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颚口线虫研究──Ⅰ.闽南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2-24,共3页
本文报告闽南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终宿主猪检查790头,感染率为4.7%,感染强度1~16条虫。第2中间宿主鱼类检查12种,阳性3种,即黄鳝Monopterusalbus,乌鳢Ophiocephalusarg... 本文报告闽南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病流行病学。终宿主猪检查790头,感染率为4.7%,感染强度1~16条虫。第2中间宿主鱼类检查12种,阳性3种,即黄鳝Monopterusalbus,乌鳢Ophiocephalusargus和胡子鲶Clariasbatrachus,感染率依次为30%,10%和4.2%,胡子鲶是国内外宿主新纪录。两栖类检查2种,均阴性。转续宿主蛇类检查5种,阳性4种,它们是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水泡蛇Enhydrisplumbea、渔游蛇Natrispiscator和中国水蛇E·chinensis感染率分别为71.4%,14.3%,12.5%和12.5%,这4种转续宿主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调查结果显示,闽南地区是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鳝鱼和银环蛇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颚口线虫研究 Ⅱ.三明、浦城颚口线虫流行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及刚刺颚口线虫成虫肠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秀敏 陈美 +1 位作者 陈清泉 蔚立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6,共3页
报告三明地区是猪刚刺颚口和陶氏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刚刺颚口线虫感染率为5%,陶氏颚口线虫在家猪和野猪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60.3%。浦城县是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4%,野猪感染率高达75%。鳝... 报告三明地区是猪刚刺颚口和陶氏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刚刺颚口线虫感染率为5%,陶氏颚口线虫在家猪和野猪的感染率分别为4%和60.3%。浦城县是刚刺颚口线虫病散发性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4%,野猪感染率高达75%。鳝鱼是刚刺颚口线虫的重要第二中间宿主,也是主要传病媒介,三明地区鳝鱼的感染率为11.3%。我国(省)三种人兽共患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肠道上皮细胞核的数目有明显不同,棘颚口线虫每个上皮细胞多数有3—7个核,陶氏颚口线虫多数有2个核,刚刺颚口线虫成虫和幼虫大多数含有一个明显的核。文中还讨论了颚口线虫病的防治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颚口线虫 流行病 幼虫 刚刺颚口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经济鱼类感染寄生线虫幼虫的调查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大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04-610,共7页
自1996年4月至1998年1月间,对台湾海峡常见80多种经济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寄生线虫幼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了该海域中常见的8种鱼类寄生线虫幼虫及它们在鱼类中的感染状况.结果表明约59.26%的鱼类感染了线虫... 自1996年4月至1998年1月间,对台湾海峡常见80多种经济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寄生线虫幼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了该海域中常见的8种鱼类寄生线虫幼虫及它们在鱼类中的感染状况.结果表明约59.26%的鱼类感染了线虫幼虫.可感染6种线虫幼虫的鱼类有灰海鳗、蓝圆鱼参和大带鱼等;绝大多数鱼类仅感染2~3种.优势种幼虫之一的Contracaecumsp.2约感染54.32%的受检鱼类.感染鱼类较多还有Contracaecummuraenesoxi和Anisakissimplex幼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是32.10%和21.16%.感染强度较大的3种幼虫分别是Contracaecumsp.2、Anisakissimplex和Raphidascaristrichiuri(YinetZhang,1983),它们的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46.25、47.14和28.78条/尾.本海域另一个优势种线虫幼虫是Raphidascaristrichiuri(YinetZhang,1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鱼类 线虫 调查 感染 寄生虫 经济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虫学研究中8种小工具的制作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沧桑 林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33-335,共3页
