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佳 朱小明 杨圣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81-185,共5页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在某地区定居、繁衍、扩散,并造成危害的过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讨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和沙饰贝(Mytilopsis salleReeluz)的分...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在某地区定居、繁衍、扩散,并造成危害的过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讨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和沙饰贝(Mytilopsis salleReeluz)的分类学、生物学及其在厦门的引入、扩散过程,简要分析厦门海洋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方法,指出对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治理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入侵 厦门 互花米草 沙饰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海藻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鲁荣 王宪 +1 位作者 陈丽丹 李文权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2-776,共5页
探讨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两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Pb2+、Cd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对Cu2+、Pb2+、Cd2+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Ni2+的最佳pH范围... 探讨了环境因子pH、离子强度对两种常见大型海藻马尾藻(Sargassum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japonica)吸附重金属离子(Cu2+、Pb2+、Cd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藻对Cu2+、Pb2+、Cd2+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Ni2+的最佳pH范围为5~6;海带对Cu2+、Pb2的吸附的最佳pH范围为4~6;对Cd2+、Ni2+的最佳pH范围为5~6;一定的条件下,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溶液中共存离子参与吸附位点的竞争或负离子的空间阻碍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效率 重金属污染 海藻 环境因子 PH值 废水处理 生物吸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猛 郭卫东 +2 位作者 夏恩琴 韩宇超 胡明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河口区最高、东侧水道最低、西海域和同安湾介于两者之间,底层水a(355)的分布与表层基本相似,表明陆源河流输入是厦门湾CDOM的主要来源;a(355)的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主要受水文和生物因素控制。厦门湾表层水CDOM光谱斜率S的平均值介于0.014—0.018nm-1,但河口低盐度区S值较小,反映陆源腐殖质的影响。a(355)在河口混合中呈保守行为,表明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CDOM的吸收系数a(355)与其荧光强度之间表现为较好的相关关系,指示可以用灵敏度更高的荧光方法来研究CDOM的分布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吸收系数 光谱斜率 荧光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世锋 杜佳莹 +2 位作者 苏永全 丁少雄 王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4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RAPD分析中筛选出3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生235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5.11%,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3 0;... 采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4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RAPD分析中筛选出31个随机引物,共扩增产生235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45.11%,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43 0;在ISSR分析中筛选出16个ISSR引物,共扩增产生119个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6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78%,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8 9.与其它鱼类横向对比显示,厦门近海横带髭鲷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处于中上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带髭鲷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厦门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5
作者 骆智斌 潘伟然 +2 位作者 张国荣 马腾 王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4-868,共5页
采用浅水半隐式三维数值模型,考虑九龙江径流影响,运用垂向水平分层法,计算了包括九龙江河口、厦门西港、东海域、同安湾,以及大小金门的厦门湾全海域各固定垂直分层的水平和垂直流速分量.由于在浅滩处采用了干湿动边界处理方法,较好地... 采用浅水半隐式三维数值模型,考虑九龙江径流影响,运用垂向水平分层法,计算了包括九龙江河口、厦门西港、东海域、同安湾,以及大小金门的厦门湾全海域各固定垂直分层的水平和垂直流速分量.由于在浅滩处采用了干湿动边界处理方法,较好地重现了涨落潮造成的潮间带间歇性出没,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通过讨论各层的潮流场分布特征,显示厦门湾海域潮流以正规的半日潮为主,大部分海区潮流运动形式都为往复流,其中围头湾、大小金门水道、厦门东侧水道以及青屿水道为强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三维数值模拟 九龙江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卫东 程远月 +1 位作者 余翔翔 王福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4,共8页
近20a来的研究表明,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具有显著的光化学活性,其光化学反应不仅在碳、氮等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还可通过改变水体的光辐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介绍CDOM光化学基本概念、反... 近20a来的研究表明,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具有显著的光化学活性,其光化学反应不仅在碳、氮等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还可通过改变水体的光辐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介绍CDOM光化学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光降解的因素、CDOM光化学反应的生物地球化学以及生态环境意义,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光化学 光降解 光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有害赤潮调控功能菌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天凌 吕静琳 +9 位作者 周艳艳 苏建强 杨小茹 张金龙 田蕴 熊小京 章军 蔡明刚 郭东晖 谢忠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5-454,共10页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 近年来,赤潮的微生物调控研究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以菌治藻"的赤潮调控理念格外引人注目.先从国内外抑/杀藻菌及其作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再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筛选获得的海洋抑/杀藻细菌,探讨该类菌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杀藻细菌 功能菌 赤潮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天凌 田蕴 +6 位作者 苏建强 李可 刘慧杰 杨小茹 郑伟 王桂忠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150-157,共8页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生物修复 赤潮控制 水产微生态制剂 微食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常风浪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毅辉 潘伟然 +1 位作者 张国荣 马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1,共4页
