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二氧化锰的离子注入改性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河宁 吕东平 +2 位作者 黄行康 张启卫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应用高温热解法合成层状二氧化锰(δ-MnO2),借助离子注入技术在其表层注入钛离子,形成复合材料(δ-MnO2-Ti).材料结构及形貌由XRD、SEM及XPS表征,用恒电流充电仪测定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注入钛离子后形成新的复合材料,其MnO2的层状... 应用高温热解法合成层状二氧化锰(δ-MnO2),借助离子注入技术在其表层注入钛离子,形成复合材料(δ-MnO2-Ti).材料结构及形貌由XRD、SEM及XPS表征,用恒电流充电仪测定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注入钛离子后形成新的复合材料,其MnO2的层状结构没有被破坏,钛离子主要以Ti(Ⅳ)态嵌入MnO2结构.与δ-MnO2相比,改性后的δ-MnO2-Ti首次放电比容量和最大放电比容量均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二氧化锰 离子注入改性 表层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科学技术在化学电源领域的新进展 被引量:51
2
作者 储炜 尤金跨 +1 位作者 杨勇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6-260,共5页
90年代纳米科学技术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化学电源领域。本文举例介绍了用于镍-碱性电池的纳米相氢氧化镍、AB5型纳米晶态贮氢合金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用作阴极材料的锰钡矿型MnO2纳米纤维、聚吡咯包覆尖晶石型Li... 90年代纳米科学技术特别是纳米材料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化学电源领域。本文举例介绍了用于镍-碱性电池的纳米相氢氧化镍、AB5型纳米晶态贮氢合金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用作阴极材料的锰钡矿型MnO2纳米纤维、聚吡咯包覆尖晶石型LiMn2O4纳米管、聚吡咯/V2O5纳米复合材料,用作阳极材料的碳纳米管、纳米掺杂碳材料、纳米二氧化锡,用作固态电解质的纳米填料修饰聚氧乙烯基复合材料等几种新型纳米化学电源材料的制备、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质,并且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化学电源研究中心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 化学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的构建及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泉涌 张静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电极:首先结合气相化学沉积和磁控溅射在氧化铝模板中制得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然后用HF溶液将沉积了碳纳米管的氧化铝模板阻挡层除去,控制溶出时间即可得到不同溶出长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电极... 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氧化铝模板法制备碳纳米管阵列电极:首先结合气相化学沉积和磁控溅射在氧化铝模板中制得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然后用HF溶液将沉积了碳纳米管的氧化铝模板阻挡层除去,控制溶出时间即可得到不同溶出长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锂离子在该阵列电极中的嵌入脱出反应主要发生在碳纳米管的端口处.此外,还应用固定频率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溶出时间的碳纳米管阵列电极的电容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模板 碳纳米管 阵列电极 循环伏安法 交流阻抗法 固定频率电位扫描法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玻碳电极上二茂铁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陈灿辉 李红 +3 位作者 周剑章 林仲华 朱伟 张全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于旋转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茂铁于旋转电极的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极限电流平阶,而其交流阻抗谱则出现两个电容弧.二...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于旋转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茂铁于旋转电极的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极限电流平阶,而其交流阻抗谱则出现两个电容弧.二茂铁与DNA的作用,若受扩散过程控制则其极限扩散电流随DNA浓度增大而减小,而在电化学控制过程中则表现为电化学反应电阻随DNA浓度增大而增大.根据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由这两种方法数据拟合求得的二茂铁条件电位速率常数能够很好地相互吻合,但如存在DNA时,则其条件电位速率常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DNA 旋转圆盘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现场时间分辩FTIR反射光谱和程序电位阶跃暂态响应信号同步检测系统
5
作者 孙世刚 陈小瑜 +5 位作者 卢国强 林文锋 李南海 陈声培 戴鸿平 穆纪千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应用弛豫(或暂态)方法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始于五十年代。由于通过对暂态实验数据的解析能够获得反应速度常数、扩散系数、传递系数、交换电流密度等参数,从而唯象地描述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这一研究领域至今仍然十分活跃。从八十年代... 应用弛豫(或暂态)方法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始于五十年代。由于通过对暂态实验数据的解析能够获得反应速度常数、扩散系数、传递系数、交换电流密度等参数,从而唯象地描述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这一研究领域至今仍然十分活跃。从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化学现场红外光谱为研究电化学反应机理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数据,从而深化了对速度控制步骤等细节的认识。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发展时间分辨电化学现场PTIR光谱和程序电位阶跃技术成功地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可逆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获得中间体或产物的生成速率。显然,结合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的信息和程序电位阶跃获得的数据将对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迄今为止,这两类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必须使用“薄层电解地”,而暂态方法则应用常规的电解池,这导致了实验条件的不一致,从而对实验数据解析产生分歧.理想的解决办法是两种研究方法都使用同一红外“薄层电解池”,并且同步检测电化学反应体系的电响应(电压、电流)和光响应(红外光谱)信号.本文报道了我们建立的同步检测系统,并通过研究甲酸在Pt电极上的氧化过程对该系统进行检验,实验结果同时显示了红外“薄层电解池”的快速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同步检测 电极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电极的特殊光电化学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蓝碧波 周剑章 +3 位作者 席燕燕 陈红香 姚光华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应用涂膜法、电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电极.实验发现,纳米TiO2具有特殊的光电化学响应,其光电流,电位变化出现光电流峰,这一特殊的光电化学性质乃与纳米半导体电极的纳米结构及其特殊的光诱导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密切相关.
