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穴青蟹大眼幼体相残与资源可获得性和饥饿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学雷 李少菁 +3 位作者 王桂忠 林琼武 叶海辉 艾春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3,共5页
以不同幼体放养密度、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以及饥饿时间条件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大眼幼体的肢残率和死亡率为指标,探讨了资源可获得性以及饥饿对大眼幼体相残行为的影响,发现空间和食物的可获得性及48 h内的饥饿对大眼... 以不同幼体放养密度、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以及饥饿时间条件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大眼幼体的肢残率和死亡率为指标,探讨了资源可获得性以及饥饿对大眼幼体相残行为的影响,发现空间和食物的可获得性及48 h内的饥饿对大眼幼体相残所致的肢残和死亡率影响均不显著,3种条件下的相残死亡率在2.27%/d^4.68%/d之间.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资源可获得性和饥饿对大眼幼体的相残无显著影响,不具导致高死亡率的确定性.笔者推断大眼幼体之间的相残不一定是育苗生产活动中大眼幼体高死亡率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高死亡率可能是第Ⅴ期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之间、大眼幼体和第Ⅰ期仔蟹之间的相残,或恶劣环境下大眼幼体相互抱缠的习性造成机械损伤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大眼幼体 相残 资源可获得性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盐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广平 胡建宇 +1 位作者 陈照章 邳青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0-713,共4页
根据2006-2007年九龙江口一厦门湾海域5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潮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口区,表层盐度分布随潮变化;因受外海高盐水和九龙江冲淡水影响的不同,高潮前1~2h,河口海域表层盐度北部随... 根据2006-2007年九龙江口一厦门湾海域5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分析该海域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随潮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口区,表层盐度分布随潮变化;因受外海高盐水和九龙江冲淡水影响的不同,高潮前1~2h,河口海域表层盐度北部随时间降低,而南部则随时间略有升高;厦门湾海域存在明显的冲淡水锋面,其位置及强度也随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区 表层盐度 九龙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动物促雄性腺激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东晖 李少菁 林元烧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甲壳动物 性腺激素 神经内分泌调控 促雄性腺 雄性生殖系统 软甲亚纲 形态结构 端足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海藻对金属离子解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钱爱红 邱海源 +2 位作者 王宪 郑盛华 陈丽丹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本文研究了固定化海带吸附含铜、镉溶液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在所选的HC l、HNO3、Na2CO3、NaHCO34种解吸剂中,HC l、HNO3均有一定的解吸效果,但HC l比HNO3更适合做解吸剂.当解吸剂盐酸的浓度为0.1mol/dm3时,解吸率最大.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海藻 解吸 金属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近岸港湾沉积物质量状况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宪 李文权 张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关键词 沉积物 污染 福建 海岸线 海洋环境 DDC P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工厂化养殖中溶解氧变化规律及调控
6
作者 郑盛华 邱海源 王宪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0-545,共6页
不同换水量、吸污后水中的溶解氧变化对工厂化养殖的成活率具有相当重要影 响.本文对牙鲆工厂化养殖进行现场跟踪监测,在养殖水体换水率5~6倍/d,吸污次 数在2次/d,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变化均在牙鲆生长正常范围内,其成活率高达80% 以... 不同换水量、吸污后水中的溶解氧变化对工厂化养殖的成活率具有相当重要影 响.本文对牙鲆工厂化养殖进行现场跟踪监测,在养殖水体换水率5~6倍/d,吸污次 数在2次/d,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变化均在牙鲆生长正常范围内,其成活率高达80% 以上,成功调控养殖水质,极大降低了工厂化养殖牙鲆的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溶解氧 牙鲆 工厂化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蟹室内单个体立体笼养的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韦剑群 林琼武 +4 位作者 陈学雷 艾春香 王桂忠 李少菁 雍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在水温为19-26℃、盐度为25-32、pH值为7.5-8.4、溶氧量>3.0 mg/L的水体中进行为期50 d的青蟹室内单个体立体笼养试验.结果表明,青蟹笼养平均成活率为93.3%,个体平均增长率为33.7%,单位水体生物量为187.8g/m3;以单性全雌养殖效果最好... 在水温为19-26℃、盐度为25-32、pH值为7.5-8.4、溶氧量>3.0 mg/L的水体中进行为期50 d的青蟹室内单个体立体笼养试验.结果表明,青蟹笼养平均成活率为93.3%,个体平均增长率为33.7%,单位水体生物量为187.8g/m3;以单性全雌养殖效果最好,成活率为100%,个体增长率为46.3%,蜕壳率为77.8%,单位水体生物量为291.6 g/m3;体质量相对增长率为全♀>全♂>♀∶♂=2∶1>♀∶♂=1∶1(p<0.01);个体在完成蜕壳前的一段时间出现负增长;蜕壳后体质量、甲长和甲宽增幅分别为53.9%-67.3%(平均59.9%)、11.6%-25.6%(平均16.1%)和8.5%-19.3%(平均15.7%);体长、体质量与甲宽的关系分别为:♀y=0.690 3x+0.229 5(r=0.926 9)、♂y=0.593 4x+0.825 9(r=0.907),♀m=0.371 7x2.620 7(r=0.930 1)、♂m=0.150 8x3.1447(r=0.890 4).青蟹室内单个体立体笼养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于其它养殖模式,因此这种养殖模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蟹 单个体 笼养 性比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