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薪火相传,勇立潮头--厦门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办85周年
1
作者 王东东 张建国 张建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7-518,共2页
厦门大学工科的办学历史始于1922年设立的工学部.1923年,工学部改为工科.1924年,工科归并到理科,下设工程学系,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田渊添教授任物理学系主任兼工程学系主任.1926年,工程学系独立为工科,下设土木工程系、电... 厦门大学工科的办学历史始于1922年设立的工学部.1923年,工学部改为工科.1924年,工科归并到理科,下设工程学系,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田渊添教授任物理学系主任兼工程学系主任.1926年,工程学系独立为工科,下设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1927年,工科停办.1937年,在国家危亡、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艰难岁月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爱丁堡大学 机械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 工学 全面抗战 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摄影照片与眼动实验的旅游者视觉行为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渊 高小涵 +1 位作者 黄竞雄 吴冕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1-52,共12页
视觉行为是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照片是视觉行为研究的重要载体,眼动实验能够更加客观、精确地分析旅游者视觉特征,这两者的结合能够为旅游者视觉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以厦门大学为例,利用网络大数据获取旅游照... 视觉行为是旅游者空间行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摄影照片是视觉行为研究的重要载体,眼动实验能够更加客观、精确地分析旅游者视觉特征,这两者的结合能够为旅游者视觉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以厦门大学为例,利用网络大数据获取旅游照片,归纳旅游者游览后构建的目的地形象特征及视觉偏好,关注于"旅游凝视"的"凝",从全局角度筛选眼动实验刺激物,通过眼动实验分析旅游者观看旅游景观时的视觉注意力,并结合问卷调查阐释体验过程。研究发现:(1)案例地中建筑被拍摄次数最多,历史文化和自然要素拍摄较少;(2)对5类旅游景观按注视频率高低进行排序,依次是:建筑、开敞空间、特色文化、自然要素和历史文化,注视频率与拍摄次数体现的视觉偏好在具体节点存在差别;(3)特色文化吸引旅游者注意力最快,其次为自然要素和历史文化;(4)旅游者印象最深且最喜欢的景观类别为自然要素,对建筑和历史文化回忆程度最低,历史文化喜爱程度最低。在作用机制上,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元素的解译和愉悦感获取需要一定的前置信息作为支持,否则较难留下深刻印象和愉悦感,特色文化要素、自然要素和开敞空间要素包含较多美学信息,易于实现从物像到视像再到心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行为 旅游凝视 眼动实验 摄影照片 厦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恋地的适从:当代福建地域建筑创作与“新闽派建筑”构想
3
作者 杨华刚 陈宏 王绍森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适从关系是建筑创作与地域环境协调相适下形成的某种稳定的隐形逻辑和传导机制。从剖析人地关系和恋地主义出发,在福建地方意识及其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溯源基础上,围绕恋地意识下的地方共同体意象、现代性中的地方概念抒写,探讨当代福建... 适从关系是建筑创作与地域环境协调相适下形成的某种稳定的隐形逻辑和传导机制。从剖析人地关系和恋地主义出发,在福建地方意识及其现代地域建筑创作溯源基础上,围绕恋地意识下的地方共同体意象、现代性中的地方概念抒写,探讨当代福建地域建筑创作中的本土性与适从性表达。提出适从地域本身和“以自身为坐标和方法”的当代福建地域建筑创作意识,以及“新闽派建筑”概念及其本土创作话语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恋地主义 地域建筑 地方 适从关系 新闽派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空间·秩序——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绍森 于涵 《规划师》 2005年第10期70-72,共3页
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以“显山露水”为着眼点,以动静功能分区为基础,以“一心,一线,山、水、庭院”为结构内核,采取“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形成“主体入口仪式空间—教学院落空间—围合的广场空间—连廊的线性空间”的空间组织... 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以“显山露水”为着眼点,以动静功能分区为基础,以“一心,一线,山、水、庭院”为结构内核,采取“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形成“主体入口仪式空间—教学院落空间—围合的广场空间—连廊的线性空间”的空间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华厦学院校园规划 生态观照 空间营造 秩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厦门英租界的城市发展和西方建筑传播
5
作者 李苏豫 《南方建筑》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1843年厦门开埠后,厦门英租界较早开辟,并先于鼓浪屿公共租界成为当时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厦门英租界的建设和发展,打破了以厦门老城区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城市由此开始向厦门岛西南滨水地带延伸发展。外人在厦门英租界建造的殖民式建筑,... 1843年厦门开埠后,厦门英租界较早开辟,并先于鼓浪屿公共租界成为当时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厦门英租界的建设和发展,打破了以厦门老城区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城市由此开始向厦门岛西南滨水地带延伸发展。外人在厦门英租界建造的殖民式建筑,也成为19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在厦门早期传播的重要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厦门 厦门英租界 城市和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屿上的曲径通幽:现代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进程
