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bVIEW的电滞回线测试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永晔 张颖 +1 位作者 程璇 陈辉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1-504,共4页
测量铁电材料的电滞回线是确定铁电参数、检验材料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主要测量手段是示波器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无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对误差进行修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了克服这种不足,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基于美... 测量铁电材料的电滞回线是确定铁电参数、检验材料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主要测量手段是示波器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无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对误差进行修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了克服这种不足,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基于美国N I公司最新推出的L abV IEW 7.1Express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的电滞回线测试系统,通过介绍该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处理、数据库链接以及多种语言联合作业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滞回线测量方案,并获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电滞回线 数据采集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罗学涛 吴清良 +1 位作者 黄前军 陈立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6-750,共5页
提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室温下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详细阐述了制备工艺过程,并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及显微结构.实验证实电化学浸渗技术具有在室温下快速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导电或不导电纤... 提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室温下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详细阐述了制备工艺过程,并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及显微结构.实验证实电化学浸渗技术具有在室温下快速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导电或不导电纤维可用来作为增强剂.导电纤维可直接用于电化学浸渗,而不导电纤维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5.5V和8h的沉积条件下可获得致密的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电化学浸渗 显微结构 扩散传质 增强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Sn三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翠萍 刘兴军 +3 位作者 马云庆 大沼郁雄 貝沼亮介 石田清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48-1853,共6页
基于Cu-Ni-Sn三元系的相平衡和热力学的实验信息,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液相和fcc相的Gibbs自由能,为了预测该体系中bcc相的A2 B2有序无序转变,bcc相的Gibbs自由能采用双亚点阵模型进行描述。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评估了Cu-Ni-Sn... 基于Cu-Ni-Sn三元系的相平衡和热力学的实验信息,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液相和fcc相的Gibbs自由能,为了预测该体系中bcc相的A2 B2有序无序转变,bcc相的Gibbs自由能采用双亚点阵模型进行描述。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评估了Cu-Ni-Sn三元系各相的热力学参数,计算的富Cu侧相图和热力学性质与实验数据比较一致。并对该三元系中bcc相的A2 B2有序无序转变及fcc相的溶解度间隙进行了计算。这些计算结果对利用析出强化以及Spinodal分解开发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新型Cu基合金的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n三元系 相图 相图计算方法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贺慧 程璇 +1 位作者 张颖 杨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研究与开发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种富锂的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和LiMn2O4。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以及电...  研究与开发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种富锂的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和LiMn2O4。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指出了其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本文还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计算研究的进展。利用VASP软件包可计算形成能、相图、电压和材料的晶体结构参数及态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方法 第一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硼磷酸盐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宓锦校 毛少瑜 +2 位作者 黄雅熙 李满荣 赵景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6-374,共9页
总结了作者近几年在硼磷酸盐研究中所合成和表征的 10多个新化合物 ,即元素周期表第 4周期从 Cr至 Ga的元素或氧化物与工业催化剂材料 BPO4 在高温固相反应中 ,分别合成出具有 3种结构类型的新化合物 :新结构类型的三方 Cr2 [BP3 O12 ]... 总结了作者近几年在硼磷酸盐研究中所合成和表征的 10多个新化合物 ,即元素周期表第 4周期从 Cr至 Ga的元素或氧化物与工业催化剂材料 BPO4 在高温固相反应中 ,分别合成出具有 3种结构类型的新化合物 :新结构类型的三方 Cr2 [BP3 O12 ]、正交 Al PO4 型的 (B,M) [PO4 ](M=Mn,Fe,Co,Ni,Cu,Zn)和新型四方 (Ga,B) PO4 ;用水热法合成出 Na Ga[BP2 O7(OH) 3 ]、Na2 In2 [PO3 (OH) ]4· H2 O和 Na4 Co3 H2 (PO4 ) 4· 8H2 O等新化合物 .同时还讨论了硼磷酸盐化合物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结构化学的一般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磷酸盐 晶体结构 合成 化合物 过渡金属 水热法 高温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膜材料的污染与清洗 被引量:8
