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铜表面的三维齿状图形的化学微加工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柱方 蒋利民 +4 位作者 汤儆 刘品宽 孙立宁 田中群 田昭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7-230,共4页
运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CELT)在金属铜 (Cu)表面实现了三维微图形加工 ,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到能对Cu进行有效CELT加工的化学刻蚀和捕捉体系。采用规整的三维齿状结构为模板 ,在Cu表面得到了与齿状结构模板互补的三维微结构。采... 运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CELT)在金属铜 (Cu)表面实现了三维微图形加工 ,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到能对Cu进行有效CELT加工的化学刻蚀和捕捉体系。采用规整的三维齿状结构为模板 ,在Cu表面得到了与齿状结构模板互补的三维微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 )对所刻蚀图案进行表征 ,证实CELT可用于金属表面三维微图形的刻蚀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 金属铜 三维微加工 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中性条件下咪唑对镍电极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顾伟 刘国坤 +3 位作者 吴德印 任斌 顾仁敖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镍电极表面的吸附机理和吸附方式,并分别比较了镍电极在加入咪唑前后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计算了其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在镍电极表面,咪唑起到了较好的缓蚀效果;在研究电位区间...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咪唑在镍电极表面的吸附机理和吸附方式,并分别比较了镍电极在加入咪唑前后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计算了其缓蚀效率。结果表明,在镍电极表面,咪唑起到了较好的缓蚀效果;在研究电位区间内所得的SERS谱图中,面内振动峰占据了主导地位,咪唑是以垂直略带倾斜的方式吸附在镍电极表面的;而N—H面内弯曲振动峰(1 173 cm-1)的出现和pH值接近中性的研究体系证明了咪唑是以中性咪唑分子的形式存在;低波数区N—Ni伸缩振动峰(214 cm-1)的出现进一步验证了咪唑通过N原子与镍电极表面略带倾斜的吸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电极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咪唑 缓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过程晶体生长行为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仁 时海燕 +2 位作者 林理文 庄燕燕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从含钙与磷盐水溶液中直接在纯金属钛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运用EDS、SEM、XRD、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重点考察了一种典型制备条件下钙磷沉积层的形貌、结构及组分随沉积时间的变化,进而探讨相应... 采用恒电流电化学沉积方法从含钙与磷盐水溶液中直接在纯金属钛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运用EDS、SEM、XRD、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重点考察了一种典型制备条件下钙磷沉积层的形貌、结构及组分随沉积时间的变化,进而探讨相应条件下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晶体生长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电化学沉积法可用于在医用金属表面直接涂覆含钙离子缺陷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典型条件下涂层的生长规律为:(1)沉积过程中羟基磷灰石晶粒以c轴方向沿沉积面法线方向择优生长,且这一趋势延续整个沉积过程;(2)内层晶粒的生长受到外层晶粒生长的抑制,对于同层的晶粒,当晶粒分布密集时,晶粒生长可能发生相互制约;(3)随沉积时间的延长,沉积量增加,而膜层的化学组成基本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涂层 电化学沉积 晶体生长 沉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铜过程混合电位本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谷新 胡光辉 +1 位作者 王周成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现场测量了铜基和陶瓷基化学镀铜过程混合电位-时间曲线(Emix-t),成功地检测到了化学镀诱发过程.考察了添加剂和络合剂的浓度以及pH值对Emix-t曲线的影响,结合阴、阳极极化曲线及双电层理论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新生铜活化的铜基... 现场测量了铜基和陶瓷基化学镀铜过程混合电位-时间曲线(Emix-t),成功地检测到了化学镀诱发过程.考察了添加剂和络合剂的浓度以及pH值对Emix-t曲线的影响,结合阴、阳极极化曲线及双电层理论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新生铜活化的铜基化学镀铜的诱发过程是一个缓慢激活过程,所对应的Emix-t曲线是一个稍微倾斜的台阶,这不同于钯活化的基体的诱发过程.通过对不同活化工艺的Emix-t曲线的比较,发现较高的活化温度能明显减少活化时间,而且还可加速诱发过程,从而提高化学沉积铜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铜基体 陶瓷基体 新生铜 混合电位 诱发时间 活化工艺 电化学过程 钯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聚苯胺复合膜的光电化学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怀国 郑志新 +3 位作者 罗瑾 张红平 吴玲玲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TiO2 聚苯胺 (PANI)复合膜 .