关键词 纳米TIO2 电极 光电流-电位响应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DNA与[Co(phen)_3]^(2+/3+)相互作用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丽琴 周剑章 +2 位作者 吴玲玲 董平 林仲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5-319,共5页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 ss DNA及 ds DNA与钴邻菲啉配合物离子 ( [Co( phen) 3 ]2 +/ 3 +)相互作用进行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SERS)研究 ,获得相互作用位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信息 . ds DNA与 [Co( phen) 3 ]2 +/ 3 +存在一定的嵌插...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 ss DNA及 ds DNA与钴邻菲啉配合物离子 ( [Co( phen) 3 ]2 +/ 3 +)相互作用进行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SERS)研究 ,获得相互作用位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的信息 . ds DNA与 [Co( phen) 3 ]2 +/ 3 +存在一定的嵌插作用 ,即配合物通过配体邻菲啉 ( phen)环以嵌插模式结合在碱基 A-T及 G-C富集区 ,同时与磷酸二酯键 PO2 结合 ,并伴随 ds DNA螺旋构象由 B型向 A型转变 ;而 [Co( phen) 3 ]2 +/ 3 +则是以静电模式与 ss DNA的磷酸二酯键 PO2 及脱氧核糖组成的骨架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SSDNA DSDNA [Co(phen)3]^2+/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相互作用 自组装 钴配合物 DNA靶标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DNA吸附取向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董丽琴 周剑章 +2 位作者 吴玲玲 董平 林仲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03-2308,共6页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前后进行电化学非现场及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SERS)研究 .非现场 SERS研究表明 ,杂交形成的 ds DNA在基体表面以 A型和 B型两种构象同时存在 ,杂交过程可能伴随 DNA链在基体表面吸附取向的变化 .... 对金基体上自组装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前后进行电化学非现场及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SERS)研究 .非现场 SERS研究表明 ,杂交形成的 ds DNA在基体表面以 A型和 B型两种构象同时存在 ,杂交过程可能伴随 DNA链在基体表面吸附取向的变化 .根据现场 SERS研究结果可知 ,ss DNA及 ds DNA的大多数SERS谱带强度随电极电位正移而降低 ,尤其是归属于碱基 A的两种面外振动模式 ,谱带变化更为明显 .利用 SERS表面选择定则判断出随着电极电位由负向正变化 ,ss DNA及 ds DNA螺旋吸附取向由垂直吸附向平躺吸附于金基体表面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DNA 寡聚核苷酸探针 杂交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吸附取向 基因芯片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掺杂的中间相碳素微球 (MCMB)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及表征(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茂惠 吴国涛 +2 位作者 朱光明 尤金跨 林祖赓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3-269,共7页
本文采用XPS ,SEM ,XRD和电化学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硼掺杂的中间相碳素微球 (MCMB)的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掺杂硼提高了MCMB的石墨化程度和晶粒尺寸 ,极大地改变了MCMB的形貌 .电化学充放电实验说明硼掺杂的中间相碳素微球嵌锂过程处于较... 本文采用XPS ,SEM ,XRD和电化学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硼掺杂的中间相碳素微球 (MCMB)的结构和性能 .结果表明掺杂硼提高了MCMB的石墨化程度和晶粒尺寸 ,极大地改变了MCMB的形貌 .电化学充放电实验说明硼掺杂的中间相碳素微球嵌锂过程处于较高的电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相碳素微球 硼掺杂 电化学性能 XPS SEM XRD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型纳米TiO_2膜的制备、表征及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沈广霞 陈艺聪 林昌健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乙酰乙酸乙酯(EAcAc)作稳定剂和阻聚剂制备超微TiO2溶胶,用提拉法在AISI316L不锈钢上构筑一层纳米TiO2膜,经水热后处理有效消除膜中的龟裂现象,经氟硅烷基化制备成疏水型纳米TiO2膜.用胶粒分布仪测定溶胶颗粒分布,接触角测试仪测定...  以乙酰乙酸乙酯(EAcAc)作稳定剂和阻聚剂制备超微TiO2溶胶,用提拉法在AISI316L不锈钢上构筑一层纳米TiO2膜,经水热后处理有效消除膜中的龟裂现象,经氟硅烷基化制备成疏水型纳米TiO2膜.