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水流深:中华文明传播实践中的文化主体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清果 胡羽佳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中华文明如同孟子所言“有源之水”一般不舍昼夜、奔腾不息。文章以“观水之术”对中华文明展开探究,研究发现:中华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赖于其独特的传播实践,在秉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之上,中华文明于内向传播中自我发展,在共生传播中应... 中华文明如同孟子所言“有源之水”一般不舍昼夜、奔腾不息。文章以“观水之术”对中华文明展开探究,研究发现:中华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赖于其独特的传播实践,在秉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之上,中华文明于内向传播中自我发展,在共生传播中应对挑战,呈现出以水为师、和合共生的君子气质。需要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传播实践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与时代价值。基于此,中华文明需要同世界文明一道,在文明传播中不断开创新局,与世界文明携手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化主体性 连续性 文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互动失败情境下用户对AI客服的持续信任研究:基于归因理论视角
2
作者 陈素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8,共9页
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LLM)的突破,人工智能已被广泛运用于营销传播中,然而语言情境的局限性导致了人机交互失败时有发生,损害了企业品牌形象,因此探究如何维持服务失败情境下的用户信任意义重大。通过结合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 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LLM)的突破,人工智能已被广泛运用于营销传播中,然而语言情境的局限性导致了人机交互失败时有发生,损害了企业品牌形象,因此探究如何维持服务失败情境下的用户信任意义重大。通过结合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理论与归因理论,本文构建了社会互动线索与拟人因素对于用户持续信任的影响模型。基于对376份问卷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CASA因素(拟人特征感知、努力期望、社会临场感)可以有效促进人机互动失败情境下用户对于人工智能客服的持续信任,这一持续信任影响过程是通过对于失败的不同归因方式中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客服 传播互动失败 社会行动者 持续信任 人机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与标新:时尚传播视角下的科技与时尚之关系
3
作者 赵振祥 黄子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科技在于创新,时尚在于标新。时尚对科技的依存关系紧密而直观,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时尚才有了更为广阔的肆意畅想的空间,时尚领域亦由此变得丰富生动,无论是从时尚本体还是时尚传播角度来考察莫不如此。不可否认,时尚反过来也推动... 科技在于创新,时尚在于标新。时尚对科技的依存关系紧密而直观,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创新,时尚才有了更为广阔的肆意畅想的空间,时尚领域亦由此变得丰富生动,无论是从时尚本体还是时尚传播角度来考察莫不如此。不可否认,时尚反过来也推动着科技创新。科技在推动时尚产业变革和推动时尚传播生态变革的同时,也给时尚产业和时尚品牌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和挑战,尤其是面对高度依赖网络、手机的青少年用户,以及时尚科技公司在数字虚拟技术上的开疆拓土,时尚产业和时尚品牌必须在理想与现实这两者间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科技 时尚传播 品牌传播 标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以东方玄幻小说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殷秀云 林升栋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6,共10页
中国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中华文化符号属性。海内外受众对中国网络文学特别是玄幻文学的接受展现出积极的倾向,但其中文读者的阅读接受既展现了现代个体的需求,又受到儒家伦理规则与涵盖性人文精神的影响;英文读者的阅读接受亦包含现代... 中国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中华文化符号属性。海内外受众对中国网络文学特别是玄幻文学的接受展现出积极的倾向,但其中文读者的阅读接受既展现了现代个体的需求,又受到儒家伦理规则与涵盖性人文精神的影响;英文读者的阅读接受亦包含现代化个体的需求,但受到西方“启蒙心态”所塑造的人文精神的影响。虽然中英文读者因自身利益、情感需求、阅读经验、历史记忆、感觉结构不同,导致其解读机制与析出故事不同,但他们均能从作品中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与满足。进一步推动文化作品出海,要在国际传播中为受众提供多元、多义的开放性文本与意义空间,善用世界流行文化的优秀成果提高受众“卷入度”,通过有吸引力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打造“情感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幻网络文学 奇幻 武侠 海外传播 阅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与中国的“沟通”观念:一种本土传播思想溯源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祥辉 王学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沟通”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传播概念,包含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观念内涵,如和平友善、顺势而为、四海汇同等意涵。溯源而上,中国式的沟通观念源于中国人对水的深刻理解及丰富的治水实践。“以水沟通”是沟通的根隐喻,沟通之道也是导水之道... “沟通”作为一个中国本土的传播概念,包含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观念内涵,如和平友善、顺势而为、四海汇同等意涵。溯源而上,中国式的沟通观念源于中国人对水的深刻理解及丰富的治水实践。“以水沟通”是沟通的根隐喻,沟通之道也是导水之道。如果说西方的communication观念起源于战争,那么中国的沟通观念则起源于治水或通水。水才是中国本土思想的基源。作为一个传播概念及一种传播观念,中国的水文化及治水实践对“沟通”观念的影响至深。表现在沟通特质上,中国的“沟通”观念既是“有为的”,积极主动的,也是“无为的”,顺应自然的,“水到渠成”式的“和谐融通”是中国式“沟通”追求的目标。古人正是凭借对水的理解和对水的治理,形成了最早的沟通观念和沟通思想。水的特性及其哲学隐喻,也被灌注到了中国式沟通观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 治水 传播观念 传播思想 传播考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话语下新闻舆情助推农村脱贫攻坚路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敖淼 《贵州农机化》 2018年第3期45-48,58,共5页
