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次系统功能语法学术活动周在厦门大学举行
1
作者 李力 《外语研究》 2004年第3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第四次系统功能语法学术活动周 厦门大学 语法模式 学术报告 英语 功能语篇分析 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自然观下的生态整体主义文学建构:以沈从文与哈代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月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284,共12页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探索,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强调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内在价值的哲学思想,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话题。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视为最高价值。国内生态整体论研...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探索,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强调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内在价值的哲学思想,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话题。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视为最高价值。国内生态整体论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对西方二元论影响下的分离性世界观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以中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沈从文和哈代为案例,研究发现,在城乡冲突激烈、生态矛盾显化的社会背景下,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建构了湘西和威塞克斯的不同形态的整体主义生态,在道家自然观的生态整体论的观照下,两位作家小说中表现出关系性自我和静寂美学特征,二者形成了生态哲学的跨时空对话,可以提供不同时空和语境下生态整体主义层面上的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整体主义 自然 道家 沈从文 哈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与中国视域:基于“费加罗三部曲”在华百年传播事件的考察
3
作者 龙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32,共11页
“费加罗”作为法兰西经典文学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拥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以“费加罗”为中心人物的“费加罗三部曲”系列剧作在中国逾百年的跨世纪传播,是作为读者主体的译者、评论者、表导演者、教育系统的受众建构性地参与三部... “费加罗”作为法兰西经典文学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拥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以“费加罗”为中心人物的“费加罗三部曲”系列剧作在中国逾百年的跨世纪传播,是作为读者主体的译者、评论者、表导演者、教育系统的受众建构性地参与三部曲文本意义动态生成的过程,体现为“费加罗”在中国视域下的形象生成与流变。这一传播是法兰西翻译文学作品进入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谱系、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事件。这一事件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民族文学生成为世界文学的面向,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成为世界文学的有机构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中国视域 “费加罗三部曲” 传播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龙海 张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8,共15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势头更为汹涌,在研究队伍、研究范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两支研究队伍各自为...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势头更为汹涌,在研究队伍、研究范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两支研究队伍各自为政"等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起始渊源,然后理性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 美国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东南亚研究的最新动态——以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光辉 王增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89-93,99,共6页
2009年10月,经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认定,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被确认为日本"东南亚研究的国际共同研究中心"。由此,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逐步开展了以"外派驻在型"、"外聘集中型"、"资源共有型"、... 2009年10月,经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认定,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被确认为日本"东南亚研究的国际共同研究中心"。由此,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逐步开展了以"外派驻在型"、"外聘集中型"、"资源共有型"、"研究开发型"四大研究类型为根本模式的研究,不仅延续了传统的田野调查,还突出了日本自身与外部的学术对话机制,并注重文献资料的共有,研究课题的开发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典范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东南亚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化与大学英语多元读写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宋庆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9,共5页
"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概念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文章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 "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概念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诸方面。文章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是一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多元读写能力 传统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想 被引量:9
7
作者 周郁蓓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 在反叛欧洲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把研究美国文学作为对美国理念的阐释、对美国文化的构建,与作为现实国家和一种思想概念的美国相互依存,成为美国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以反叛具有深刻种族主义内涵的美国传统文学批评为起点和目标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从表面上看,与前者势不两立。但是,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把对亚裔族裔认同的诠释,作为对美国民族认同和美国理念的再诠释和再完善,结果,相当一批亚裔作品,因与美国主题无缘,被拒之于亚裔美国文学大门之外,其批评理念的民族主义实质暴露无遗。从本质上看,无论是以文化民族主义还是以全球主义为主导的亚裔美国文学批评,都是对传统文学批评的一种承继。美国文学批评的大语境,亚裔移民后代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主导地位,学术为国家权力服务的现实,以及当今为学术而学术的风气等等,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裔 美国 文学批评 传统文学 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2
8
作者 翁冰莹 冯寿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0,共7页
法国文学批评历经五百多年沧桑,批评观念经历了判断、鉴赏、诠释三个阶段的嬗变。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判断性批评先后出现了"先验"与"后天"批评两种形态;起源于18世纪的鉴赏性批评,后来发展成"同情批评&q... 法国文学批评历经五百多年沧桑,批评观念经历了判断、鉴赏、诠释三个阶段的嬗变。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判断性批评先后出现了"先验"与"后天"批评两种形态;起源于18世纪的鉴赏性批评,后来发展成"同情批评"与"印象批评"两种模式;发端于19世纪初的诠释性批评,演变到20世纪,则分为"科学意图的象征性批评"及"美学阐释批评";而罗兰.巴特在新批评方面独树一帜,不乏高论,引领着后现代文学批评。通过厘清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演变历程,可明确每一批评观念的分类、特征及走向,从而为中国文学批评寻找可资借鉴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文学批评 判断 鉴赏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龙海 张英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3,共9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打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和英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以及作品可以看出,非主流意识叙事、小说体裁的通俗性、文学跨界现象、不确定性的故事叙事策略等特征颠覆了既有的文学传统,助推了当代英美文学的通俗化发展。从英美当代通俗文学这些后现代主义特征观之,其通俗性特征仅是文学作品的外部表征而已,深刻的思想内涵仍是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只不过其作品改换了文学反思的方式,把文本世界的完美性与现实生活中的非完美性连接起来,从而赋予了当代人理想的完美性以确定的应然性意义。因此,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虽然在形式上看似"通俗",但思想内涵上却并不"庸俗",其通俗性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类终极价值追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 通俗性 形式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亚裔文学的话语地位和话语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琅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85,共6页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多元化的话语书写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亚裔文学 话语地位 话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中世说话文学中的孔子形象——以《十训抄》《宇治拾遗物语》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素兰 刘嘉韵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9-165,共7页
