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基本策略以及与志愿服务的关系:历史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6
1
作者 童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7-23,共7页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 社会工作产生于志愿服务。在寻求科学化的慈善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始终与志愿者保持着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注重在社区的场景中把个人改变和社会改变结合起来。但是,在成为政府提供直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专业之后,社会工作把专业地位的寻求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专业内部,出现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冲突;在专业外部,出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合作关系的断裂。全球化带来经济竞争的加剧,改变了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促使社会福利服务从政府为主转变成多方参与的多元服务模式。80、90年代西方社会普遍认识到政府和市场机制的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加入社会福利服务系统。这样,在全球化处境下社会工作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专业位置,它不仅是政府多层面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与非政府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合作的政府代言人,只有通过与志愿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社区中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符合本地需要的专业服务。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经验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中国社会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志愿服务 专业地位 基本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社会工作的百年审视与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被引量:6
2
作者 童敏 许嘉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0,共8页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 西方社会工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但是有关它的理论基础仍然认识不清,总是面临"浅显"的质疑。显然,对"深度"社会工作的探究不仅是理论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本土理论体系建构来说,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通过对西方理论流派的百年历史考察发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从早期开始就一直处于"深度"的探究中,又无法摆脱"浅显"的质疑,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从自然生活场景和历史社会场景两个维度抗争"浅显"的挑战,但仍然由于其一直站在个人的立场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无法超越个人当下实践的经验。因此,需要提倡一种从环境立场出发的"深度"社会工作,在不断变动的场景实践中实现人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度自觉,提升人们的实践理性。这对于场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工作来说,既是实践的要求,也是本土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它为中国社会工作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平等对话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本土框架和理论依据——一项本土专业服务场域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童敏 史天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9,共8页
近十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由体制外逐渐走进体制内,与体制的融合成为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而融合的最基础专业服务场域就是社区。文章针对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居委会动态关联的分析发现:(1)居委会承担着管... 近十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由体制外逐渐走进体制内,与体制的融合成为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而融合的最基础专业服务场域就是社区。文章针对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居委会动态关联的分析发现:(1)居委会承担着管理和服务双重角色,采取综合管理服务方式,与追求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存在不同的服务逻辑;(2)借助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与居委会的综合管理服务融合起来。两种常见的融合方式,一是注重社区整体能力提升的社区社会工作;二是关注专项服务延伸的社区的社会工作;(3)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是"双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的项目综合社会工作服务的场景服务逻辑,有别于西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注重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开展的综合社会工作服务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区居委会 场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管理还是健康管理——健康照顾社会工作实践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8
4
作者 童敏 刘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5,共8页
一百年来,健康照顾社会工作(health care social work)一直以疾病管理为主导,但是注重患者自身经验的健康管理的呼声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对医学人类学、第二代女性主义和身体社会学的文献梳理发现,疾病与经验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 一百年来,健康照顾社会工作(health care social work)一直以疾病管理为主导,但是注重患者自身经验的健康管理的呼声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对医学人类学、第二代女性主义和身体社会学的文献梳理发现,疾病与经验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医学的疾病治疗就是一种建立在疾病管理上的"专家"经验,对这种"专家"经验的过分依赖必然导致对患者自身健康经验的忽视,从而出现用疾病管理替代健康管理的现象。这一发现将有利于社会工作者重新审视健康照顾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位,找回患者自身所拥有的健康经验,把健康归还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照顾社会工作 疾病管理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问题视角到问题解决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再审视 被引量:46
5
作者 童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优势视角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得到强烈反响,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工作发展的主导原则。然而有关优势视角理论基础的研究至今寥寥无几。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开展了深刻反思,把优势概念带入了社会工作,假设人人都有优势。但是优势视角的... 优势视角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得到强烈反响,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工作发展的主导原则。然而有关优势视角理论基础的研究至今寥寥无几。优势视角对问题视角开展了深刻反思,把优势概念带入了社会工作,假设人人都有优势。但是优势视角的理论基础源于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启蒙运动推崇的基本理念,它本身不仅无法避免强势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理性的盛行,而且忽视了人的生活总是面临某种问题这一事实。问题解决视角正好弥补了优势视角这一不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上,注重运用问题和优势相结合的平衡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问题解决视角将解决问题与学习放弃和放下结合起来,拓展了西方社会工作的观察视角,并且为西方社会工作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问题视角 优势视角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本质的百年探寻与实践 被引量:52
6
作者 童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7,共8页
从20世纪初社会工作专业化形成的开始阶段起,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以玛丽.里士曼为代表的强调科学、理性的专业化的个案服务模式和以简.亚当斯为领袖的注重融合、公平的能力导向的社区发展模... 从20世纪初社会工作专业化形成的开始阶段起,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以玛丽.里士曼为代表的强调科学、理性的专业化的个案服务模式和以简.亚当斯为领袖的注重融合、公平的能力导向的社区发展模式。西方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就是围沿着这两种模式的基本要求展开的,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但反映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中的两个方面的本质诉求:一,提供关爱的专业化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内涵;二,个人与环境的互动是社会工作的基本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专业化 人与环境互动 价值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一项历史和社会结构的考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童敏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7,共6页
