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乙酰丙酸催化脱羧制备丁/丙酮
1
作者
张鑫
司志浩
+4 位作者
孙勇
雪晶
唐兴
曾宪海
林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72,94,共9页
以H-β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高分散性的CuO-Bi_(2)O_(3)/H-β催化剂,在水体系中催化乙酰丙酸(LA)脱羧制备丁酮(MEK)和丙酮(Ace)。考察了影响LA脱羧性能的反应因素,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290℃、初始pH=5~6的体系中,24CuO-12Bi_(2)O_(3)/H...
以H-β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高分散性的CuO-Bi_(2)O_(3)/H-β催化剂,在水体系中催化乙酰丙酸(LA)脱羧制备丁酮(MEK)和丙酮(Ace)。考察了影响LA脱羧性能的反应因素,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290℃、初始pH=5~6的体系中,24CuO-12Bi_(2)O_(3)/H-β催化LA脱羧反应3 h,LA转化率达88.06%,MEK产率达40.75%,MEK和Ace的总产率达61.05%,说明该催化剂不仅脱羧活性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表征分析发现,24CuO-12Bi_(2)O_(3)/H-β兼具中强酸、中强碱及弱酸、弱碱位点,Bi元素的引入促进了CuO在载体上的分散,Cu/Bi组分起到了协同催化脱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酸
非均相脱羧
丁酮
丙酮
CuO-Bi_(2)O_(3)/H-β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乙酰丙酸催化脱羧制备丁/丙酮
1
作者
张鑫
司志浩
孙勇
雪晶
唐兴
曾宪海
林鹿
机构
厦门大学
能源学院
厦门
市
生物质
清洁
高值
化
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石油
化
工
研究
院
厦门大学福建省生物质清洁高值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5-72,9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978246,2177623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8D-5007-0503)。
文摘
以H-β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高分散性的CuO-Bi_(2)O_(3)/H-β催化剂,在水体系中催化乙酰丙酸(LA)脱羧制备丁酮(MEK)和丙酮(Ace)。考察了影响LA脱羧性能的反应因素,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290℃、初始pH=5~6的体系中,24CuO-12Bi_(2)O_(3)/H-β催化LA脱羧反应3 h,LA转化率达88.06%,MEK产率达40.75%,MEK和Ace的总产率达61.05%,说明该催化剂不仅脱羧活性高,而且具有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表征分析发现,24CuO-12Bi_(2)O_(3)/H-β兼具中强酸、中强碱及弱酸、弱碱位点,Bi元素的引入促进了CuO在载体上的分散,Cu/Bi组分起到了协同催化脱羧作用。
关键词
乙酰丙酸
非均相脱羧
丁酮
丙酮
CuO-Bi_(2)O_(3)/H-β催化剂
Keywords
levulinic acid
heterogeneous decarboxylation
butanone
acetone
CuO-Bi_(2)O_(3)/H-βcatalyst
分类号
TQ32.41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乙酰丙酸催化脱羧制备丁/丙酮
张鑫
司志浩
孙勇
雪晶
唐兴
曾宪海
林鹿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