6
作者 孙洪贵 夏海平 蓝伟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32,共4页
分析了膜分离技术中存在的膜污染与影响膜污染的因素,介绍了膜的清洗及影响清洗的因素,清洗剂及使用范围。
关键词 分离膜 膜污染 清洗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BaTiO_3晶须/PVDF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学涛 陈立富 +2 位作者 黄前军 吴清良 洪艳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以高度定向的BaTiO3晶须作为活性相、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制备了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BaTiO3作为活性相的晶须复合材料与粉末复合材料相比,其介电常数(ε)、压电常数(d33)和剩余极化率(... 以高度定向的BaTiO3晶须作为活性相、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制备了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BaTiO3作为活性相的晶须复合材料与粉末复合材料相比,其介电常数(ε)、压电常数(d33)和剩余极化率(Pr)大大提高,而其损耗因子(tanδ)具有相反的趋势.对晶须复合材料,沿晶须定向方向的ε、d33和Pr的值比晶须平行方向要高得多.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材料 BaTiO3晶须 介电性能 电学性能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R全自动测试系统 被引量:2
8
作者 邱虹 熊兆贤 +1 位作者 吉国力 陈永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2期46-48,59,共4页
介绍LCR全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该测试系统通过计算机把LCR测试仪、高低温试验箱和电子转换开关联接起来,构成一套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的电子材料与元件的介电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多通道全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高低温度控制、不同... 介绍LCR全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该测试系统通过计算机把LCR测试仪、高低温试验箱和电子转换开关联接起来,构成一套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的电子材料与元件的介电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的多通道全自动测试系统,实现了高低温度控制、不同频率变更、多个通道切换、多组数据处理的全自动化,克服了传统手工测试方式费时费力、重复性差、数据统计分析困难、测试环境难以控制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材料与元件 LCR测试 温度特性 频率特性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SiC窑具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学原 茹红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合成堇青石(MAS)并制备MAS/SiC复相材料,测试了复相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及抗热震性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0℃达到最大;1420℃烧结的复相材料体积密度随MA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开口气... 合成堇青石(MAS)并制备MAS/SiC复相材料,测试了复相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及抗热震性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0℃达到最大;1420℃烧结的复相材料体积密度随MA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开口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加,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w(MAS)为7%,烧结工艺为1420℃×6h时,复相材料各性能最好,体积密度为2.485g/cm3,开口气孔率为26.4%,并且抗热震性也较好,1200℃热震后,材料的残余强度为19.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抗热震性 溶胶-凝胶法 MAS/SiC 窑具材料 制备 复相材料 氮化硅 镁质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图计算及其在无铅焊接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峰 王翠萍 刘兴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00-105,共6页
随着Sn-Pb焊接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限制,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是电子封装领域的重要课题.相图计算方法(CALPHAD)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工艺研究方面.相图计算主要是依据实验数据,建立热力... 随着Sn-Pb焊接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限制,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是电子封装领域的重要课题.相图计算方法(CALPHAD)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工艺研究方面.相图计算主要是依据实验数据,建立热力学模型,根据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计算相平衡.主要介绍了相图计算原理,以及根据已经评估的热力学数据,相图计算方法在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开发、焊接过程的界面反应、焊接凝固模拟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接 相图计算 Gibbs自由能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无泌水水泥净浆流动度与混凝土保坍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飞宇 麻秀星 +3 位作者 邱聪 汪建炜 林燕妮 蔡永太 《混凝土》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6-58,共3页
