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在Pt(100),Pt(110),Pt(111)及Pt(320)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毅芸 周志有 +1 位作者 吴启辉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研究了Sb在Pt(1 0 0 ) ,Pt(1 1 0 ) ,Pt(1 1 1 )和Pt(32 0 )单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 0 .45V时 ,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1 0 0 ) ,Pt(1 1 0 )和Pt(1 1 1 )表面 ,而Sbad在Pt(32 0 )表面稳定的电位较... 研究了Sb在Pt(1 0 0 ) ,Pt(1 1 0 ) ,Pt(1 1 1 )和Pt(32 0 )单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 0 .45V时 ,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1 0 0 ) ,Pt(1 1 0 )和Pt(1 1 1 )表面 ,而Sbad在Pt(32 0 )表面稳定的电位较低 ,为Eu≤ 0 .40V .从饱和吸附Sb的铂单晶电极出发 ,通过改变电位扫描上限Eu 和电位扫描圈数可以获得不同Sb覆盖度 (θSb)的电极 .根据Sb和H在铂单晶电极表面共吸附的定量数据 ,对Sb在不同铂单晶面上饱和吸附的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单晶电极 不可逆吸附 共吸附 电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腈溶液中锇氮化合物电化学诱导桥氮偶联过程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英)
2
作者 陈声培 孙世刚 黄国贤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2-260,共9页
采用原位 红外反射 光谱(in_situ F T I R S) 结合紫 外可见 光谱( U V/ Vis) 和 电化学循 环伏安技术( C V) ,研究了[ Os V I( N)( N H3) 4]( C F3 S O3) 3 的 电化 学诱... 采用原位 红外反射 光谱(in_situ F T I R S) 结合紫 外可见 光谱( U V/ Vis) 和 电化学循 环伏安技术( C V) ,研究了[ Os V I( N)( N H3) 4]( C F3 S O3) 3 的 电化 学诱 导桥 氮偶 联过 程. 首次 在 Pt 电 极上检测到桥 氮 混 合 价 锇 物 种[ Os_ N ≡ N_ Os] 及 其 随 电 位 的 变 化 过 程 . 在 约 2 m m ol/ L 〔 Os V I( N)( N H3) 4〕( C F3 S O3) 3 + 0 .1 m ol/ L T B A H 的乙腈溶 液中,选 取0 .4 ~- 1 .0 V 电位 区间 100 m V/s 扫描速度 ,对 Pt 或 G C 电 极进行电 化学循环 伏安处 理,处 理 后的 电极 表 面均 可积 累 一层 深绿 色 的沉积物,表 明电化 学诱导 N_ N 偶联效 应已在 电极上 发生, 并形 成了 混合 价 桥氮 络合 物. 同时 ,在 上述过程中 所生成 的混合价 锇氮物种 ,有可能 较强地 吸附在电 极表 面,且 形成 一定 厚度 的表 面层, 从而减缓了 体系中 Os V I≡ N 物种在电 极上的 继续还 原.同 时可 以看 到,随 着 C V 的 不 断进 行,溶 液 颜色将逐渐 地由黄变 绿.经过 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桥氮偶联 锇氮配合物 电化学诱导 乙腈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钯膜电极的制备、结构表征和特殊反应性能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丽蓉 孙世刚 +4 位作者 夏盛清 陈芳 郑明森 陈声培 卢国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023-1029,共7页
用循环伏安方法制备纳米钯膜电极,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位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其结构和反应性能.STM图像表明,制备的纳米钯膜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纳米级厚度的层状晶体由直径6nm左右的Pd微晶聚集而成.发现当钯膜厚度为几个纳米时,CO的... 用循环伏安方法制备纳米钯膜电极,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位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其结构和反应性能.STM图像表明,制备的纳米钯膜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纳米级厚度的层状晶体由直径6nm左右的Pd微晶聚集而成.发现当钯膜厚度为几个纳米时,CO的吸附表现出异常红外效应,即红外谱峰反向和红外吸收显著增强(增强因子可达42.6).纳米钯膜电极对氢的反应也具有特殊的性能,与氢向钯晶格扩散吸收过程相比较,氢吸脱附的表面过程成为主要反应.研究结果还指出,纳米钯膜电极的异常红外效应和对氢反应的特殊性能与钯膜厚度密切关联,并可归结为钯膜材料的纳米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钯膜电极 钯膜电极 一氧化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载Sb-Pb-Pt电催化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声培 夏盛清 +2 位作者 陈宝珠 王水菊 孙世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1-94,共4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玻碳表面沉积催化物质研制Sb Pb Pt合金纳米材料。运用循环伏安(CV)、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和X 光电子能谱 (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指出 ,碳载Sb Pb Pt电催化纳米材料的稳定性明显高于...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玻碳表面沉积催化物质研制Sb Pb Pt合金纳米材料。运用循环伏安(CV)、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和X 光电子能谱 (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指出 ,碳载Sb Pb Pt电催化纳米材料的稳定性明显高于电有机合成中常用的Pb和Sb等电极。