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Se系和Ge-Sb-Te系粉末材料热力学参数测试
1
作者 陈志武 张喜燕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8,8,共4页
利用DSC对Sb Se系和Ge Sb Te系粉末热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 ,对于Sb Se系合金 ,仅在温度为 2 2 0℃左右时出现一个放热峰 ,而对于GeSb2 Te4 与GeSb4 Te4 合金 ,分别在 140℃及2 0 0℃左右各出现一个放热峰 。
关键词 相变光盘 记录介质 热力学参数 测试 锑硒合金粉末 锗锑碲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贺慧 程璇 +1 位作者 张颖 杨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研究与开发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种富锂的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和LiMn2O4。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以及电...  研究与开发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种富锂的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和LiMn2O4。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指出了其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本文还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计算研究的进展。利用VASP软件包可计算形成能、相图、电压和材料的晶体结构参数及态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方法 第一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学涛 吴清良 +1 位作者 黄前军 陈立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6-750,共5页
提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室温下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详细阐述了制备工艺过程,并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及显微结构.实验证实电化学浸渗技术具有在室温下快速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导电或不导电纤... 提出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室温下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详细阐述了制备工艺过程,并通过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及显微结构.实验证实电化学浸渗技术具有在室温下快速制备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优点,导电或不导电纤维可用来作为增强剂.导电纤维可直接用于电化学浸渗,而不导电纤维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表面金属化处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5.5V和8h的沉积条件下可获得致密的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电化学浸渗 显微结构 扩散传质 增强剂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膜材料的污染与清洗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洪贵 夏海平 蓝伟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8,32,共4页
分析了膜分离技术中存在的膜污染与影响膜污染的因素,介绍了膜的清洗及影响清洗的因素,清洗剂及使用范围。
关键词 分离膜 膜污染 清洗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成型-常温常压干燥制备隔热块体材料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明灿 曾人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8,共6页
以二氧化硅气凝胶为基体,二氧化钛为红外遮光剂,E玻纤为骨架制备出有一定压缩强度的隔热块体材料;分别测样品的压缩强度R、热导率λ和常温(25℃)体积电阻率ρ。结果表明:pH=8~9时,含水料浆的分散情况较好;经过730℃处理0.5h的样品,... 以二氧化硅气凝胶为基体,二氧化钛为红外遮光剂,E玻纤为骨架制备出有一定压缩强度的隔热块体材料;分别测样品的压缩强度R、热导率λ和常温(25℃)体积电阻率ρ。结果表明:pH=8~9时,含水料浆的分散情况较好;经过730℃处理0.5h的样品,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标准ASTM C533—85比较,R值0.41MPa符合,密度D=151kg.m-3较低;样品在常温和480℃时,常压下的热导率λn分别为0.036W.m-1.K-1和0.061W.m-1.K-1,低于或远低于一般隔热材料。同时系统研究了以水泥熟料为黏结剂、采用注浆成型-常温常压干燥制备隔热块体材料,原料和样品都无毒,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容易实现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E玻纤 二氧化钛 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BaTiO_3晶须/PVDF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学涛 陈立富 +2 位作者 黄前军 吴清良 洪艳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以高度定向的BaTiO3晶须作为活性相、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制备了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BaTiO3作为活性相的晶须复合材料与粉末复合材料相比,其介电常数(ε)、压电常数(d33)和剩余极化率(... 以高度定向的BaTiO3晶须作为活性相、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基体制备了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BaTiO3作为活性相的晶须复合材料与粉末复合材料相比,其介电常数(ε)、压电常数(d33)和剩余极化率(Pr)大大提高,而其损耗因子(tanδ)具有相反的趋势.对晶须复合材料,沿晶须定向方向的ε、d33和Pr的值比晶须平行方向要高得多.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复合材料 BaTiO3晶须 介电性能 电学性能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与非晶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吕俊 陈晓闽 +3 位作者 黄东亚 陈晓虎 王翠萍 刘兴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97,共5页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通过高能研磨实现的固相粉体加工技术。现已证明可以通过对纯组元混合粉或预合金粉进行机械合金化处理,合成包括非晶合金在内的多种平衡与非平衡合金相。主要评述了机械合金化法在非晶态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和特点,...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通过高能研磨实现的固相粉体加工技术。现已证明可以通过对纯组元混合粉或预合金粉进行机械合金化处理,合成包括非晶合金在内的多种平衡与非平衡合金相。主要评述了机械合金化法在非晶态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和特点,重点介绍了当前有关机械合金化致非晶化机理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非晶态合金 机械合金化 研究概况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周成 黄龙门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2,108,共7页
