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应用于科幻电影视效工程的系统研究
1
作者 黄鸣奋 张艾弓 刘晓春 《现代电影技术》 2025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开展视效工程科学理论研究,本文运用传播九要素原理,将科幻电影视效工程视为由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构成的系统,考察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繁荣科幻电影发挥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从九个方面助力视效工程发展。研究表明,科幻电... 为开展视效工程科学理论研究,本文运用传播九要素原理,将科幻电影视效工程视为由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构成的系统,考察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繁荣科幻电影发挥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从九个方面助力视效工程发展。研究表明,科幻电影凭借视效工程突破现实限制,视效工程则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电影行业变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拓展艺术边界,创造震撼体验,并有望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实现更高效的创作与更个性化的内容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效工程 科幻电影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东南亚场域叙事与美学探索
2
作者 陈希雅 罗幸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3,共7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东南亚场域叙事以悬疑犯罪类型为主导,通过场域叙事书写恶托邦、反乌托邦式的想象话语,以文化折射追求地缘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并创新影像符号在人物、场景、元素上的隐喻式美学构建。由此,该类型电影架空于东南亚场域...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东南亚场域叙事以悬疑犯罪类型为主导,通过场域叙事书写恶托邦、反乌托邦式的想象话语,以文化折射追求地缘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并创新影像符号在人物、场景、元素上的隐喻式美学构建。由此,该类型电影架空于东南亚场域的叙事中,既融合了中华儒家思想与东南亚地缘文化,也借助影像符号与场域空间的隐喻表达,揭示着当代社会问题与现实困境,在全球化语境下探索文化共融路径,推动着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美学范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东南亚 场域叙事 美学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嬗变轨迹·文化症候·未来面向:国产小妞电影的文化审视
3
作者 李昂 王竣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5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电影艺术形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于新世纪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色彩。女性形象及其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已然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以年轻女性为主角,爱情为母题的小妞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电影艺术形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于新世纪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色彩。女性形象及其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已然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的重要窗口。以年轻女性为主角,爱情为母题的小妞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小妞电影逐渐失去了观众青睐,面临退场困境。通过分析具体典型案例与文本,发现国产小妞电影经历了繁荣与衰落的动荡变革,反过来又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时期多元杂交的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小妞电影 嬗变轨迹 文化语境 女性主义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与受动:科幻电影评价的媒体性标准
4
作者 黄鸣奋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在传播学的视野下,科幻电影既是具有能动性的媒体,又是具备受动性的信息。在能动性的意义上,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承载着传播科技理念、塑造国家形象和进行心灵沟通的功能;在受动性的意义上,它的表现形式和观众定位受到传播平台... 在传播学的视野下,科幻电影既是具有能动性的媒体,又是具备受动性的信息。在能动性的意义上,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承载着传播科技理念、塑造国家形象和进行心灵沟通的功能;在受动性的意义上,它的表现形式和观众定位受到传播平台的影响。院线科幻片、电视科幻片、网络科幻片等类型的产生与传播平台的特性密切相关。在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意义上,科幻电影不仅是自身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对其他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加以表现和描绘,亦即作为元媒体发挥作用。综合上述三种意义,在对科幻电影的媒体性进行评价时,可以运用多元评价体系,将标准细化为科学性、实力性、共同体、技术性、言论性、效果性、前瞻性、批判性、反身性等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媒体性 评价标准 能动性 受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书钧电影的文化风格:迷影、反身与凝视
5
作者 徐宁 张仕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8-92,共5页
