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4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厦门湾海洋环境质量20年时空变化评估
1
作者 郭新园 胡文佳 +9 位作者 陈彬 王金坑 林燕鸿 黄雅琴 侯建平 吴海燕 俞炜炜 马志远 张文静 廖建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658,共13页
良好的海湾环境质量对沿岸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厦门湾在2000-2020年期间开展了大量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但尚未有研究系统揭示海洋环境质量在20年间的变化。本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模型,选取溶解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良好的海湾环境质量对沿岸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厦门湾在2000-2020年期间开展了大量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但尚未有研究系统揭示海洋环境质量在20年间的变化。本研究基于熵权TOPSIS模型,选取溶解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3个海水水质指标及有机碳和硫化物2个沉积物指标,评估了厦门湾2000、2010、2020年3个时间节点的海洋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评估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的评估值在2000-2020年间均出现了上升,上升幅度为1.2%~11.8%,整体上看水质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沉积物指标,其中沉积物的有机碳指标改善幅度最小;绝大部分指标的标准偏差随时间推移减小,提示海洋环境质量更趋稳定。在时间趋势上,海洋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整体持续上升,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海域面积占比45.42%,仅有14.67%的海域环境质量略有下降,主要集中在九龙江口;在空间分布上,3个时期的综合指数均呈现出西低东高的趋势,表明东部的海洋环境质量长期优于西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厦门湾海洋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硫化物。本研究为了解厦门湾海洋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结果可作为该地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质量 TOPSIS模型 综合评估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洋流系统对海平面高度变化的响应: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试验
2
作者 李振 覃国金 +2 位作者 朱广坤 李兴锐 张彧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叠加在板块运动之上,引起海岸线进退、沿海和陆架区域出露或淹没,从而影响全球大洋环流格局和区域海洋系统。本研究聚焦西太平洋对极端海平面升降的响应,使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探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极端低... 地质历史时期海平面变化叠加在板块运动之上,引起海岸线进退、沿海和陆架区域出露或淹没,从而影响全球大洋环流格局和区域海洋系统。本研究聚焦西太平洋对极端海平面升降的响应,使用区域海洋模式(ROMS)探讨末次盛冰期(LGM)情景下极端低海平面SLdrop120(海平面下降120 m)和全球大陆冰盖融化情况下极端高海平面SLrise65(海平面上升65 m)对该区域温盐格局和主要洋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海平面升降对该区域洋流系统有重要非线性影响,而对温盐格局影响主要体现在边缘海或靠近大陆边缘区域,且可以通过贯通性变化来解释这些差异。与现代海平面相比,极端低海平面导致近岸陆架海出露、台湾海峡关闭等,切断了西边界流入侵南海,导致东海的黑潮输运向外海方向移动,主轴断面流量减少。与前人考虑LGM冰期气候态的研究结果相比,此减少趋势说明LGM时期海平面降低和冰期气候驱动的效应相抵消。而高海平面则引起岸线向陆推移,渤海等近海海域面积增加、台湾海峡拓宽,使得西边界流向西拓展,对黑潮主流结构有分流作用。关于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换的印尼贯穿流ITF,其西支路径因水深较浅而对海平面变化响应更明显。在极端低海平面情景下,卡里马塔海峡关闭、ITF的西支被切断,来自西支的淡水阻塞效应因此消失,这导致通过望加锡海峡的流量反而增加了2.31 Sv(1Sv=1×10^(6)m^(3)/s);相反,在高海平面情景下,西侧的卡里马塔海峡和望加锡海峡均变宽,同时托雷斯海峡打开,使得进入印度洋的流量比现在海平面情景增大。这些结果表明,西太平洋黑潮和印尼贯穿流对海岸线变迁的响应呈非线性规律,并强调了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海平面变化对区域洋流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ROMS) 东海黑潮(KC) 印尼贯穿流(ITF) 大陆冰量变化 极端海平面升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水体中不同粒级颗粒物、Chl-a和^(234)Th随潮汐的变化及其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彭安国 黄奕普 +2 位作者 陈敏 刘广山 邱雨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在沿岸海域———厦门湾的定点观测站,研究了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SPM)、Chl a和234Th随潮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管采样深度和粒级大小,Chl a浓度的潮汐变化均为高潮大于低潮.SPM浓度的潮汐变化,表层的规律性很明显,即不管是第一天还是第... 在沿岸海域———厦门湾的定点观测站,研究了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SPM)、Chl a和234Th随潮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管采样深度和粒级大小,Chl a浓度的潮汐变化均为高潮大于低潮.SPM浓度的潮汐变化,表层的规律性很明显,即不管是第一天还是第二天,也不管粒径的大小,SPM浓度无例外地呈现高潮小于低潮之势.从不同粒径SPM、Chl a的潮汐变化的比较可以看出,浮游植物等生源颗粒物在该研究水域的颗粒物中所占比例很小,颗粒物主要来自九龙江河流输入的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在沿岸海域,颗粒态234Th是总234Th的主要组成部分,234Th各粒级的比活度均呈现高潮大于低潮的普遍趋势,基于234Th估算的沿岸POC、PON等输出通量也存在潮汐变化的影响.文中对上述研究对象随潮汐变化的原因作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海洋学 海域 表层沉积物 大小 悬浮颗粒物 通量 水体 悬浮物 再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环境容量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慈美 林月玲 +1 位作者 陈于望 吴瑜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3-48,共6页
