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与国学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洪峻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2,44,共9页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国学研究院 国学系 鲁迅 学术史研究 教育生涯 课程设置 刊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审制、匿名审稿制与责任编辑的责任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双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前国内许多学术期刊正在引进或试行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有较大的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审稿专家的选择,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刊物主编三者之间的协调问题,经费问题等... 目前国内许多学术期刊正在引进或试行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有较大的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审稿专家的选择,责任编辑的责任意识,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刊物主编三者之间的协调问题,经费问题等。要更好地实施三审制和匿名审稿制,责任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熟悉学术界的动态(包括研究动态和学者的动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和拓展精神,而且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审稿制度 责任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的冲突管理
3
作者 江星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3,共2页
冲突是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现代冲突管理理论认为,适度的冲突能够在组织内部形成自我批评、不断创新的氛围,让组织变得更加富有活力。认真研究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的冲突化解之道,有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管理水平,构建和谐... 冲突是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现代冲突管理理论认为,适度的冲突能够在组织内部形成自我批评、不断创新的氛围,让组织变得更加富有活力。认真研究科技期刊编辑活动中的冲突化解之道,有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突 冲突管理 科技期刊 编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融结合的原因、方式及效应 被引量:42
4
作者 许天信 沈小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能够降低银行与企业的交易费用,消除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提高交易效率。它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多元化经营的必然结果。产融结合的发展有助于增强资本积累能力,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能够降低银行与企业的交易费用,消除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提高交易效率。它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多元化经营的必然结果。产融结合的发展有助于增强资本积累能力,促进储蓄-投资的转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前,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还不规范,政府应当为产融结合的发展"开绿灯",并从政策、法律上加以支持和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融结合 交易效率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的分田运动与地方主义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饶伟新 蔡永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央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对苏区社会原有的权力结构和地权秩序产生了巨大冲击。由于受到传统乡族关系和矛盾因素的深刻制约,在分田的过程中出现了乱打土豪、乱划阶级和假分田、乱分田等各种... 20世纪20—30年代中央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对苏区社会原有的权力结构和地权秩序产生了巨大冲击。由于受到传统乡族关系和矛盾因素的深刻制约,在分田的过程中出现了乱打土豪、乱划阶级和假分田、乱分田等各种地方主义问题。地方主义问题的存在,集中体现了传统乡族亲邻关系、村落领地观念和地权私有观念对现代阶级革命的严重影响,表明当时中共分田政策的政治意图和社会目标并未得到彻底实现,反映了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社会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分田运动 地方主义 传统乡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传统”到“再造文明”——“五四”现代性方案再认识 被引量:5
6
作者 洪峻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4,共8页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 ,“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 ,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 ,在“五四”前期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 ,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 ,“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 ,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 ,在“五四”前期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 ,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念。到“五四”后期 ,新文化人已对现代性方案作出修改。他们改变全面反传统的思路 ,主张在综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再造文明” ,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资源的珍视和肯定 ;同时实际致力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现代性 反传统 "再造文明" 传统资源 开发利用 进步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贞·愤懑·豁达——刘禹锡朗州时期心态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8-74,共7页
“永贞革新”失败后 ,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十年。他在朗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 ,表现了诗人贬谪后的种种心态。其中主要有三种 :坚贞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愤懑 ,对造谣中伤 ,打击革新人士的权贵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与不屈 ;豁达 ,在逆境中不... “永贞革新”失败后 ,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十年。他在朗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 ,表现了诗人贬谪后的种种心态。其中主要有三种 :坚贞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愤懑 ,对造谣中伤 ,打击革新人士的权贵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与不屈 ;豁达 ,在逆境中不消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朗州 心态 贬谪经历 诗歌 散文 唐代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与管理层盈余预测披露行为——基于我国半强制半自愿制度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叶颖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执行的是独特的半强制半自愿并存的披露监管制度。基于这一独特的制度背景,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可就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的披露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内部...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执行的是独特的半强制半自愿并存的披露监管制度。基于这一独特的制度背景,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可就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的披露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的自愿披露行为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自愿披露盈余预测。作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机制,公司内部良好的信息沟通水平与控制活动水平使得管理层具有更好的盈余预测能力,而公司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会增强管理层披露盈余预测的意愿,促使其自愿披露盈余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管理层盈余预测 自愿性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蔡永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5,共8页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规范的监狱管理以及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清政府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规范的监狱管理以及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清政府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监狱改革的执行缺乏力度以及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清末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新政 监狱改革 模范监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想启蒙到文化复兴——20年来“五四”阐释的宏观考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峻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2,86,共9页