对魏书钧电影作品进行整体审视后可以发现他已在迷影、反身与凝视三个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文化风格。魏书钧的电影中处处可见的对电影制作、电影批评与电影体制的反讽/嘲弄已然成为一种特定的“捍卫”电影的迷影话语与气质;元电影作... 对魏书钧电影作品进行整体审视后可以发现他已在迷影、反身与凝视三个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文化风格。魏书钧的电影中处处可见的对电影制作、电影批评与电影体制的反讽/嘲弄已然成为一种特定的“捍卫”电影的迷影话语与气质;元电影作为魏书钧呈现迷影气质最重要的方法,不仅贯穿于电影创作和观众接受的全过程及其机制之中,还通过对电影史的关注与讨论,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反身实践。此外,摄影机、景深镜头与莫比乌斯隐喻也在其电影中不断被使用,共同构成了魏书钧在电影主题上凝视深渊的重要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书钧 迷影 元电影 电影反身 凝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产科幻电影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文化自信的体现
6
作者 黄鸣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共7页
对于中国形象、中国自信与国产科幻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发展视野、比较视野与融合视野加以考察。发展视野关注同一事物、现象或领域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把握其整体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比较视野将不同的事物、现象或领域... 对于中国形象、中国自信与国产科幻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发展视野、比较视野与融合视野加以考察。发展视野关注同一事物、现象或领域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把握其整体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比较视野将不同的事物、现象或领域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考察,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求突破单一视角的局限,深化对它们的理解;融合视野对不同元素、不同观点或不同诉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新的认识或解决方案。上述三重视野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当然,上述展示必须契合科幻电影作为类型片的特点,具体作品可以根据自身定位有所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中国形象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游融合:科幻电影的元宇宙模式
7
作者 黄鸣奋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7期3-10,18,共9页
由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深入发展等原因,电影工业与游戏产业正在通过深度融合创造元宇宙模式。对于上述趋势,可以运用笔者所提出的传播原理(1),从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加以考察。游戏公司从事电影生产,游戏玩家... 由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深入发展等原因,电影工业与游戏产业正在通过深度融合创造元宇宙模式。对于上述趋势,可以运用笔者所提出的传播原理(1),从社会层面、产品层面、运营层面加以考察。游戏公司从事电影生产,游戏玩家引导电影消费,游戏化身进入电影流通;游戏技术改造电影设备,游戏奇观成为电影题材,游戏引擎派生电影类型;游戏玩法助力电影互动,游戏设施拓展电影服务,游戏战略改变电影生态,都是当下值得重视的现象。工游融合是开拓创新的过程,对科幻电影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工业性 游戏性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架构、具身展演与身份认同:国产电影中非遗影像的文化记忆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天 王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90,95,共7页
国产电影中非遗影像作为参与文化记忆建构的重要媒介,创造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环境。非遗影像将具体的非遗事项纳入其叙述机制中,以视听手段进行重新编码,重塑非遗银幕时空唤醒记忆,深描具身展演书写记忆,树立身份认同巩固记忆... 国产电影中非遗影像作为参与文化记忆建构的重要媒介,创造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环境。非遗影像将具体的非遗事项纳入其叙述机制中,以视听手段进行重新编码,重塑非遗银幕时空唤醒记忆,深描具身展演书写记忆,树立身份认同巩固记忆,深度诠释了非遗所蕴藏的文化肌理与历史内涵。非遗影像以一种寻找过去并重构历史文化经验的方式保持着现实意义,建构并延展了民族的文化记忆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国产电影 非遗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映射、拟态策略与价值表征:科幻电影中的国际危机想象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哲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29,共6页
科幻电影作为最具科技感和时代性的电影类型之一,拥有深厚且广泛的受众基础,更新着大众对于未来和科技的想象,对其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诉求有着或隐或显的呼应,成为某种政见、思想、文明的视听语言影像载体。科幻电影与国际危机... 科幻电影作为最具科技感和时代性的电影类型之一,拥有深厚且广泛的受众基础,更新着大众对于未来和科技的想象,对其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诉求有着或隐或显的呼应,成为某种政见、思想、文明的视听语言影像载体。科幻电影与国际危机存在文本间性:包括互文指涉、延异与播撒。多数科幻电影中描绘的虚构世界困境,具有现实映射,是对某种国际危机的极端放大。涉及国际危机想象的科幻电影在应对相关危机时,常以联结成命运共同体作为其拟态的应对策略。同时,这类电影还具有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对国际危机的价值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国际危机 现实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合拍”的哈萨克斯坦电影研究
10
