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火涂层材料研究及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开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伟昂 谢聪 +4 位作者 许一婷 何凯斌 刘新瑜 曾碧榕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5-377,共13页
综述了近年来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隧道防火涂料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本课题组在该领域近10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情况.在防火涂层材料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凝练出以下关键技术:功能性填料复配技术,提高功能组分的协同作用... 综述了近年来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隧道防火涂料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本课题组在该领域近10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产业化情况.在防火涂层材料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凝练出以下关键技术:功能性填料复配技术,提高功能组分的协同作用;功能性填充料的表面处理技术,解决了涂料相结构稳定性和膨胀炭层强度、均匀性、膨胀倍率等制约涂层防火性能的关键技术;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插层技术在隧道防火涂料领域的首次应用;聚合物粘结剂和无机凝胶材料复配技术,提高涂层粘结性能的高温连续性,改善涂层耐水性、柔韧性;复合纤维自替代技术,实现耐火性能的连续性;超细活性粉料低温烧结技术,使涂层在较宽的温度下烧结形成陶瓷面(体),极大地提高了涂层高温下的强度和耐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建筑防火涂料 隧道防火涂料 关键技术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剂多尺度结构设计与绿色火安全材料研发 被引量:3
2
作者 许一婷 王华进 +5 位作者 王子超 曾碧榕 袁丛辉 卢伟 Jean-Francois Gerard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通用聚合物具有易燃性,遇火迅速燃烧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绿色火安全材料的研发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课题之一.运用多元素杂化改性、超分子自组装等前沿新方法、新技术,从不同尺度对无卤阻燃... 通用聚合物具有易燃性,遇火迅速燃烧并释放大量有毒烟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绿色火安全材料的研发是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重要课题之一.运用多元素杂化改性、超分子自组装等前沿新方法、新技术,从不同尺度对无卤阻燃剂的结构进行设计,可以实现对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阻燃改性,构筑绿色火安全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厦门大学及其合作单位在防火阻燃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水平上的P/N阻燃体系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基多元素阻燃体系设计、纳米尺度的无机材料表面有机功能化阻燃剂体系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环氧树脂、聚氨酯发泡材料、防火涂料的应用研究,并提出防火阻燃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阻燃材料 多尺度结构设计 多元素杂化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高温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代少伟 李伟东 +6 位作者 邱虹 张莹 周川 刘文军 胡晓兰 白华 周玉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2,共9页
采用湿法预浸技术和模压工艺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CF/E54-DDS)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超声波C扫描等研究了GO对复合材料的热固化性能、凝胶工艺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抗冲... 采用湿法预浸技术和模压工艺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改性碳纤维/环氧树脂(CF/E54-DDS)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超声波C扫描等研究了GO对复合材料的热固化性能、凝胶工艺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抗冲击损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结构中的羟基和羧基会促进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加快GO/E54-DDS的固化反应进程.在GO添加量(质量分数)小于0.5%时,GO的活性基团可增加改性树脂体系的交联密度,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但GO添加量大于0.8%时,会因DDS在固化网络结构中比例的大幅下降,反而降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微观形貌分析显示GO/CF/E54-DDS预浸料比CF/E54-DDS预浸料表现出更好的浸润效果.CF/E54-DDS复合材料被破坏后CF表面光洁,破坏主要发生在CF与树脂基体的界面;而GO/CF/E54-DDS复合材料被破坏后,CF表面紧密黏附着GO/E54-DDS固化物,破坏主要发生在CF织物层间的GO/E54-DDS区域.冲击后压缩强度测试表明GO的存在提高了GO/CF/E54-DDS复合材料抵抗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扩展的能力,减小了复合材料的损伤投影面积和裂纹凹坑深度,提高了冲击后压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 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材料的氧化程度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莹 周川 +6 位作者 刘文军 周玉敬 李伟东 严建龙 邱虹 胡晓兰 白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航空级耐高温环氧树脂(EP)5284作为基体,研究了不同氧基团含量的石墨烯(GR)基材料(GR、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氧化石墨烯(GO))对碳纤维(CF)/EP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R、rGO和GO均使EP的最大反应放热峰向低温... 利用航空级耐高温环氧树脂(EP)5284作为基体,研究了不同氧基团含量的石墨烯(GR)基材料(GR、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氧化石墨烯(GO))对碳纤维(CF)/EP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R、rGO和GO均使EP的最大反应放热峰向低温移动,其中以GO对树脂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GR、rGO和GO的加入均缩短了改性树脂体系达到一定交联程度所需的时间.