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通道内的液晶微流控技术及其应用
1
作者 李世隆 陈鹭剑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308,共25页
液晶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不仅提升了对液晶在微尺度下行为的精确控制,也促进了新型光学器件、传感技术等多领域的创新。液晶材料的独特分子排列和光学特性拓展了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与复杂... 液晶与微流控技术的结合开辟了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不仅提升了对液晶在微尺度下行为的精确控制,也促进了新型光学器件、传感技术等多领域的创新。液晶材料的独特分子排列和光学特性拓展了微流控技术的应用,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与复杂的流体行为。本文综述了液晶微流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液晶材料及其在微流控中的应用,分析了微通道表面功能化对液晶取向的影响以及液晶流动与分子取向的耦合作用。最后,本文总结了液晶微流控在光学元件、传感器和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微流控 光学器件 传感 拓扑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添加剂对电子电镀铜成核及镀层形貌与结构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磊 王赵云 +1 位作者 杨防祖 詹东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8,共10页
基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协同添加剂、用于印制电路板(PCB)通孔均匀增厚的酸性硫酸铜电子电镀配方及工艺,通过电化学计时电流法阐明了单一添加剂及各添加剂间协同作用对铜电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聚乙二醇(PEG)破坏铜成核过程... 基于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协同添加剂、用于印制电路板(PCB)通孔均匀增厚的酸性硫酸铜电子电镀配方及工艺,通过电化学计时电流法阐明了单一添加剂及各添加剂间协同作用对铜电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聚乙二醇(PEG)破坏铜成核过程,聚二硫丙烷磺酸钠(SPS)与PAN不影响铜成核行为的发生,PEG,SPS和PAN共同作用可进一步促进铜晶核的形成.通过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从分子层面证实了添加剂PEG和SPS均可促进PAN在铜电极表面吸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添加剂对铜镀层形貌的影响,只有SPS可细化铜镀层颗粒,PEG,SPS和PAN协同作用有利于获得颗粒更加细小且均匀的铜镀层.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揭示了铜镀层晶面取向及添加剂吸附的晶面位点,PEG和PAN均易吸附于(111)晶面,抑制(220)晶面择优;而SPS易吸附于(220)晶面,促进(220)晶面择优.PEG和SPS共同作用可使铜沿着(111),(200)和(220)晶面生长,(200)为相对的择优晶面.3种添加剂间复杂的协同作用促使铜进一步沿(111)和(200)晶面择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电镀铜 添加剂 成核 形貌 择优取向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在EDA中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晨晖 贺珊 +1 位作者 刘先明 郭东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应对芯片设计复杂度的提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然而,EDA需要协调达到最佳的功率、性能和面积,通常其不能保证最优的解决方案。EDA工具在电路设计阶段包括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及验证等均属于多目标、多约束的非... 为了应对芯片设计复杂度的提升,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进步。然而,EDA需要协调达到最佳的功率、性能和面积,通常其不能保证最优的解决方案。EDA工具在电路设计阶段包括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及验证等均属于多目标、多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求解过程,且为了更好解决求解中的不确定性和易于出现局域极值等难题,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已被集成到EDA工具的设计流程中。首先对EDA中的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计算及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进行了简要概述,继而详细梳理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在逻辑综合、布局布线及验证等不同设计阶段中的优化求解方法,并阐述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希望为集成电路自动化设计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计自动化 非线性规划 多目标优化 神经网络 优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2)O_(3)/NiO_(x)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器件的性能优化研究
4
