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12,共4页
本文通过考察宏文学院教科书中的一些细节,提出鲁迅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史料方向。特别是把鲁迅早期思想的形成和他现代知识的原初来源与宏文学院教科书之间建立了准确的关系,对于扩展鲁迅研究的史料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鲁迅 宏文学院 白话文 史料 现代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戏剧与当代高校戏剧教育发展——兼谈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红 李晓红 《福建艺术》 2019年第8期11-16,共6页
大学具有戏剧艺术发展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态,追溯我国校园戏剧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它不仅推动了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艺术的本土化、现代化,还往往为批判反思现实、彰显时代精神发出文艺先声.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校园... 大学具有戏剧艺术发展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态,追溯我国校园戏剧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它不仅推动了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艺术的本土化、现代化,还往往为批判反思现实、彰显时代精神发出文艺先声.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校园戏剧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具有了不同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舶来品 时代精神 艺术 演出季 发展 校园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次系统功能语法学术活动周在厦门大学举行
3
作者 李力 《外语研究》 2004年第3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第四次系统功能语法学术活动周 厦门大学 语法模式 学术报告 英语 功能语篇分析 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厌弃”厦门大学吗?
4
作者 俞兆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45,共14页
多年来,学界流传厦大苛待鲁迅,故而鲁迅厌弃厦大而去之说;但鲁迅1929年在北平的演讲词,却说在厦大是“极爽快的”,二者之间的是非正误,应在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考证后方可做出判断。诸如林语堂说逼鲁迅搬到“理学院大厦的地窖”,与史实存... 多年来,学界流传厦大苛待鲁迅,故而鲁迅厌弃厦大而去之说;但鲁迅1929年在北平的演讲词,却说在厦大是“极爽快的”,二者之间的是非正误,应在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考证后方可做出判断。诸如林语堂说逼鲁迅搬到“理学院大厦的地窖”,与史实存在出入;陈敦仁描述鲁迅掏出铜板拍在案上怒斥校长,和顾颉刚的版本有别等当深入辨析,在文中一一展开。鲁迅离开厦大原因,略有八点:鲁迅自述的与现代评论派的冲突;厦大校方薄待鲁迅;林语堂的国学院削减经费说;急于和许广平相聚;向往南方的革命;气候环境不适应;教授的自由流动性;专事教书或创作之纠结。此八点不存在何为“主导”,聚为合力,随生活之流运行。鲁迅说他和厦大是一种“‘缘份’,有好的,有坏的,不可一概论也”,此语可为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厦门大学 生活环境 人事纠葛 缘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首届俄语口译教学与口译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5
《中国俄语教学》 2016年第1期94-94,共1页
2015年12月5日至6日,"全国首届俄语口译教学与口译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厦门大学三方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承办,外教社、外研社、北京大学出... 2015年12月5日至6日,"全国首届俄语口译教学与口译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厦门大学三方共同主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承办,外教社、外研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三方共同协办,有来自全国高校的近80位口译学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教学 中国俄语教学 外语专业 外研社 译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学指导 日至 徐琪 俄语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当代校园戏剧的演出启示--以厦门大学第九届“中文有戏”演出季京昆专场为例
6
作者 苏妹 《艺苑》 2018年第6期41-44,共4页
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自2010年首次亮相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一路以来"中文有戏"在摸索前行中不断积累经验、愈趋成熟,逐渐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当代校园戏剧活动品牌。"中文有戏"对京昆专场... 厦门大学"中文有戏"演出季自2010年首次亮相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一路以来"中文有戏"在摸索前行中不断积累经验、愈趋成熟,逐渐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当代校园戏剧活动品牌。"中文有戏"对京昆专场、厦大京剧协会的平台意义不容小觑,而今年专场演出暴露了不少问题,如缺乏专门的剧务人才、演员队伍急需扩大等,但也在原创和宣传上有了新的突破。本文将以厦门大学第九届"中文有戏"演出季京昆专场为例,探讨校园戏剧活动尤其是高校戏曲传承实践的未来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有戏 京昆专场 校园戏剧 演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与“潜游”:“新南方文学”的两种姿势
7
作者 胡行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一在阿缺的科幻短篇小说《停电了,我们去南方》中,一束来自外太空的强电磁脉冲席卷全球,使得世界永久跳闸,电力时代自此告终。人类退回到打斗争抢、尊崇食物和水的野蛮状态,而曾被人类驱逐的植物却兴高采烈,疯长、招摇着“从农村包围城... 一在阿缺的科幻短篇小说《停电了,我们去南方》中,一束来自外太空的强电磁脉冲席卷全球,使得世界永久跳闸,电力时代自此告终。人类退回到打斗争抢、尊崇食物和水的野蛮状态,而曾被人类驱逐的植物却兴高采烈,疯长、招摇着“从农村包围城市”~①。几个在北方城市抱团求生的人想要像候鸟那样,在冬天来临前去往南方,只因“基因里对温暖的渴求”~②。可由于相互倾轧,他们谁都没能去成南方,希望不仅虚妄,而且杀机暗藏。但无论如何,南方都以其特有的地理、气候,乃至文化特征,成为人类末日穷途上一个难得的生机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 外太空 南方文学 强电磁脉冲 相互倾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实践性”与作为方法的“口述史”——以王尧《“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8