添加0.2%(质量分数,下同)的rGO和GO对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明显的提高,但同样添加0.2%GR未提高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添加0.2%GR和0.2%rGO后均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添加0.2%GO则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约10%.添加0.2%的GR、rGO和GO对CF/EP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均有改善作用,其电导率分别为CF/EP的4倍、5.29倍和2.88倍.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表明,GO与CF、EP具有更好的相容性,GO在复合材料中与CF、EP形成了结合更为紧密、有效的界面,GR与CF、EP的相容性相对较差,而rGO居中.三者之中,GO有效提高了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但对导电性能而言,rGO的改善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材料 氧化程度 复合材料 热性能 力学性能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埋FBG传感器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固化过程及准静态压缩监测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玉敬 刘刚 +2 位作者 胡晓兰 任明伟 范广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将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埋植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三角填充区,在线监测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的固化过程与准静态压缩过程。结果表明,埋植FBG传感器的加筋板和未埋值FBG传感器的加筋板,其压缩破... 将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埋植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三角填充区,在线监测复合材料T型加筋板的固化过程与准静态压缩过程。结果表明,埋植FBG传感器的加筋板和未埋值FBG传感器的加筋板,其压缩破坏载荷基本相当。同时,内埋于复合材料加筋板三角填充区的FBG传感器可以有效监测复合材料加筋板固化过程的应变变化,固化后亦可用于实时监测结构中产生的温度和应变变化。在准静态压缩过程中,FBG传感器测得的应变值变化曲线与接触力-压头位移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BG传感器可在不影响结构性能前提下,准确地响应复合材料加筋板在受载条件下出现的分层、开裂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传感器 复合材料 固化过程 压缩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改性ABS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超 曾小兰 +3 位作者 李毅伟 李航昱 黄永毅 林国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9-741,共3页
研究硅油及脂肪酸盐复配制备无卤阻燃的ABS材料.考察了不同硅油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不同脂肪酸盐与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硅油对ABS的阻燃效果明显,硬脂酸镁对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最大.当m(氨基硅油):m(硬脂酸镁)=1∶2,... 研究硅油及脂肪酸盐复配制备无卤阻燃的ABS材料.考察了不同硅油对ABS阻燃性能的影响,不同脂肪酸盐与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硅油对ABS的阻燃效果明显,硬脂酸镁对硅油的协效阻燃作用最大.当m(氨基硅油):m(硬脂酸镁)=1∶2,添加5 PHR时,ABS阻燃材料的氧指数达到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硅油 阻燃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DOPO阻燃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室温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谢聪 周文蓉 张光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1-246,共6页
无卤反应型多元素协同是环氧树脂阻燃研究的热点,室温合成了上述功能的活性DOPO衍生物DOPO-M和DOPOT。它们作为固化剂,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混合,再与等当量环氧树脂E51固化得到阻燃元素含量可控的环氧体系。使用NMR证明了DOP... 无卤反应型多元素协同是环氧树脂阻燃研究的热点,室温合成了上述功能的活性DOPO衍生物DOPO-M和DOPOT。它们作为固化剂,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混合,再与等当量环氧树脂E51固化得到阻燃元素含量可控的环氧体系。使用NMR证明了DOPO衍生物结构,使用红外跟踪其固化过程,继而使用DMTA、TGA和LOI测试分别研究了DOPO衍生物引入量、结构区别对环氧树脂热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控制趋势。结果表明:(1)阻燃环氧体系都为均相体系;(2)阻燃环氧体系的耐热性能及阻燃性能均得到显著提升;(3)DOPO-M比DOPO-T在提升阻燃环氧体系的耐热性能及阻燃性能上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阻燃 DOPO衍生物 环氧树脂 固化剂室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基含磷嵌段共聚物无卤阻燃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武辉 陈显明 +4 位作者 袁丛辉 罗伟昂 曾碧榕 许一婷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合成一种含P、Si协同阻燃的新型嵌段共聚物,将合成的阻燃嵌段共聚物分散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中,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Si含量的阻燃环氧树脂.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环氧树脂断面进行观察,通过动... 合成一种含P、Si协同阻燃的新型嵌段共聚物,将合成的阻燃嵌段共聚物分散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中,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为固化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Si含量的阻燃环氧树脂.采用扫描电镜(SEM)对改性环氧树脂断面进行观察,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及氧指数(LOI)对改性环氧树脂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含P、Si新型嵌段共聚物在环氧树脂中能够自组装形成以多面体齐聚半硅氧烷(POSS)链段为核、含磷嵌段为壳的纳米核壳结构,阻燃元素P、Si以"捆绑式"均匀分散在环氧基体中,达到低P、Si含量下优良的协同阻燃效果.