作者 王凯凯 杜嵩 +1 位作者 徐豪 龙浩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由于缺乏p型氧化镓(Ga_(2)O_(3)),p型氧化镍(p-NiO_(x))通常被用于Ga_(2)O_(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中,这类二极管一般采用结终端延伸(JTE)或异质结势垒肖特基(HJBS)结构。然而,NiO_(x)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在本研究中,通... 由于缺乏p型氧化镓(Ga_(2)O_(3)),p型氧化镍(p-NiO_(x))通常被用于Ga_(2)O_(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中,这类二极管一般采用结终端延伸(JTE)或异质结势垒肖特基(HJBS)结构。然而,NiO_(x)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尚未被充分研究。在本研究中,通过Sentaurus TCAD对JTE和HJBS结构中的NiO_(x)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结合NiO_(x)/Ga_(2)O_(3)HJBS和NiO_(x) JTE的新型Ga_(2)O_(3)肖特基二极管。在JTE结构中,击穿电压(BV)与NiO_(x)掺杂浓度呈正相关,与NiO_(x)倾斜角度呈负相关。在HJBS结构中,BV随NiO_(x)场环(FR)的宽度和深度增加而提高,但随着FR与阳极边缘之间的间距增加而降低。新型复合器件的参数确定为10°倾斜角和3×10^(19) cm^(-3)掺杂浓度的NiO_(x) JTE,以及5μm宽、1.5μm深和1μm间距的NiO_(x) HJBS环。实现了4.52 kV的BV、5.68 mΩ·cm 2的比导通电阻(R_(on,sp))和3.57 GW/cm 2的功率优值(PFOM),相比其他实验报道的数据,BV提升了113%,PFOM提升了132%。本研究为利用NiO_(x) JTE和HJBS结构的垂直Ga_(2)O_(3)SBD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提升BV和PFOM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NiO_(x) SBD 击穿电压 PFOM JTE HJ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锚杆横向载荷识别方法与实验
5
作者 林龙镔 董小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6-581,共6页
锚杆被广泛使用于边坡及隧道等岩体支护中,锚杆的轴向应力、横向荷载与横向变形等信息是判断支护岩体安全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测量锚杆横向荷载及横向变形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可满足传统锚杆轴向应变测量的功... 锚杆被广泛使用于边坡及隧道等岩体支护中,锚杆的轴向应力、横向荷载与横向变形等信息是判断支护岩体安全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测量锚杆横向荷载及横向变形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可满足传统锚杆轴向应变测量的功能需求,并新增测量锚杆横向荷载大小、方向和变形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横向荷载方向测量平均值最大误差为-0.48°,横向荷载测量值相对误差平均值最大为-4.2%.实验为光纤传感技术在锚杆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锚杆 智能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通孔三维互连镀铜填充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6
作者 纪执敬 凌惠琴 +3 位作者 吴培林 余瑞益 于大全 李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61,共20页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迟缓,微电子器件的高密度化、微型化对先进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介层技术作为2.5D/3D封装中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广泛研究。按照中介层材料不同,主要分为有机中介层、硅中介层以及玻璃中介层。与硅通孔(through ... 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迟缓,微电子器件的高密度化、微型化对先进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介层技术作为2.5D/3D封装中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广泛研究。按照中介层材料不同,主要分为有机中介层、硅中介层以及玻璃中介层。与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互连相比,玻璃通孔(through glass via,TGV)中介层(interposer)因其具有优良的高频电学特性、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可调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等优点,在2.5D/3D先进封装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玻璃的导热系数(约1 W·m^(-1)·K^(-1))与硅(约150 W·m^(-1)·K^(-1))相比要低很多,因此玻璃中介层存在着严重的散热问题。为得到高质量的TGV中介层,不仅需要高效低成本的通孔制备工艺,还需要无缺陷的填充工艺,目前玻璃中介层面临的挑战也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TGV的制备工艺,如超声波钻孔(ultra-sonic drilling,USD)、超声波高速钻孔(ultra-sonic high speed drilling,USHD)、湿法刻蚀、深反应离子刻蚀(deep reactive ion etching,DRIE)、光敏玻璃、激光刻蚀、激光诱导深度刻蚀(laser induced deep etching,LIDE)等。接着围绕TGV的无缺陷填充进行总结,概述了TGV的几种填充机理以及一些填充工艺,如bottom-up填充、蝶形填充以及conformal填充。然后对TGV电镀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典型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以及一些新型添加剂的研究现状,最后并对TGV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层 玻璃通孔 填充机理 填充工艺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氢诱导超极化增强核磁共振技术:从原理到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忻昌 江文龙 +4 位作者 黄程达 孙惠军 曹晓宇 田中群 陈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5-673,共9页