介绍了研究植物线虫的8 种小工具的制作方法: 用胶囊包装片作胞囊孵化窝, 用塑料小杯或塑料瓶作线虫孵化网, 用旧的小电动机和定时器安装自动喷雾装置, 用快餐盒作浅盘分离器, 用易拉罐作福尔马林蒸发器, 用饮料盒培养杀线虫真菌... 介绍了研究植物线虫的8 种小工具的制作方法: 用胶囊包装片作胞囊孵化窝, 用塑料小杯或塑料瓶作线虫孵化网, 用旧的小电动机和定时器安装自动喷雾装置, 用快餐盒作浅盘分离器, 用易拉罐作福尔马林蒸发器, 用饮料盒培养杀线虫真菌, 用饮料盒作育苗盒, 用自行车辐条作解剖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 方法 植物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氏颚口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杨光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11-715,共5页
报道四川省名山和峨边县为陶氏颚口线虫典型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5.6%和18.6%;在流行区新发现4种蛙和一种蟾蜍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野猪是本病的重要感染源,感染率高达68.2%.实验证明鼠类和家鸡、鸭为本虫的适宜转... 报道四川省名山和峨边县为陶氏颚口线虫典型流行区,猪的感染率为5.6%和18.6%;在流行区新发现4种蛙和一种蟾蜍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野猪是本病的重要感染源,感染率高达68.2%.实验证明鼠类和家鸡、鸭为本虫的适宜转续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氏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水稻潜根线虫病流行学和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3 位作者 陈桂西 许贻劳 谢主寿 黄亚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05-810,共6页
厦门地区水稻潜根线虫,一年四季均能侵害寄主植物。3月上旬开始侵染秧苗,一年有2次高峰期,时间在5~6月和9~10月份,高峰期虫口密度为每克根含60.5~71.8条虫。病原的寄主植物有9科19种。禾本科的棒头草和莎草科... 厦门地区水稻潜根线虫,一年四季均能侵害寄主植物。3月上旬开始侵染秧苗,一年有2次高峰期,时间在5~6月和9~10月份,高峰期虫口密度为每克根含60.5~71.8条虫。病原的寄主植物有9科19种。禾本科的棒头草和莎草科的香附子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大,分别为94.9%和83.6%,病原的越冬场所均在水稻和寄主植物根部。促杀剂是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秧田施药杀虫率为80.2%~82.6%,插秧前施药杀虫率达到83.3%~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潜根线虫 流行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簇盾吸虫神经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5-588,共4页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定位方法对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Faust and Tang,1936)成虫的神经系统进行了研究.成虫的神经系统十分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结、脑神经联合、纵行的神经干、横向的神经连合.中枢神经结位于咽前部两侧,有1粗...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定位方法对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Faust and Tang,1936)成虫的神经系统进行了研究.成虫的神经系统十分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结、脑神经联合、纵行的神经干、横向的神经连合.中枢神经结位于咽前部两侧,有1粗大的脑神经联合连接.在脑神经联合的下方有1个小的环形的结构.中枢神经结向前发出1对前背神经干和1对前侧神经干,这2对神经干向前的分支汇入围口腔的神经环.中枢神经结向后发出1对后背神经干和1对后腹神经干.后背神经干之间有横向的神经相连,在体末端与后腹神经干相汇合.后腹神经干最为粗大,并在虫体末端汇合,它在腹盘处有2对分支进入腹盘,前1对与腹盘边缘神经相连,后1对贯穿腹盘,其分支构成腹吸盘内复杂的神经网.腹吸盘的指状突起内也有神经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簇盾吸虫 神经系统 乙酰胆碱酯酶 组化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河蚬体内寄生的3种盾盘吸虫的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3-546,共4页