用胶粒分布仪测定溶胶颗粒分布,接触角测试仪测定表面疏水性、XRD、SEM表征膜的形貌、结构,电化学线性极化法测定疏水型纳米TiO2膜在模拟体液(Ringer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TiO2膜呈多孔有序纳米膜,颗粒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5~18nm,厚度约375nm,TiO2为锐钛矿型,疏水型纳米膜可使不锈钢腐蚀电流降低3个数量级,其耐腐蚀性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型膜 纳米二氧化钛 制备 表征 耐蚀性能 SOL-GEL法 电化学行为 金属表面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团簇P_(12)结构的从头算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明旦 李基涛 +3 位作者 罗海彬 邱志金 黄荣彬 郑兰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75-780,共6页
使用分子图形学方法设计出 2 0种 P1 2 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力学、PM3半经验量子化学和 Gaussian98优化 .在 P1 2 模型设计中 ,磷原子采用二、三或四配位成键方式 .为了保证得到全局最小点 ,足够数量的模型设计是必要的 .从模型优化... 使用分子图形学方法设计出 2 0种 P1 2 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力学、PM3半经验量子化学和 Gaussian98优化 .在 P1 2 模型设计中 ,磷原子采用二、三或四配位成键方式 .为了保证得到全局最小点 ,足够数量的模型设计是必要的 .从模型优化后的能量比较可得知 ,由 2个楔状 P8共享 4个原子的 D3d结构最稳定 .大多数 P1 2 采用全部原子均以全三配位的成键方式 ,而含有二配位结构总能量较高 .大量的 P1 2 结构中含有楔状 P8的子结构 ,许多磷原子团簇由四面体 P4和楔状 P8演变生成的 ,它们是构造大分子磷原子团簇的重要的结构基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原子团簇 同分异构体 P12 分子力学 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FeO_x/SBA-15催化剂中共存阴离子对其丙烯环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倩 汪晓星 +1 位作者 张庆红 王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3-595,共3页
考察了在以N2O为氧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中,FeOx/SBA-15催化剂上添加具有不同阴离子的钾盐修饰时,共存阴离子对K+-FeOx/SBA-15催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共存阴离子的电子亲和势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中心反应性能的重... 考察了在以N2O为氧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中,FeOx/SBA-15催化剂上添加具有不同阴离子的钾盐修饰时,共存阴离子对K+-FeOx/SBA-15催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共存阴离子的电子亲和势是影响催化剂活性中心反应性能的重要因素.阴离子的电子亲和势越大,其所修饰的活性氧物种的亲电氧化性高,催化剂的丙烯环氧化性能高.与其它阴离子相比,KCl修饰的FeOx/SBA-15催化剂具有最佳的丙烯环氧化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K^+-FeO4/SBA-15 共存阴离子 电子亲和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在铅电极上电催化还原过程的in situ FTIRS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桃 陈声培 +1 位作者 周志有 孙世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7-550,共4页
采用电化学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electrochemical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reflec-tion spectroscopy,in situFTIRS)研究了草酸在铅电极上电催化还原过程。多步电位阶跃FTIRS(MSFTIRS)和时间分辨FTIRS(TRFTIRS)的结... 采用电化学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electrochemical in situ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reflec-tion spectroscopy,in situFTIRS)研究了草酸在铅电极上电催化还原过程。多步电位阶跃FTIRS(MSFTIRS)和时间分辨FTIRS(TRFTIRS)的结果表明:当研究电位为-0·70V(vs·SCE)时,即可明显检测到乙醛酸生成;研究电位为-0·85V时,电极表面累积生成乙醛酸的量达到最大值。随着电位的负移,生成的乙醛酸的量减少。同时在-0·95V时即可明显检测到乙醛酸进一步被还原,生成的乙醇酸在1093cm-1附近为—CH2OH的CO伸缩振动吸收。当研究电位为-1·50V时,电极表面的乙醛酸几乎都被还原成乙醇酸。另外,随着电位的负移,并没有检测到其他新物种的出现,表明乙醇酸在电极表面不会进一步发生还原反应。研究电位为-0·75V的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反射光谱显示反应产物乙醛酸在1750cm-1左右CO的伸缩振动吸收谱峰的左右积分强度随时间线性增加;而研究电位在-1·60V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反射光谱还观察到乙醇酸在1093cm-1附近—CH2OH的C—O伸缩振动吸收。