该膜具有比TiO2 或PANI膜更宽的吸收谱区 ,并且不同于利用聚苯胺光敏化的TiO2 膜 ,表现为两者复合材料膜的性质 .扫描电镜图表明 ,TiO2 微粒不完全覆盖着PANI膜 .根据TiO2 微粒光电流...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TiO2 聚苯胺 (PANI)复合膜 .该膜具有比TiO2 或PANI膜更宽的吸收谱区 ,并且不同于利用聚苯胺光敏化的TiO2 膜 ,表现为两者复合材料膜的性质 .扫描电镜图表明 ,TiO2 微粒不完全覆盖着PANI膜 .根据TiO2 微粒光电流谱带的阈值能可得复盖在部分氧化态聚苯胺膜上的TiO2 微粒的禁带宽度为 3.0eV .部分氧化态聚苯胺膜的光电流谱遵循Fowler定律 ( 1/2 ~hυ成线性 ) .通过Fowler图得出部分氧化态聚苯胺的绝缘母体禁带宽度为 3.33eV ,并证实该绝缘母体为还原态聚苯胺 .从Mott Schottky图得到在 0 .0 5mol/LK3Fe(CN) 6 /K4 Fe(CN) 6 溶液中 (pH =8.52 )部分氧化态聚苯胺的平带电位为 0 .13V ,掺杂浓度为 5.3× 10 18cm- 3;TiO2 PANI复合膜的平带电位为 - 0 .6 5V ,掺杂浓度为 9.1× 10 19cm- 3.解释了TiO2 PANI复合膜的光电化学过程并描绘出其能带图 .利用TiO2 PANI复合膜能够有效地光降解苯酚溶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光电化学 二氧化钛 复合膜 太阳能电池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修饰阳极氧化铝模板法合成小尺寸聚苯胺纳米线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剑章 董平 +1 位作者 蔡成东 林仲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87-1291,共5页
利用表面活性剂对阳极氧化铝(AAO)模板进行化学修饰,发展了模板合成法,从而得到更小尺寸的聚苯胺纳米管、线.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脂肪酸(R18)修饰下,在14nm孔径的AAO模板中合成7nm的纳米线.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比较后发现,通过改变修饰... 利用表面活性剂对阳极氧化铝(AAO)模板进行化学修饰,发展了模板合成法,从而得到更小尺寸的聚苯胺纳米管、线.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脂肪酸(R18)修饰下,在14nm孔径的AAO模板中合成7nm的纳米线.对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比较后发现,通过改变修饰表面活性剂上烷基链长可以对所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管、线的直径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的化学修饰 AAO模板 小尺寸聚合物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DNA在金基底上的固定化和电化学标记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剑章 吴玲玲 +5 位作者 董丽琴 林种玉 颜佳伟 董平 包烨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本文提出在金基底上用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氯化物 (poly(dial lyldimethylammoniumchloride) ,PDDA)自组装膜固定长链DNA的方法 ,用DiffuseReflectanceIn frared ,XPS和STM技术进行表征 。
关键词 聚电解质 DNA 固定化 电化学标记 STM FT-IR XPS 基因芯片 金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在光滑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的共焦显微拉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顾仁敖 刘国坤 +4 位作者 仇立群 陈惠 姚建林 任斌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7-299,共3页
本文利用共焦显微拉曼仪系统研究了苯在光滑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研究结果表明:苯在电化学体系中可直接还原为不溶于水的环己烷液滴,附在电极表面构成第三相,随着电位的正移,表面液滴中苯和环己烷的相对含量会发生变化。
关键词 光滑铂电极 电化学还原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志有 孙世刚 +2 位作者 陈声培 司迪 贡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结合步进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采用微电极和利用纳米结构表面的异常红外效应,显著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红外检测灵敏度和红外电极表面对极化电位的响应速度,使广泛... 结合步进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建立了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FTIR反射光谱.采用微电极和利用纳米结构表面的异常红外效应,显著提高表面吸附物种的红外检测灵敏度和红外电极表面对极化电位的响应速度,使广泛应用的外反射型薄层红外电解池的时间常数(τ=R1Cd)从使用常规盘电极的约40ms降低到0.65ms.研究了酸性介质中CO在Pt电极上的吸附过程,谱图的时间分辨率达5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位步进扫描时间分辨显微镜 FTIR 反射光谱 时间分辨红外光谱 红外显微镜 铂微电极 CO 吸附 一氧化碳 酸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PANI/PATP/Au和TiO_2-PANI/PATP/Au膜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怀国 张红平 +3 位作者 郑志新 席燕燕 吴玲玲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苯胺 (PANI)膜和TiO2 -PANI复合膜 ,并对其光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表明 ,制备条件是影响膜光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氨基硫酚 (PATP)的组装有利于改善PANI膜的附着力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苯胺 (PANI)膜和TiO2 -PANI复合膜 ,并对其光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实验表明 ,制备条件是影响膜光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对氨基硫酚 (PATP)的组装有利于改善PANI膜的附着力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学响应明显优于还原态和氧化态PANI膜的光电化学响应 ;部分氧化态PANI膜的厚度对其光电化学性能有一最佳值 ;热处理虽然有利于改善TiO2 的光电化学性能 ,但温度太高 ,将破坏PANI膜的表面结构 ,对于TiO2 -PANI复合膜有一最佳的热处理温度 .