脱贫攻坚是当前第一民生工程,在传播学话语体系下,充分发挥新闻舆情的宣传和监督职能,有效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播脱贫攻坚典型事例,是新闻舆情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剖析农村... 脱贫攻坚是当前第一民生工程,在传播学话语体系下,充分发挥新闻舆情的宣传和监督职能,有效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播脱贫攻坚典型事例,是新闻舆情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剖析农村脱贫攻坚中新闻舆情的现状,探索新举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情 脱贫攻坚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嘉庚》:传记影像的“纪录-技术-本真”叙事探索及主流价值观传播
7
作者 林宇阳 谭筠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9-35,共7页
传记影像《陈嘉庚》在溯本求源和技术赋能中展现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百年家国路,实现历史真实与价值表达的有机统一。该片通过“数字文献”与“数字景观”的融合建构,运用AI影像生成、三维动画重构等技术手段,辅之以“搬演”“人物... 传记影像《陈嘉庚》在溯本求源和技术赋能中展现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百年家国路,实现历史真实与价值表达的有机统一。该片通过“数字文献”与“数字景观”的融合建构,运用AI影像生成、三维动画重构等技术手段,辅之以“搬演”“人物配音”等艺术化表现形式,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创造沉浸式历史体验。在叙事维度上,该片采用“个人史—民族史”互文结构,通过微观生命轨迹折射民族奋斗精神,以“传记与历史合奏”实现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在“纪录-技术-本真”的辩证统一下,《陈嘉庚》通过数字技术与美学创新,既保障了历史材料的深度发掘与立体呈现,也完成了主流价值观念的当代转化,构建出兼具历史本真性与传播影响力的影像范式,为纪录片中国式话语表达和创新主流价值观传播提供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纪录片 陈嘉庚 数字文献 数字景观 主流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中国化:在地经验与全球视野 被引量:6
8
作者 史冬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9,共5页
"传播学中国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即成为中文传播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梳理该议题的产生及其内涵外延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形成对"传播学中国化"较为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接续和回应围绕其合法性和可能性引... "传播学中国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即成为中文传播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梳理该议题的产生及其内涵外延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形成对"传播学中国化"较为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接续和回应围绕其合法性和可能性引发的讨论与观点。这些论争隐含了"传播学中国化"作为在地经验的研究与西方学术霸权乃至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传播学中国化"应自觉置身于全球知识生产的场域中,首先借鉴和入乎西方理论之内,以研究中国特色的在地经验,彰显其理论的特殊性一面,进而超越和出乎西方理论之外,在全球视野中互映中西方传播理论,在对话融通中提升中国传播理论的普遍性一面,最终实现理论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的全球在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中国化 传播理论 在地经验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以《青春之歌》的传播学解读为个案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嬿如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5,共8页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研究有许多局限性。明显的不足是信仰传播研究的缺失。讯息(message)、榜样(model)、力量(might)是信仰传播产生理想效果的必要因素,亦即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合适的个案能够体现信仰传播产生长期... 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对传播过程和效果的研究有许多局限性。明显的不足是信仰传播研究的缺失。讯息(message)、榜样(model)、力量(might)是信仰传播产生理想效果的必要因素,亦即信仰传播效果的3M模式。合适的个案能够体现信仰传播产生长期、"理想"的效果的规律,也有助于达成理论上的突破。从经典文学文本《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轨迹,可以观察到信仰传播是如何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效果的。信仰传播要求传播对象的心灵"土壤"有接收讯息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包括书籍在内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此外,榜样和环境的作用也很重要,实践的锻炼以及对讯息和榜样的记忆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讯息和榜样的高度一致与完美结合有助于增强力量。真正的传播效果总是累积的效果,情况还可能有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传播 传播效果 3M模式 《青春之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出版物著作权侵权成因及对策分析——基于传播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彦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1,共6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网络出版物信息传播方式和传送渠道日益融合,使得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界限变得模糊。从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等视角切入进行研究,有助于寻找出网络出版著作权侵权泛滥的深层次原因——制度"编码者"的...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网络出版物信息传播方式和传送渠道日益融合,使得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界限变得模糊。从大众传播及人际传播等视角切入进行研究,有助于寻找出网络出版著作权侵权泛滥的深层次原因——制度"编码者"的主观意图与"译码者"(受众)对"编码"的客观解读效果之间的冲突,以及网络出版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把关人"角色失范等因素。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加剧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发生。针对此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即加强"编码—译码"过程建设,发挥制度的"信号"示警作用;注重"把关人"之间关系的塑造,加强网络出版物著作权开发;建构著作权次级交易模式,创新著作权合作盈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出版物 著作权 编码—译码 把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中美动画电影生产的时空分布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艳艳 杜广中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49,共4页