此外,添加阻燃嵌段共聚物还能够有效提高环氧树脂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基含磷嵌段共聚物 无卤阻燃 环氧树脂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硅元素改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侯培鑫 何锴慰 +4 位作者 李纪录 曹杰 陈国荣 许一婷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通过两步法将含磷基团的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含硅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引入氧化石墨烯(GO)中,制备了磷硅协同改性的氧化石墨烯(KDGO),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能谱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 通过两步法将含磷基团的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含硅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引入氧化石墨烯(GO)中,制备了磷硅协同改性的氧化石墨烯(KDGO),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能谱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并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进行阻燃改性,制备EP基复合材料KDGO/EP.采用热重分析(TGA)、动态热机械分析(DMA)、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测试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动态热机械性能和阻燃性能.TGA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的KDGO能够保持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提高残炭率,与纯EP固化物相比,残炭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含DOPO阻燃剂引起固化材料热稳定性下降的问题.DMA数据显示,KDGO中的环氧基能够参与EP的交联固化,使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性能提高,有效改善了由DOPO引起的动态热机械性能下降的问题.LOI和垂直燃烧测试表明磷硅阻燃元素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使LOI值提高到27.1%,燃烧过程无滴落现象,达到了塑料阻燃等级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功能化改性 磷硅协同 环氧树脂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环氧树脂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 被引量:8
10
作者 邵志恒 庄勋港 +5 位作者 许一婷 罗伟昂 陈国荣 曾碧榕 袁丛辉 戴李宗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74-1577,共4页
研究了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其中A组分主要以环氧树脂(E-51)为成膜物质,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为膨胀阻燃体系,并分别添加二氧化钛、石墨烯微片和可膨胀石墨进行改性,B组分主要以聚酰胺140为固化剂。实... 研究了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超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其中A组分主要以环氧树脂(E-51)为成膜物质,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为膨胀阻燃体系,并分别添加二氧化钛、石墨烯微片和可膨胀石墨进行改性,B组分主要以聚酰胺140为固化剂。实验取得了最佳配比,研究了防火涂层的炭层结构和耐火性能及其防火机理。实验表明,相同条件下可膨胀石墨协效阻燃效果优于石墨烯微片。膨胀炭层主要以P、N、C、O等元素形成"P-N-C"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结构 膨胀型防火涂料 石墨烯纳米微片 协效阻燃 防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反应型含磷氮阻燃剂的合成及其阻燃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志恒 李纪录 +6 位作者 陈显明 许一婷 罗伟昂 陈国荣 曾碧榕 袁丛辉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通过N-羟乙基苯胺、4-羟基苯甲醛、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型含磷氮阻燃剂6-((4-((2-羟乙基)氨基)苯基)(4-羟基苯基)甲基)二苯并-[1,2]-氧磷腈-6-氧化物(PNOH).以PNOH为阻燃剂与4,4'-二氨... 通过N-羟乙基苯胺、4-羟基苯甲醛、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型含磷氮阻燃剂6-((4-((2-羟乙基)氨基)苯基)(4-羟基苯基)甲基)二苯并-[1,2]-氧磷腈-6-氧化物(PNOH).以PNOH为阻燃剂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复配制得了阻燃环氧树脂PNOH/EP,并研究了PNOH添加量(质量分数)对PNOH/EP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NOH/EP的热稳定性较好,其热分解残炭率较纯的环氧树脂有明显提高;当PNOH添加量为2.4%时,PNOH/EP的极限氧指数(LOI)大于30.0%,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储能模量及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当PNOH添加量为10.0%时,PNOH/EP的LOI达到36.0%.阻燃剂PNOH含磷、氮元素,可起到无卤协同阻燃的作用,其与环氧树脂反应生成的复合材料能保持基体良好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磷氮阻燃剂 席夫碱基化合物 反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硼杂化小分子阻燃改性环氧树脂 被引量:3
12
作者 纪荣彬 陈婷 +7 位作者 彭超华 夏龙 陈国荣 罗伟昂 曾碧榕 许一婷 袁丛辉 戴李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56-3868,共13页