新时期前期我国学术思想界对“五四”的阐释,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形成了“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和“反传统”三种基本的诠释模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五四”的复杂面相。90年代的新一轮的“五四”反思,出现了“重申”、“重估... 新时期前期我国学术思想界对“五四”的阐释,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形成了“思想启蒙”、“文艺复兴”和“反传统”三种基本的诠释模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五四”的复杂面相。90年代的新一轮的“五四”反思,出现了“重申”、“重估”和“重释”等不同倾向,再次形成“五四”阐释的多元化格局,并带来研究内容的扩展,五四后期的整理国故重新得到肯定,一些守旧的学术人物进入研究的视野。随着学术文化思潮的变迁,“五四”阐释的主导话语,已从80年代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新世纪的“文化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想启蒙 文化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望“轴心时代”——“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峻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胡适等新文化人提出"五四文艺复兴"之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发现先秦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媲美的"轴心时代",发掘了久已衰落的先秦诸... 胡适等新文化人提出"五四文艺复兴"之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发现先秦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媲美的"轴心时代",发掘了久已衰落的先秦诸子之学,从而确立了"五四文艺复兴"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对"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和精神传统的复兴,为新文化的创造提供本土资源与动力,这是新文化人倡导的"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艺复兴 轴心时代 诸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名琛的对外交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双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3-109,共7页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法两国和清朝政府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办事不力。但在事实上,叶名琛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受到清政府的褒扬。清廷之所以将广州失陷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一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英法两国和清朝政府都把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办事不力。但在事实上,叶名琛忠实地执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受到清政府的褒扬。清廷之所以将广州失陷的责任归咎于叶名琛,一是在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没用的臣子,没有昏庸的君主;二是清廷想设法以此转圜。而英法两国对叶名琛的责难则是想以此为武装侵略中国的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名琛 宗藩关系体制 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现代性与五四文学的历史规定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峻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本文认同于五四文学思潮本质上不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而是启蒙主义的观点,并从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创作和五四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考察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本文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适应启蒙运动的需要... 本文认同于五四文学思潮本质上不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而是启蒙主义的观点,并从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创作和五四文学理论三个方面考察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本文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适应启蒙运动的需要、作为思想启蒙的重要手段而发生和发展的,显示五四新文学实绩的鲁迅白话小说,就是启蒙主义的“遵命文学”,而五四新文化人建构的文学理论,也是以文学工具论为核心的启蒙文学理论。现代性包含两种不同的内容,一为启蒙现代性,一为审美现代性;前者表现为启蒙精神及其展开,后者表现为艺术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确立。五四文学所追求的是启蒙现代性,而不是审美现代性。五四文学的这一历史规定性,决定了五四文学思潮的启蒙主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启蒙现代性 启蒙主义 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嬗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洪峻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10,共8页
鲁迅早年的立人思想从属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他在五四时期结束沉默,加入新文化人的启蒙呐喊,不是对早年立人思想的回复,而是对新的启蒙课题的重新认同,是他早期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鲁迅从早年的立人思想到五四时期对思想启蒙... 鲁迅早年的立人思想从属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他在五四时期结束沉默,加入新文化人的启蒙呐喊,不是对早年立人思想的回复,而是对新的启蒙课题的重新认同,是他早期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鲁迅从早年的立人思想到五四时期对思想启蒙的重新认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到五四思想启蒙的嬗变。这种嬗变主要表现在:启蒙的根本目标由民族自救转变为民主追求,启蒙的中心任务由改造国民性转变为道德革新,启蒙的基本手段由引进西学转变为反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五四启蒙运动 改造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禹锡与巴山楚水 被引量:4
15
作者 贺秀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4-100,共7页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祀风俗、喜好歌舞风情。这些与诗人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及其心系朝廷、关心百姓疾苦 ,受南方文学、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巴山楚水 风俗民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驻外使节与东南亚的华侨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永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5,共7页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利益,在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驻外使节 东南亚 华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期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双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95,共8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相继率兵船北上 ,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对此 ,清政府的策略有一个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进行调停的转变过程。然而 ,无论是分化瓦解还是借助俄美调停 ,都是清政府从...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相继率兵船北上 ,联合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对此 ,清政府的策略有一个从分化瓦解到借助俄美进行调停的转变过程。然而 ,无论是分化瓦解还是借助俄美调停 ,都是清政府从传统的外交体制出发以应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具体措施。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清政府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本质的无知 ,而且显示出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交涉时的无能 ,清政府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期 清政府 清朝 英国 法国 俄国 美国 对外政策 外交调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宗藩体制向近代外交的转型——奕訢北京和谈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双燕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北京和谈是在清政府无力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条件下被迫与西方列强进行的谈判,大体上可分为关于放还巴夏礼等人交涉和关于罢兵和谈交涉两个阶段。它是晚清外交体制由宗藩关系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的转折点,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夷夏之... 北京和谈是在清政府无力抵抗英法联军侵略的条件下被迫与西方列强进行的谈判,大体上可分为关于放还巴夏礼等人交涉和关于罢兵和谈交涉两个阶段。它是晚清外交体制由宗藩关系的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的转折点,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进一步加深对西方列强的认识、促进近代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产生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奕新 北京和谈 宗藩关系 近代外交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学术方法与清末今古文经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峻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8-153,共6页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建立者,最重要的是提出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胡适的学术方法,尤其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字法,长期被视为对清代汉学正统派研究方法的直接概括,其实乃兼取清末经学今古文两派之长,与二者都有...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新范式的建立者,最重要的是提出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胡适的学术方法,尤其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十字法,长期被视为对清代汉学正统派研究方法的直接概括,其实乃兼取清末经学今古文两派之长,与二者都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胡适从清代汉学中撷取“小心求证”的方法论传统,又从康有为今文经学中总结出“大胆设想”的方法,用以补救清代汉学家缺少假设之弊,从而突破清末经学的门户与家法,体现了对经学今古文两派方法的综合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清代汉学 清末今古文经学 学术方法 疑古思想 归纳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后期的整理国故与传统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峻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20,共7页
五四后期,胡适等新文化人改变了全面反传统的态度,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的理智认同。整理国故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发掘有生机的旧传统,既为五四前期的启蒙思想寻找传统的支持,也为嫁接西方现代文... 五四后期,胡适等新文化人改变了全面反传统的态度,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的理智认同。整理国故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发掘有生机的旧传统,既为五四前期的启蒙思想寻找传统的支持,也为嫁接西方现代文化和再造文明寻找传统的根基。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新文化人发掘了明清白话小说和历史悠久的古代白话文传统,为白话文运动寻找国语范本和历史的渊源;发掘了清代汉学的考据方法和一脉相承的古代科学方法论传统,为倡导西方现代科学方法寻找传统的支持;还发掘了中国古代的辨伪学和源远流长的疑古思想传统,为整理国故运动中的价值重估和古史辨伪寻找传统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传统资源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