在传播学范畴内着重分析了中美动画电影生产时空分布的异同及其影响因子,希冀能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生产有所裨益。
关键词 传播学 动画电影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密苏里模式”: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化趋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9-162,168,共5页
新世纪以来,在台湾地区政经体制改革、社会变迁、高等教育制度变革以及传媒产业转型背景下,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在办学结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调整和变革,偏重职业技能训练的"密苏里模式"不... 新世纪以来,在台湾地区政经体制改革、社会变迁、高等教育制度变革以及传媒产业转型背景下,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在办学结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调整和变革,偏重职业技能训练的"密苏里模式"不再被奉为圭臬,与专业化相关的通识教育、学术发展与学科自主日益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要求。但在台湾地区市场持续扩张、技术操控力加强以及新闻传播学科自主性仍有待建立的语境下,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仍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专业化 通识 学术性 密苏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与“理性”的对峙和融合——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理念演进的脉络及路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9-156,共8页
理念是制度与实践在思想层面的集中反映,对理念的考察成为观察与理解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面向。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属性及其与'公共性'的紧密关联,以及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脉络与政经结构促成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独特演... 理念是制度与实践在思想层面的集中反映,对理念的考察成为观察与理解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面向。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属性及其与'公共性'的紧密关联,以及台湾地区特殊的历史脉络与政经结构促成了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的独特演进路径:自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诞生始,实用主义理念便在政策与市场的引导和支持下一直居于统领地位;直至'解严'后,社会力量的崛起、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新闻传播学科自主意识觉醒方才推动理性主义理念在对实用主义理念的批判与反思中发展起来。近年来,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试图在理性思维、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通识教育与职业训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其理念呈现出实用主义与理性主义融合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新闻传播教育 理念 实用主义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以情传: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共情传播机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谢清果 韦俊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100,共8页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实现社会的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共情传播标示着人类传播学从以往聚焦客观理性逐渐关注到人的情感本位。鉴于此,亟待从共情传播的视角,透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共情传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的探析,深入去探讨文化类综艺何以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期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机制 情感传播 共情传播 文化类综艺节目 中华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资讯:两岸一体 全民传播——2013年两岸资讯一体化与新闻事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孙慧英 黄小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201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走进了第30个年头。9月28日至29日,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相聚鹭岛厦门,共同围绕着“两岸资讯一体化与新闻事业发展”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两岸三地多所... 201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走进了第30个年头。9月28日至29日,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多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者相聚鹭岛厦门,共同围绕着“两岸资讯一体化与新闻事业发展”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两岸三地多所知名新闻院校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厦门大学海峡媒体研究中心承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事业发展 新闻传播教育 学术研讨会 两岸三地 一体化 研讨会综述 资讯 厦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情绪传播的破圈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云泽 黄怡静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1,共6页