从二苯基次膦酰氯和苯基磷酰二氯出发,分别合成了含单个苯硼酸基团和含两个苯硼酸基团的两种有机磷/硼杂化小分子(缩写为:DPC-1B和PDS-2B)。两种杂化小分子与环氧树脂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并可参与环氧固化,在比较低的添加量下便有较高的机... 从二苯基次膦酰氯和苯基磷酰二氯出发,分别合成了含单个苯硼酸基团和含两个苯硼酸基团的两种有机磷/硼杂化小分子(缩写为:DPC-1B和PDS-2B)。两种杂化小分子与环氧树脂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并可参与环氧固化,在比较低的添加量下便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阻燃性能,且保持环氧的透明度。DPC-1B和PDS-2B添加量为2%(质量)时,复合材料氧指数从25.7%分别提高到了31.8%和31.5%,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降低了26.5%与21.8%,UL-94阻燃等级均达到了V-0级。改性环氧树脂燃烧后的残炭分析表明,炭层外部连续紧密,内部多蓬松,硼磷共同作用形成致密炭层,隔绝热质传递,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聚合物 阻燃 力学性能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复合薄膜的生产制备和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曾碧榕 陈国荣 +6 位作者 王荣贵 朱继红 张秀华 罗伟昂 罗宇峰 许一婷 戴李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4-190,共7页
高性能薄壁化和多层复合是当前塑料包装薄膜的发展趋势。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复合薄膜不仅可以满足包装行业对薄膜多功能性的要求,还具有"减薄"功能,可大幅度减少同类塑料薄膜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文中分别介绍拉伸取向和多层... 高性能薄壁化和多层复合是当前塑料包装薄膜的发展趋势。双向拉伸多层共挤复合薄膜不仅可以满足包装行业对薄膜多功能性的要求,还具有"减薄"功能,可大幅度减少同类塑料薄膜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文中分别介绍拉伸取向和多层共挤关键技术、商业化薄膜生产设备和几种主要的薄膜产品,如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双向拉伸聚酯(BOPET)薄膜、双向拉伸聚酰胺(BOPA)薄膜、双向拉伸聚乳酸(BOPLA)薄膜和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薄膜,着重讨论了BOPE薄膜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双向拉伸 多层共挤 复合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三藜芦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致液晶行为的研究
14
作者 胡晓兰 陈丹梅 +3 位作者 杨柳林 曹擎 曾尔曼 董炎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8-724,共7页
设计了先关环再衍生的方法,合成了系列外围含不同反应性官能团的新的环三藜芦烃(CTV)衍生物.利用1 H-NMR、13C-NMR、元素分析、质谱等对合成的CTV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导致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减弱,结晶... 设计了先关环再衍生的方法,合成了系列外围含不同反应性官能团的新的环三藜芦烃(CTV)衍生物.利用1 H-NMR、13C-NMR、元素分析、质谱等对合成的CTV衍生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导致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减弱,结晶性增强.合成的CTV-A具有热致液晶性;CTV-D和CTV-E由于氨基的存在产生了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作用,既形成了热致液晶态,又发生冷结晶;而CTV-B和CTV-C由于含有羧基、羰基、羟基或氨基等,分子间作用力强,只出现冷结晶,不能形成热致液晶.研究发现,通过外围基团的分子设计,调节氢键能力或柔性间隔基,可调节分子间作用力和熵的大小,从而控制CTV衍生物的热致液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碗形液晶 CTV 自组装 热致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曾碧榕 杨仓杰 +2 位作者 许一婷 罗伟昂 戴李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185,共6页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特殊的笼状结构,可从纳米尺度上起到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将POSS分子引入到聚合物体系中去,以改善聚合物性能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从聚合方式上对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介绍...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具有特殊的笼状结构,可从纳米尺度上起到对聚合物的改性作用。通过不同的方法将POSS分子引入到聚合物体系中去,以改善聚合物性能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从聚合方式上对含POSS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介绍,包括传统自由基聚合、活性聚合、缩聚聚合和开环聚合,并对合成的含POSS有机/无机聚合物的性能进行相关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 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 聚合方式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保温隔墙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光剑 陈珉 +5 位作者 张龙 陈建良 曾碧榕 罗伟昂 许一婷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6-371,共6页
建筑节能理念已受到普遍关注,轻质保温隔墙板作为一种节能材料且多功能化而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由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保温砂浆制备而成的芯材是轻质保温隔墙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隔墙板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现有的保温隔墙板虽质轻,但强... 建筑节能理念已受到普遍关注,轻质保温隔墙板作为一种节能材料且多功能化而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由发泡聚苯乙烯(EPS)颗粒保温砂浆制备而成的芯材是轻质保温隔墙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隔墙板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现有的保温隔墙板虽质轻,但强度较弱.为获得密度低、抗压强以及粘结性好的EPS保温砂浆芯材,以干表观密度对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为引导,研究了粉煤灰、发泡剂、甲基纤维素醚等对芯材抗压强度及粘结性能的作用规律;对芯材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增韧原因;初步试生产制得了综合性能良好的轻质保温隔墙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保温隔墙板 发泡聚苯乙烯(EPS) 粉煤灰 抗压强度 粘结性能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聚合物纳米球的制备及其作为催化剂载体和光子晶体基元的性能
17