基于笔者近年来海域的现场观测和有关:(1)磷各种形态的含量;(2)不同形态之间的迁移、转化和贮藏;(3)再生、矿化的动力学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得出的结果表明半封闭厦门港湾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水环境容量,主要... 基于笔者近年来海域的现场观测和有关:(1)磷各种形态的含量;(2)不同形态之间的迁移、转化和贮藏;(3)再生、矿化的动力学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得出的结果表明半封闭厦门港湾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水环境容量,主要由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及生物碎屑的生物-化学分解过程所控制。提出了厦门港湾磷环境容量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生物地球化学 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徐茂泉 李超 +1 位作者 裴红娜 方志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763,共6页
研究了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 7种重金属 ( Fe、Mn、Cu、Pb、Zn、Co、Ni)的含量 ,讨论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和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 ,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比较均匀 ,Pb、Zn、Co含量较高 ,Cu、Ni含量偏低 ,微量金属含... 研究了海沧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 7种重金属 ( Fe、Mn、Cu、Pb、Zn、Co、Ni)的含量 ,讨论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和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 ,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比较均匀 ,Pb、Zn、Co含量较高 ,Cu、Ni含量偏低 ,微量金属含量不受 Fe- Mn氧化物控制 ,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陆源风化产物和沿海散布的小型金属矿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海沧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地球化学特征 海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堤建成前后厦门港湾沉积速率的变化及其在海洋工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汉良 曾文义 +1 位作者 施文远 何惠贞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1期45-52,共8页
厦门港位于金门湾内,水域平静宽阔,航道深,潮差大,是我国沿海的天然良港。其主航道嵩屿—鼓浪屿的水深在10米以上,万吨巨轮随时可进,五万吨轮可乘潮入港。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厦门港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吞吐口岸。厦门港湾的潮型为正... 厦门港位于金门湾内,水域平静宽阔,航道深,潮差大,是我国沿海的天然良港。其主航道嵩屿—鼓浪屿的水深在10米以上,万吨巨轮随时可进,五万吨轮可乘潮入港。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厦门港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吞吐口岸。厦门港湾的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式。传入厦门港湾的潮波有一股沿西港,还有一股沿厦门岛东侧的浔江进入。两股潮波在现高崎—集美海堤略东处交汇后再分别退出,如此往复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站位 厦门港 Pb 金门港 海塘 堤防 海堤 放射性比度 海洋工程 福建 厦门 港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硒的双箱模式及地球化学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胡明辉 刘道礼 杨逸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1期93-97,共5页
海洋浮游植物对海水硒的富集系数为228,表明硒是一种生物亲合力很强的元素。在真光层中,75%的硒为海洋生物所利用,显示硒在海洋环境是中等生物制约元素。28%的含硒生物颗粒沉溶解在深层水体,导致硒在表层水中消和浑水中富集,类似于营... 海洋浮游植物对海水硒的富集系数为228,表明硒是一种生物亲合力很强的元素。在真光层中,75%的硒为海洋生物所利用,显示硒在海洋环境是中等生物制约元素。28%的含硒生物颗粒沉溶解在深层水体,导致硒在表层水中消和浑水中富集,类似于营养盐。利用Broeeker双箱模式计算,粗略地显示了硒在大洋中的循环图象,初步确立各界面硒的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enium Sca Water PHYTOPLANKTON TWO -box model Marine geochemistry Oceanic in terfaces Fl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蔡毅华 黄奕普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58-264,共7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的新进展 .概述了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富钴结壳中元素的扩散及与周围海水的交换 ,基岩和磷酸盐化事件对富钴结壳组成的影响 分别介绍了稳定同位素 (Pb、Nd和Hf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富钴结壳地球化学与古海洋学研究的新进展 .