d后患者的纤维蛋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管理对预防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9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120例,患者住院期间专门制定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和护理5d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D-二聚体(D-D)及凝血酶原时间(PT),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FIB、D-D平均水平较护理前降低,APTT、PT较护理前升高(P<0.05)。在院期间产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2.5%)例,肺动脉血栓栓塞(PTE)1(0.83%)例。所有DVT患者均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均已康复出院。结论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管理对胫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能提高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DVT)相关知识水平和操作技又帮助提升患者健康管理意识,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管理 胫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正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3期3-5,共3页
综述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现状、影响因素、测评指标及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和措施。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术后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积极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恢复肌力及其协调性、达到患者髋部最佳状态... 综述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现状、影响因素、测评指标及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和措施。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术后持续性护理干预对积极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恢复肌力及其协调性、达到患者髋部最佳状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议住院期间康复医生介入骨科病房,指导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出院康复期,以家庭为主要场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给予持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家庭访视、电话指导,消除其顾虑,使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以积极配合的态度,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身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护理干预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正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以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基础,给予连续...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以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基础,给予连续护理,观察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依从性。结果在T0与T1、T2三个时间段内,研究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护理 髋部骨折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辽妥软膏治疗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玉芸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11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喜辽妥软膏治疗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软膏涂抹病变部位;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病变部位,每天2~3次,均连续治疗5d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喜辽妥软膏治疗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软膏涂抹病变部位;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病变部位,每天2~3次,均连续治疗5d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辽妥软膏治疗留置针致静脉炎疗效满意,是治疗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留置针 喜辽妥软膏 硫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骨髓炎开窗病灶清除并植骨术后冲洗引流32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丽英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S2期84-84,共1页
慢性骨髓炎一般全身症状轻,感染较局限,多伴有低热,局部症状有疼痛、肿胀、皮温增高,有深压痛,如果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水肿,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轻,疼痛缓解,但软组织受累的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可出... 慢性骨髓炎一般全身症状轻,感染较局限,多伴有低热,局部症状有疼痛、肿胀、皮温增高,有深压痛,如果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出现局部皮肤发红、水肿,脓肿穿破骨膜,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轻,疼痛缓解,但软组织受累的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可出现波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引流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爱真 任梦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9期113-113,7,共2页
总结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训练和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功能锻炼。认为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使患者全身情况和患肢功能恢复得以保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 总结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训练和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功能锻炼。认为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使患者全身情况和患肢功能恢复得以保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暂时阻断在股部严重软组织伤的应用
19
作者 翟文亮 丁真奇 +3 位作者 刘晖 周亮 张峰 余爱玉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67-467,共1页
股部软组织丰富,严重损伤时常伴有大量、快速、严重的失血。如何在急救、手术中快速、有效地止血,是临床救治成功的关键。自2000年至2007年采用股动脉暂时阻断的方法,应用于股部严重软组织损伤,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股动脉 阻断疗法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采血管在切口引流中的应用
20
作者 郑丽霞 陈惠端 刘薇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4期44-44,共1页
手外伤患者术后切口引流一般采用采血器,但因采血器较细,不易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我科于2009年7月采用真空采血管与采血器连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方法 :患者术后引流用采血器针头直接插入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直接固定在... 手外伤患者术后切口引流一般采用采血器,但因采血器较细,不易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我科于2009年7月采用真空采血管与采血器连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介绍如下。方法 :患者术后引流用采血器针头直接插入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直接固定在患者手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采血管 切口引流 应用 外伤患者 术后引流 负压吸引器 2009年 采血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