作者 王亚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首倡国,哈萨克斯坦借此东风不断将其电影产业推向国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该国对于“跨国合拍”模式的青睐与重视,为其走向国际舞台打开了新的通道。《偷马贼:时间之路》《小家伙》和《音乐家》是近年来三部优... 作为“一带一路”政策的首倡国,哈萨克斯坦借此东风不断将其电影产业推向国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该国对于“跨国合拍”模式的青睐与重视,为其走向国际舞台打开了新的通道。《偷马贼:时间之路》《小家伙》和《音乐家》是近年来三部优秀的哈外合拍电影,分别从少年成长、女性移民与战争历史等方面传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这一研究旨在为理解哈萨克斯坦电影的国际化进程和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角色提供多方面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电影 合拍片 成长叙事 女性移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画性的延伸——中国戏曲电影的形式美学探析
11
作者 闫然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1-67,共7页
戏曲电影作为两种媒介融合的产物,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与电影镜头的写实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难题,创作者们从各类艺术中汲取灵感,意图调整并优化银幕特性,使之与戏曲的虚拟表演相契合。戏曲与中... 戏曲电影作为两种媒介融合的产物,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戏曲表演的虚拟性与电影镜头的写实性之间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难题,创作者们从各类艺术中汲取灵感,意图调整并优化银幕特性,使之与戏曲的虚拟表演相契合。戏曲与中国传统书画之间有着深厚的美学联系,而电影则与西方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过往的研究多聚焦于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养分,而本研究则致力于融合中西艺术的精髓来构建戏曲电影独特的画面空间。在构图上,戏曲电影借鉴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和“对称”等传统形式;在光色运用上,则参考了西方绘画中对色彩感知的处理、非逻辑光源的运用以及舞台布光技巧。通过总结戏曲电影画面形式美的法则,以及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当前创作提供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富有实践意义的指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造型语言 构图 色彩 光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伴生纪录电影的叙事策略与传播方式
12
作者 万光明 罗幸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0-63,共4页
尽管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促使了院线纪录电影产量的增加,但中国纪录电影普遍“叫好不叫座”。伴生纪录电影具有跨媒介叙事的特点,包括媒介置换和叙事方式上的“二创”。伴生纪录电影应通过扩充IP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开展多... 尽管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促使了院线纪录电影产量的增加,但中国纪录电影普遍“叫好不叫座”。伴生纪录电影具有跨媒介叙事的特点,包括媒介置换和叙事方式上的“二创”。伴生纪录电影应通过扩充IP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开展多样化的宣发实现有效传播。同时,面对发展困境,伴生纪录电影应注重电影艺术的独立性、探寻多样化传播方式,从而提升其市场表现,推动中国纪录电影产业的整体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纪录电影 跨媒介 传播策略 强化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银翼杀手》的主体性问题分析
13
作者 金琳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14-15,共2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传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仿生技术的发展进步,人类的身体机能与认知水平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与拓展。科技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结合体——“赛博格”从身体和意识上都与...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传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仿生技术的发展进步,人类的身体机能与认知水平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与拓展。科技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有机体与电子机器的结合体——“赛博格”从身体和意识上都与人类渐趋一致,甚至在某些领域拥有超越人类的优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关于主体性的反思:人何以为人?人工产物可否为“人”?在后人类视域中,人类与非人类的界限变得模糊,罗伯特·佩博雷尔针对后人类状况指出:“‘后人类状况’,首先,它不是关于‘人的终结’,而是关于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宇宙’的终结,换句话说,它是关于‘人文主义’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仿生技术 传媒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 主体性问题 生物工程技术 身体机能 赛博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表现:科幻电影评价的艺术性标准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鸣奋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3期53-66,共14页
在艺术学的视野下,科幻电影是以科技为参照系放飞想象的视听艺术,因而对科幻电影的评价也适用艺术性标准。“艺术性”是与思想性相对而言的范畴,其含义虽众说纷纭,但常见解释是与美好表现的程度相联系的。所谓“美好表现”实际上包含三... 在艺术学的视野下,科幻电影是以科技为参照系放飞想象的视听艺术,因而对科幻电影的评价也适用艺术性标准。“艺术性”是与思想性相对而言的范畴,其含义虽众说纷纭,但常见解释是与美好表现的程度相联系的。所谓“美好表现”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即美好得表现、美好的表现、美好地表现。它们分别与科幻电影所处的社会层面、产品层面和运营层面相对应,构成了相关艺术评价标准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艺术性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玄幻电影与科幻电影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鸣奋 《福建艺术》 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