概述了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富钴结壳中元素的扩散及与周围海水的交换 ,基岩和磷酸盐化事件对富钴结壳组成的影响 分别介绍了稳定同位素 (Pb、Nd和Hf的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Be、U和Th的放射性同位素 )及元素 (常量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在富钴结壳古海洋学研究上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地球化学 古海洋学 放射性同位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厦门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圣云 周秋麟 郭允谋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47-354,共8页
本文回顾了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评述了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为厦门已经形成了沿海城市经济,已经具有相当完备的海洋经济体系,但传统产业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产业基本空白,城市经济的... 本文回顾了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评述了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为厦门已经形成了沿海城市经济,已经具有相当完备的海洋经济体系,但传统产业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产业基本空白,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海洋资源的利用结合不够紧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为粗放式,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海洋增长中不够大。海洋经济尚未走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重点海洋产业中,必须树立“科技兴市”的意识、保证有效投入、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高起点地发展海洋经济。厦门海洋经济的发展除了经济特区的优势和资源优势外,还存在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1)历史文化底蕴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2)知识经济时代提供了机遇;3)现有的经济实力提供了基础;4)科技力量和工业基础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保证;5)海洋持续发展已具备基本条件。作者建议厦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采取下列战略行动:1)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意识;2)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3)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4)发挥科技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主力队伍;5)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6)“产-学-研”一体化的海洋经济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海洋经济 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的极区海洋生物泵运转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陈敏 范玲芳 +6 位作者 王博 陈阳军 张润 方仔铭 杨伟锋 郑敏芳 陈梦雅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51,共9页
生物泵是极区海洋净吸收大气CO_(2)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连接海洋上层和底栖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近10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独特指示功能,系统地开展普里兹湾、阿蒙森海、宇航员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等... 生物泵是极区海洋净吸收大气CO_(2)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连接海洋上层和底栖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近10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独特指示功能,系统地开展普里兹湾、阿蒙森海、宇航员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等南北极海域生物泵运转规律及维系机制的研究,探究了生物固碳、颗粒有机碳输出、有机物降解、营养盐再生和有机物埋藏等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揭示了淡水组分、颗粒物浓度和痕量营养盐Fe等环境因子对生物泵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冰融水、冰川融水/河水等淡水组分通过改变水体层化、光可获得性和营养盐供给等影响了生物固碳速率、Fe吸收速率和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的空间变化;有机物降解及硝化作用主导着营养盐再生过程;南极底层水形成和颗粒物跨陆架输送影响生物泵的表-底耦合状况。同时,面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亟待加强生物泵与食物网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准确掌握极区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规律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泵 放射性核素 稳定同位素 南大洋 北冰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九龙江河口区海水中溶解和颗粒态Cu、Pb、Cd的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建青 钱碧华 +9 位作者 党爱翠 庄宏儒 陈登辉 孙炯辉 王蕴 黄水英 齐安翔 刘晓艳 丘灿荣 蔡明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54-61,共8页