 在研制合成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过程中,对比了合成产品的无泌水水泥净浆在2h内的流动度和掺入了合成产品的混凝土在2h内的坍落度损失值。结果表明,利用合成产品的无泌水水泥净浆流动度的保持性能可以定性判定合成产品在保持混凝土...  在研制合成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的过程中,对比了合成产品的无泌水水泥净浆在2h内的流动度和掺入了合成产品的混凝土在2h内的坍落度损失值。结果表明,利用合成产品的无泌水水泥净浆流动度的保持性能可以定性判定合成产品在保持混凝土坍落度方面的能力。采用这一方法,在检测合成产品性能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后期混凝土性能检测的试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泌水水泥净浆 氨基磺酸系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高效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色团掺杂有机/无机复合基质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童朝健 王静 +2 位作者 熊兆贤 薛昊 周建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40-343,共4页
以4-[乙基-(2-羟乙基)胺]-4’-硝基偶氮苯(DRl)为生色团,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正硅酸乙酯frEOS)为先体,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新型的以PMMA/SiO2复合材料为掺杂基质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并运用提拉法在洁净的IT... 以4-[乙基-(2-羟乙基)胺]-4’-硝基偶氮苯(DRl)为生色团,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正硅酸乙酯frEOS)为先体,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新型的以PMMA/SiO2复合材料为掺杂基质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并运用提拉法在洁净的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均匀、透明的厚度为1μm左右的杂化薄膜。DSC测得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二次谐波产生(SHG)测量结果表明杂化薄膜在电晕极化后二阶非线性系数d33为1.02×10^7esu;用UV-vis光谱对杂化膜在极化前后的取向和取向稳定性进行的研究表明此材料具有较高的取向度,且常温下的取向稳定性也较好,60d后取向序参数φ仍有初始值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溶胶-凝胶 二阶非线性 杂化薄膜 电晕极化 取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烧结Al2O3-硅酸盐玻璃系玻璃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永玺 熊兆贤 薛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842-845,共4页
采用Al2O3-硅酸盐玻璃复合体系制备低温烧结玻璃陶瓷,通过TG-DTA、XRD、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随着玻璃含量的增加玻璃陶瓷的烧结温度逐渐降低,在玻璃含量约为50%(质量分数)时玻璃陶瓷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2.70W/m·K... 采用Al2O3-硅酸盐玻璃复合体系制备低温烧结玻璃陶瓷,通过TG-DTA、XRD、SEM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随着玻璃含量的增加玻璃陶瓷的烧结温度逐渐降低,在玻璃含量约为50%(质量分数)时玻璃陶瓷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2.70W/m·K,此时的玻璃陶瓷具有低的烧结温度(800℃)、高的相对密度(≥95%)、低的电容率(8~10)、低的介电损耗(1.5%~0.7%),有望成为LED封装用基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 玻璃陶瓷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M0.9Ti0.1O2(M=Ni,Co)的合成及表征
14
作者 贺慧 程璇 +1 位作者 张颖 杨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795-1797,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预处理固相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0.9Ti0.1O2(M=Ni,Co),通过XRD对合成的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并将其组装成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对两种材料LiN0.9Ti0.1和LiCo0.9Ti0.1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LiCo0.9Ti0.1O2的结构和... 利用溶胶-凝胶预处理固相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0.9Ti0.1O2(M=Ni,Co),通过XRD对合成的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并将其组装成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对两种材料LiN0.9Ti0.1和LiCo0.9Ti0.1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LiCo0.9Ti0.1O2的结构和性能要好于LiNi0.9Ti0.1O2,根据实验结果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MMA/SiO_2/DR1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15
作者 童朝健 唐强 +2 位作者 武佳文 蔡铁锦 熊兆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8,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硅烷染料DR1ASD、含硅氧烷PMMA和TEOS在酸催化条件下共水解-缩合制备了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PMMA/SiO2/DR1,并运用FT-IR、SEM、UV-vis、DSC/TG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硅烷染料DR1ASD、含硅氧烷PMMA和TEOS在酸催化条件下共水解-缩合制备了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PMMA/SiO2/DR1,并运用FT-IR、SEM、UV-vis、DSC/TG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有机相和无机相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无相分离出现;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分别达到165℃和405℃;电晕极化后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生色团取向有序度(Ф=0.238),并表现出良好的取向稳定性,80℃条件下3h后依然有初始值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非线性光学 杂化材料 取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陶瓷介电性能自动测试系统
16
作者 陈锐 肖芬 +1 位作者 黄振宇 熊兆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71-1373,共3页
介绍了平行板介质谐振器法测试微波介质陶瓷的基本原理,建立一套基于该方法的自动测试系统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使用表明该自动测试系统稳定、重复性好、测试效率高.测试系统的建立为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测试手段.
