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理念·建设·合作——试析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长虹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94-99,共6页
作为服务于区域研究的专业图书馆,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有着独特的收藏和目标。作者从历史与定位、收藏与特色、理念和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交流与合作5个方面入手,分析该馆的经验和不足,简要介绍其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所起的... 作为服务于区域研究的专业图书馆,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有着独特的收藏和目标。作者从历史与定位、收藏与特色、理念和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交流与合作5个方面入手,分析该馆的经验和不足,简要介绍其在国际问题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以期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之一——地方区域研究图书馆,尤其是涉外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区域型图书馆 数字化 国际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困境”概念与国际关系局部理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桂银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6,共5页
自美国自由派现实主义理论家约翰·赫兹首次提出并论说“安全困境”以来,这个概念成为学术界用来解释和规划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术语,并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外学术界先后出现过四个波次的“安全困境”概念的阐释、... 自美国自由派现实主义理论家约翰·赫兹首次提出并论说“安全困境”以来,这个概念成为学术界用来解释和规划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术语,并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比较系统的理论。中外学术界先后出现过四个波次的“安全困境”概念的阐释、运用和创新。本文聚焦“安全困境”概念的内涵及变化,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安全困境”概念的演化过程,尤其是如何从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项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二是“安全困境”概念和理论所推动形成的主要国际关系局部理论,以及它们各自的内容和指向;三是“安全困境”概念的当今含义及运用、误用和滥用,以及我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困境 自由派 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要术语 约翰·赫兹 演化过程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小多边合作兴起的权力逻辑——关系性权力和多节点结构的结合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向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03,共13页
亚太地区的大量小多边合作,由美国及其盟友、伙伴推动,与权力因素相关。小多边合作的兴起,背后是权力逻辑的转换和地区结构的变化。根据来源,权力可以分为个体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三类权力运行逻辑存在差异,适用于不同的... 亚太地区的大量小多边合作,由美国及其盟友、伙伴推动,与权力因素相关。小多边合作的兴起,背后是权力逻辑的转换和地区结构的变化。根据来源,权力可以分为个体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三类权力运行逻辑存在差异,适用于不同的现实条件。冷战期间的亚太地区处于两极结构,结构性权力发挥主导作用。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演变为多节点结构,使关系性权力重要性上升。在关系性权力的逻辑下,地区国家对大国采取“融合”路径,将大国利益和地区规范融合。美国及其核心盟伴,对中国进行权力制衡,谋求利用结构性优势重构关系格局,再借助关系性资源重塑地区结构。小多边合作因灵活性、自主性、低成本等特征契合其需求,有助于整合盟伴体系、推进机制联动、形成全面合力。因而,关系性权力制衡驱动了小多边合作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地区 小多边合作 关系性权力 结构性权力 多节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林梅 闫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25-35,共11页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无论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而言,或是马来西亚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都不断提高。双方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经贸关系,尤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双方也应正视中马经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就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马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来西亚 经贸关系 竞争性 互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软实力的培育: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状况——“第五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宏伟 刘晓民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98-102,共5页
关键词 中国软实力 教育研讨会 华文教育 教育发展 培育 综述 国际 海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越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皮军 刘相骏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50-57,共8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中越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产业及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等方面分析两国经济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最后阐述政策、人民币升值和越南的第二次产业进口替代等因素对中越经贸关系前景... 本文在简要介绍中越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从产业及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等方面分析两国经济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最后阐述政策、人民币升值和越南的第二次产业进口替代等因素对中越经贸关系前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和越南 经贸关系 竞争与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冷战后东盟与俄罗斯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洪 黄兴华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7-25,共9页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东盟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种发展态势是伴随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和东亚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国际、国内、双边一系列有利因素推动下形成的。但双边关系仍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以...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东盟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种发展态势是伴随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和东亚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国际、国内、双边一系列有利因素推动下形成的。但双边关系仍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以俄罗斯目前总体实力,在短期内还难以打破中美日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东盟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竞争与互利睦邻——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望波 邵允振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中国 中国与东盟关系 东盟关系 新时期 合作竞争 互利 睦邻 新型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朝贡制度的虚幻:以古代中国与东南亚的朝贡关系为例 被引量:52
9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3期1-8,96,共9页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 很多东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长期存在的“朝贡贸易与宗藩关系”,实际上并不具备“朝贡”和“宗藩”的实质。将到中国者统称为朝贡者,基本上是中国统治者以及历代史官、文人的一厢情愿。中国朝廷通常没有也不打算利用这种表面上的、自我安慰式的“朝贡宗藩”关系来干预东南亚地区事务。实行“朝贡体制”数百年的明清两朝,其海外政策基本上是不作为的自我封闭政策,并没有获得对东南亚的实际政治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制度 宗藩关系 东南亚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国际移民的移民网络探析——兼评移民网络理论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玉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20,共8页
"移民网络理论"在国内外日益引起重视。其理论假设之一是移民网络具有积累性效应。但福建移民网络在移民潮掀起时迅猛增长的态势,与该假设的根据迥然不同。其假设之二是移民网络是移民长盛不衰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原因。但... "移民网络理论"在国内外日益引起重视。其理论假设之一是移民网络具有积累性效应。但福建移民网络在移民潮掀起时迅猛增长的态势,与该假设的根据迥然不同。其假设之二是移民网络是移民长盛不衰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原因。但福建新移民的事实说明,移民网络不能长盛不衰,福建移民网络正在减速,且有停滞的迹象。因为其迁移方式是家族式迁移,网络的伦理结构是"差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新移民 移民网络 移民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勤 《东南学术》 2002年第5期75-79,共5页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入世后 ,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入世后 ,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 ,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经贸关系 入世 经贸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勤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5,共6页
