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静 张彩云 +3 位作者 骆炎民 王文卿 张文舟 商少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433,共8页
将LANDSAT MSS/TM/ETM数据与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相结合,同时融合光谱信息、地学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了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九龙江口从20世纪70年代至2... 将LANDSAT MSS/TM/ETM数据与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相结合,同时融合光谱信息、地学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信息,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提取了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九龙江口从20世纪70年代至2010年近40年间红树林面积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在近40年呈现出减少(20世纪70—80年代)、缓慢增加(20世纪80—90年代)以及大幅度增长(2000年以后)3个主要阶段.其中人为活动(围垦、人工造林等)是九龙江口红树林面积大幅震荡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遥感监测 九龙江口 动态变化 TM 环境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自容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的适用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轲 商少平 贺志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7-842,共6页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制的自容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在实验室中已完成较为严苛的环境试验,但在真实海洋环境条件下的海流测量能力还需要进行测试评估.在2013—2014年,通过潜标比测试验和潜标一致性检验试验,对中国科学院声学所150...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制的自容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在实验室中已完成较为严苛的环境试验,但在真实海洋环境条件下的海流测量能力还需要进行测试评估.在2013—2014年,通过潜标比测试验和潜标一致性检验试验,对中国科学院声学所150和300kHz自容式ADCP(简称IOA150和IOA300)的工作稳定性、剖面范围、产品一致性、测流性能进行适用性评估.潜标比测试验中选择世界上使用较多的美国RDI(Teledyne RD Instruments)的自容式ADCP作为标准设备.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制的自容式ADCP工作可靠,测流持续稳定,测流误差、剖面范围与同频率RDI自容式ADCP相当,可满足长期观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潜标 一致性检验 比测 适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海浪和海面风探测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国妹 商少平 +2 位作者 贺志刚 董强 刘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OSMAR-S系列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系统采用单极子/交叉环紧凑型天线阵,通过单站雷达即可实现有效探测距离约10km内海浪和海面风的单点观测。为了更好地了解OSMAR-S100雷达系统海浪和海面风的综合探测性能,于2013年1月29日至3月7日在台湾... OSMAR-S系列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系统采用单极子/交叉环紧凑型天线阵,通过单站雷达即可实现有效探测距离约10km内海浪和海面风的单点观测。为了更好地了解OSMAR-S100雷达系统海浪和海面风的综合探测性能,于2013年1月29日至3月7日在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进行了雷达与浮标观测的对比试验,得到了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数据。对比结果表明,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可有效观测距雷达10km以内有效波高0.5m以上的海浪平均状况和平均风速5m/s以上的海面风,雷达反演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0m和1.60s,反演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的均方根误差为1.83m/s和16.7°。在未经区域化标定的情况下,此结果说明了该型雷达产品已初步具备了海浪和海面风的业务化观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高频地波雷达 波高 波周期 风速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海流探测长周期工作性能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国妹 商少平 +4 位作者 刘轲 贺志刚 雷发美 戴昊 汪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3-441,共9页
2013年1月29日至3月15日在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进行了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与浮标观测海流数据的长周期对比试验,验证了雷达系统在探测海流方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实测海流与雷达矢量流的复相关分析,选定3m层的海... 2013年1月29日至3月15日在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进行了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与浮标观测海流数据的长周期对比试验,验证了雷达系统在探测海流方面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实测海流与雷达矢量流的复相关分析,选定3m层的海流为对比代表层.试验期间实测流速为0.0-120.0 cm/s,雷达海流有效探测区内的矢量流流速、流向的观测误差较小,能够满足实时监测海洋表层流的需要,高精度区流速、流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1 cm/s和24.8°,边缘区的均方根误差为13.3-24.8 cm/s和39.4°-39.6°,与国内外达到业务化运行要求的同类产品实际观测精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便携式 高频地波雷达 长周期试验 海洋表层流 海流探测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莉 商少平 +1 位作者 谢燕双 张峰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福建沿岸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FETSCM),模式采用三角网格,在福建沿岸平均网格分辨率为1 km,最高500 m.利用福建沿岸6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天文潮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5个站位平...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福建沿岸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预报模式(FETSCM),模式采用三角网格,在福建沿岸平均网格分辨率为1 km,最高500 m.利用福建沿岸6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天文潮模拟结果与实测吻合良好,5个站位平均绝对误差为22 cm;31场历史台风期间6个站位风暴潮后报模拟误差为24 cm;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总水位的平均极值误差为20 cm,表明该耦合预报模式对福建沿岸的台风灾害预警有较好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有限元 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模式 数值计算 福建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漫堤预警系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莉 商少平 +1 位作者 张峰 谢燕双 《海洋预报》 2016年第5期61-69,共9页