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和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但质脆;医用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但是生物相容性差。金属基生物活性HA涂层材料兼备金属材料优... 羟基磷灰石(HA)是人体和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但质脆;医用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和优良的加工性能,但是生物相容性差。金属基生物活性HA涂层材料兼备金属材料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生物材料。本文简要评述了国内外金属基HA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状况,主要介绍了制备金属基HA涂层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望了制备HA复合涂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 羟基磷灰石 涂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对铝基复合材料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冯祖德 陈菲 +1 位作者 林昌健 杜荣归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78,共7页
研究了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对于SiCp/2024 Al铝基复合材料在含氯离子介质中的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使该复合材料的点蚀电位(Ep)发生显著正移(P <0.01).处理后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之... 研究了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对于SiCp/2024 Al铝基复合材料在含氯离子介质中的耐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铈表面化学处理使该复合材料的点蚀电位(Ep)发生显著正移(P <0.01).处理后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之差(ΔE = Ep- Ecorr)也显著增大.而随着铝基复合材料中SiCp 的体积分数的增加,表面处理的效果显著下降.交流阻抗谱和电流-时间谱测试表明,经过氯化铈化学处理的铝基复合材料相比未处理前在0.1 m ol/LNaCl溶液中浸泡不易出现局部破坏和微孔腐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耐蚀性 耐点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周成 倪永金 唐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53,57,共4页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硬度、耐高温等一系列优点,在现代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电化学渗浸、连续分步电沉积和复合电沉积...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硬度、耐高温等一系列优点,在现代航空、航天及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方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电化学渗浸、连续分步电沉积和复合电沉积3种不同的电化学工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电化学渗浸 连续分步电沉积 复合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煜玺 马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50,共6页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CS微/纳米纤维毡,通过交联和高温热处理工艺得到柔性无定型SiC微/纳米纤维毡,然后以纤维毡作为增强体,结合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SiC/SiO_2)。...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CS微/纳米纤维毡,通过交联和高温热处理工艺得到柔性无定型SiC微/纳米纤维毡,然后以纤维毡作为增强体,结合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SiC/SiO_2)。结果表明:制备的SiC纤维毡平均直径为1.7μm,横向抗拉强度为0.6MPa,伸长率为6.0%。SiC微/纳米纤维毡与SiO_2气凝胶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SiC/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疏水角为132°,比表面积为241.8m2/g,平均孔径为12.0nm,SiC微/纳米纤维毡在增强气凝胶韧性的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耐温性和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微/纳米纤维毡 SIO2气凝胶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与元件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兆贤 肖芬 +5 位作者 薛昊 邱虹 郑建森 张冲 林昌健 岳振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441-444,共4页
