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庆暨“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
冯典
|
《高校教育管理》
|
2008 |
0 |
|
2
|
高质量教师何以养成——美国加州研究型大学教师教育项目研究 |
吴凡
黄伊琳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案例分析 |
包水梅
|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
2012 |
18
|
|
4
|
中美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研究——基于厦门大学与哈佛大学的案例分析 |
包水梅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
2013 |
9
|
|
5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目标的升级 |
别敦荣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大学出版社发展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互促机制研究 |
谭智雄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研究生培养的制度设计、模式特征与实践启示——基于台北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 |
徐岚
王馨然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关于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先生访谈 |
潘懋元
陈春梅
粟红蕾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9
|
奖学金制度对研究生的心理激励探讨——基于厦门大学的案例研究 |
范哗
柳建兴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
2014 |
5
|
|
10
|
从数字崇拜到数字正义: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研究新范式 |
焦晨东
黄巨臣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11
|
跨越新生适应障碍:中国大学入学教育的运行机制及其成效 |
鲍威
何元皓
何峰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调查研究 |
乔连全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3
|
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信念比较研究——基于莱顿大学与厦门大学教师的访谈分析 |
吴薇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4
|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特征探析与思考——基于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教师座谈会 |
齐艳杰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
2015 |
11
|
|
15
|
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反思——厦门大学的个案分析 |
陈武元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6
|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
冯晓玲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7
|
莱顿大学教育研究院及其博士生培养特色 |
吴薇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7 |
2
|
|
18
|
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跨文化教学——基于莱顿大学与厦门大学的调查 |
吴薇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9
|
中荷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环境观比较研究——基于莱顿大学与厦门大学的调查 |
吴薇
|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20
|
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公平与效率视域 |
李文燕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