6
作者 陈宏 刘阳 王绍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6,共9页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日据时期“接触与显现”;(2)光复之后“选择与冲突”;(3)解严之后“融合与变异”;(4)社区崛起后的“地区性反思”。最终,通过对各个阶段历史因素与建筑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展现台湾地区建筑作为重要现代主义支流具身面貌的历史由来,以期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台湾地区建筑 地域建筑 原乡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性平衡的遗产地保护与规划干预研究——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全峰梅 镡旭璐 王绍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遗产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统特征。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是一种管理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在社会转型中有效管理既有遗产空间的变化,使当代干预行动与历史环境中的遗产... 遗产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适应性循环的复杂系统特征。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是一种管理历史城市保护和发展的新概念与新方法,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在社会转型中有效管理既有遗产空间的变化,使当代干预行动与历史环境中的遗产和谐共处、形成新的适应性平衡,是一种遗产地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保护方法。文章以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屿校区改造提升工程为例,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指引下,对校园遗产的空间活化、文化提升、产业植入、社区发展等进行了规划干预,对新时代下校园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性平衡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平衡 历史性城镇景观 遗产地 规划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和OWA算子的厦门市公路工程项目绿色施工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猛 王志伟 +4 位作者 吴新烨 李政珂 王文杰 胡义新 江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1-258,共8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公路建设仍存在决策缺少定量数据支撑、低碳循环利用水平低、制度保障措施不健全等一些问题.结合厦门区域的气候、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包括"四节一保"、人员健康安全等内容... "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低碳公路建设仍存在决策缺少定量数据支撑、低碳循环利用水平低、制度保障措施不健全等一些问题.结合厦门区域的气候、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包括"四节一保"、人员健康安全等内容的厦门市绿色公路建设导则;建立一套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公路工程项目绿色公路等级评价体系;基于灰色聚类评估和OWA算子等理论构建厦门市绿色公路等级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绿色公路量化等级评价.研究成果对于规范我国绿色公路的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公路建设导则 灰色聚类评估 OWA算子 评价体系模型 量化等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生态韧性的陆海统筹测度与治理研究——基于厦门湾系统性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程伟 文超祥 李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02-5115,共14页
海岸带长期承受陆海生态风险的交互扰动,基于陆海统筹的系统性治理是提升其生态韧性的重要途径。海岸带生态管治条块分割的问题突出,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海湾,作为陆海统筹的实施单元,为海岸带生态韧性测度与规划提供了新视角。在... 海岸带长期承受陆海生态风险的交互扰动,基于陆海统筹的系统性治理是提升其生态韧性的重要途径。海岸带生态管治条块分割的问题突出,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海湾,作为陆海统筹的实施单元,为海岸带生态韧性测度与规划提供了新视角。在梳理海湾生态要素构成的基础上,分析陆海生态灾害诱因及其作用方式,进而厘清海湾生态系统的韧性响应机制。在陆海统筹目标下构建了海湾生态韧性测评指标体系,并以厦门湾为空间单元展开实例研究,采用相关模型剖析厦门湾陆域-海域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特征及演进驱动因子;聚焦厦门湾生态韧性薄弱之处,从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分级整治韧性空间、联动管控韧性要素、建构跨界协同机制4个维度提出陆海统筹治理策略,以促进厦门湾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该研究的理论建构及实践总结可为其他海湾单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生态韧性 韧性评价 治理规划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生态空间弹性管控与现代化治理路径探索——基于生态梯度理论
10