报告本课题组承担的863计划项目“新型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与元件的研制”,在实验工作中不仅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而且利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等溶液反应技术,还采用凝胶浇注成型复杂形状的微波陶瓷元件,并利用流延成型技术制备大尺寸微... 报告本课题组承担的863计划项目“新型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与元件的研制”,在实验工作中不仅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而且利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等溶液反应技术,还采用凝胶浇注成型复杂形状的微波陶瓷元件,并利用流延成型技术制备大尺寸微波集成陶瓷基板等;研制成功具有高电容率和品质因子并接近于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的系列化微波介质陶瓷;开发成功多种微波介质元器件,包括:介质谐振器、介质滤波器、GPS片式天线、微波电容器、通信电缆滤波接头和微波集成基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介质滤波器 GPS天线 微波电容器 微波集成基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SiC窑具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学原 茹红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合成堇青石(MAS)并制备MAS/SiC复相材料,测试了复相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及抗热震性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0℃达到最大;1420℃烧结的复相材料体积密度随MA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开口气... 合成堇青石(MAS)并制备MAS/SiC复相材料,测试了复相材料的体积密度、开口气孔率及抗热震性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420℃达到最大;1420℃烧结的复相材料体积密度随MAS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开口气孔率先减小后增加,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w(MAS)为7%,烧结工艺为1420℃×6h时,复相材料各性能最好,体积密度为2.485g/cm3,开口气孔率为26.4%,并且抗热震性也较好,1200℃热震后,材料的残余强度为19.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抗热震性 溶胶-凝胶法 MAS/SiC 窑具材料 制备 复相材料 氮化硅 镁质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图计算及其在无铅焊接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峰 王翠萍 刘兴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00-105,共6页
随着Sn-Pb焊接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限制,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是电子封装领域的重要课题.相图计算方法(CALPHAD)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工艺研究方面.相图计算主要是依据实验数据,建立热力... 随着Sn-Pb焊接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限制,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已经是电子封装领域的重要课题.相图计算方法(CALPHAD)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工艺研究方面.相图计算主要是依据实验数据,建立热力学模型,根据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计算相平衡.主要介绍了相图计算原理,以及根据已经评估的热力学数据,相图计算方法在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开发、焊接过程的界面反应、焊接凝固模拟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焊接 相图计算 Gibbs自由能 界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替代对碳包覆硅酸铁锂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洪 张颖 程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5-570,共6页
以廉价的硝酸铁为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和固相反应法制得碳包覆硅酸铁锂(Li2FeSiO4/C)正极材料.以偏钒酸铵(NH4VO3为)钒原料,按理论计算量5%、10%、15%、20%、25%、30%和50%制得钒替代Li2FeSiO4/C复合材料(Li2Fe1-x Vx SiO4/C).结果表明... 以廉价的硝酸铁为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和固相反应法制得碳包覆硅酸铁锂(Li2FeSiO4/C)正极材料.以偏钒酸铵(NH4VO3为)钒原料,按理论计算量5%、10%、15%、20%、25%、30%和50%制得钒替代Li2FeSiO4/C复合材料(Li2Fe1-x Vx SiO4/C).结果表明,Li2FeSiO4/C(主相P21/n)结晶良好,基本无杂相,而Li2Fe1-x Vx SiO4/C(主相P21/n)存在主要杂质偏硅酸锂和钒/铁氧化物.Li2FeSiO4/C和Li2Fe0.95V0.5SiO4/C电极C/16(室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160.9 mAh·g-1和130.8 mAh·g-1.钒替代量增加,无定形碳的石墨化程度增强,碳包覆量却减少.钒替代量直接影响钒/铁氧化物的形成量,导致Li2Fe0.95V0.5SiO4/C电极电化学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铁锂 钒取代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生色团掺杂有机/无机复合基质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6
作者 童朝健 王静 +2 位作者 熊兆贤 薛昊 周建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40-343,共4页
以4-[乙基-(2-羟乙基)胺]-4’-硝基偶氮苯(DRl)为生色团,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正硅酸乙酯frEOS)为先体,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新型的以PMMA/SiO2复合材料为掺杂基质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并运用提拉法在洁净的IT... 以4-[乙基-(2-羟乙基)胺]-4’-硝基偶氮苯(DRl)为生色团,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正硅酸乙酯frEOS)为先体,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新型的以PMMA/SiO2复合材料为掺杂基质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并运用提拉法在洁净的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均匀、透明的厚度为1μm左右的杂化薄膜。DSC测得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二次谐波产生(SHG)测量结果表明杂化薄膜在电晕极化后二阶非线性系数d33为1.02×10^7esu;用UV-vis光谱对杂化膜在极化前后的取向和取向稳定性进行的研究表明此材料具有较高的取向度,且常温下的取向稳定性也较好,60d后取向序参数φ仍有初始值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溶胶-凝胶 二阶非线性 杂化薄膜 电晕极化 取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MMA/SiO_2/DR1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17