优化制备条件大可改善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光电化学 二氧化钛 复合膜 纳米微粒膜 对氨基硫酚 组装 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调制时间分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及其在电显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傅志东 林仲华 +2 位作者 罗瑾 林祖赓 田昭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共4页
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化学现场(in situ)谱学技术将电化学学科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随着研究深入到分子动态过程,时间分辨谱学技术愈显得重要。紫外可见光谱是检测含π电子、非键电子(如N,O,S,卤素原子)基因、无机配合物分子和电荷转移... 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化学现场(in situ)谱学技术将电化学学科的研究推向分子水平。随着研究深入到分子动态过程,时间分辨谱学技术愈显得重要。紫外可见光谱是检测含π电子、非键电子(如N,O,S,卤素原子)基因、无机配合物分子和电荷转移复合物分子的重要手段。包含这些基团的体系在电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广泛存在,认识其动态行为意义重大。但目前快速扫描法测量一条紫外可见光谱,最快只能达5ms。近年来,发展起了一种新型光谱探测仪器——光多道分析仪(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OMA)。其核心由自扫描光敏二极管列阵或光导摄象管构成,能够对多个检测通道(象元)同时完成光电转换。它具有测量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电化学 时间分辨 紫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静 孙岚 +3 位作者 庄惠芳 王成林 杜荣归 林昌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以Fe(NO3)3-HF的混合水溶液作电解液在Ti基底上制备Fe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FESEM、Raman、XPS、DRS等测试表明:经Fe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管径50-90 nm,管长约200nm.与未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相比,前者的紫外可见... 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以Fe(NO3)3-HF的混合水溶液作电解液在Ti基底上制备Fe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FESEM、Raman、XPS、DRS等测试表明:经Fe掺杂的TiO2纳米管阵列,管径50-90 nm,管长约200nm.与未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相比,前者的紫外可见起始吸收带边随着Fe掺入量的增加而红移;而光电化学性质如光电流也随之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铁掺杂 光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O分子~1∑^+态的π反馈键与拉曼光谱强度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德印 徐昕 +3 位作者 任斌 曹志霁 施平 田中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3-796,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HF和B3LYP计算了Pt CO的1∑ + 电子基态的电子结构 ,确定了Pt—C和C—O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性质。计算结果表明d→ 2π 反馈与Pt—C和C—O伸缩振动的频率相关。
关键词 铂电极 一氧化碳 吸附 拉曼光谱强度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电化学现场微区光电流图谱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祖赓 尤金跨 +2 位作者 卓向东 张春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讨论了所建立的激光扫描微区光电流图谱测试系统的若干问题及其应用研究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技术是现场研究半导体及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微区光电化学性质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在微米水平上提供许多有关半导体/电解质溶液... 讨论了所建立的激光扫描微区光电流图谱测试系统的若干问题及其应用研究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技术是现场研究半导体及具有半导体性质的金属氧化物微区光电化学性质的有力工具,它可以在微米水平上提供许多有关半导体/电解质溶液界面的结构和电子性质方面的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 微区光电流图谱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能化学电源电极过程及其研究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祖赓 杨勇 尤金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27-433,共7页
