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1
作者 林森杰 王路 +6 位作者 郑连明 董云伟 柳淑芳 丁少雄 叶乃好 曹文清 庄志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共17页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 海洋生物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趋同性等特点,为了对物种进行更快速、准确地鉴定,急需在传统形态分类学基础上,建立并结合便捷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DNA条形码提供了可信息化的分类标准和有效的分类学手段,已成为近年来分类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技术依托。本文概述了DNA条形码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介绍了DNA条形码技术在主要海洋浮游植物(红藻、褐藻、绿藻、硅藻、甲藻)、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和鱼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条形码基因针对于不同生物类群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指出了目前条形码技术在各海洋类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工作做了展望,希望为今后我国的海洋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海洋生物 形态分类 分子分类进化 条形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位迪 郑连明 +3 位作者 李伟巍 何浩阳 林华 张格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7-525,共9页
利用2014—2016年毎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 利用2014—2016年毎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3年共鉴定大中型浮游动物165种,隶属7个门的17个类群;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是每年夏季优势类群;调查区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大致呈现近岸低、远岸高、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数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是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年际更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度、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数平面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复杂的水文环境及台风过境的剧烈影响可能是造成该区域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大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海域夏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连续观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格 郑连明 +3 位作者 何浩阳 林华 詹肖茜 李克景 《渔业研究》 2020年第1期10-21,共12页
根据2017年7月在长江口L1和L4两个24 h连续站的观测数据,分析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丰度与潮汐之间的关系。在近岸站L1站共采得鱼卵19枚,仔稚鱼201尾;远岸站L4站鱼卵17枚,仔稚鱼92尾。获得鱼卵、仔稚鱼的mtCOI基因序列70条,利用DNA条... 根据2017年7月在长江口L1和L4两个24 h连续站的观测数据,分析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丰度与潮汐之间的关系。在近岸站L1站共采得鱼卵19枚,仔稚鱼201尾;远岸站L4站鱼卵17枚,仔稚鱼92尾。获得鱼卵、仔稚鱼的mtCOI基因序列70条,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26个分类单元,其中19个鉴定到种的水平,1个鉴定到属的水平,6个鉴定到科的水平;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7。L1站鱼卵、仔稚鱼种类共出现14种,L4站共21种;潮汐对于长江口鱼类浮游生物丰度影响较大,对种类数影响较小,L1站与L4站在涨潮时丰度降低;近岸站相比远岸站有更高的丰度,但远岸站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在鱼类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上的可靠性,揭示了潮汐对长江口浮游期鱼类的种类组成及丰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鱼卵 仔稚鱼 DNA条形码 COI 潮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多管水母属2新种
4
作者 黄加祺 许振祖 郭东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954,共4页
记述了采自南海北部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多管水母科(Aequoreidae)多管水母属(Aequorea)2个新种:龚氏多管水母(A.gongqiuhongae sp.nov.)和拟四手多管水母(A.paratetranem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详细记述... 记述了采自南海北部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多管水母科(Aequoreidae)多管水母属(Aequorea)2个新种:龚氏多管水母(A.gongqiuhongae sp.nov.)和拟四手多管水母(A.paratetranem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详细记述了2种多管水母的形态特征,并与相似种进行比较,可为今后海洋生物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水母亚纲 多管水母科 新种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伪镖水蚤科一新种——沈氏伪镖水蚤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博文 郭东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102,共10页
记述了采自九龙江口桡足类1个新种——沈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sheni Guo&Wang, sp. 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拍照、绘图和描述。形态上,新种头部钝尖,雌性胸部后侧角内缘乳状突起明显、生殖厣末端突起呈长倒刺状、尾叉外侧... 记述了采自九龙江口桡足类1个新种——沈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sheni Guo&Wang, sp. nov.),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拍照、绘图和描述。形态上,新种头部钝尖,雌性胸部后侧角内缘乳状突起明显、生殖厣末端突起呈长倒刺状、尾叉外侧第2和第3尾刚毛基部膨大、第5胸足外肢第1节内末角突起尖细,雄性第5胸足左足第2基节后缘中部三角形突起狭尖,与火腿伪镖水蚤[P.poplesia(Shen, 1955)]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两者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COI)基因片段的遗传差异为17.4%~19.5%。沈氏伪镖水蚤的命名旨在纪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分类学家沈嘉瑞(1902—1975)研究员,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科技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镖水蚤科 新种 沈氏伪镖水蚤 mtCOI基因 九龙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夏季长江口邻近海域水母类组群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浩阳 林华 +3 位作者 李伟巍 张格 崔文会 郑连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8-132,共5页
利用2014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浮游动物网采样品的分析数据,探讨了该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分布及组群结构.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共记录水母类13种,其中水螅水母9种,管水母3种,栉水母1种;优势种为四叶小舌水母(L... 利用2014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大面调查浮游动物网采样品的分析数据,探讨了该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分布及组群结构.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共记录水母类13种,其中水螅水母9种,管水母3种,栉水母1种;优势种为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和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优势种的数量和分布趋势决定了水母类丰度的分布格局.根据各站位水母的种类组成和丰度,用聚类分析法将该海域水母分为2个组群,结合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影响长江口邻近海域水母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和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邻近海域 水母类 优势种 组群结构 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