作者 童朝健 唐强 +2 位作者 武佳文 蔡铁锦 熊兆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8,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硅烷染料DR1ASD、含硅氧烷PMMA和TEOS在酸催化条件下共水解-缩合制备了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PMMA/SiO2/DR1,并运用FT-IR、SEM、UV-vis、DSC/TG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 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硅烷染料DR1ASD、含硅氧烷PMMA和TEOS在酸催化条件下共水解-缩合制备了新型非线性光学杂化材料PMMA/SiO2/DR1,并运用FT-IR、SEM、UV-vis、DSC/TG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有机相和无机相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无相分离出现;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分别达到165℃和405℃;电晕极化后杂化材料具有较高的生色团取向有序度(Ф=0.238),并表现出良好的取向稳定性,80℃条件下3h后依然有初始值的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非线性光学 杂化材料 取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电滞回线测试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永晔 张颖 +1 位作者 程璇 陈辉宏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1-504,共4页
测量铁电材料的电滞回线是确定铁电参数、检验材料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主要测量手段是示波器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无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对误差进行修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了克服这种不足,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基于美... 测量铁电材料的电滞回线是确定铁电参数、检验材料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主要测量手段是示波器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无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对误差进行修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了克服这种不足,研究和开发了一种基于美国N I公司最新推出的L abV IEW 7.1Express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的电滞回线测试系统,通过介绍该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处理、数据库链接以及多种语言联合作业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滞回线测量方案,并获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电滞回线 数据采集 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Sn三元系相平衡的热力学计算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翠萍 刘兴军 +3 位作者 马云庆 大沼郁雄 貝沼亮介 石田清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48-1853,共6页
基于Cu-Ni-Sn三元系的相平衡和热力学的实验信息,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液相和fcc相的Gibbs自由能,为了预测该体系中bcc相的A2 B2有序无序转变,bcc相的Gibbs自由能采用双亚点阵模型进行描述。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评估了Cu-Ni-Sn... 基于Cu-Ni-Sn三元系的相平衡和热力学的实验信息,采用亚正规溶体模型描述液相和fcc相的Gibbs自由能,为了预测该体系中bcc相的A2 B2有序无序转变,bcc相的Gibbs自由能采用双亚点阵模型进行描述。利用CALPHAD(相图计算)方法评估了Cu-Ni-Sn三元系各相的热力学参数,计算的富Cu侧相图和热力学性质与实验数据比较一致。并对该三元系中bcc相的A2 B2有序无序转变及fcc相的溶解度间隙进行了计算。这些计算结果对利用析出强化以及Spinodal分解开发高强度和高导电性的新型Cu基合金的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n三元系 相图 相图计算方法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系玻璃的改进及Bi_2O_3系封接玻璃的研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洪学 张计华 曾人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2-815,共4页
以氧化铅或氧化铋、氧化钙、硼酸、硫酸锌、二氧化硅和氧化镁为原料。通过高温熔融和微晶化,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低熔点高膨胀系数的PbO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和Bi2O3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分别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光学显微镜、热膨胀系数分... 以氧化铅或氧化铋、氧化钙、硼酸、硫酸锌、二氧化硅和氧化镁为原料。通过高温熔融和微晶化,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低熔点高膨胀系数的PbO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和Bi2O3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分别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光学显微镜、热膨胀系数分析(DIL)和差热曲线分析(DTA)等方法对样品或原料混合物进行表征,分别讨论了PbO系统和Bi2O3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对样品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Bi2O3系统和PbO系统都能形成玻璃;都可微晶化;PbO系微晶封接玻璃的熔化温度为365℃,最佳微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50~400℃和2h,膨胀系数为12.68×10^-6/V;Bi2O3系微晶封接玻璃的熔化温度为460℃,最佳微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40~500℃和2h,膨胀系数为12.06×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接玻璃 无铅玻璃 微晶玻璃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