当下,我国社会工作正逐渐走上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同时针对本土社会工作缺乏专业性的质疑和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工作源起于西方,然而与之相比,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却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身份条件,不仅... 当下,我国社会工作正逐渐走上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同时针对本土社会工作缺乏专业性的质疑和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工作源起于西方,然而与之相比,我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却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和身份条件,不仅需要满足自然场景中开展服务和双服务主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居委会)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应对来自心理咨询师和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挑战。因此,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不能像西方那样走机构服务的专业发展道路,追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分别专业化的发展方式,而需要围绕着个人改变和环境改变的结合,借助项目服务的专业化将注重个人成长的微观服务与注重环境改善的宏观服务整合起来,并由此带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深入和扩展,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找到并且拓展专业的发展空间和确立好专业的社会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社会工作 专业化 项目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心理-社会的结合还是整合?——精神病医院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 被引量:21
8
作者 童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7,23,共8页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精神病医院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开拓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对一所市级精神病医院的个案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精神病医院的康复服务已经逐渐迈向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但仍面临患者比较...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精神病医院已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开拓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对一所市级精神病医院的个案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精神病医院的康复服务已经逐渐迈向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但仍面临患者比较被动、服务活动松散、社会支持缺乏等难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运用病症的视角规划和设计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康复的活动,使患者成为被动的参与者。在这样的处境下开展精神病医院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转变服务介入的视角,以精神疾病患者的能力和发展为核心,通过尊重、合作的方式挖掘和调动患者的能力,围绕患者的发展要求与患者一起规划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不同活动,增强患者自我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加强患者与家人以及其他人之间的社会支持,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方面的服务整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精神病医院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理论的文化转向及其文化自觉 被引量:5
9
作者 童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4-8,共5页
随着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的衰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势头,除了心理辅导治疗逻辑和生态系统视角循环逻辑的探索之外,同时还出现了种族文化冲突的理论解释诉求.针对种族文化冲突,八十年代之后西方社... 随着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的衰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势头,除了心理辅导治疗逻辑和生态系统视角循环逻辑的探索之外,同时还出现了种族文化冲突的理论解释诉求.针对种族文化冲突,八十年代之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出现了两种理论视角的解释:社会学视角和文化视角.前者以社会结构的分析为基础理解社会歧视和社会排斥的运行机制;后者注重历史的考察,从历史的演变说明社会结构中种族文化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文化自觉 文化转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百家争鸣” 文化冲突 种族文化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社会中社会参与的路径问题 关系信任还是普遍信任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福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104,共21页
已有研究多数认为市场经济、社会参与有助于普遍信任的建立,"关系"则阻碍这种信任的形成。基于CGSS2005数据,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了市场经济、社会参与和关系信任对普遍信任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以亲... 已有研究多数认为市场经济、社会参与有助于普遍信任的建立,"关系"则阻碍这种信任的形成。基于CGSS2005数据,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了市场经济、社会参与和关系信任对普遍信任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以亲属信任为核心的关系信任对普遍信任具有消极影响;当社会组织成员间信任仍是一种关系信任时,社会参与对普遍信任也呈现出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发展能够提高普遍信任,但同时推动了"关系"的使用,从而使得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与普遍信任间存在着相反的双向影响。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进一步推动社会参与。社会参与不仅仅要关注于组织的增长,也需要在制度层面上给予"跨关系"成员交往更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社会 社会参与 关系信任 普遍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意识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静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6,64,共7页
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性别意识的构成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性在对待女性的压制态度和倾斜态度上存在相当大的性别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和婚姻关系等都对性别意识的不同方... 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性别意识的构成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性在对待女性的压制态度和倾斜态度上存在相当大的性别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和婚姻关系等都对性别意识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和谐的性别关系,不仅需要增强文化和性别意识教育,在发挥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也要让男性更充分地认识和肯定女性的价值,此外,还要进一步发挥公共决策在维护妇女权益和实现男女平等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分析 被引量:72
12
作者 胡荣 陈斯诗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57,共23页
本项研究运用定量数据从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迁移压力和社会资本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1)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绝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2)农民工群体的迁移过程面... 本项研究运用定量数据从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迁移压力和社会资本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社会因素。研究发现:(1)相对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工的精神健康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绝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2)农民工群体的迁移过程面临的压力,例如被排斥、不公平待遇等会对他们的精神健康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3)相较于其他群体,社会资本和精神健康的关系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表现更为复杂。有的社会资本对精神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信任和网络密度;而有的社会资本则对精神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精神健康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政治参与和公众的政治效能感 被引量:50
13
作者 胡荣 沈珊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3,246,共11页
政治效能感作为重要的政治态度变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2010年CGSS的调查数据,研究社会信任和政治参与对公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信任的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两个因子对公众的外在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政治效能感作为重要的政治态度变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2010年CGSS的调查数据,研究社会信任和政治参与对公众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信任的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两个因子对公众的外在效能感有显著影响;而政治参与中的社区参与对内外效能感均具有显著意义,且基层选举对外在效能感具有积极影响,维权抗争则与内在效能感相联系。此外,个人特质和媒介接触情况等因素对公众的政治效能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社会信任 内在效能感 外在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 被引量:26