于2006年4月采集厦门九龙江河口水样,测定其溶解、颗粒态Cu、Pb、Cd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的含量.结果表明,厦门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16、1.02~2.49及0.16~0.44μg/L,平均值分别为1.52、1.60和0... 于2006年4月采集厦门九龙江河口水样,测定其溶解、颗粒态Cu、Pb、Cd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的含量.结果表明,厦门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16、1.02~2.49及0.16~0.44μg/L,平均值分别为1.52、1.60和0.34μg/L;颗粒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6~3.40、0.11~6.00、0.000 4~0.028 0μg/L,平均值分别为1.08、1.61和0.0064μg/L.在垂直变化上,除Cd变化较小外,Cu和Pb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其贡献主要来自底部沉积物再悬浮.九龙江河口溶解和颗粒态Cu、Pb、Cd的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6.57、6.91、1.47、4.66、6.96和0.027 kg/d.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体中Cu、Pb、Cd的表观分配系数(Kd)分别为4.09、2.84和0.10 L/kg.3种金属在研究海域的固-液分配机制主要受"颗粒物浓度效应"影响,而Cd在低盐度区受到"盐度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行为 九龙江河口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瑞华 朱红梅 +4 位作者 陈明茹 王克坚 翁晨希 许有和 杨晏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252,256,共4页
中国—东盟海洋学院是我国海洋学科第一次走出国门办学。学院依托厦门大学海洋学科优势,借鉴海洋环境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之经验,建设了海洋科学本科教学实验室。该文从实验室规划、设备购置、实验队伍建设及实验室特点、建... 中国—东盟海洋学院是我国海洋学科第一次走出国门办学。学院依托厦门大学海洋学科优势,借鉴海洋环境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之经验,建设了海洋科学本科教学实验室。该文从实验室规划、设备购置、实验队伍建设及实验室特点、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实验室整体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具备国际化沟通交流能力,是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也为跨国实验室建设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教学实验室 跨国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洋生物外来物种和生物入侵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佳 朱小明 杨圣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81-185,共5页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在某地区定居、繁衍、扩散,并造成危害的过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讨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和沙饰贝(Mytilopsis salleReeluz)的分...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种在某地区定居、繁衍、扩散,并造成危害的过程.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对生态系统、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讨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和沙饰贝(Mytilopsis salleReeluz)的分类学、生物学及其在厦门的引入、扩散过程,简要分析厦门海洋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方法,指出对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治理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入侵 厦门 互花米草 沙饰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CO_(2)管道输送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子明 李清平 +2 位作者 李姜辉 范振宁 张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91,共18页
管道输送是经济高效的CO_(2)运输方式,海洋CO_(2)运输是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规模化开展离岸CCUS工程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本文明晰了我国实施离岸CCUS的优势、典型海洋碳运输情境和海洋CO_(2)运输方式,剖析... 管道输送是经济高效的CO_(2)运输方式,海洋CO_(2)运输是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规模化开展离岸CCUS工程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本文明晰了我国实施离岸CCUS的优势、典型海洋碳运输情境和海洋CO_(2)运输方式,剖析了国内外海洋CO_(2)管道输送的技术与工程概况;从CO_(2)流体相态及流动安全,沿程腐蚀风险评估、监测及预警,CO_(2)泄漏实时监测技术,高压CO_(2)泄放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海洋CO_(2)管道输送工艺技术现状;从CO_(2)管道材料断裂行为及止裂措施、高耐蚀及密封材料、碳钢管道长寿命运行的关键腐蚀控制技术、注采井筒的腐蚀风险评估等方面梳理了海洋CO_(2)管道材料技术现状。研究认为,加快发展适应海洋CO_(2)管道输送复杂工况的材料体系、全流程CO_(2)管道的智慧管理与数字孪生技术、海底CO_(2)管道全生命周期运行关键技术、在役海底管道改输评估与保障技术,采取加快推动我国近海碳封存CO_(2)管网规划、拓展和深化跨行业/跨机构合作模式创新、系统建设海陆统筹的标准体系、引导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深度参与海底CO_(2)管网建设等举措,促进我国海洋CO_(2)管道输送体系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道 离岸CCUS 海底管道 管道腐蚀 管道断裂 泄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江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李方茹 刘茜 +3 位作者 贺万阳 马莉 曹阿翔 张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55,共14页