2004年1月~2005年1月间,作者调查了闽南九龙江下游河蚬寄生的吸虫种类,在18808只河蚬中发现隶属于盾盘亚纲Subclass Aspidogastrea、腹盾科Aspidogastridae Poche,1907的3种吸虫:饭岛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Kawamura,1915,中华杯... 2004年1月~2005年1月间,作者调查了闽南九龙江下游河蚬寄生的吸虫种类,在18808只河蚬中发现隶属于盾盘亚纲Subclass Aspidogastrea、腹盾科Aspidogastridae Poche,1907的3种吸虫:饭岛腹盾吸虫As-pidogaster ijimaiKawamura,1915,中华杯盾吸虫Cotylaspis sinensisFaustetTang,1936,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spis orientalisFaustetTang,1936。其中饭岛腹盾吸虫和中华杯盾吸虫处于生殖器官尚未成熟的幼虫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盾盘亚纲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感染龙江血居吸虫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礼飞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17-21,共5页
用组织连续切片法对人工感染有龙江血居吸虫的鲫鱼苗和金鱼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龙江血居吸虫成虫以寄生于鱼体的心脏为最常见 ,其它依次为前主静脉及其分支 ,后主静脉及肾门静脉 ,肝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统 ,动脉球及腹大动脉 ,鳃部动脉 ... 用组织连续切片法对人工感染有龙江血居吸虫的鲫鱼苗和金鱼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龙江血居吸虫成虫以寄生于鱼体的心脏为最常见 ,其它依次为前主静脉及其分支 ,后主静脉及肾门静脉 ,肝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统 ,动脉球及腹大动脉 ,鳃部动脉 ,较少寄生于右颈下静脉 ,尾静脉。成虫对宿主无明显的致病作用。鱼体的鳃丝、肾脏、肝脏、心脏组织是龙江血居吸虫虫卵数量分布较多的部位 ,脾脏、脑及鳍膜基部组织中也有少量虫卵分布。龙江血居吸虫对宿主的致病主要是由虫卵引起的。鳃部的虫卵可引起鳃丝肿胀变形 ,毛蚴逸出时即引起失血、炎症反应乃至死亡 ;累积在肝脏、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龙江血居吸虫 组织病理学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野生猕猴Macaca mulatta寄生蠕虫调查与防治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翁玉麟 史洋洋 +3 位作者 黄印尧 周斌华 李碧萍 孙福泉 《动物检疫》 1993年第5期33-34,共2页
用粪洗沉淀集卵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130只福建野生猕猴作粪便检查,发现线虫5类,吸虫1种,绦虫1种,用“犊蛔灵”和“驱蠕敏”驱虫效果好。
关键词 猕猴 寄生虫 蠕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兴安盟羊狂蝇蛆病原流行病学与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庆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06-1310,共5页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2月 ,对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 5个旗县市 2 2个乡 (苏木、镇 )的 2 16只羊进行了尸体剖检 ,共收集羊狂蝇 1龄、2龄和 3龄幼虫 392 6个 ;对 3群5 5 2只羊进行了临床检查 .结果表明 :羊狂蝇 (...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2月 ,对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 5个旗县市 2 2个乡 (苏木、镇 )的 2 16只羊进行了尸体剖检 ,共收集羊狂蝇 1龄、2龄和 3龄幼虫 392 6个 ;对 3群5 5 2只羊进行了临床检查 .结果表明 :羊狂蝇 (Oestrus ovis)蛆是引起兴安盟羊狂蝇蛆病的病原 ;临床检查 ,羊狂蝇蛆病感染率为 92 .2 1% ;尸体剖检 ,羊狂蝇各龄幼虫在羊鼻腔内全年至少寄生 8个月 ,由于重复感染各龄幼虫感染率随季节不同而不同 ,范围在 4 0 .0 0 %~ 95 .0 0 %之间 ,感染强度为 1~14 0个 ;动态监测为羊狂蝇 1、2、3龄幼虫全年均表现出两个感染高峰 ,分别为 6月和 11月、5月和翌年 1月、5月和 8月 ,从而说明兴安盟羊狂蝇繁殖有两个世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兴安盟 内蒙古 羊狂蝇蛆病 感染率 寄生虫病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鹏飞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29-533,共5页
调查了人体脑炎病原—广州管圆线虫在厦门地区的存在与散布情况。结果证实褐家鼠和褐马云玛瑙螺分别是该地区本线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1.8%和34.1%;感染强度分别是平均13条成虫和24条幼虫。感染期幼虫在玛瑙螺... 调查了人体脑炎病原—广州管圆线虫在厦门地区的存在与散布情况。结果证实褐家鼠和褐马云玛瑙螺分别是该地区本线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1.8%和34.1%;感染强度分别是平均13条成虫和24条幼虫。感染期幼虫在玛瑙螺体内以肺组织含虫率最高(72.0%),还讨论了生物和环境因子与本线虫自然感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贺线虫 褐家鼠 褐云玛瑙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先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钉螺体内被生物控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唐崇惕 卢明科 +2 位作者 郭跃 王逸难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9-994,共6页
