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金融政策与宏观调控——1989中国国际学术会议在厦举行
1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4期83-83,共1页
由厦门大学举办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宏观调控——1989中国国际学术会议”于1989年5月19日—22日在厦门隆重召开。这是一个民间的、小型的、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代表,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 由厦门大学举办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宏观调控——1989中国国际学术会议”于1989年5月19日—22日在厦门隆重召开。这是一个民间的、小型的、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代表,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共11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46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会议 宏观调控目标 财政金融政策 不同社会制度 经济发展阶段 厦门大学 加拿大 专家 学者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关系
2
作者 詹凌蔚 刘宏 +3 位作者 郭琳 邱慈孙 潘贤掌 张丽霞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1期37-42,共6页
近年来,国内财政理论界关于中、西财政理论的比较研究逐步深入,尤其集中表现于在我国财政理论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与以西方经济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公共财政论”之间的比较研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界普遍认识到:... 近年来,国内财政理论界关于中、西财政理论的比较研究逐步深入,尤其集中表现于在我国财政理论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与以西方经济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公共财政论”之间的比较研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界普遍认识到:“国家分配论”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与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分配论 公共财政论 公共产品 公共服务 公共需要 经济建设支出 市场失效 正确认识和处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财政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为何不能四两拨千斤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联峰 袁星侯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7,共5页
关键词 经济运行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中国 宏观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配给理论与民间金融中的利率 被引量:24
4
作者 江曙霞 秦国楼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民间金融 非正规金融 灰色金融 利率 信贷配给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化:政府行为·财政行为·预算行为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7,共7页
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大类。只有三者的行为都受法律有效约束时 ,社会才处于法治状态。市场经济具有等价交换的内在要求 ,法治化既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佳手段 ,也是它的必然结果。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 ,市场... 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大类。只有三者的行为都受法律有效约束时 ,社会才处于法治状态。市场经济具有等价交换的内在要求 ,法治化既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佳手段 ,也是它的必然结果。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治传统 ,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由政府直接推动的 ,因此 ,政府行为的法治化对经济的市场化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财政法治化是政府行为法治化的着力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化 政府行为 财政行为 预算行为 依法治国 市场经济 经济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8,共8页
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和一体化 ,促进了金融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金融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要求以银行为主成立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应采取纯粹控股公司的形式 ,并以集团化为发展目标。在风险监管上应选择多元化的... 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和一体化 ,促进了金融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金融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要求以银行为主成立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应采取纯粹控股公司的形式 ,并以集团化为发展目标。在风险监管上应选择多元化的监管模式 ,从传统监管方法转向风险目标法 ;要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指南 ,建立内部“防火墙”和援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 风险监管 金融集团 金融体制 金融改革 集团援助机制 集团公司 监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制度设计理论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进 林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现代银行制度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提高金融制度的运行效率。资本市场的信息反馈与直接监督功能 ,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 ,金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稳健高效... 现代银行制度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提高金融制度的运行效率。资本市场的信息反馈与直接监督功能 ,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 ,金融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稳健高效的银行制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制度设计 信息不对称 经济发展阶段 运行效率 资本市场 经营管理决策 银行制度 金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同?——兼论中西公共财政的异同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志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公共产品 (PublicGoods)提供的不同状况的原因作了分析 ,认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并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一致性的前提下 ,从技术、传统文化等角度对公共产品提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探讨... 本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公共产品 (PublicGoods)提供的不同状况的原因作了分析 ,认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并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一致性的前提下 ,从技术、传统文化等角度对公共产品提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 ,本文指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性对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公共选择 公共财政 中国 财政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经济条件下需求不足原因及财政政策的选择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松青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2,共5页
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 ,说明了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实质是二元结构及其体制变迁。在二元经济条件下 ,有效的财政政策应该是能兼顾短期和长期、协调总量和结构、着力于政策和体制联动的政策 ,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在有利于... 本文以二元经济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 ,说明了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实质是二元结构及其体制变迁。在二元经济条件下 ,有效的财政政策应该是能兼顾短期和长期、协调总量和结构、着力于政策和体制联动的政策 ,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在有利于二元结构转换和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城市要重点排除有碍于新的消费和投资增长点形成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 需求不足 体制变迁 结构转换 财政政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财政学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志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2-88,共7页