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有利于对反应中各物种官能团振动吸收的检测,为草酸电催化还原反应机理提供直接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草酸 乙醛酸 乙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化物及其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俊美 黄惠贞 +1 位作者 张静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应用机械合金退火法合成Mg2S i及MnS i材料,并由机械球磨法制备系列Mg2S 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以硅化物与碳材料复合,即可明显提高原纯硅化物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及其循环稳定性,而球磨复合法则是实现硅化物材料复合的一种简单... 应用机械合金退火法合成Mg2S i及MnS i材料,并由机械球磨法制备系列Mg2S 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以硅化物与碳材料复合,即可明显提高原纯硅化物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及其循环稳定性,而球磨复合法则是实现硅化物材料复合的一种简单且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MG2SI MNSI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氧化铝模板制备及其填充NiO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辜驰 闫俊美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制备具有双通纳米孔道填充过渡金属氧化物NiO的氧化铝模板,初步表征其电化学性质.结果发现,该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道结构均匀,孔道直径约为 50nm,所填充的纳米NiO层厚度相对均匀,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 氧化铝模板 制备方法 氧化镍 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电池 阳极材料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拉曼光谱研究聚吡咯的去质子化和氧化降解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劲松 陈菁 +2 位作者 陈衍珍 薛奇 田中群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89-396,共8页
利用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聚吡咯(PPY)膜的行为及其结构.结果表明,氧化态PPY中吡咯环N原子上的H失去发生去质子化,形成一种醌式结构.由于该醌式结构的出现使PPY的C=C伸缩振动... 利用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聚吡咯(PPY)膜的行为及其结构.结果表明,氧化态PPY中吡咯环N原子上的H失去发生去质子化,形成一种醌式结构.由于该醌式结构的出现使PPY的C=C伸缩振动峰发生分裂,且因该醌式结构不能被进一步氧化,以致pH值增大,去质子化程度提高,PPY变得较难被氧化,而使其可逆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pH=13的强碱性溶液中,PPY膜在正于OV的电位区间内发生降解,该降解过程可能涉及到PPY的吡咯环单元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谱 聚吡咯 去质子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胺对1,4-二氧六环介质中HRP酶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 吴辉煌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65-468,共4页
邻苯二胺对1,4-二氧六环介质中HRP酶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陈红,吴辉煌(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实验部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E.C.1.11.1.7,250u/... 邻苯二胺对1,4-二氧六环介质中HRP酶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陈红,吴辉煌(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实验部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E.C.1.11.1.7,250u/mg,R.Z.~3.0)及牛血清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胺 HRP酶 酶电极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拉曼光谱研究聚吡咯膜电极的质子化行为
18
作者 高劲松 陈菁 +2 位作者 陈衍珍 薛奇 田中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46-252,共7页
采用现场拉曼光谱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在不同溶液中pH值对聚吡咯(PPY)膜电极的结构及氧化还原过程的显著影响,共振拉曼光谱结果证实了在较强酸性条件下PPY发生质子化。提出PPY质子化的可能形式,即加氢于吡咯环上的氮原子。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聚吡咯 循环伏安法 质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