作者 林小如 徐铭晖 +2 位作者 文超祥 王诗御 占宇俊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议题。生态空间不仅是城市复杂系统的安全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公共产品。目前,普遍认为生态空间的自然服务属性远大于其社会服务属性...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时代背景下,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转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议题。生态空间不仅是城市复杂系统的安全保障,也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公共产品。目前,普遍认为生态空间的自然服务属性远大于其社会服务属性。然而,城市生态资源的冻结式保护,可能影响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降低全域生态环境品质,忽略城市动态发展的弹性支撑需求。本文重新思考生态空间的功能与内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基于生态梯度理论构建“弹性体系+柔性边界+动态适应”的大城市生态空间现代化治理理论框架。以厦门市海沧区生态空间为例,构建生态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估模型,将生态空间分为强制保护区、战略预留区和潜力发展区三类。通过全域生态的格局构建、柔性边界的功能融合、动态转化的管理模式探索刚弹结合的精细化管控路径,实现大城市生态空间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现代化治理 弹性 国土空间规划 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架钢筋笼免支模现浇混凝土梁施工技术研究
11
作者 张鹏程 郑少锋 +3 位作者 王权民 卫振海 林新强 廖金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6,192,共7页
对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笼,加设斜腹筋,使形成三角形网格的钢筋桁架结构,用来承担施工荷载,实现免支模施工,以减少用工人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程能耗、节约建设成本。基于规范中梁的钢筋构造要求,设计了适宜加工的梁桁架钢筋笼... 对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梁的钢筋笼,加设斜腹筋,使形成三角形网格的钢筋桁架结构,用来承担施工荷载,实现免支模施工,以减少用工人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程能耗、节约建设成本。基于规范中梁的钢筋构造要求,设计了适宜加工的梁桁架钢筋笼;通过数值模拟开展了桁架选型优化;通过工地实地制作,取得了将普通绑扎钢筋笼改造为桁架结构的可行工艺;通过现场堆载试验,测试了钢筋桁架的基本承载能力;通过桁架钢筋笼浇筑成梁后进行试验室加载试验,验证了采用新工艺施工对梁后期承载性能无不利影响。对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本方法无需改变设计,施工单位只在原施工图设计配筋的基础上,作为施工措施加入斜腹筋,制成刚性钢筋笼,在其上封挂模板后,吊装就位,浇筑混凝土,用工少、吊件轻、免支模、质量可靠、生产效率提高、成本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钢筋笼 现浇混凝土 施工技术 免施工脚手架 减少用工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约束有效性系数分析
12
作者 高婧 吴书航 周月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7,共9页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约束有效性系数,设置正常环境与海洋环境2种工况,进行了5组共27个混凝土圆柱试件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极限破坏荷载值,并计算出了海洋环境下CFRP布约束混凝土圆...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约束有效性系数,设置正常环境与海洋环境2种工况,进行了5组共27个混凝土圆柱试件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极限破坏荷载值,并计算出了海洋环境下CFRP布约束混凝土圆柱理论模型的约束有效性系数。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CFRP布与混凝土圆柱的黏结作用得到增强,改变了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破坏形态;CFRP布加固的层数对混凝土圆柱极限承载力的显著提升并不受海水腐蚀条件影响,海洋环境下的约束有效性系数对该理论模型仍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布 混凝土圆柱 海洋环境 轴压性能 破坏形态 约束有效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肖厝港半岛型传统聚落夏季防风特征研究——以泉州肖厝村为例
13
作者 王量量 黄文灿 +1 位作者 袁伟伟 韩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福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受到了建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滨海聚落在地理区位、空间形态、建筑类型上与一般传统村落存在相似之处而又具有独特的气候适应特征。文章以闽南地区半岛聚落常年大风的背景,选择肖厝港半岛型聚落肖厝村... 福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受到了建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滨海聚落在地理区位、空间形态、建筑类型上与一般传统村落存在相似之处而又具有独特的气候适应特征。文章以闽南地区半岛聚落常年大风的背景,选择肖厝港半岛型聚落肖厝村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调研数据资料分析归纳了肖厝村在聚落形态、建筑形制等方面适应夏季风环境的一般性规律与经验措施,以期为闽南地区半岛聚落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半岛聚落 风环境 数值模拟 肖厝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实践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
14
作者 张若曦 吴灈杭 +1 位作者 张锦鑫 韦骅耕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9,共9页