简要介绍国际上新型高能化学电源的一些研究现状 ,并主要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就锂离子电池纳米相电极材料 ,金属氢化物电极表面电化学性能及其相关电极过程和化学电源研究中谱学电化学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
关键词 化学电源 锂离子电池 镍金属氢化物电池 表面电化学 高能电化学 电极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电极在氯化钾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STM和EMUV/VRS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瑾 林仲华 田昭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62-665,共4页
用电化学现场扫描遂道显微镜(in situ STM)和电化学调制紫外可见反射光谱(EMUV/VRS)技术研究了铂电极在K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在KCl溶液中,Pt电极阳极氧化/阴极还原过程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过程,阳极溶解可能经历吸附的Cl^-... 用电化学现场扫描遂道显微镜(in situ STM)和电化学调制紫外可见反射光谱(EMUV/VRS)技术研究了铂电极在K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在KCl溶液中,Pt电极阳极氧化/阴极还原过程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过程,阳极溶解可能经历吸附的Cl^-离子与Pt表面原子生成表面铂氯化物步骤,实验表明STM比EMUV/VRS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钾 电反射谱 STM EMUV/V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irnessite型层状二氧化锰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行康 常海涛 +4 位作者 甘健龙 张清顺 岳红军 吕东平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7,共4页
采用O2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氧化Mn2+,制备Li-birnessite型层状MnO2.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ET、热重等技术表征MnO2样品的性能.以放充电法测试Li-birnessite正极材料性能.结果表明,Li-birnessite结晶良好,层间距约为0.70 nm,呈球... 采用O2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氧化Mn2+,制备Li-birnessite型层状MnO2.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ET、热重等技术表征MnO2样品的性能.以放充电法测试Li-birnessite正极材料性能.结果表明,Li-birnessite结晶良好,层间距约为0.70 nm,呈球状或类球状.以Li-birnessite为正极材料的扣式电池在0.2 C(40 mA/g)条件下放电时容量高达203 mAh/g,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二氧化锰 Li—birnessite 可充性锂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在铜氧化膜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瑾 林仲华 田昭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66-669,共4页
本文研究了CO_2在铜阳极氧化膜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行为,在还原电量小于0.1C时,CH_4 的产率较高;还原电量大于2.0C时,主要还原产物为CH_3OH,还对CH_4的产率随外加电位、还原电量和铜阳极氧化膜制备条件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还... 本文研究了CO_2在铜阳极氧化膜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行为,在还原电量小于0.1C时,CH_4 的产率较高;还原电量大于2.0C时,主要还原产物为CH_3OH,还对CH_4的产率随外加电位、还原电量和铜阳极氧化膜制备条件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还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光电化学还原 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在Pt(100),Pt(110),Pt(111)及Pt(320)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毅芸 周志有 +1 位作者 吴启辉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研究了Sb在Pt(1 0 0 ) ,Pt(1 1 0 ) ,Pt(1 1 1 )和Pt(32 0 )单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 0 .45V时 ,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1 0 0 ) ,Pt(1 1 0 )和Pt(1 1 1 )表面 ,而Sbad在Pt(32 0 )表面稳定的电位较... 研究了Sb在Pt(1 0 0 ) ,Pt(1 1 0 ) ,Pt(1 1 1 )和Pt(32 0 )单晶面上不可逆吸附的电化学特性 .发现当扫描电位的上限Eu≤ 0 .45V时 ,Sbad可以稳定地吸附在Pt(1 0 0 ) ,Pt(1 1 0 )和Pt(1 1 1 )表面 ,而Sbad在Pt(32 0 )表面稳定的电位较低 ,为Eu≤ 0 .40V .从饱和吸附Sb的铂单晶电极出发 ,通过改变电位扫描上限Eu 和电位扫描圈数可以获得不同Sb覆盖度 (θSb)的电极 .根据Sb和H在铂单晶电极表面共吸附的定量数据 ,对Sb在不同铂单晶面上饱和吸附的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单晶电极 不可逆吸附 共吸附 电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电化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简要回顾 2 0世纪后五十年电化学在理论、实验技术、新现象发现和应用等领域的重要进展 ,提出了 2 1世纪前期电化学的若干发展趋势 ,强调应重视电化学新体系的研究 ,以迎接 2 1世纪能源、材料、生命。
关键词 电化学 发展趋势 界面电化学 实验技术 量子电化学 电化学体系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