核磁共振(NMR)技术可提供原位、实时、高分辨的分子结构和生物组织信息,虽然已广泛用于复杂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成像,但低灵敏度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通过将外源性超极化状态核自旋转移至待测分子的原子核,实现目标分子的超极化从而提高... 核磁共振(NMR)技术可提供原位、实时、高分辨的分子结构和生物组织信息,虽然已广泛用于复杂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成像,但低灵敏度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通过将外源性超极化状态核自旋转移至待测分子的原子核,实现目标分子的超极化从而提高待测物中原子核特定自旋态的布居数差,可有效提高NMR灵敏度。然而,目前主流超极化方法共同的缺点是仪器昂贵、操作复杂。仲氢诱导增强的超极化是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且高效的技术,可将NMR灵敏度提高三个数量级以上,正逐渐成为NMR领域的前沿热点。介绍仲氢诱导增强超极化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在NMR谱学和成像方面的应用。仲氢的两个氢原子核自旋方向相反,通过降温和催化剂作用可实现高纯度富集。富集后的仲氢通过两种方法将其超极化状态转移至底物分子。第一种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仲氢分子加成到底物分子的不饱和基团上,直接采集氢的NMR信号,或通过极化转移方法(脉冲序列或磁场循环)将其超极化状态转移至邻近的异核原子核(如13C,15N,19F等)。第二种方法是仲氢与底物分子在金属配合物进行可逆交换反应,实现底物分子中杂核原子的超极化。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灵敏度提升至关重要,对常用催化剂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总结;极化转移方法对异核灵敏度的提升至关重要,并归纳了此技术中常用的极化转移方法。仲氢诱导超极化增强技术对NMR灵敏度的显著提升使得该技术在应用方面已崭露头角。首先,仲氢诱导超极化增强技术将NMR谱所需浓度降低到μmol·L^-1级别,可用于表征催化反应中间体结构及监测混合物中低浓度化学物质。其次,基于异核的超极化底物分子是良好的NMR生物成像造影剂。虽然仲氢超极化增强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理性设计并合成超极化率高、寿命长、水溶性好的NMR造影剂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仲氢诱导 超极化增强 磁共振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全双工以太网通信系统设计 被引量:34
8
作者 卢霆威 王泽平 +5 位作者 刘梦 刘青青 陈兵 林岳 吴挺竹 陈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3,共9页
利用可见光通信技术来传输以太网信号能够克服传统无线通信速率低、频谱资源紧张、使用场景受限等缺点.针对传统的可见光通信系统难以实现高速以太网通信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满足以太网技术要求的全双工可见光通信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以太... 利用可见光通信技术来传输以太网信号能够克服传统无线通信速率低、频谱资源紧张、使用场景受限等缺点.针对传统的可见光通信系统难以实现高速以太网通信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满足以太网技术要求的全双工可见光通信系统.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接口处理电路、差分转单端、单端转差分电路、光源驱动电路、光电检测电路,上、下行链路都采用可见光通信技术对以太网信号进行透明传输,无须调制即可实现高速以太网通信.经测试,本系统可在通信距离为10 m的情况下实现100 Mbps以太网的全双工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以太网 激光传输 全双工通信 硬件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镜技术直接产生高功率高阶涡旋激光研究(特邀)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伦滨 冯凯 +1 位作者 王冬 徐斌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7,共7页
涡旋光在光通信、量子纠缠、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微纳机械加工、超分辨成像和光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涡旋光应用的前提条件是高质量涡旋光束的产生,将缺陷镜技术和固体激光谐振腔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对直接产生高光束质量、高稳... 涡旋光在光通信、量子纠缠、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微纳机械加工、超分辨成像和光镊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涡旋光应用的前提条件是高质量涡旋光束的产生,将缺陷镜技术和固体激光谐振腔技术结合起来研究,对直接产生高光束质量、高稳定性和大拓扑荷数(高阶)的涡旋激光具有明显的优势。当前,该项技术多是用在简单的两镜线性腔中,且以连续波涡旋激光为主。文中使用紫外皮秒脉冲激光器制备了点缺陷镜,并采用LD端面泵浦Nd:YVO4晶体作为激光实验平台,构造了V型激光谐振腔,首次实现了复杂谐振腔内直接产生高阶涡旋激光输出。当吸收功率为11.46 W时,获得了最高输出功率为2.69 W的三阶涡旋激光,斜效率达到23.6%;进一步调节谐振腔及点缺陷尺寸,最高获得了13阶涡旋激光输出。该研究表明缺陷镜技术也可以用于复杂结构激光谐振腔,直接产生高阶涡旋激光,从而为其他运行模式(如调Q和锁模)的高阶涡旋激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激光器 光学涡旋 缺陷镜 V型折叠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其在太赫兹技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闭吕庆 戴松松 +1 位作者 吴阳冰 郭东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3-509,共17页