14
作者 胡荣 池上新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75,共14页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对不同层级的政府信任存在差异性,其作用效应是有边界的,不论是社团参与还是社会信任,其对于基层政府信任都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对于高层政府信任均...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对不同层级的政府信任存在差异性,其作用效应是有边界的,不论是社团参与还是社会信任,其对于基层政府信任都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对于高层政府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能够有效增进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政府绩效比社会资本更能解释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政府信任的方法显然是改进政府绩效,当然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本的长期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政府绩效 政府信任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延辉 史敏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关系着城市的繁荣与稳定,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尚未发现从社会信任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从社会信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信任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将提取的因子对社会融入的三个维度即社会参与维度... 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关系着城市的繁荣与稳定,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尚未发现从社会信任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从社会信任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信任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将提取的因子对社会融入的三个维度即社会参与维度、权利平等维度和身份认同维度分别进行OLS多元回归,探讨社会信任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治信任因子对权利平等维度和地域认同具有正向影响;市场信任因子对身份认同具有正向影响;普通信任因子对社会参与具有正向影响;而基于家人、朋友和邻居的人际信任因子对社会融入的三个维度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文章据此提出从社会信任角度提高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来人口 社会信任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能力视域下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延辉 罗艳萍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5,共8页
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既有利于增进其自身的福利,也有助于城市社区的治理及整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通过分析深圳市与厦门市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社区能力建设能增加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实现其权利平等,增进其城市认同,... 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既有利于增进其自身的福利,也有助于城市社区的治理及整个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通过分析深圳市与厦门市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社区能力建设能增加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实现其权利平等,增进其城市认同,明显促进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因此,要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就应从加强社区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创新社区管理理论、培育社区精英、构建社区网络等多方面加强社区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能力 城市外来人口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质量、自我效能感与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延辉 龚紫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53,共10页
社会融入可以具体划分为经济融入、城市满意度以及心理融入三个维度,社会质量视角是探知社会质量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和外来人口的自我效能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机制的重要途径,对于考察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具有关键作用。社会质量的... 社会融入可以具体划分为经济融入、城市满意度以及心理融入三个维度,社会质量视角是探知社会质量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和外来人口的自我效能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机制的重要途径,对于考察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具有关键作用。社会质量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对社会融合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经济保障对三个维度的社会融入具有多元化影响;社会凝聚主要作用于外来人口的城市满意度;社会包容的反向指标社会歧视会显著降低经济融入和心理融入水平;社会赋权则对三个维度的社会融入都有积极作用。而外来人口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外来人口的城市满意度及心理融入程度,还对社会质量具有一定的中介效应。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在整体上表现出从经济融入到心理融入的递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外来人口 社会融入 社会质量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绩效、社会信任与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 被引量:24
18
作者 胡荣 范丽娜 龚灿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在我国政治信任结构存在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背景下,本文使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作为主要预测变量,以居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 在我国政治信任结构存在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背景下,本文使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作为主要预测变量,以居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对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观绩效的影响大于社会信任;而对于社会信任来说,普遍信任因子对乡镇政府政治信任的影响力要大于特殊信任。这些发现显示,目前乡镇政府提高民众对治理绩效的评价是获得政治信任的主要方式,但营造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也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主观绩效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荣 黄晨颖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大家共同熟悉和认可的、已形成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有关"。因此,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之间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四县市农村居民面临冲突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等个人社... 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大家共同熟悉和认可的、已形成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有关"。因此,社会资本与和谐村庄建设之间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四县市农村居民面临冲突的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等个人社会特征以及社团参与、信任、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因素对村民与本村其他村民之间的冲突有着显著影响。透过社会资本等因素关注村庄冲突状况,有利于了解冲突发生的内生机制,帮助寻求化解冲突的方法,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社会资本 和谐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情感劳动过程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文振 奂倩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情感劳动及其研究的出现和发展是对劳动过程理论研究的深入拓展。情感劳动将私人情感转化成消费性的商品,体现了劳动者个体的努力、调适以及服务组织的控制和规训。文章以一家四星级宾馆(MF宾馆)作为田野观察点,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在把... 情感劳动及其研究的出现和发展是对劳动过程理论研究的深入拓展。情感劳动将私人情感转化成消费性的商品,体现了劳动者个体的努力、调适以及服务组织的控制和规训。文章以一家四星级宾馆(MF宾馆)作为田野观察点,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在把握“互动式服务工作”中“劳”“资“”客”互动的关键特征的基础上,从三方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互动中审视了完整的情感劳动过程,揭示了情感劳动实践中社会性别制度的强化和扩散,以及其中蕴含的控制与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情感劳动过程 女性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