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农杆菌介导高效转化体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廷速 张军 +4 位作者 曾定 夏宁邵 陈丽娟 陈如凯 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香蕉 (Musaspp .)的横切薄层切片 (tTCL)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 ,研究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香蕉的因素。研究表明 ,菌液的预处理和重悬液的pH值是影响香蕉转化的主要因子 ,而乙酰丁香酮 (AS)是香蕉遗传转化中必需的酚类物质 ,80 μmol/L是... 以香蕉 (Musaspp .)的横切薄层切片 (tTCL)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 ,研究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香蕉的因素。研究表明 ,菌液的预处理和重悬液的pH值是影响香蕉转化的主要因子 ,而乙酰丁香酮 (AS)是香蕉遗传转化中必需的酚类物质 ,80 μmol/L是较理想的浓度 ;感染时间以 8~ 15min ,共培养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以 4~ 5d及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根癌 农杆菌 遗传转化 横切薄层切片 介导 外植体 pH值 乙酰丁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的合成、鉴定及植物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廷速 杨海杰 +3 位作者 张军 夏宁邵 陈如凯 李杨瑞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用 PCR方法合成了人表皮生长因子 ( h EGF)基因 ,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 p2 0 T-h EGF,研究了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 h EGF的生物学活性 ,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质粒 .研究表明 :无论是融合蛋白 GST-h EGF或纯化的h EGF蛋白 ,都有相当高的生物活性 ... 用 PCR方法合成了人表皮生长因子 ( h EGF)基因 ,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 p2 0 T-h EGF,研究了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 h EGF的生物学活性 ,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质粒 .研究表明 :无论是融合蛋白 GST-h EGF或纯化的h EGF蛋白 ,都有相当高的生物活性 ,h EGF蛋白对 Hela细胞的增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免疫小鼠亦能产生很高的免疫应答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横切薄层切片芽分化的培养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廷速 张军 +2 位作者 夏宁邵 陈如凯 李杨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0-13,共4页
以香蕉横切薄层切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薄层切片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横切薄层培养技术能更有效、快速地进行香蕉的无性繁殖;TDZ(英文名为Thidiazuron,N-pheny-N'-1,2,3.-thia-diazol-5-ylurea,中文译为苯基噻二唑基脲... 以香蕉横切薄层切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薄层切片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横切薄层培养技术能更有效、快速地进行香蕉的无性繁殖;TDZ(英文名为Thidiazuron,N-pheny-N'-1,2,3.-thia-diazol-5-ylurea,中文译为苯基噻二唑基脲)对香蕉薄层切片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没有得到生长正常的不定芽;横切薄层切片在暗培养且培养温度为30℃时比25℃有较高的不定芽分化率,不定芽分化能力强,丛芽多;蔗糖和AgNO_3对薄层切片芽分化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薄层切片 培养技术 无性繁殖 不定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芦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廷速 张军 +2 位作者 夏宁邵 陈如凯 李杨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 (Aloe .arborescens)的横切薄层切片 (transversethincelllayer,tTCL)作为转化受体 ,通过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和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 ,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研究表明 :芦荟对头雹霉素 (cefotax... 以美国库拉索芦荟 (Aloe .arborescens)的横切薄层切片 (transversethincelllayer,tTCL)作为转化受体 ,通过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和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 ,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研究表明 :芦荟对头雹霉素 (cefotaxime)和羧苄霉素 (carbenicillin)不敏感 ,而对卡那霉素 (kanamycin)和潮霉素 (hygromycin)敏感 ;用靠近顶芽的材料得到的横切薄层切片芽再生率高 ,有较高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 ;乙酰丁香酮 (acetosyringone)在芦荟转化是不可缺少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介导 芦荟 遗传转化 百合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保护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伟立 方宏清 +1 位作者 徐金森 陈惠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76-878,共3页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家族的新成员,也称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 inhibitory factor,OCIF)或称为树枝状细胞受体1(dendritic cell derived receptor-1,FD-CR-...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1997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受体家族的新成员,也称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steoclast inhibitory factor,OCIF)或称为树枝状细胞受体1(dendritic cell derived receptor-1,FD-CR-1),它是骨代谢一个重要的负调控因子.OPG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等TNF家族成员的假受体[1-2].OPG与RANKL的结合可阻断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发生的RANK/RANKL信号通路,抑制OC对骨骼的破坏作用[1].而OPG与TRAIL的结合则抑制了后者特异性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2].由于OPG对OC的抑制作用,使它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骨癌等疾病的新药物而备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OPG 核因子KB 破骨细胞抑制因子 研究进展 TNF 骨代谢 负调控因子 受体活化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