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材料,因其出色的电学、热学、光学及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新能源、微电子、射频电路等领域。正是凭借着石墨烯独一无二的材料特性,石墨烯基场效应管(GFETs)比传统的硅基晶体管... 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材料,因其出色的电学、热学、光学及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新能源、微电子、射频电路等领域。正是凭借着石墨烯独一无二的材料特性,石墨烯基场效应管(GFETs)比传统的硅基晶体管具有更高的迁移率、微缩空间及特征频率。此外,石墨烯零带隙的对称圆锥形能带结构,以及在受外部激发下形成的负电导率特性(太赫兹频段),使得GFETs能广泛应用于太赫兹功能器件中,也为实现太赫兹技术商业化提供了一种兼容当前半导体产业技术的低成本选择。针对硅基晶体管发展面临的尺度瓶颈,本文综述了GFETs器件的基本结构、射频/太赫兹领域的主要特性以及制备工艺,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太赫兹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场效应管 负动态电导率特性 太赫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协同的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鹏 刘嘉彦 +4 位作者 李佳蔚 祖文静 杨钦臣 李慧璇 李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配电网中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接入会影响配电网稳定运行,但其各自的灵活调度特性也为配电网增强了一定灵活特性,故提出一种考虑光伏利用效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量限制的配电网分布式资源协调控制策略(distributed resource coordin... 配电网中光伏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接入会影响配电网稳定运行,但其各自的灵活调度特性也为配电网增强了一定灵活特性,故提出一种考虑光伏利用效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量限制的配电网分布式资源协调控制策略(distributed resource coordination control strategy,DRCCS)。该方法在光伏侧考虑配网中光伏控制能力,协调配网各光伏逆变器的V-Q下垂控制斜率,实现光伏出力优化控制。在电动汽车充电侧考虑实际充电站内充电设施的数量限制,实现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在保证充电需求的前提下调用充电灵活性实现对配网的辅助支撑。综合构建考虑光伏利用效率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量限制的协调控制模型,实现维持配网电压稳定,提升光伏逆变器有功输出,并保证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所构建的混合整数非线性问题采用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generalized Benders decomposition,GBD)进行求解,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光伏 电动汽车 协调控制 电压稳定 广义Bender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控仿生液晶弹性体软执行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冰 陈鹭剑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24,共18页
随着自然界的不断进化,许多生物都表现出了适应环境的独特行为,为研究人员开发适应环境的智能材料和仿生软执行器提供了灵感。液晶弹性体(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LCEs)软执行器作为智能软机器人的代表性执行元件,具有液晶各向异性... 随着自然界的不断进化,许多生物都表现出了适应环境的独特行为,为研究人员开发适应环境的智能材料和仿生软执行器提供了灵感。液晶弹性体(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LCEs)软执行器作为智能软机器人的代表性执行元件,具有液晶各向异性和橡胶软弹性,在外部环境刺激下能够实现可逆、复杂的形状变化和运动能力。基于光驱动的LCEs执行器具备多种优势,包括强大的远程控制能力、迅速的响应时间以及高效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机制。本文介绍了光控仿生LCEs软执行器中的LCEs形状变化响应机制及其性能,并展望了基于仿生设计的光控LCEs软执行器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仿生执行器 光致形变 智能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闽南方言的自监督模型迁移学习
13
作者 林佳燕 黄胡恺 +3 位作者 卢胜辉 许彬彬 李琳 洪青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3,共7页
[目的]为了降低低资源闽南方言的语音识别词错误率(character error rate,CER),对中文自监督模型在闽南方言语音识别任务上的微调迁移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两种不同的中文SSL模型Wav2vec 2.0和HuBERT,并采用连接时序(connectionist t... [目的]为了降低低资源闽南方言的语音识别词错误率(character error rate,CER),对中文自监督模型在闽南方言语音识别任务上的微调迁移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两种不同的中文SSL模型Wav2vec 2.0和HuBERT,并采用连接时序(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和混合CTC/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迁移学习策略将模型应用于闽言方言的语音识别中.[结果]相比于跨语言迁移方法,本文方法可以使CER降低4.8个百分点以上.[结论]使用更相似的高资源源语言进行迁移学习,可以缓解低资源语音识别面临的资源受限问题,更易获得高性能的闽南方言语音识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闽南方言 迁移学习 自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解释图的对象相关性消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东 张盖群 +1 位作者 胡钰琪 李孟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69,共8页