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尚未形成普适性的方法框架,保护实践运行机制有待研究。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以“多方参与、共识建立”作为行动核心,为研究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借鉴。通过辨析历史性城市景观思想内涵与方法框架,提取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尚未形成普适性的方法框架,保护实践运行机制有待研究。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以“多方参与、共识建立”作为行动核心,为研究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借鉴。通过辨析历史性城市景观思想内涵与方法框架,提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行动的3个基本要素:主体、领域、过程,阐释了3个要素通过主体成熟度和组织成熟度影响参与式保护实践效果的运行机制。进而构建包括“主体成熟度评价-参与过程设计-配套机制保障-规划制定与实施”4个部分的历史文化街区参与式保护实践方法框架,并将其引入厦门高浦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设计,以期为多元主体有效参与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行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参与式保护 历史性城市景观 运行机制 多方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止水帷幕下非稳定流模型解析解及应用
15
作者 陈东霞 杨雪菲 +3 位作者 杨明辉 孟旭 陈波 袁博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1409,共9页
临海地铁深基坑多采用截水联合排水的降水措施,基坑周围的地下水因受海水补给影响多呈非稳定流动性状。为此,建立悬挂式止水帷幕及固定补给下基坑承压含水层抽水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获得水位降深在Laplace空... 临海地铁深基坑多采用截水联合排水的降水措施,基坑周围的地下水因受海水补给影响多呈非稳定流动性状。为此,建立悬挂式止水帷幕及固定补给下基坑承压含水层抽水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和有限Fourier余弦变换获得水位降深在Laplace空间域内的解,再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得到其在实际空间的解析解。最后通过退化解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其正确性并讨论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抽水后期,地下渗流趋于稳定后,止水帷幕插入比越大,坑内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越大,而坑外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不断减小;当固定补给距离基坑越近,坑内抽水含水层水位达到稳定的时间越短,且达到稳定后水位降深越小;坑外抽水含水层水位降深受含水层各向异性影响明显。同时,定义了相对降深比对固定补给影响分3个区:高影响区、过渡区和低影响区。针对不同影响区提出相应设计及施工方案以确保基坑的止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水 悬挂式止水帷幕 非稳定流 解析解 补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技术进展
16
作者 雷鹰 陈智光 +3 位作者 黄璜 林理文 王林燊 林毅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7,共13页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 [背景]腐蚀是海洋环境下桥梁与隧道工程常见的失效破坏方式之一,对腐蚀状态的监/检测,有助于对桥隧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进展]本文对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监/检测常用的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监/检测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电化学方法主要有半电池电位法、线性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混凝土电阻率法、宏电池电流法、电化学噪声和电化学多功能腐蚀传感器等.物理方法主要有电阻探针、声发射、超声检测、光纤传感监测、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腐蚀监测和基于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的腐蚀监测技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电化学方法根据周边混凝土环境中各参数的变化,间接地推断钢筋的腐蚀状况,一般给出腐蚀的定性信息.物理方法通过测定与钢筋腐蚀相关的物理特性变化,给出钢筋的腐蚀位置与程度,具有直接性与直观性.本文对平潭海峡大桥主桥墩进行腐蚀监测,采用了融合物理与电化学的监测方法,利用多功能电化学腐蚀探头实时监测6个电化学参数,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腐蚀预警;利用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监测宏应变,构建基于宏应变模态的腐蚀损伤指标,进行腐蚀定位与定量识别.物理与电化学方法融合互补,为平潭海峡大桥的腐蚀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展望]在复杂严酷的海洋环境下,对桥隧结构的腐蚀进行准确的监/检测还面临很多挑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物理和电化学技术的综合应用;与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先进计算方法的协同结合;开发用于海洋环境下桥隧结构腐蚀评估的新型智能监/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监/检测 电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融合方法 多功能腐蚀传感 长标距光纤光栅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感知对热舒适判断的影响机制——以城市口袋公园为切入点
17
