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创教育”背景下景观设计专题课程TDC教学模式探讨--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景观设计专题课程为例 |
庄晓敏
|
《高等建筑教育》
|
2020 |
1
|
|
2
|
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高校教育的社会服务影响初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景观设计专题”课程为例 |
姚佳纯
|
《安徽建筑》
|
2021 |
1
|
|
3
|
AR技术与VR技术在红色历史建筑文化旅游传播中的应用——以厦门总工会为例 |
谢昕彤
许清莉
洪晶莹
何昀舟
王歆程
李建晶
|
《城市建筑》
|
2024 |
3
|
|
4
|
独立学院结合建造的建筑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
李鎨翰
陈莉
|
《安徽建筑》
|
2018 |
2
|
|
5
|
浅析安迪·埃文森的水彩建筑风景画 |
张晓辉
|
《艺术家》
|
2025 |
0 |
|
6
|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Live Project课程解析与实践探索 |
黄雨萌
罗鹏
|
《城市建筑》
|
2018 |
3
|
|
7
|
问题导向下的旧城“微更新”探索——以厦门曾厝垵为例 |
裴梓婷
林哲曦
吴一凡
|
《中外建筑》
|
2018 |
4
|
|
8
|
浅析意大利Matera地区古建筑的保护方法 |
李冠群
刘麦瑞
|
《山西建筑》
|
2019 |
1
|
|
9
|
当代文化建筑更新再利用中复合空间设计 |
方兴
陈剑秋
|
《住宅科技》
|
2019 |
1
|
|
10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菜市场未来设计思考——以厦门八市为例 |
范嘉阳
谢欣玥
丁美辰
|
《安徽建筑》
|
2021 |
1
|
|
11
|
建筑美术的基础内涵 |
郭旺学
|
《艺苑》
|
2018 |
0 |
|
12
|
浅析“西方建筑画”与中国“界画”——欧洲建筑表现与古代中国建筑表现之对比 |
厉犇
|
《流行色》
|
2019 |
0 |
|
13
|
台风后损毁绿植的重生——以厦门植物园“莫兰蒂”灾后遗材创意展为例 |
厉犇
|
《艺术家》
|
2018 |
0 |
|
14
|
台风遗材再利用的艺术创作分析——以厦门“莫兰蒂”台风遗材利用为例 |
厉犇
|
《艺术家》
|
2018 |
0 |
|
15
|
中国古建筑元素的提取与重构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
孙钰鑫
李冠群
林岚榕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2 |
0 |
|
16
|
文化自信视域下苏铁的文化意蕴及应用刍议 |
庄晓敏
杜波
|
《建筑与文化》
|
2024 |
0 |
|
17
|
浅析保尔·杰克逊水彩画中的光感表现 |
张晓辉
|
《艺术家》
|
2024 |
0 |
|
18
|
佩吉·查鲁卡的水彩静物画浅析 |
张晓辉
|
《艺术家》
|
2024 |
0 |
|
19
|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乡土植物的文化意蕴与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
庄晓敏
杜波
|
《中外建筑》
|
2024 |
0 |
|
20
|
苏州市东山镇新潦与潦里水乡聚落滨水空间形态研究与辨析 |
商滢
穆恩毅
詹明奇
钟振坤
|
《建筑与文化》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