[目的]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的稳定性、可解释性和公平性,针对深度学习基于关联驱动存在偏见的问题,对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图像分类模型的样本内对象进行相关分析,该分析结果可以为实现稳定学习提供所... [目的]为了提高深度学习的稳定性、可解释性和公平性,针对深度学习基于关联驱动存在偏见的问题,对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图像分类模型的样本内对象进行相关分析,该分析结果可以为实现稳定学习提供所必须的相关甄别.[方法]提出一种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解释图对象相关性消融分析方法:在对CNN分类模型输入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后获得超像素对象;采用基于敏感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SA)理论量化对象的分类贡献值;依据该贡献值绘制分类可解释热力图(heatmap);再通过同步消融、相关计算,得到热力图中诸对象之间的相关量化值;根据相关值与分类重要性综合输出排序.[结果]生成带有样本对象间线性相关关联标注的CNN分类模型的解释图,输出相关对象组排序列表,分析得出超像素块参数选择对于相关度计算影响随着分块数由小到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原因.[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相关性消融分析实现了CNN分类模型解释图对象间的相关性量化计算,获得的解释图可解释性较现有方法更好理解,研究内容可以为相关甄别、图像语义分析、知识图谱自动绘制、深度学习模型进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相关性 可解释性 消融分析 热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诱导载流子的V坑传输提升GaN基绿光LED的空穴注入效率
15
作者 张东皓 杨东锴 +2 位作者 徐畅 刘信佑 包立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0-808,共9页
为了提升GaN基多量子阱LED的空穴注入效率,设计了具有不同最后势垒层结构的GaN基多量子阱外延结构,并将其制备为绿光mini-LED发光芯片,利用低温电致发光光谱、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对其载流子传输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AlGaN或GaN... 为了提升GaN基多量子阱LED的空穴注入效率,设计了具有不同最后势垒层结构的GaN基多量子阱外延结构,并将其制备为绿光mini-LED发光芯片,利用低温电致发光光谱、电流电压特性测试对其载流子传输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AlGaN或GaN/AlN最后势垒层的样品中,有更多载流子可以传输到深层量子阱,空穴注入效率获得提升。本文对这一现象中的载流子运输机制以及V坑缺陷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提升主要来自空穴V坑注入比例的增大。实验还发现,过大的V坑注入比例也会造成非辐射复合率上升,从而抑制了AlGaN最后势垒层样品的电光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最后势垒层 空穴注入 INGAN/GAN多量子阱 V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量子点色转换Micro-LEDs:稳定性与图案化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严梓峻 刘众 +8 位作者 杨晓 赖寿强 颜丰裕 林宗民 林岳 吕毅军 郭浩中 陈忠 吴挺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共26页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显示具有优异的显示性能和光电性质,被称为“下一代”终极显示技术。为了满足近眼显示需求,Micro-LED需要进一步微缩与集成化。随着微纳级图案化技术的不断革新,荧光色转换层法表...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显示具有优异的显示性能和光电性质,被称为“下一代”终极显示技术。为了满足近眼显示需求,Micro-LED需要进一步微缩与集成化。随着微纳级图案化技术的不断革新,荧光色转换层法表现出低制造成本等显著优势,相较于三色芯片法,更适合应用于对色域、分辨率有更高要求的虚拟/增强现实显示应用。钙钛矿量子点是最有前景的荧光色转换材料,然而自身晶格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共同导致的结构降解是一大问题。另外,如何制备与Micro-LED芯片阵列相匹配的微米级荧光阵列图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首先讲述了造成钙钛矿量子点结构不稳定性的原因,其次,总结了配体交换、离子掺杂、表面包覆和化学交联等方案在提升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光刻技术和喷墨打印技术在制备高分辨率钙钛矿量子点荧光阵列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荧光色转换层法 钙钛矿量子点 稳定性 图案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探地雷达在城市市政管线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7
作者 胡群芳 郑泽昊 +1 位作者 刘海 陈不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72-981,共10页