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中国和东盟是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与之相应,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也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表现为中间产品占双边贸易的半壁江山。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着调整与重组,我国应有计划地逐步在中国—东... 在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中国和东盟是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与之相应,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也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表现为中间产品占双边贸易的半壁江山。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着调整与重组,我国应有计划地逐步在中国—东盟区域构建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平行的、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链或供应链,从而构建新型的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中国-东盟 经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交部解密档案看建交初期(1949~1953)的中缅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宏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建交初期两国关系较为冷淡。政治上,彼此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中国认为缅甸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卒,缅甸担心新中国威胁其独立和国家安全。经济关系与文化往来上,双方也十分疏远。这种状况的产... 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但建交初期两国关系较为冷淡。政治上,彼此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中国认为缅甸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走卒,缅甸担心新中国威胁其独立和国家安全。经济关系与文化往来上,双方也十分疏远。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国外交政策及对彼此的认识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中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合的中缅关系:1972-1988年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宏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30-39,共10页
中缅关系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短暂破裂后,虽然在双方努力下不久就实现了正常化,但双边关系一直没有恢复到1967年之前的水平。20世纪70、80年代,双边关系的修复、发展过程,也正是中国内政外交和国际形势均发生重大变革的... 中缅关系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短暂破裂后,虽然在双方努力下不久就实现了正常化,但双边关系一直没有恢复到1967年之前的水平。20世纪70、80年代,双边关系的修复、发展过程,也正是中国内政外交和国际形势均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发展、中国内政外交中心的转变,使缅甸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关系的分裂与正常化:1967-1971年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宏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8,共6页
1967年6月,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导致中缅关系分裂。初期,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相互指责、攻击。从1968年开始,两国都开始不同程度减少对抗,缓和与对方的关系,开始重新接近。1970-1971年,北京与仰光重新互派大使赴任,1971年缅甸最... 1967年6月,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导致中缅关系分裂。初期,双方都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相互指责、攻击。从1968年开始,两国都开始不同程度减少对抗,缓和与对方的关系,开始重新接近。1970-1971年,北京与仰光重新互派大使赴任,1971年缅甸最高领导人奈温应邀访华,中缅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关系的破镜重圆,主要源于双方各自利益的需要,其次,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变化,也是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反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冲突,抑或社会矛盾——略论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与当地族群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庄国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7,共8页
二战以后,东南亚各地相继发生各种族群冲突和排华事件。引发排华的最主要原因,是华人与土著民的经济地位差距。不同的宗教文化习俗、共产主义运动和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对族群关系发生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引发族群冲突的... 二战以后,东南亚各地相继发生各种族群冲突和排华事件。引发排华的最主要原因,是华人与土著民的经济地位差距。不同的宗教文化习俗、共产主义运动和东南亚与中国的关系,也对族群关系发生重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引发族群冲突的因素日益消融,华族与当地土著社会的关系逐渐改善,东南亚族群关系基本上呈和睦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华人族群 排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合作中的领导权竞争:以“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国家合作的战略对接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一平 付宇珩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9,248,共13页
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生成与维持,客观上需要领导权的存在。国家对各自在国际合作中的收益满意并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则是领导权生成与维持的关键。领导权竞争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战略对接的方式来管控。"一带一路"... 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合作的生成与维持,客观上需要领导权的存在。国家对各自在国际合作中的收益满意并愿意付出相应的成本,则是领导权生成与维持的关键。领导权竞争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战略对接的方式来管控。"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的顶层国家战略,也是一种开放包容、追求共赢的国际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合作是一种非西方新兴大国的多边合作机制,旨在推动国际秩序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变革。如果二者能够实现战略对接,不仅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还有利于使国际秩序朝着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变迁。然而,领导权竞争却导致二者在短期之内实现战略对接的难度很大。就目前而言,中国应当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国家合作相对独立地持续发展、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同时采取经济激励和制度构建相结合的方法,防止二者过于疏离甚至相互抵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领导权竞争 “一带一路”倡议 金砖国家合作 战略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以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为中心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聂德宁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36-43,94,共9页
在荷印殖民统治时期的吧城,华人始终是构成当地各种族居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正在整理并陆续出版的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的记载,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进行具体... 在荷印殖民统治时期的吧城,华人始终是构成当地各种族居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正在整理并陆续出版的吧城华人公馆《公案簿》档案的记载,并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进行具体案例的分析,从中了解荷印殖民统治时期吧城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的真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吧城华人 当地民族 关系 个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文莱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4
19
作者 聂德宁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2-40,共9页
近10年来,中国与文莱的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等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为基础,其他各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与交流逐渐展开并初见成效的发展格局。中文两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对彼此间的经贸互利合作高度重视,采取一... 近10年来,中国与文莱的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形成了以石油等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为基础,其他各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与交流逐渐展开并初见成效的发展格局。中文两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对彼此间的经贸互利合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推动,必将有助于两国经贸关系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莱 经贸关系 进展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时期中缅关系研究(1955-1966)——以外交部解密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宏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35-43,共9页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 继1954年中缅政治关系出现突破性发展之后,1955-1966年中缅邦交发展迅速。这一阶段成为冷战期间中缅关系史上最为密切和友好的时期。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左转和缅甸实行封闭的排外的"缅甸式社会主义"政策,中缅关系开始出现裂痕,最终在1967年演变为中缅关系的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中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