作者 徐勇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
虽然说常常被混同于访谈录和个人回忆录,口述史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却是有其“总问题领域”(阿尔都塞)的相关性特征在。口述史之为口述史,其既区别于访谈录和个人回忆录,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写史(或传统史学),甚至也区别于“口头证据... 虽然说常常被混同于访谈录和个人回忆录,口述史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却是有其“总问题领域”(阿尔都塞)的相关性特征在。口述史之为口述史,其既区别于访谈录和个人回忆录,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写史(或传统史学),甚至也区别于“口头证据”。某种程度上,口述史的意义正在于其对口头证据的“单独使用”,并把它上升到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层面。“口述史的方法也被许多学者所使用”,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口述史学家”:“非常有可能,他们的焦点是针对所选择的一个历史问题,而不是针对用来解决它的方法;并且他们通常将选择与其他信息来源一起使用口头证据,而不是单独使用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学 传统史学 信息来源 口头证据 新时期文学 回忆录 方法论 阿尔都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智慧与成人之道——《论语》里的中庸思想
9
作者 冯兵 《管子学刊》 2025年第2期104-116,F0002,共14页
儒家的中庸之道在《论语》中有较为充分的讨论,其以“叩其两端”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的辩证思维为理论总纲,可具体化为“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过犹不及”三个方面的内涵,“义”则是其核心精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中庸之道既体现... 儒家的中庸之道在《论语》中有较为充分的讨论,其以“叩其两端”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的辩证思维为理论总纲,可具体化为“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过犹不及”三个方面的内涵,“义”则是其核心精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中庸之道既体现为充分的理性思辨,也代表着一种至高的道德素养,是儒家圣贤人格的修养法则与境界标志。正是基于此,《论语》所展现出的中庸之道,又构成了君子处理人际关系及各类社会生活事务的重要实践智慧与道德原则,其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与德性兼备的人生智慧,可以说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之门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中庸 实践智慧 成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人对现代中国的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阅读史 被引量:8
10
作者 藤井省三 贺昌盛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17-22,共6页
一、战前对鲁迅的接受1、世界上最早的对于鲁迅的介绍20世纪的日本,应当是对中国同时代文学最为关注的域外国家。譬如,1909年3月,周氏兄弟在东京筹划出版名为《域外小说集》的世界文学全集,仅两个月后,《日本和日本人》杂志的"文... 一、战前对鲁迅的接受1、世界上最早的对于鲁迅的介绍20世纪的日本,应当是对中国同时代文学最为关注的域外国家。譬如,1909年3月,周氏兄弟在东京筹划出版名为《域外小说集》的世界文学全集,仅两个月后,《日本和日本人》杂志的"文艺杂事"栏就对该书作了以下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鲁迅 日本人 阅读史 翻译作品 东京大学 汉语学习 周作人 台湾文学研究 香港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宋庆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9,共5页
"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概念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文章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 "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概念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文章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是一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多元读写能力 传统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上春树与华语圈——日本文学跨越国界之时 被引量:8
12
作者 藤井省三 贺昌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东亚与村上春树"是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自2008年开始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本篇是藤井先生对这一研究课题一个概要性的描述。它在表面上似乎只是有关村上春树之文学传播的一种个案研究,但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对于... "东亚与村上春树"是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自2008年开始主持的一项研究课题,本篇是藤井先生对这一研究课题一个概要性的描述。它在表面上似乎只是有关村上春树之文学传播的一种个案研究,但事实上,这样的研究对于目前日趋升温的跨文化交流研究恰恰具有极富启发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村上现象 华语圈 版本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言说之可能 被引量:40
13
作者 杨春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学本质 言说 文学理论教材 解构主义理论 反本质主义 形而上学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宇 洪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1,共8页