河口区域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理解海洋中REEs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2018年9月(暴雨时期)、2019年12月(旱季)及2020年8月(湿季)溶解态REEs在漳江口的分布特征、REEs的主要影响因素及... 河口区域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的地球化学行为对理解海洋中REEs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2018年9月(暴雨时期)、2019年12月(旱季)及2020年8月(湿季)溶解态REEs在漳江口的分布特征、REEs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人为稀土元素钆(Gd)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溶解态REEs在不同时期的分布及分异存在显著差异,溶解态REEs含量暴雨时期>旱季>湿季。暴雨时期溶解态REEs主要呈现轻/中稀土相对富集及Ce正异常现象,而旱季及湿季溶解态REEs主要呈现重稀土相对富集及Ce负异常现象,颗粒物-水作用是不同时期溶解态REEs含量及分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Gd在不同时期均呈现正异常,暴雨时期、旱季及湿季人为Gd占比分别为18%~29%、26%~69%及22%~60%,推测Gd污染可能受河口上游医院核磁共振造影剂使用的影响。以上研究表明暴雨导致的颗粒物释放对河口溶解态REEs具有显著的贡献,今后研究需要重视特殊事件(如暴雨)对河口溶解态REEs来源和收支的影响。漳江口上游的人口密度相比全国其他地区较低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Gd污染,说明我国其他河口人为稀土污染及来源也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漳江口 颗粒物-水作用 暴雨时期 湿季 旱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D3-5柱样化石硅藻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16
作者 陈敏 林燕婷 +4 位作者 王凤 李云海 刘璇 李家玉 黄清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51,共15页
为重建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古海洋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对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D3-5柱样的硅藻进行了分析,D3-5柱样的156个样品中共鉴定出硅藻54个种和变种,以海水种和冷水种为主。通过硅藻分析,将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海洋环境变... 为重建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古海洋环境演变历史,本文对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D3-5柱样的硅藻进行了分析,D3-5柱样的156个样品中共鉴定出硅藻54个种和变种,以海水种和冷水种为主。通过硅藻分析,将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的海洋环境变化划分如下:58.6~72.5 ka BP期间,硅藻以冷水种和海冰种为主,并出现沿岸种,推测因南极冰盖增长,鲍威尔海盆受极地冷水团控制,气候出现明显冷-暖交替,而且海平面较低,站位水深较浅;40.7~58.6 ka BP期间,出现明显气候冷-暖转变,海洋环境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变得不稳定,由于海冰融化、温盐循环加强和冰筏碎屑事件的频发导致硅藻种类、丰度骤减;26.2~40.7 ka BP期间,硅藻种类明显增加,出现海冰种,冷水种增加,推测处于末次冰盛期的冰盖增长前期,中纬度暖水团在南极海区的影响范围向南扩大,冷、暖水团强烈混合,驱动温盐循环;26.2 ka BP至今,硅藻丰度增加,极地冷、暖水团混合的指示种Fragilariopsis oceanica指示研究区的表层与底层水体混合增强,海冰覆盖面积持续增大,威德尔环流势力增强,中纬度暖水势力减弱。总体来说,自晚更新世以来鲍威尔海盆经历了冷期(南极冰盖发育)-暖期-冷期(末次冰盛期)的阶段转变,而在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s 3,MIS 3)中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冰筏碎屑事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鲍威尔海盆 沉积柱样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沉积物源微生物的分离及其防污活性研究
17
作者 苏培 王逸宁 +6 位作者 张世保 张萌 祁剑飞 赵逗裟 曾启明 曹冉冉 冯丹青 《渔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29-137,共9页
【背景】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业具有严重危害,当前用于防除污损生物的重金属基防污剂污染海洋环境,急需开发环保防污剂。天然活性物质是环保防污剂的重要来源。【目的】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并筛选出具有防污活性的微生物资源。【方法】本... 【背景】海洋污损生物对养殖业具有严重危害,当前用于防除污损生物的重金属基防污剂污染海洋环境,急需开发环保防污剂。天然活性物质是环保防污剂的重要来源。【目的】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并筛选出具有防污活性的微生物资源。【方法】本研究从深海不同底质的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并以海洋污损生物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稚体和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幼体为检测生物,检测其发酵液和菌体代谢产物的防污活性,并观察各提取物对沙筛贝的后遗效应。【结果】从6种底质沉积物中共分离获得10个属15株微生物,其中海杆菌属(Marinobacter)为优势菌群。B2(Alteromonas sp.)、C1(Marinobacter sp.)、C2(Escherichia sp.)、E1(Pseudoalteromonas sp.)