日本中世说话文学的代表作品多有孔子故事,其原型出自中国书籍,但呈现了与中国不同的孔子形象:在充满儒教色彩的《十训抄》中,孔子既是权威者,也是被反驳者;在具有浓厚庶民气息的《宇治拾遗物语》中,极具权威的孔圣人形象则被凡俗化了... 日本中世说话文学的代表作品多有孔子故事,其原型出自中国书籍,但呈现了与中国不同的孔子形象:在充满儒教色彩的《十训抄》中,孔子既是权威者,也是被反驳者;在具有浓厚庶民气息的《宇治拾遗物语》中,极具权威的孔圣人形象则被凡俗化了。日本对于中国儒、道思想的吸收与改造由此可见一斑。而孔子权威的相对化,既与庄子思想颇有渊源,也是中世日本动荡不安现实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日本说话文学 《十训抄》 《宇治拾遗物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专业学习改变刻板印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学勤 孔德明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2014年第4期103-110,120,共8页
以256名外语专业及非外语专业大学生为受试,调查他们对中国人、美国人、德国人以及日本人的刻板印象,运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外语专业受试与非外语专业受试对中国人的内群偏好相当。此外,德语专业及日... 以256名外语专业及非外语专业大学生为受试,调查他们对中国人、美国人、德国人以及日本人的刻板印象,运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外语专业受试与非外语专业受试对中国人的内群偏好相当。此外,德语专业及日语专业受试对各自的目的语宗主国国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偏好;但没有发现英语专业受试对美国人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社会化 跨文化 社会认同 刻板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来移民到本地少数族裔——印度阿萨姆邦的尼泊尔移民发展历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云芳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4,共7页
尼泊尔裔移民是印度阿萨姆邦的重要人口群体,在多民族的阿萨密亚社会,他们经历了从“外来移民”到“本地少数族裔”的演变过程。本文追溯尼泊尔人移居阿萨姆邦的历史,考察其移民起因,并通过研究尼泊尔人与阿萨姆社会漫长的相互适应过程... 尼泊尔裔移民是印度阿萨姆邦的重要人口群体,在多民族的阿萨密亚社会,他们经历了从“外来移民”到“本地少数族裔”的演变过程。本文追溯尼泊尔人移居阿萨姆邦的历史,考察其移民起因,并通过研究尼泊尔人与阿萨姆社会漫长的相互适应过程,剖析尼裔移民独特的尼裔阿萨密亚族群认同及其对移民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移民 尼裔阿萨密亚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日语外来语的本土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娟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3-98,共6页
日语中外来语词汇的结构和形式的日本化,说明了日语外来语的形成乃至“和制外来语”的产生,是日本人把外国语言文化重新创造以适合本土文化需要的结果。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化 和制外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高校网站主页校长欢迎辞语类的元话语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5-30,42,共7页
元话语的使用必须符合特定语类的特征。高校网站主页校长欢迎辞的元话语使用必须符合该语类的特征。笔者对30所国内外高校网站主页上的校长欢迎辞(英文版)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一些相似和差异之处,进而指出缩小差异... 元话语的使用必须符合特定语类的特征。高校网站主页校长欢迎辞的元话语使用必须符合该语类的特征。笔者对30所国内外高校网站主页上的校长欢迎辞(英文版)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一些相似和差异之处,进而指出缩小差异的途径是改进语篇结构、改进部分元话语手段的使用及加强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欢迎辞 语类 元话语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Fries的应用语言学模式及其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5
16
作者 辛志英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1期12-16,共5页
Charles C.Fries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家。他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主要针对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对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Fries的应用语言学模式包括描写语言学家、应用语言... Charles C.Fries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家。他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主要针对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对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Fries的应用语言学模式包括描写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师三个层次。该模式在教学科研方法、教师角色定位、母语的地位和作用及现代科技手段应用等方面对我国现代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结构主义 对比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晚秋》的文学表现手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白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6,共2页
由韩国导演金泰勇执导的文艺片《晚秋》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晚秋》在叙事过程中糅入文学的元素,灵活运用对比、重复、隐喻等手法呈现出一段刹那即是永恒的感人恋情。精巧雅致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由韩国导演金泰勇执导的文艺片《晚秋》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晚秋》在叙事过程中糅入文学的元素,灵活运用对比、重复、隐喻等手法呈现出一段刹那即是永恒的感人恋情。精巧雅致的文学表现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意蕴以及渲染情绪和营造氛围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晚秋》因而富有强烈的艺术气息和审美张力,诱使观众在光影的谐韵中纵情想象、感知和体验生命的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秋》 文学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裔美国文学的定义和嬗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烺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9,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移民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范围经济文化的变革,使亚裔美国文学不断重新协商其定义内涵,不断嬗变其创作方向。这种流变性挑战了同质化的单一界定,扩大了亚裔美国文学乃至美国文学的视野。
关键词 亚裔美国文学 定义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雾社事件”的日本文学书写——战后至今的文本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英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9,共8页
1930年台湾少数民族发动了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武装起义,史称"雾社事件"。在战后至今的70余年中,日本文学者从未间断过对"雾社事件"的文学书写。从战后日本对台湾殖民侵略的历史认知看,此类文学书写表现出从维护殖民... 1930年台湾少数民族发动了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武装起义,史称"雾社事件"。在战后至今的70余年中,日本文学者从未间断过对"雾社事件"的文学书写。从战后日本对台湾殖民侵略的历史认知看,此类文学书写表现出从维护殖民主义话语到反省和批判殖民主义话语、从片面地叙述历史到重述历史语境、从独语到对话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台湾 雾社事件 文学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高校外语师资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3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外语师资培养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措施的分析,阐明了法国高校外语师资培养模式,并结合这一模式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法国 高校外语师资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