以城市给排水管网基地测试管道为对象,针对一根埋深0.6 m,直径100 mm水管,通过现场实验探讨三维探地雷达(GPR)探测管线渗漏的可行性。实验中在渗漏点附近沿垂直于管线方向布设了31条平行测线,采集了C扫描雷达数据。对比渗漏前后的二维... 以城市给排水管网基地测试管道为对象,针对一根埋深0.6 m,直径100 mm水管,通过现场实验探讨三维探地雷达(GPR)探测管线渗漏的可行性。实验中在渗漏点附近沿垂直于管线方向布设了31条平行测线,采集了C扫描雷达数据。对比渗漏前后的二维雷达剖面以及雷达数据三维偏移成像图可知,三维探地雷达可更加有效地探测和识别地下目标几何形态,判断由于地下水管渗漏形成的周围土壤浸润区的范围和大小,从而确定渗漏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探地雷达 地下管线 渗漏特征 漏点探测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ixon新型MR血管成像序列用于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
18
作者 康泰山 林良杰 +2 位作者 吴健 林建忠 徐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目的基于将放射状k空间填充及压缩感知技术融合于mDixon技术开发一种新型MR血管成像(MRA)序列(3D mDixon-MRA),观察其用于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45例疑诊颈部动脉疾病患者,以3D时间飞跃法采集颈部动脉MRA(3D TOF-MRA)及3... 目的基于将放射状k空间填充及压缩感知技术融合于mDixon技术开发一种新型MR血管成像(MRA)序列(3D mDixon-MRA),观察其用于颈部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45例疑诊颈部动脉疾病患者,以3D时间飞跃法采集颈部动脉MRA(3D TOF-MRA)及3D mDixon-MRA,比较颈总动脉根部和中远段、椎动脉根部和中远段及颈内外动脉根部在2种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2种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3D mDixon-MRA所示各动脉SNR均显著高于3D TOF-MRA(P均<0.01)。颈总动脉根部CNR在2种图像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其余动脉在3D mDixon-MRA中的CNR均显著高于3D TOF-MRA(P均<0.01)。颈总动脉根部、椎动脉根部及椎动脉中远段在3D mDixon-MRA中的主观评分均高于3D TOF-MRA(P均<0.05),其余动脉在2种图像中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mDixon-MRA序列可用于颈部动脉成像,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缩短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成像 水脂分离技术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话人识别系统中特征提取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铮 欧阳贝贝 +3 位作者 赵淼 李琳 洪青阳 童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5-1003,共9页
声学特征提取是语音信号处理,如语音识别、语音唤醒、说话人识别等的核心技术之一.围绕说话人识别任务详细介绍了其主流声学特征,以及采用这些声学特征后所产生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同时,基于说话人区分向量(x-vector)说话人识别架构提出... 声学特征提取是语音信号处理,如语音识别、语音唤醒、说话人识别等的核心技术之一.围绕说话人识别任务详细介绍了其主流声学特征,以及采用这些声学特征后所产生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同时,基于说话人区分向量(x-vector)说话人识别架构提出了一种双声学特征整合的方法,以改善识别性能,并在公开的VoxCeleb1数据集上对比几种常用声学特征在x-vector框架下的说话人识别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双特征整合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识别 声学特征 特征优化 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道角动量复用的声波通信特性及环形相控阵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斌 袁飞 +1 位作者 陶少华 张榕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1-1290,共10页
为提高水下声波轨道角动量的通信性能,建立环形相控阵发射和圆面接收的通信模型,研究声波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时的源头串扰特性;提出一种新的驱动方式以提高发射效率,并分析接收偏角对通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由N个不同发射... 为提高水下声波轨道角动量的通信性能,建立环形相控阵发射和圆面接收的通信模型,研究声波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时的源头串扰特性;提出一种新的驱动方式以提高发射效率,并分析接收偏角对通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由N个不同发射源组成的环形相控阵产生l阶轨道角动量时,将同时产生c阶的轨道角动量串扰声束(其中c=l+bN,b为非零整数)。声源数N与声涡旋阶数l满足||l≤N/2,因此,在基于该环形相控阵的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中,任意轨道角动量信道的串扰分量均在有用信道之外。使用N×M型环形相控阵(其中N为弧形声源组数,M为每组声源内的换能器数量)发射时,增大N和M均可提高发射效率,而当相控阵中换能器数量固定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合理选取N和M,有利于提高发射效率并降低阵列控制的复杂度,体现了控制设计的灵活性;随着接收偏角增大,通信性能整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涡旋 轨道角动量 环形相控阵 模式分解 串扰 接收偏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