20世纪西方财政学的最初发展阶段是新古典财政学的出现 ,包括安格鲁·萨克森传统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两个分支。前者运用价格理论分析了税收转嫁和归宿问题 ;后者则研究了公共支出和集体决策问题。 50 - 70年代 ,这两大传统完成了对... 20世纪西方财政学的最初发展阶段是新古典财政学的出现 ,包括安格鲁·萨克森传统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两个分支。前者运用价格理论分析了税收转嫁和归宿问题 ;后者则研究了公共支出和集体决策问题。 50 - 70年代 ,这两大传统完成了对接。随着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财政学又演化出宏观财政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财政学 学科发展历史 微观财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二十载 财政理论写新篇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子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21,共9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研究的总趋势为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在财政类型、财政模式、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气氛和对待西方财政理论方面的七大转变。财政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在财政本质、财...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研究的总趋势为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在财政类型、财政模式、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气氛和对待西方财政理论方面的七大转变。财政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在财政本质、财政职能、理财思想、征税依据与原则和“一体五两”职能方面的五个进展。财政应用理论研究取得了在税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公债与财政投融资、公共支出、分税制、复式预算、财政平衡、财政与央行分工协作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套运用和振兴国家财政理论方面的十点贡献。财政理论研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端正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继续遵循深入研究财政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思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体系,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理论研究 转变 进展 贡献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进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志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将制度外财政的规范化进程视为一个“奥尔森困境”,认为只有实行真正的财政联邦主义。
关键词 制度外财政 奥尔森困境 财政联邦主义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中国家财力 强化财政职能——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理财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子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1,共7页
集中国家财力 ,科学界定财政职能 ,正确实施财政政策 ,以及切实遵循财政原则 ,是江泽民同志理财思想的核心。在学习和领会这些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区分“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内涵 ,理解财政的平衡观 ,以及把握财政的资源配置、收... 集中国家财力 ,科学界定财政职能 ,正确实施财政政策 ,以及切实遵循财政原则 ,是江泽民同志理财思想的核心。在学习和领会这些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区分“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内涵 ,理解财政的平衡观 ,以及把握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这四大职能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泽民 理财思想 国家财政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职能 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监督管理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与公共财政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志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4-48,共5页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公共财政论。近年来,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正统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公共财政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以期更为全... 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趋势是在社会共同需要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公共财政论。近年来,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正统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提出了挑战。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对公共财政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 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公共财政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公共财政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企业并购的金融政策思考
15
作者 苏宁华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投资银行 金融政策 企业并购 并购活动 我国企业 并购企业 商业银行 目标企业 资本市场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金融制度变革及启示
16
作者 陈善昂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7-40,共4页
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致使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韩国金融制度究竟如何形成、有何特征和缺陷?在危机爆发前后进行了哪些金融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对我国化解金融风险和健全金... 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致使金融体系不健全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韩国金融制度究竟如何形成、有何特征和缺陷?在危机爆发前后进行了哪些金融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对我国化解金融风险和健全金融制度又有何启示呢?一、韩国金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金融制度 改革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善金融监管
17
作者 曾永艺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金融监管的本质是在金融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 ,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由自主的金融监管者纠正或避免金融市场缺陷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实践中面临诸多矛盾 ,需要结合我国国情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化解矛盾 ,改善我... 金融监管的本质是在金融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 ,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由自主的金融监管者纠正或避免金融市场缺陷的行为。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实践中面临诸多矛盾 ,需要结合我国国情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化解矛盾 ,改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监管体制 国际惯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府干预理论看金融监管
18
作者 靳俐 《现代经济探讨》 2000年第3期12-16,共5页
本文从纵横两个层次对金融监管的发展轮廓进行了勾勒。纵向从理论的角度,由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而及金融监管理论。“看不见的手”范式、福利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寻租理论和管制供求说等分别指出了市场的作用以及政府的缺陷;反对者运... 本文从纵横两个层次对金融监管的发展轮廓进行了勾勒。纵向从理论的角度,由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而及金融监管理论。“看不见的手”范式、福利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寻租理论和管制供求说等分别指出了市场的作用以及政府的缺陷;反对者运用博车论、信息经济学和次代理论,论证了市场失灵的必然以及政府干预的可能和必要。市场增进论则从另外的角度论证了政府干预的必要。笔者将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一般应用到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之中。横向则兼顾理论与实践,把具体的金融监管政策与监管理论的发展结合论述,相互照应。文章最后是理论分析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即对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框架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政府干预理论 金融业 市场增进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
19
作者 刘德煌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61-62,共2页
农业资金短缺是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财政、金融部门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同时也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影响农民农业投入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 农业资金短缺是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财政、金融部门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同时也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影响农民农业投入积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手段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从金融部门来讲,目前可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如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入 金融杠杆 农业保险 资金短缺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 保险事业 保险责任范围 生产经营规模 集体统一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思考
20
作者 吴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1-55,共5页
一、引言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覆盖国有部门和一些大型集体企业,其主要特征是由国家规定基本统一的养老待遇,各类单位和企业支付养老费用,完全没有职工个人的缴费积累,国有企业的经营由国家统负盈亏,所以它实... 一、引言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覆盖国有部门和一些大型集体企业,其主要特征是由国家规定基本统一的养老待遇,各类单位和企业支付养老费用,完全没有职工个人的缴费积累,国有企业的经营由国家统负盈亏,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体系.1978年以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完善:1984年进行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1986年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体系 现收现付制 积累制 工资替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