作者 李芝也 王学润 许烁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60-5673,共14页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呈斑块状散布于城市结构中,承担着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功能。在全球高温热浪频发的背景下,改善口袋公园热环境,是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市民健康风险、提升市民生活福祉的有效途径。传统热舒适研...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呈斑块状散布于城市结构中,承担着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功能。在全球高温热浪频发的背景下,改善口袋公园热环境,是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市民健康风险、提升市民生活福祉的有效途径。传统热舒适研究主要是在物理热环境基础上,引入人体代谢率、皮肤温度、服装热阻等指标,结合问卷进行舒适度评价。在景感生态学理论支撑下,热舒适研究进一步拓展至热感知研究。以厦门老城区口袋公园为例,选取典型景观实景照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视觉刺激实验。研究突破了传统热舒适指标体系,从心理、行为、生理三个维度展开互证,具体为:在主观的心理数据(问卷)基础上增加客观的行为数据(眼动)与生理数据(皮电EDA)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主、客观指标在热舒适判断中的表征特点与差异,并从“感觉-认知-决策”的心理路径解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实验数据客观描述了个体在视觉感知中的身心状态,充分解释了视觉行为特征、心理认知、情绪压力之间的关联,揭示了视觉感知对热舒适判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园景观的视觉关注行为主要遵循个体的兴趣爱好、需求意愿;(2)人们更多地通过快速扫视的方式对与热环境相关的景观要素进行信息捕获;(3)视觉感知信息结合个体的热联想经验,最终转换为对热舒适体验的判断;(4)视觉刺激引发的皮电变化率和阴影、植物总体占比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阴影、植物总体占比率可能是影响公园热舒适体验的关键因素。总之,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人地关系,研究结论突破了城市设计中追求绿视率、景观趣味性等的传统思路,在热环境优化目标下提出了绿植、阴影结合设计的新视角,为建设低碳节能、宜居亲人的未来城市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视觉感知 个体热舒适 人因实验 口袋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桁架混凝土梁弯剪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张鹏程 郑少锋 +4 位作者 王权民 卫振海 林新强 廖金杰 陈平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7,共11页
通过在普通混凝土梁钢筋笼中加焊斜腹筋可以制成钢筋桁架来承担施工荷载,从而免设支架支撑。为研究钢筋桁架免支模施工是否会影响梁的后期受力性能,建立了钢筋桁架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其性能差异。结... 通过在普通混凝土梁钢筋笼中加焊斜腹筋可以制成钢筋桁架来承担施工荷载,从而免设支架支撑。为研究钢筋桁架免支模施工是否会影响梁的后期受力性能,建立了钢筋桁架混凝土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对于一般的简支梁,为免支模所增加的斜钢筋用量约为原梁钢筋总量的12%,施工阶段钢筋桁架可只承担其自重施工荷载,相应的受力钢筋最大强度应力比不大于0.2;钢筋桁架不改变梁受拉钢筋面积,建成后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延性更好;斜截面受剪与设置弯起钢筋效果相同,可按照规范公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钢筋桁架 斜腹筋 受弯性能 受剪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城市群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露 许旺土 张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将高质量发展内涵准确落实到具备“标尺”作用的交通指标上,是城市群区域有序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城市群区域综合立体交通... 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是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将高质量发展内涵准确落实到具备“标尺”作用的交通指标上,是城市群区域有序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城市群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精准剖析城市群区域交通发展薄弱环节的同时引导城市群交通发展协同制度制订的方向;利用京津冀城市群统计数据进行了测度模型的应用,并以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交通指标数据作横向对比,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在全国层面处于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相较于长三角城市群在公路、铁路规模和交通方式的衔接协调方面还存在差距,建议强化制度设计,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着力于提升河北交通能级以实现高效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立体交通网 城市群 区域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条件制度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阙权鸿 文超祥 朱查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 作为空间管控重要依据的规划条件制度尚未发挥应有作用,顺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制度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回顾了1984年以来规划条件制度经历的初设、博弈、整合、改革等4个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规划条件制度优化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条件是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保护修复进行规划引导与管控的重要手段,是使用国土空间的权利义务、规划许可,以及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的重要依据”的论断。适应“全域全要素”的空间特征,以规划分区为基础将规划条件划分为开发利用、保护修复两大类型进行制度构建。面向“全过程”的管控要求,从出具的科学性、变更的严肃性以及监督的有效性3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完善规划条件政策工具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条件 规划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 制度设计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