在酸性介质中碳载Sb Pb Pt电催化纳米材料电极上氢的析出电位负移至 - 0 45V ,有较高的电还原应用价值。通过EQCM技术对纳米薄膜合金电极的形成过程进行原位跟踪和STM观察 ,表明所研制的Sb Pb Pt纳米材料是由粒度均匀的纳米颗粒组成的合金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电催化 制备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溶液中过渡金属及合金纳米薄膜电极的异常红外效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世刚 郑明森 +3 位作者 卢国强 蔡丽蓉 陈声培 肖晓银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循环伏安方法在玻碳载体上制备纳米级厚度的过渡金属 (Pt,Pd ,Rh ,Ru)和合金 (PtPd ,PtRu)薄膜电极 ,并运用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CO的吸附过程 .发现所制备的纳米薄膜电极均具有异常红外效应 ,即与本体金属电极相比较 ,吸附在纳米... 以循环伏安方法在玻碳载体上制备纳米级厚度的过渡金属 (Pt,Pd ,Rh ,Ru)和合金 (PtPd ,PtRu)薄膜电极 ,并运用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了CO的吸附过程 .发现所制备的纳米薄膜电极均具有异常红外效应 ,即与本体金属电极相比较 ,吸附在纳米薄膜电极上的CO分子的红外吸收被显著增强 ,并且红外谱峰方向倒反 .本文的结果进一步证明异常红外效应是一种新的、普遍的现象 ,主要取决于过渡金属或合金膜的结构和厚度 .对异常红外效应的深入认识 ,不仅将推动红外反射光谱及界面电化学理论的发展 ,而且将在表面和界面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电极 异常红外效应 过渡金属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Pb-Pt/GC电极上二氧化碳还原过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盛清 陈声培 孙世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84-86,共3页
研制纳米薄膜合金电极 (Sb Pb Pt/GC电极 )用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运用循环伏安、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和微电极技术对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和还原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二氧化碳在此电极上的起始还原电位为 - 0 43V ,主要还原... 研制纳米薄膜合金电极 (Sb Pb Pt/GC电极 )用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运用循环伏安、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和微电极技术对二氧化碳的电还原过程和还原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二氧化碳在此电极上的起始还原电位为 - 0 43V ,主要还原产物为有机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还原 二氧化碳 Sb-Pb-Pt/GC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Pb-Pt/GC电极上草酸还原过程的循环伏安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声培 夏盛清 孙世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87-90,共4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等技术 ,对自行研制的碳载Sb Pb Pt纳米材料电极 ,在有机电合成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电极对草酸的加氢还原表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草酸的还原电位为 - 0 40V ,与铅阴极相比 ,正移约 6 0...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原位FTIR反射光谱等技术 ,对自行研制的碳载Sb Pb Pt纳米材料电极 ,在有机电合成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电极对草酸的加氢还原表现出很高的电催化活性 ,草酸的还原电位为 - 0 40V ,与铅阴极相比 ,正移约 6 0 0mV ;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结果指出 ,草酸的还原产物主要为乙醛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乙醛酸 Sb-Pb-Pt/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在Pt及其修饰电极上氧化的EQCM研究
8
作者 孙世刚 吴启辉 +2 位作者 陈声培 陈治 甄春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3-16,共4页
运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研究了正丁醇在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正丁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化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修饰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 ,催化正丁醇的氧化在较低电位下进行。... 运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研究了正丁醇在Pt、Pt/Sbad和Pt/Sad电极上的电氧化过程 ,结果表明正丁醇的氧化与电极表面氧化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Pt电极表面Sb修饰原子能在较低的电位下吸附氧 ,催化正丁醇的氧化在较低电位下进行。相反 ,Pt电极表面S修饰原子的氧化会消耗表面氧化物种 ,从而抑制正丁醇的电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修饰电极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