、E2(Marinobacter sp.)和F2(Flagelli-monas sp.)菌株的提取物抑制沙筛贝稚体的附着,B1(Marinomonas sp.)、B2(Alteromonassp.)、C2(Escherichia sp.)、C3(Marinobacter sp.)和E2(Marinobacter sp.)菌株的提取物抑制多室草苔虫幼体的附着。其中,F2(Flagellimonas sp.)菌株的菌体和C1(Marinobactersp.)、E2(Marinobacter sp.)菌株的发酵液提取物对沙筛贝无后遗效应,表明其毒性较低。【结论】本研究从深海沉积物中共获得8株具有防污活性的微生物,其中F2、C1、E2菌株在海洋环保防污领域具有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损生物 深海沉积物 微生物 天然产物防污剂 发酵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浅海水声信道小样本估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巧宁 郑浩赐 +2 位作者 李茂林 童峰 陈东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400,共11页
针对快变浅海水声信道相干时间短,信道估计算法需要具备小样本学习能力这一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浅海水声信道的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浅海水声信道小样本估计算法。基于最大间隔原理推导出支持向量机回归信道估计模型,并针对时变信道... 针对快变浅海水声信道相干时间短,信道估计算法需要具备小样本学习能力这一要求,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浅海水声信道的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浅海水声信道小样本估计算法。基于最大间隔原理推导出支持向量机回归信道估计模型,并针对时变信道,在支持向量机代价函数中引入时变因子改善估计器与时变信道的适配程度,对该算法在时变信道下的小样本估计性能表现进行了仿真和浅海信道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信道估计误差和误比特性能方面均优于传统估计器,在信道估计观测窗长较短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本文提出的改进支持向量机估计算法在小样本场景下展现出优异性能,为快变浅海水声信道估计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对提升水声通信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回归 改进支持向量机 稀疏性 小样本 时变信道 水声通信 信道估计 浅海水声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污染程度评价标准的分析 被引量:193
19
作者 蔡立哲 马丽 +2 位作者 高阳 郑天凌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1-646,共6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在国内外普遍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也常用来监测淡水、海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认为是个较好的评价污染程度的工具 .根据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连续 6年在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在国内外普遍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也常用来监测淡水、海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认为是个较好的评价污染程度的工具 .根据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连续 6年在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获得的底栖动物数据 ,分析了不同对数底H′值的空间分布以及H′值时间变动与种数变动的关系 ,比较了不同参数计算的H′值以及其它指数值的评价效果 ,比较了不同断面实际计算H′值与平均H′值的差异 .结果表明 ,以密度计算的H′值比以生物量计算的H′值更能反映污染状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 (H′)比Margalef、Simpson和Pielou指数更能反映污染状况 ;Shannon 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能反映季节变化 ,但敏感度不够 .根据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结合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有机质等参数的分析 ,建议将多样性指数污染评价范围分为 5级 ,即无底栖动物为严重污染 ;H′值小于 1,重度污染 ;H′值在 1~ 2之间 ,中度污染 ;H′值在 2~ 3之间 ,轻度污染 ;H′值大于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底栖动物 多样性指数 污染程度 评价标准 生物群落 生物量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探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赛金 李文权 +2 位作者 邓永智 陈清花 陈祖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212-214,共3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以水为介质提取的海水小球藻(MarineChlorell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环状结构、半缩醛羟基构型及取代基类型.结果表明,3种海洋微...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以水为介质提取的海水小球藻(MarineChlorell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多糖的主要单糖组成、环状结构、半缩醛羟基构型及取代基类型.结果表明,3种海洋微藻多糖中均含有酰氨基,葡萄糖是3种多糖的主要组成单糖.此外,海水小球藻多糖还含有硫酸基.3种海洋微藻多糖组成单糖的环构型和成苷的半缩醛羟基构型也存在较大差别.海水小球藻多糖组成单糖主要为吡喃糖,α半缩醛羟基和β半缩醛羟基两种糖苷构型共存;亚心形扁藻多糖组成单糖为吡喃糖,成苷的半缩醛羟基主要为α构型;球等鞭金藻多糖则同时含有α吡喃环和呋喃环两种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 海洋微藻 多糖 海水小球藻 亚心形扁藻 球等鞭金藻 傅立叶变换 单糖组成 环状结构 吡喃糖 构型 羟基 缩醛 取代基 葡萄糖 酰氨基 呋喃环 介质 糖苷 环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