关键词 微波陶瓷 自动测试 介质谐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何旭敏 何国梅 +10 位作者 曾碧榕 孙洪贵 杨黄浩 陈少鸿 周花 李春艳 胡建华 丁马太 林昌健 夏海平 蓝伟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502,共8页
报道膜分离技术用于垃圾渗沥水、6 -氨基青霉烷酸 (6 - APA)裂解液以及维生素 C发酵液中的分离浓缩过程 ,各项实验均进行了中试放大 。
关键词 超滤 纳滤 垃圾渗沥水 6-氨基青霉烷酸 维生素C 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氨基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钦健 李航昱 +2 位作者 陈少鹏 俞小春 林国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9-402,共4页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甲基二乙氧基乙二胺丙基硅烷(DL 602)为单体,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合成不同粘度的侧氨基聚硅氧烷(SAPS),并用合成的侧氨基聚硅氧烷来改性环氧树脂(E 44),制备一系列的样品.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 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甲基二乙氧基乙二胺丙基硅烷(DL 602)为单体,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合成不同粘度的侧氨基聚硅氧烷(SAPS),并用合成的侧氨基聚硅氧烷来改性环氧树脂(E 44),制备一系列的样品.通过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接触角仪、电子拉力试验机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固定侧氨基比例的聚硅氧烷,其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随着聚硅氧烷的粘度先增大后减小;含侧氨基聚硅氧烷能有效增韧环氧树脂,而且SAPS粘度越大,被改性的环氧基体的抗冲击强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硅氧烷 改性环氧树脂 扫描电镜(SEM)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六甲基二硅氧烷 动态机械热分析 电子拉力试验机 抗冲击强度 环氧基体 SAPS 粘度 封端剂 乙二胺 乙氧基 接触角 相容性 合成 单体 硅烷 丙基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铜过程混合电位本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谷新 胡光辉 +1 位作者 王周成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现场测量了铜基和陶瓷基化学镀铜过程混合电位-时间曲线(Emix-t),成功地检测到了化学镀诱发过程.考察了添加剂和络合剂的浓度以及pH值对Emix-t曲线的影响,结合阴、阳极极化曲线及双电层理论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新生铜活化的铜基... 现场测量了铜基和陶瓷基化学镀铜过程混合电位-时间曲线(Emix-t),成功地检测到了化学镀诱发过程.考察了添加剂和络合剂的浓度以及pH值对Emix-t曲线的影响,结合阴、阳极极化曲线及双电层理论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新生铜活化的铜基化学镀铜的诱发过程是一个缓慢激活过程,所对应的Emix-t曲线是一个稍微倾斜的台阶,这不同于钯活化的基体的诱发过程.通过对不同活化工艺的Emix-t曲线的比较,发现较高的活化温度能明显减少活化时间,而且还可加速诱发过程,从而提高化学沉积铜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铜基体 陶瓷基体 新生铜 混合电位 诱发时间 活化工艺 电化学过程 钯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FTIR测定羧酰化壳聚糖和氰乙基壳聚糖的取代度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炎明 梅雪峰 +3 位作者 袁清 吴玉松 王勉 阮永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9,共6页
从壳聚糖 (脱乙酰度分别为 84%和 70 % )合成不同取代度的羧酰化壳聚糖和氰乙基壳聚糖作为标样 ,标样的取代度 (DS)由NMR或元素分析确定 .研究以FTIR作为工具测定这两个系列衍生物的取代度的方法 .吸光度用基线法得到 ,对所有不同探针谱... 从壳聚糖 (脱乙酰度分别为 84%和 70 % )合成不同取代度的羧酰化壳聚糖和氰乙基壳聚糖作为标样 ,标样的取代度 (DS)由NMR或元素分析确定 .研究以FTIR作为工具测定这两个系列衍生物的取代度的方法 .吸光度用基线法得到 ,对所有不同探针谱带 ,参比谱带和基线作图法的组合进行比较 ,并通过 (A探针/A参比) /DS的平均相对偏差评价每种组合的优劣 .结果表明 ,对羧酰化壳聚糖 ,最合适的A探针/A参比 是A174 0 /A152 7;对氰乙基壳聚糖 ,最合适的A探针/A参比 是A2 2 4 9/A1590 .前者不仅适用于不同取代度的同一种O 羧酰化壳聚糖 (如丙酰化壳聚糖 )而且适用于不同取代度且不同碳数的 4个O 脂肪酸羧酰基取代的壳聚糖样品 .这两种组合的工作曲线的斜率分别为 2 .1(对A174 0BL1/A152 7BL1) ,0 .5 9(对A2 2 4 9/A1590BL1)和 0 .6 6 (对A2 2 4 9/A1590BL2 ) .实验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酰化壳聚糖 氰乙基壳聚糖 富立叶红外光谱 取代度 定量分析 吸光度 相对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