通过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实现厦门湾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先分别计算平潭、崇武、东山3个海洋观测站16个风向的多年平均风场,实现台湾海峡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再将模拟结... 通过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实现厦门湾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先分别计算平潭、崇武、东山3个海洋观测站16个风向的多年平均风场,实现台湾海峡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再将模拟结果嵌套入厦门湾,根据实测风场,进行厦门湾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厦门湾常风浪场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风的作用,二是从台湾海峡传进港湾的波浪.厦门湾湾口的有效波高和有效周期均大于湾顶.在主风向风作用下,湾口区有效波高可达1.8 m,有效周期可达6 s,湾顶则约为0.2 m和2.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 厦门湾 常风浪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DNA提取前的简易脱腐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席峰 傅莲英 +1 位作者 王桂忠 郑天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9-544,共6页
针对海洋沉积环境样品DNA提取中的腐殖酸去除难题,采取先脱除腐殖酸再提取DNA的策略,进行了海洋沉积物DNA提取前的简易脱腐方法研究.依据腐殖酸的理化性质, 遴选出由Tris-HCl、EDTA、Na4P2O7、NaCl、PVP、Triton X-100及脱脂奶粉组成脱... 针对海洋沉积环境样品DNA提取中的腐殖酸去除难题,采取先脱除腐殖酸再提取DNA的策略,进行了海洋沉积物DNA提取前的简易脱腐方法研究.依据腐殖酸的理化性质, 遴选出由Tris-HCl、EDTA、Na4P2O7、NaCl、PVP、Triton X-100及脱脂奶粉组成脱腐缓冲液,有效地脱除了腐殖酸.之后采用温和的溶菌酶-蛋白酶K-SDS直接裂解法,获取了大片段(分子量21kb以上)可进行rpoB 基因PCR扩增的海洋沉积物DNA,为海洋沉积环境分子生态学研究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沉积物 DNA 腐殖酸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养殖沉积环境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傅莲英 席峰 +3 位作者 袁建军 王桂忠 田蕴 郑天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1-846,共6页
传统的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无法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为了阐释虾池沉积环境微生态格局的原始组成情况,本研究先以TENP缓冲液去除沉积物中的腐殖酸。继之以溶菌酶-SDS温和裂解,其总DNA的提取效率达90%以上.所获DNA产量达2... 传统的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无法揭示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为了阐释虾池沉积环境微生态格局的原始组成情况,本研究先以TENP缓冲液去除沉积物中的腐殖酸。继之以溶菌酶-SDS温和裂解,其总DNA的提取效率达90%以上.所获DNA产量达2~20μg/g沉积物(湿),片段大小均在23kb左右,不经纯化即可直接进行PCR扩增和限制性酶切.以该DNA为模板进行PCR—DGGE分析,揭示了虾池沉积物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该方法是一种适用于虾池沉积物总DNA提取的简便、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池 DNA提取 PCR 限制酶切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应用于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筛选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丹青 柯才焕 +1 位作者 卢昌义 李少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室内培养以及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和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等因子分别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水体为水温25℃、盐度30的膜滤海水,幼体培养密度...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进行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的室内培养以及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和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等因子分别对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水体为水温25℃、盐度30的膜滤海水,幼体培养密度为1只/ml,饵料为牟氏角毛藻,投饵量为(0.75—5)×105cells/ml的培养条件下,白脊藤壶无节幼体在培养4天后即大部分顺利发育至金星幼体阶段,实现了白脊藤壶金星幼体在实验室内的大量培养。另一方面,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白脊藤壶金星幼体附着抑制实验中,玻璃培养皿和聚苯乙烯六孔板都可采用作为附着基,温度、盐度、幼体密度及幼体低温保存时间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0—35℃、15—45、1—20只/ml和0—8天。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脊藤壶可作为筛选天然海洋防污产物的模型生物,并确定了其基础实验条件的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脊藤壶 金星幼体 培养 附着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港网箱养殖区底层水体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宪 邱海源 郑盛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本文根据1998年4月至1999年2月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厦门西港海域网箱养殖区底层海水的t、DO、pH、COD、Chl a、DIN、DIP的变化规律,结合对其富营养化程度分析,探讨了发生在养殖区底层海水中的有机质积累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底... 本文根据1998年4月至1999年2月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厦门西港海域网箱养殖区底层海水的t、DO、pH、COD、Chl a、DIN、DIP的变化规律,结合对其富营养化程度分析,探讨了发生在养殖区底层海水中的有机质积累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底层水体有机污染负荷量的增大,是造成养殖水体恶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西港 网箱养殖 底层水体污染 有机质积累 降解作用 水体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湖里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淋溶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江奖 林守雄 欧阳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6-381,共6页
通过美国EPA颁布的酸消解方法和浸出毒性(Toxcit y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法及荷兰能源研究中心提出的潜在可淋洗性方法对厦门市湖里工业区中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部分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C... 通过美国EPA颁布的酸消解方法和浸出毒性(Toxcit y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法及荷兰能源研究中心提出的潜在可淋洗性方法对厦门市湖里工业区中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部分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Cu、Zn、Hg积累,其有效含量分别在3.6-477.65mg/kg、33.2-215.6mg/kg、0.17~7.76mg/kg之间,局部地区Cu和Cr污染程度比较严重;TCLP法提取的重金属量同EPA消解法测得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保持成正比关系,且其浓度分布状况大致相同.