玄幻文化的特点是关注“无穷的奥妙”,以此有别于注重“灵异的他者”的魔幻文化、注重“神奇的虚构”的奇幻文化,以及注重客观规律的科技文化。谈论“无穷的奥妙”,意味着当事人关注各种超乎常规、似乎发生过、仿佛神差鬼使、可能包含... 玄幻文化的特点是关注“无穷的奥妙”,以此有别于注重“灵异的他者”的魔幻文化、注重“神奇的虚构”的奇幻文化,以及注重客观规律的科技文化。谈论“无穷的奥妙”,意味着当事人关注各种超乎常规、似乎发生过、仿佛神差鬼使、可能包含深奥意义的变化。在我国古代,讨论深奥问题被称为“谈玄”,像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谈议老庄学说就是如此。这是一种哲学领域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玄 科幻电影 玄幻 比较视野 老庄学说 士大夫 魔幻 哲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科幻:比较视野下的电影新品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鸣奋 《百家评论》 2022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乡村科幻”是我国近年来科幻喜剧片的新范畴。它以现代农民为主角,以外星来客为他者,以乡村变迁为背景,既表现由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潮流所激发的憧憬,又将上述潮流中无价值的一面撕破给人看,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喜剧性。“乡村科幻... “乡村科幻”是我国近年来科幻喜剧片的新范畴。它以现代农民为主角,以外星来客为他者,以乡村变迁为背景,既表现由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潮流所激发的憧憬,又将上述潮流中无价值的一面撕破给人看,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喜剧性。“乡村科幻”对科技前景、人类未来与星际互动的思考主要是从乡下人的视角进行的。其智慧通过因地制宜的土办法显示出来,结果往往是地球人的“低科技”打败了外星人的“高科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乡村特色 比较美学 艺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甲:科幻电影中的人机共同体想象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鸣奋 《百家评论》 2021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机甲是现阶段人机共同体创意的重要切入点。它在狭义上主要是指人形受控机甲,在广义上还包括超级智能机器人、类人生命体等多种形态。科幻电影所展示的广义机甲定位不仅有助于理解其技术基础、社会制约和心理取向,而且有益于把握人机共... 机甲是现阶段人机共同体创意的重要切入点。它在狭义上主要是指人形受控机甲,在广义上还包括超级智能机器人、类人生命体等多种形态。科幻电影所展示的广义机甲定位不仅有助于理解其技术基础、社会制约和心理取向,而且有益于把握人机共同体的基本形态;所描绘的狭义机甲运作不仅有助于把握人形受控机甲与发明者、操控者和其他的关系,而且有益于认识人机共同体建构可能面对的多种矛盾;所塑造的机甲战士形象不仅有助于丰富科幻电影的意义,而且有益于展望人机共同体的辩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人机共同体 机甲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位·操演·流动”:《好东西》的女性主义情动叙事张力
18
作者 罗幸 陈希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8,共5页
电影《好东西》突破了传统女性悲情叙事的框架,以诙谐幽默和温柔细腻的风格,呈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在主体意识觉醒后,如何在社会规训与结构性压迫中实现自我认同与平衡。影片通过三位具有不同身份、年龄、处境的女性角色,探索情感实践与成... 电影《好东西》突破了传统女性悲情叙事的框架,以诙谐幽默和温柔细腻的风格,呈现了现代都市女性在主体意识觉醒后,如何在社会规训与结构性压迫中实现自我认同与平衡。影片通过三位具有不同身份、年龄、处境的女性角色,探索情感实践与成长的多样性,解构了女性“主体缺位”的现实困境,打破了“性别操演”的刻板印象,并构建了“情感流动”的修复式阅读。通过情感的流动与现实隐喻,影片为中国电影的女性主义叙事注入了新的文化表达和现实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缺位 女性主义 情动 叙事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幻电影评价思想性标准的多维考察
19
作者 黄鸣奋 《艺术学研究》 2022年第3期90-100,共11页
科幻电影在社会生活中诞生并作为特殊媒介发挥作用,其思想性通过以科技为参照系的翻空出奇显示出来。这是它有别于其他文艺作品和其他类型电影之处。科幻电影不仅将科技当成照亮宇宙之光,而且鞭辟入里地揭示出科技的多重价值,引导人们... 科幻电影在社会生活中诞生并作为特殊媒介发挥作用,其思想性通过以科技为参照系的翻空出奇显示出来。这是它有别于其他文艺作品和其他类型电影之处。科幻电影不仅将科技当成照亮宇宙之光,而且鞭辟入里地揭示出科技的多重价值,引导人们用辩证的眼光审视科技、用理性的态度定义未来。运用思想性标准对科幻电影进行评价,既是社会意义上相关主体、对象、中介之间的互动,又是产品意义上揭示科幻电影所运用的手段、所包含的内容、所形成的本体价值属性的过程,同时还是在运营层面上运用逻辑思维、透析艺术氛围、揭示文化生态的过程。对科幻电影进行思想性评价,应以贯彻人类共同价值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思想性 评价标准 人类共同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世界”的内与外:幻想类电影的想象力消费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卉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35-41,共7页
幻想类电影的想象力消费是一种以想象世界为主要对象,以消费者尤其是粉丝的世界完形建构、文本再创作和粉丝行动主义实行为具体实践样态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对想象世界的审美参与有两个面向:其一面向想象世界,消费者在观影前后发挥想象... 幻想类电影的想象力消费是一种以想象世界为主要对象,以消费者尤其是粉丝的世界完形建构、文本再创作和粉丝行动主义实行为具体实践样态的消费模式。消费者对想象世界的审美参与有两个面向:其一面向想象世界,消费者在观影前后发挥想象力进行世界完形建构;消费者中的粉丝群体则更具生产力,通过文本再创作拓展想象世界。其二面向现实世界,粉丝以想象世界的意象和符号参与现实社会的社交与社会活动,形成想象的共同体,并通过粉丝行动主义塑造公民想象力,以此推动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力消费 幻想类电影 想象世界 世界完形 粉丝生产力 粉丝行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