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格局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雪辉
林昭进
+5 位作者
杜飞雁
邱永松
孙典荣
王跃中
梁新
黄硕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5-2235,共11页
根据2006—2007年在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调查共采获鱼类262种,隶属于20目102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166种;夏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161种和155种;春季最少,为...
根据2006—2007年在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调查共采获鱼类262种,隶属于20目102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166种;夏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161种和155种;春季最少,为135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分别为粤西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东南沿岸群落(群落Ⅱ)、海南岛东部深海群落(群落Ⅲ)、过渡群落(群落Ⅳ)和混合群落(群落Ⅴ)。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47-0.939,P<0.001)。鱼类群落格局的变化与海流和水深关系密切,有较明显的沿水深梯度分布的规律。咸淡水鱼类在雷州半岛东部的冷涡区域,形成群落Ⅰ;南海暖流控制区域内的深海鱼类,形成群落Ⅲ;在南海暖流最为强劲的冬季,研究区域内大部分鱼类集结为混合性群落Ⅴ;琼东南沿岸的上升流区内形成群落Ⅱ;沿岸流强劲的夏、秋季,在沿岸流和上升流交汇处,形成过渡性群落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群落格局
陆架区
南海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亚湾鱼类群落格局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3 位作者
邱永松
张衡
孙典荣
贾晓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6期64-70,共7页
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的2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方法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2个群落,分别为咸淡水湾内鱼类群落(群落Ⅰ,以稜鳀类、前鳞骨鲻...
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的2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方法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2个群落,分别为咸淡水湾内鱼类群落(群落Ⅰ,以稜鳀类、前鳞骨鲻和斑鰶等鱼类为代表)和海水广布湾口鱼类群落(群落Ⅱ,代表种有带鱼、刺鲳、黄吻稜鳀、竹荚鱼和二长棘鲷等)。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春季:R=0.803,p<0.001;秋季:R=0.855,p<0.001)。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鱼类群落与主要环境因子(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p H和溶解氧等)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季节鱼类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组成的变化与水深、盐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格局
环境因子
大亚湾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格局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雪辉
林昭进
杜飞雁
邱永松
孙典荣
王跃中
梁新
黄硕琳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
海洋
大学
海洋
科学
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25-2235,共11页
基金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01-ST0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09TS08
+3 种基金
2010YD01和2010YD10)
农业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项目(070404)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12)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综合评价资助项目(GD908-02-05)
文摘
根据2006—2007年在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的4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格局进行分析。调查共采获鱼类262种,隶属于20目102科。以冬季出现种类数最多,为166种;夏季和秋季次之,分别为161种和155种;春季最少,为135种。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5个群落,分别为粤西沿岸群落(群落Ⅰ)、海南岛东南沿岸群落(群落Ⅱ)、海南岛东部深海群落(群落Ⅲ)、过渡群落(群落Ⅳ)和混合群落(群落Ⅴ)。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R=0.847-0.939,P<0.001)。鱼类群落格局的变化与海流和水深关系密切,有较明显的沿水深梯度分布的规律。咸淡水鱼类在雷州半岛东部的冷涡区域,形成群落Ⅰ;南海暖流控制区域内的深海鱼类,形成群落Ⅲ;在南海暖流最为强劲的冬季,研究区域内大部分鱼类集结为混合性群落Ⅴ;琼东南沿岸的上升流区内形成群落Ⅱ;沿岸流强劲的夏、秋季,在沿岸流和上升流交汇处,形成过渡性群落Ⅳ。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群落格局
陆架区
南海西北部
Keywords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
community pattern
continental shelf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亚湾鱼类群落格局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邱永松
张衡
孙典荣
贾晓平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6期64-70,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资金
南海近岸产卵场调查项目
文摘
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的2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方法分析了大亚湾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该海域鱼类可划分为2个群落,分别为咸淡水湾内鱼类群落(群落Ⅰ,以稜鳀类、前鳞骨鲻和斑鰶等鱼类为代表)和海水广布湾口鱼类群落(群落Ⅱ,代表种有带鱼、刺鲳、黄吻稜鳀、竹荚鱼和二长棘鲷等)。ANOSIM检验表明,各群落间鱼类组成的差异极为显著(春季:R=0.803,p<0.001;秋季:R=0.855,p<0.001)。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鱼类群落与主要环境因子(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p H和溶解氧等)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季节鱼类群落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组成的变化与水深、盐度和温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鱼类
群落格局
环境因子
大亚湾
南海北部
Keywords
fish
community pattern
environmental factor
Daya Bay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S931.5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鱼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格局
王雪辉
林昭进
杜飞雁
邱永松
孙典荣
王跃中
梁新
黄硕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亚湾鱼类群落格局分析
王雪辉
杜飞雁
邱永松
张衡
孙典荣
贾晓平
《生态科学》
CSCD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