"十七年"主流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并非单纯的生态伦理所能有效阐释的,而须对其如何获得表述及表述背后复杂的知识背景加以探究。一方面,人视自然为他者,将二元对立的战争文化心理引渡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在精神与技术两个层... "十七年"主流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并非单纯的生态伦理所能有效阐释的,而须对其如何获得表述及表述背后复杂的知识背景加以探究。一方面,人视自然为他者,将二元对立的战争文化心理引渡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在精神与技术两个层面上对抗和征服自然;另一方面,自然参与对"祖国"与"人民"两个现代集体主体的构建,自然风景隐喻民族国家的整体形象,并具有建立民族国家普遍认同的功能。总体而言,"十七年"文学缺乏对现代性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并未给自然独立价值留有的足够空间,也少有自在、非功利的自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人与自然关系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馨儿:我国文学传统与网络文学的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鸣奋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备与生俱来的悖论:从语言的角度看,它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从艺术的角度看,它无疑将创造性当成自己的精髓。所谓"文学传统"便是二者调适的结果。文学传统既是某种权威、范作和惯例的统一体(因而体现约定俗成),...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备与生俱来的悖论:从语言的角度看,它应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从艺术的角度看,它无疑将创造性当成自己的精髓。所谓"文学传统"便是二者调适的结果。文学传统既是某种权威、范作和惯例的统一体(因而体现约定俗成),又承认上述权威、范作和惯例来自创新(因而符合艺术精神)。它既相对稳定(因而能够成为效法的根据),又因时而变(因而能够成为发展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传统 现代文学 艺术精神 文学形态 民族文学 传播要素 公共话题 信息革命 文学环境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3,共2页
本文通过对鲁迅与厦门关系的文献考察,指出在鲁迅与厦门关系的文学史叙述中,存在一个"厦门叙事难题":也就是鲁迅和厦门关系的文学史叙述,主要取决于叙述者的立场和当时意识形态的关系,与真实历史事实的关系并不紧密。这种文... 本文通过对鲁迅与厦门关系的文献考察,指出在鲁迅与厦门关系的文学史叙述中,存在一个"厦门叙事难题":也就是鲁迅和厦门关系的文学史叙述,主要取决于叙述者的立场和当时意识形态的关系,与真实历史事实的关系并不紧密。这种文学史叙述在相关的鲁迅研究中具有普遍意义,如何获得更符合历史事实的文学史叙述,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厦门大学 文学史 文学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候阅读、表层阅读与新世纪文学批评的革新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9-187,共9页
新世纪以来,美国文学界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批评方法,有力地挑战了以症候阅读和"怀疑诠释学"为主导的文学批评范式。本文以贝斯特和马库斯2009年提出的表层阅读为中心,梳理了这一阅读模式兴起的背景、核心观点、代表性著述、... 新世纪以来,美国文学界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批评方法,有力地挑战了以症候阅读和"怀疑诠释学"为主导的文学批评范式。本文以贝斯特和马库斯2009年提出的表层阅读为中心,梳理了这一阅读模式兴起的背景、核心观点、代表性著述、学术反响和后续发展。表层阅读的提出与美国文学研究近年来所遭遇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危机密切相关。随着当代社会、政治和技术环境的急剧变化,文学研究赖以为生的基础假设和理念也在发生转变。美国学界从症候阅读到表层阅读,再到描述的探索轨迹或有助于我们审视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所面临的问题,并反思本土理论建构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候阅读 怀疑诠释学 表层阅读 描述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由文学理解现代中国──藤井省三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8
作者 藤井省三 贺昌盛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3期14-21,共8页
[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及东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近年已经在中国连续出版了《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隔空观影——藤井省三... [案]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藤井省三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及东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斐然。近年已经在中国连续出版了《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隔空观影——藤井省三华语电影评论集》《华语圈文学史》《村上春树心底的中国》等多种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文学理解 教授 日本东京大学 文化交流 村上春树 电影评论 文学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视角重审西方文学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从总体上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非生态的文学;而且许多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作家和作品还是反生态的。生态批评不仅要研究所有生态文学作品,发掘作品里具有生态意义的部分,而且还要对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 从总体上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的主流是非生态的文学;而且许多著名的、影响深远的作家和作品还是反生态的。生态批评不仅要研究所有生态文学作品,发掘作品里具有生态意义的部分,而且还要对反生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生态思想角度的重新审读和重新评价,指出其中的反生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评 生态批评 反生态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雷格为什么是重要的——访清华大学王路教授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路 郑伟平 《哲学分析》 2012年第4期165-186,共22页
一、以文本的方式进入学术研究 郑伟平(以下简称“郑”):您这次来厦门大学讲学,我注意到不论是课程、讲座,您都提到了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弗雷格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关键词 弗雷格 清华大学 教授 王路 学术研究 厦门大学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