在公共信息传播中,信息接收个体由于生活领域及所处行业的关注度不同,所接触的人群及环境各异,往往形成圈层间的信息壁垒,而情绪作为人皆具备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所处圈层的信息壁垒并不敏感,可以较容易实现传播的破圈效应。探索情绪传... 在公共信息传播中,信息接收个体由于生活领域及所处行业的关注度不同,所接触的人群及环境各异,往往形成圈层间的信息壁垒,而情绪作为人皆具备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对所处圈层的信息壁垒并不敏感,可以较容易实现传播的破圈效应。探索情绪传播破圈效应作用机制及其背后的平台运作逻辑,发现情绪共鸣点能够快速唤起不同圈层相似情绪,并激发用户个体的相关信息分享欲望,进而穿透各种具体情景和信息要素构成的信息壁垒,引发跨圈层、跨平台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正确认识情绪传播破圈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背后的运作逻辑,有助于理解情绪传播的客观规律,科学地对社交媒体的运作方式进行管理,促进理性、和谐的社会氛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破圈效应 信息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游记》的分身——论《黑神话:悟空》的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升栋 李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8,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与当代科技、生活相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共性,并且在当代审美视域下,激发出新的活力与社会文化价值。国产游戏《黑神话: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在与当代科技、生活相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公共性,并且在当代审美视域下,激发出新的活力与社会文化价值。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以《西游记》为背景设定,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在海外也掀起了“悟空热”,展现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厚魅力。从《西游记》经典文学原著到现代流行的影视改编、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衍生作品,皆体现了中华经典文学作品的现代化呈现与国际化传播之道,使得语境转换成为传统文艺作品现代化新前提,叙述跨层成为文艺作品现代化呈现的主要手段,内容创新成为传统文艺作品再创经典的关键,技术赋能为现代化呈现与国际化传播提供可能,主体沉浸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经典文学 文化自信 国际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传播意蕴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清果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8,共13页
共生传播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的确证自我与他者、外在与内在有机融合发展的独特传播取向。换言之,共生传播成为言说中华文明何以延续五千年的传播机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从自在到自觉、自为再到自信的传播原理... 共生传播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的确证自我与他者、外在与内在有机融合发展的独特传播取向。换言之,共生传播成为言说中华文明何以延续五千年的传播机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从自在到自觉、自为再到自信的传播原理。作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之一的“包容性”体现着“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是一脉”观念背后的共生传播智慧,更落实在“中华民族是一体”的观念与实践交融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从而构建出以“心传天下·和合共生”为理论内核的民族共生传播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 和合共生 共生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时空传播观:基于“传播制衡”的本土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清果 韦俊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50,共11页
任何文明起源、传承与发展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命传播活动的重要媒介载体与观照维度。时空作为人类文明活动的经纬,不同文明的历史演变轨迹内含着不同的文明时空观。不同于西方传播以二元论区分时空的偏向... 任何文明起源、传承与发展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命传播活动的重要媒介载体与观照维度。时空作为人类文明活动的经纬,不同文明的历史演变轨迹内含着不同的文明时空观。不同于西方传播以二元论区分时空的偏向问题,中华文明时空观呈现为“时空一体化”的“中和”追求。可以说,中华文明时空观整体上是“宙合”一体、彼此“制衡”的。两者呈现出既有张力又整体和谐的形态,体现着深层传播控制理论的色彩,更对应着“中和”平衡效果达成,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传播制衡”时空传播秩序与结构。总体来说,中华文明时空传播观嵌入着传播控制的意识,其最终以“中和”传播效果为旨向,在时空层面也同样展现着“求中”“守中”的整体文明价值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传播 传播制衡 中华文明传播 时空观 传播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老龄传播:空间、身体与老人的再社会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宣长春 侯雨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7,共12页
在老龄化规模扩大的社会背景下,老龄传播理论与实践已然成为本土传播学的重要面向。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急遽发展,加上传统再社会化理论的影响,使得既有老龄传播研究呈现出“唯技术论”趋势和离身转向,即过分聚焦数字技术和网络空间之于... 在老龄化规模扩大的社会背景下,老龄传播理论与实践已然成为本土传播学的重要面向。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急遽发展,加上传统再社会化理论的影响,使得既有老龄传播研究呈现出“唯技术论”趋势和离身转向,即过分聚焦数字技术和网络空间之于老人再社会化的作用,而较少关注物理空间与身体在其间扮演的关键角色。这种偏颇的视角,容易导致社会普遍忽视老人在物理空间中的交往实践和身体性表达,从而引发空间错置,消解老人的主体性,甚至倒拨老人再社会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超越单一的技术驱动思维,强调物理空间与具身实践在数字赋能中的根本作用,唯有如此,全社会才能够意识并自觉反思二者在老人再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这将有助于我们洞察并解决当前老龄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更加包容、和谐、积极的老龄化社会夯实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传播 唯技术论 再社会化 空间 具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