此外,通过模拟酸性降雨对金属污染物毒性释放影响的测算结果表明:强酸性降雨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士壤中重金属的释放,在制定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中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区 土壤 重金属 污染特征 淋溶特性 TCLP 酸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体中稀土元素的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姚剑敏 弓振斌 +3 位作者 李云春 温裕云 李俊 汪霆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7,483,共6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样品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用人发标准参考物质(GBW09101)、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BW07603)以及实际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的方法对文中所述的分析流程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所建... 建立了微波消解样品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稀土元素的方法。用人发标准参考物质(GBW09101)、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BW07603)以及实际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的方法对文中所述的分析流程进行确认。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参考物质的标准值或推荐值一致;样品标准加入实验的回收率在97%~104%之间。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01~0.31ng·g^-1(10σ,n=10,干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海洋生物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妙琴 郭峰 柯才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3-870,共8页
检测分离获得的43株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评估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活性菌株(10株)中90%的菌株(9株)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10株中的7株(70%)所形... 检测分离获得的43株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评估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活性菌株(10株)中90%的菌株(9株)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10株中的7株(70%)所形成的生物膜存在明显的细胞团.具有AI-2活性的菌株中67%的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中具有AHLs活性的菌株往往形成强的生物膜,并常能形成较大的细胞团.许多不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菌株也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见对于环境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存在特别是AHLs的存在,趋向于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Ls AI-2 生物膜 群体感应 弧菌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底拖网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叶洁琼 蔡立哲 +4 位作者 黄睿婧 周细平 傅素晶 林和山 黄昆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7-622,共6页
2006年和200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租用中科院南海所实验2号科考船,首次对北部湾进行全面的生态综合考察。生物组对16个站位进行四个季度的底拖网,共获得底拖网软体动物125种,其中双壳类59种,腹足类56种,头足类9种,掘足类1种。地... 2006年和200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租用中科院南海所实验2号科考船,首次对北部湾进行全面的生态综合考察。生物组对16个站位进行四个季度的底拖网,共获得底拖网软体动物125种,其中双壳类59种,腹足类56种,头足类9种,掘足类1种。地理分布上,软体动物丰度北部最高,中部次之,南部最低,分别为42.1个/站、14.0个/站和10.7个/站。北部明显高于南部。生物-环境分析表明盐度在四个季度中均是影响软体动物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但除了冬季的相关值较高外,其他季节的相关值均低于0.4,说明盐度对底拖网软体动物组成的影响不显著。优势种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丰度与溶解氧、粘土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赛氏毛蚶(Scapharc a satowi)丰度与水深、底盐呈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和叶绿素呈极显著正相关;浅缝骨螺(Murex trapa)丰度与水深、底盐呈显著负相关,与底温、粘土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拖网 软体动物 种类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虾蟹类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艾春香 李少菁 +1 位作者 王桂忠 林琼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综述了近10a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氨态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等几种环境因子对虾蟹类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条件提高虾蟹类自身免疫抗病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关键词 虾蟹类 非特异性免疫 重金属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对海洋桡足类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磊 郭东晖 朱小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研究了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两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性毒性,报道了相关的24hLC50和48hLC50数据.其中三唑磷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48hLC50分别为6.844μg/L和16.26μg/L,而乙酰甲胺磷对婆罗异剑... 研究了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两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性毒性,报道了相关的24hLC50和48hLC50数据.其中三唑磷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48hLC50分别为6.844μg/L和16.26μg/L,而乙酰甲胺磷对婆罗异剑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的48hLC50分别为216.3mg/L和76.54mg/L.结果表明:对两种桡足类而言,三唑磷的毒性大于乙酰甲胺磷;桡足类对有机磷农药的耐受性具有种的特异性.据此提出使用农药的相关建议,指出应该严格控制三唑磷的使用,为近岸海区环境的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并为监测有机磷农药污染环境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乙酰甲胺磷 婆罗异剑水蚤 日本虎斑猛水蚤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方法划分现代沉积环境--以九龙江河口区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蒙光 雷怀彦 史跃中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1-437,共7页
采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沉积物粒度数据,并依据系统聚类方法将九龙江河口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3个亚类:Ⅰ类沉积区沉积物粒度粗,分选差,推移跃移质组分含量高,跃移组分双跳跃,代表往复性高能环境;Ⅲ类沉积区沉积物颗粒细,分选相对较好,推... 采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沉积物粒度数据,并依据系统聚类方法将九龙江河口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划分为3个亚类:Ⅰ类沉积区沉积物粒度粗,分选差,推移跃移质组分含量高,跃移组分双跳跃,代表往复性高能环境;Ⅲ类沉积区沉积物颗粒细,分选相对较好,推移跃移组分少,悬移组分含量高,代表持续而稳定的低能环境;Ⅱ类沉积区特点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渡性沉积环境.各类亚环境特点符合前人对本区水动力及泥沙运动的研究结果,说明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是划分沉积环境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河口区 现代沉积环境 因子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粒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