作者 王爽 袁丛辉 +5 位作者 朱继红 陈国荣 许一婷 曾碧榕 罗伟昂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1,共9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苯乙烯(St)为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亲水单体与亲/疏水性各异的交联剂进行反应,制备交联异形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PGMA)聚合物纳米球.利用扫描电镜、动...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以过硫酸钾(K2S2O8)为引发剂、苯乙烯(St)为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亲水单体与亲/疏水性各异的交联剂进行反应,制备交联异形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St-PGMA)聚合物纳米球.利用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探讨异形聚合物纳米球形貌的调控方法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交联剂的亲/疏水性是控制聚合物纳米球形态的关键因素.该聚合物纳米球可作为Au纳米粒子载体用于催化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同时,通过垂直沉积法诱导尺寸各异的交联异形PSt-PGMA聚合物纳米球自组装,可获得颜色从红到紫连续变化的光子晶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聚合物纳米球 催化剂载体 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P(St-co-OBEG)核壳结构微球负载银/铂纳米粒子复合催化剂的构筑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继红 曾碧榕 +4 位作者 罗伟昂 袁丛辉 陈凌南 毛杰 戴李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76,共6页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 本工作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四氧化三铁@聚(苯乙烯-co-十八醇马来酸聚乙二醇双酯)(Fe_3O_4@P(St-co-OBEG))磁性聚合物复合微球,并以此为载体制备Ag/Fe_3O_4@P(St-co-OBEG)和Pt/Fe_3O_4@P(St-co-OBEG)两种复合催化剂。借助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并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测试它们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催化剂对硝基苯和4-硝基苯酚的硝基加氢还原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Ag/Fe_3O_4@P(St-co-OBEG),Pt/Fe_3O_4@P(St-co-OBEG)催化活性更高,这可能与Pt/Fe_3O_4@P(St-co-OBEG)催化剂中Pt纳米粒子本身的高催化活性和在磁性聚合物载体上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关,还有可能归因于Pt纳米粒子在Fe_3O_4@P(St-co-OBEG)上的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核壳结构 聚合物载体 磁性复合微球 催化性能 负载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肽/聚己内酯共混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以及高效Thiol-Yne光化学表面改性
19
作者 易玲 罗伟昂 +1 位作者 叶国东 黄玉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9-816,共8页
合成聚肽(synthetic polypeptides)在靶向递送、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表现独特,但其僵硬的主链构象导致难以用电纺的方法制备聚肽纳米纤维,而且后续的表面改性通常会破坏纤维的形貌,因而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应用.为此,使用聚肽和聚己内酯... 合成聚肽(synthetic polypeptides)在靶向递送、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表现独特,但其僵硬的主链构象导致难以用电纺的方法制备聚肽纳米纤维,而且后续的表面改性通常会破坏纤维的形貌,因而限制了这类材料的应用.为此,使用聚肽和聚己内酯(PCL)共混电纺的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纳米纤维,并利用巯-炔(Thiol-Yne)光点击反应快速、高效、无损伤地对其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共混纤维的直径和形貌受聚肽含量的影响,而Thiol-Yne表面改性和后处理对纤维的形貌没有影响,这说明所制备的纤维的稳定性很好;利用温和的Thiol-Yne光点击反应可以成功地将氨基引入到纤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肽 聚己内酯 电纺 纳米纤维 巯-炔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响应性POSS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溶液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20
作者 孙晓晴 曹杰 +3 位作者 李纪录 何锴慰 许一婷 戴李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8-316,共9页
以温度响应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pH响应性丙烯酸(AA)作为功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七异丁基笼形倍半硅氧烷(MAPOSS)通过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法(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共聚... 以温度响应性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pH响应性丙烯酸(AA)作为功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七异丁基笼形倍半硅氧烷(MAPOSS)通过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法(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共聚,合成具有双重响应性的多面体齐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POSS)基嵌段共聚物PMAPOSS-b-(PNIPAM-co-PAA);采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OSS基嵌段共聚物的温度与pH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胶束在外部环境pH变小时,粒径明显增大,而在较高pH下,胶束粒径保持稳定;当外部环境温度小于低临界溶解温度(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LCST)时,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径较大,当温度升高到LCST及以上时,嵌段共聚物胶束粒径变小;对于包芘共聚物胶束,在酸性条件下芘能较快释放,且释放速度与疏水链段长短有关,而当包芘共聚物胶束所处环境温度高于LCST时也会导致芘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S基嵌段共聚物 PH响应性 温度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