基于SWAN模式和MATLAB GUI软件建立了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漫堤预警系统。该系统包含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计算模式和海堤预警显示两部分:天文潮-风暴潮-海浪耦合水位计算采用自主研发的FETSWCM模式(Finite Element Tid... 基于SWAN模式和MATLAB GUI软件建立了福建沿岸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漫堤预警系统。该系统包含天文潮-风暴潮-台风浪耦合计算模式和海堤预警显示两部分:天文潮-风暴潮-海浪耦合水位计算采用自主研发的FETSWCM模式(Finite Element Tide-Storm Surge-Wave Coupled Model),台风浪计算采用SWAN模式(Simulation WAve Nearshore),耦合计算时FETSWCM为SWAN提供风场、水位场及流场,SWAN为FETSWCM提供波浪辐射应力;海堤预警显示基于MATLAB GUI软件交互界面,根据模式计算波浪爬高所及高程结果(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水位与波浪爬高的和)对福建沿岸海堤进行可视化预警报。使用该系统进行两场台风过程福建省沿岸的漫堤后报检验,结果表明:1312号台风过程7条海堤及1319号台风过程东山县8条海堤漫堤预警准确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岸 漫堤 台风浪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风暴潮漫堤预警辅助决策系统
7
作者 谢燕双 商少平 +1 位作者 张峰 张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7,共9页
在准直角坐标下建立了粗细矩形网格嵌套的宁波市台风暴潮数值模式,模式细网格空间分辨率为2',对影响宁波市1949~2007年间的41次台风过程的风暴潮增水进行了后报模拟,将模拟的94个站次的风暴潮增水峰值前后2 d的数据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 在准直角坐标下建立了粗细矩形网格嵌套的宁波市台风暴潮数值模式,模式细网格空间分辨率为2',对影响宁波市1949~2007年间的41次台风过程的风暴潮增水进行了后报模拟,将模拟的94个站次的风暴潮增水峰值前后2 d的数据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和误差统计,平均绝对误差为23.6 cm,平均相对误差27.6%,说明模式是成功的.进而,引入福建省风暴潮漫堤预警辅助决策模式"一种基于台风路径预报概率圆的风暴潮集合预报模式和基于假想台风增水数据库的风暴潮增水快速预报算法",并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宁波市风暴潮漫堤预警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可对宁波市的海塘在台风期间进行风暴潮漫堤预警报.系统于2012年在宁波市水文气象站投入试运行,1209号台风"苏拉"和1211号台风"海葵"的预报结果表明,集合预报结果比单一路径预报结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该集合预报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台风路径预报偏差引起的风暴潮预报漏报和误报问题,证明模式在宁波市的应用是成功的,为其在更多区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风暴潮 漫堤 预警辅助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台风浪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凯瑞 商少平 +3 位作者 谢燕双 张莉 张余得 张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3-417,共5页
采用第3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在考虑了波浪折射、底摩擦、破碎、白浪、风能输入、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分别应用Jelesnianski模型风场、藤田气压公式计算的梯度风场以及考虑台湾海峡和台湾岛... 采用第3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在考虑了波浪折射、底摩擦、破碎、白浪、风能输入、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分别应用Jelesnianski模型风场、藤田气压公式计算的梯度风场以及考虑台湾海峡和台湾岛地形影响的台风风场(陈德文台风风场)模型,数值模拟了0813号"森拉克"、0815号"蔷薇"和0908号"莫拉克"3场台风过程在台湾海峡产生的台风浪,并与浮标观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陈德文台风风场模型数值模拟的台风浪结果与实测符合较好,其中模拟结果的有效波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55m,有效波高峰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9m,说明其对台风浪的模拟尤其是灾害性台风浪的模拟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台风浪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型国产CTD海上比测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雷发美 商少平 +1 位作者 贺志刚 戴昊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3,共8页
基于目前国内海洋仪器的现状,为了对国产温盐深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CTD)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情况有个量化的结果,在我国南海东北部海域对国内较为成熟且具备产品化条件的两型国产CTD开展第三方独立检验与验证... 基于目前国内海洋仪器的现状,为了对国产温盐深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CTD)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情况有个量化的结果,在我国南海东北部海域对国内较为成熟且具备产品化条件的两型国产CTD开展第三方独立检验与验证。比测过程中,采用同架捆绑,同步下放的方法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时,采用一种简便的移相相关法,对国产CTD的压力(P)、温度(T)、电导率(C)、盐度(S)与标准CTD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数据曲线趋势一致,线形基本吻合,参试的国产CTD基本上达到自身产品标称精度,但低于标准CTD精度。本次比测结果有利于促进技术成果的完善与固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批量一致性,为国产海洋环境监测设备的规模化应用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温盐深剖面仪 比测 精度 移相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风圈半径的台风风场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余得 商少平 +3 位作者 谢燕双 张莉 袁凯瑞 张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首先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台风资料,计算10级和7级风圈半径,并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相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风速半径、10级和7级... 首先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台风资料,计算10级和7级风圈半径,并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相比,发现两者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在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风速半径、10级和7级风圈半径的台风风场模型,并比较两种台风风场模型的风速剖面.结果表明:该模型比包括被广泛应用的Jelesnianski台风风场模型在内的前人提出的台风风场模型都更接近台风风场实况,其中10级和7级风圈半径与气象部门的发布值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参数 风圈 台风半径 台风风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固有光学特性的透明度半分析算法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居诗 魏国妹 +1 位作者 林供 商少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9-554,共6页
利用52组中国海实测透明度(Zsd)与遥感反射率(Rrs)数据,检验一个最新的基于固有光学特性的透明度算法(简称IOP算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IOP算法在Zsd实测值<6m的站位,反演Zsd与实测值相对一致,偏差(Bias)为-0.67m,相对误差(ε)为28.... 利用52组中国海实测透明度(Zsd)与遥感反射率(Rrs)数据,检验一个最新的基于固有光学特性的透明度算法(简称IOP算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IOP算法在Zsd实测值<6m的站位,反演Zsd与实测值相对一致,偏差(Bias)为-0.67m,相对误差(ε)为28.6%,对数均方根误差(RMSE)为0.197,仅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现象;但在实测值≥6m的站位存在明显的高估,Bias为7.95m,ε为53.7%,RMSE为0.212.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该IOP算法对颗粒后向散射系数(bbp)和颗粒散射系数(bp)二者间的关系十分敏感,算法中所采用的bbp-bp经验关系,在中国海并不完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度 固有光学特性 算法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