前此实验显示:21d外睾吸虫阳性钉螺能使再侵入的全部血吸虫幼虫发育停留在异常早期母胞蚴阶段〔1-3〕。本文实验比较观察了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21d、35d、55d、70d及85d)的钉螺对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幼虫生物控制的情况,发现外睾吸... 前此实验显示:21d外睾吸虫阳性钉螺能使再侵入的全部血吸虫幼虫发育停留在异常早期母胞蚴阶段〔1-3〕。本文实验比较观察了感染外睾吸虫后不同时间(21d、35d、55d、70d及85d)的钉螺对再侵入的日本血吸虫幼虫生物控制的情况,发现外睾吸虫和血吸虫双重感染的钉螺,两者间隔时间愈长,后侵入的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程度愈强(图1-20);不同间隔时间双重感染的各组实验钉螺,血吸虫幼虫感染率及幼虫侵入率如下:间隔21d,75%(39/52)和25.5%(398/1560);间隔37d,77.8%(21/27)和35.6%(299/840);间隔55d,44.4%(8/18)和11.9%(19/160);间隔70d,100%(15/15)和10.6%(143/1350);间隔85d,43.3%(13/30)和5.8%(66/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幼虫 湖北钉螺 外睾吸虫 发育异常 生物控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及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崇惕 卢明科 +1 位作者 郭跃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9-1134,共6页
湖北钉螺先感染外睾吸虫后再感染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幼虫在其体内被击杀(唐崇惕等,2008;2009),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接触已感染外睾吸虫21d的钉螺和阴性钉螺,观察血吸虫幼虫在此2组实验钉螺体内发育情况。从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再感染... 湖北钉螺先感染外睾吸虫后再感染日本血吸虫,血吸虫幼虫在其体内被击杀(唐崇惕等,2008;2009),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毛蚴分别接触已感染外睾吸虫21d的钉螺和阴性钉螺,观察血吸虫幼虫在此2组实验钉螺体内发育情况。从感染外睾吸虫钉螺再感染血吸虫的28个(73.7%)阳性螺,查获4~82d血吸虫幼虫共300条(侵入率26.74%),全部虫体结构异常停留在早期母胞蚴阶段。从单独感染血吸虫的25粒(69.4%)阳性螺,查获5~61d正常血吸虫母胞蚴67条(侵入率13.96%)和许多不同发育期子胞蚴,感染后75d阳性螺含血吸虫成熟子胞蚴和尾蚴。单独感染血吸虫钉螺的血淋巴细胞增生情况与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血吸虫的钉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外睾类吸虫 生物控制 日本血吸虫幼虫 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感染外睾吸虫的钉螺其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对日本血吸虫幼虫的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崇惕 郭跃 +1 位作者 卢明科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单独感染外睾吸虫的湖北钉螺,螺体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剧烈增加;螺体表分泌物含大小不等颗粒及晶体状物,体内分泌物为金黄色或褐色小颗粒,各颗粒团附近均有极小细胞核。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和血淋巴细... 目的单独感染外睾吸虫的湖北钉螺,螺体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剧烈增加;螺体表分泌物含大小不等颗粒及晶体状物,体内分泌物为金黄色或褐色小颗粒,各颗粒团附近均有极小细胞核。双重感染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和血淋巴细胞等产物同样大量产生;体内分泌物颗粒及其附近小细胞核、3种血淋巴细胞及副腺细胞,出现在血吸虫幼虫周围并进入虫体内;所有血吸虫幼虫结构异常,停止发育并死亡。阴性钉螺和单独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它们体内外分泌物及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均少;分泌物颗粒和血淋巴细胞虽有在血吸虫幼虫附近,但都没有进入虫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外睾吸虫 湖北钉螺 分泌物 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鸟类绦虫两种记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海云 林宇光 洪凌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记述采自云南保山市张明山灰头鹦鹉及黄胸织布鸟肠道的两种绦虫:赛尼苛氏绦虫Cotugniasei及雀形双子宫绦虫Biuterinapaserina.这两种绦虫在我国的分布均为首次记录。
