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
|
校园戏剧与当代高校戏剧教育发展——兼谈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 |
王晓红
李晓红
|
《福建艺术》
|
2019 |
1
|
|
3
|
第四次系统功能语法学术活动周在厦门大学举行 |
李力
|
《外语研究》
|
2004 |
0 |
|
4
|
鲁迅“厌弃”厦门大学吗? |
俞兆平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全国首届俄语口译教学与口译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
|
《中国俄语教学》
|
2016 |
0 |
|
6
|
试谈当代校园戏剧的演出启示--以厦门大学第九届“中文有戏”演出季京昆专场为例 |
苏妹
|
《艺苑》
|
2018 |
0 |
|
7
|
“生长”与“潜游”:“新南方文学”的两种姿势 |
胡行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话语实践性”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以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
徐勇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实践智慧与成人之道——《论语》里的中庸思想 |
冯兵
|
《管子学刊》
|
2025 |
0 |
|
10
|
日本人对现代中国的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阅读史 |
藤井省三
贺昌盛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8
|
|
11
|
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
宋庆伟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1
|
|
12
|
村上春树与华语圈——日本文学跨越国界之时 |
藤井省三
贺昌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3
|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 |
杨春时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0
|
|
14
|
“十七年”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
王宇
洪柳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5
|
宁馨儿:我国文学传统与网络文学的定位 |
黄鸣奋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5
|
|
16
|
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7
|
症候阅读、表层阅读与新世纪文学批评的革新 |
杨玲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1
|
|
18
|
经由文学理解现代中国──藤井省三教授访谈 |
藤井省三
贺昌盛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3
|
|
19
|
从生态视角重审西方文学 |
王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6 |
12
|
|
20
|
弗雷格为什么是重要的——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
王路
郑伟平
|
《哲学分析》
|
201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