关键词 赛尼苛氏绦虫 雀形双子宫绦虫 云南 鸟类 绦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松墨天牛调查及其危害病树的早期诊断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大民 彭文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78-280,共3页
为了解松材线虫病媒介松墨天牛在福建的分布和数量 ,以及病原线虫的存在情况 ,对宁德、莆田、漳州和厦门等地区部分林场进行了调查 .目前仅在仙游的溪口发现松墨天牛密度较高的分布地点 .在直径为 10~ 18cm,长约 30~ 4 5cm的松树树干... 为了解松材线虫病媒介松墨天牛在福建的分布和数量 ,以及病原线虫的存在情况 ,对宁德、莆田、漳州和厦门等地区部分林场进行了调查 .目前仅在仙游的溪口发现松墨天牛密度较高的分布地点 .在直径为 10~ 18cm,长约 30~ 4 5cm的松树树干中羽化出木的松墨天牛在 4~ 8头之间 .报道一种早期诊断被松墨天牛感染的病树的简便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调查 森林 福建 危害 病树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氏新贝尼登虫钩毛蚴及成虫活力(单殖吸虫目:多室科)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立伟 杨文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2,共4页
对梅氏新贝尼登虫 (Neobenedeniamelleni)的钩毛蚴和成虫的存活时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钩毛蚴在新鲜过滤海水中 4℃时可存活 6~ 98h ,2 5℃时可存活 1.5~ 2 5 .5h ,30℃时可存活 0 .5~ 14h ;将离体成虫置于新鲜过滤海水中 ,2 8... 对梅氏新贝尼登虫 (Neobenedeniamelleni)的钩毛蚴和成虫的存活时间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钩毛蚴在新鲜过滤海水中 4℃时可存活 6~ 98h ,2 5℃时可存活 1.5~ 2 5 .5h ,30℃时可存活 0 .5~ 14h ;将离体成虫置于新鲜过滤海水中 ,2 8℃时最长存活时间为 2 1h .在 2 5℃~ 2 8℃的水温条件下 ,该虫感染宿主后 ,16d后产卵 ,成虫虫体寿命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氏新贝尼登虫 钩毛蚴 寿命 单殖吸虫目 多室科 成虫活力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地区猪颚口线虫病调查及三种颚口线虫幼虫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2 位作者 宋教松 李秀年 魏新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研究了湘、鄂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流行病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比较形态学,共检查猪192只,平均感染率47.4%,检查鱼类16种,其中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旧性8种;两栖类5种,阳性3种,金线蛙Rana plancyi是首次发现的转续... 研究了湘、鄂地区猪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流行病学和三种颚口线虫幼虫比较形态学,共检查猪192只,平均感染率47.4%,检查鱼类16种,其中刚刺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旧性8种;两栖类5种,阳性3种,金线蛙Rana plancyi是首次发现的转续宿主,对我国蛙类体内发现的3种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作了详细的光学和扫描电镜形态比较并提出这3种幼虫的主要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刺颚口线虫 光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钉螺被目平外睾吸虫与日本血吸虫不同间隔时间感染后分泌物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崇惕 黄帅钦 +3 位作者 彭午弦 卢明科 彭文峰 陈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3-1089,共7页
观察被目平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钉螺后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及其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关系.方法观察钉螺感染外睾吸虫21 d、37 d、55 d、70 d和85 d后再感染血吸虫,经4~82 d后,取钉螺软体组织作埋蜡连续染色制片.结果与结论 无论单... 观察被目平外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双重感染钉螺后钉螺体内外分泌物及其血吸虫幼虫被击毁的关系.方法观察钉螺感染外睾吸虫21 d、37 d、55 d、70 d和85 d后再感染血吸虫,经4~82 d后,取钉螺软体组织作埋蜡连续染色制片.结果与结论 无论单独感染目平外睾吸虫或两种吸虫双重感染,均可在螺软体发现多种分泌物,随时间延长分泌物数量逐渐增多.螺体内含小细胞核的分泌物和螺副腺细胞都出现在各时期的血吸虫残骸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湖北钉螺 生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