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诚聘
1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 非营利性医院 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机构 专科医院 三级甲等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晶状体外伤诊疗中的新认识及研究新方向
2
作者 徐雯 王耿 +13 位作者 王勇 李学民 张广斌 竺向佳 金海鹰 罗莉霞 范玮 赵云娥 赵江月 俞阿勇 郭海科 鲍永珍 蒋永祥 施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0,共7页
晶状体外伤是眼外伤发生后造成视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晶状体外伤仍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细致全面的检测手段,诊断和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决策和术后预后判断等重要诊疗环节上尚存诸多争议和挑战。计算机断层扫描、... 晶状体外伤是眼外伤发生后造成视觉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晶状体外伤仍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和细致全面的检测手段,诊断和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的决策和术后预后判断等重要诊疗环节上尚存诸多争议和挑战。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断层扫描成像类技术为晶状体外伤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在晶状体外伤中对晶状体透明度、质地、位置、形态、完整性以及悬韧带和邻近其他眼内结构的观察和评估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受限于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限制。随着未来影像技术的迭代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断层扫描成像类技术将日益在晶状体外伤诊疗过程中担当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专家组就晶状体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类、目前晶状体外伤诊疗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回顾,主要围绕目前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晶状体外伤诊疗中的具体应用、不足与局限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提出专家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测手段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指南(2024)
3
作者 《微量元素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眼科协会 +63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国际智能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邵毅 宋秀胜 廖萱 庄文娟 王广玲 沈建良 李兰 王佰亮 谭钢 迟玮 蔡建奇 陶勇 李世迎 田磊 马健 计丹 刘光辉 秦牧 蒋贻平 张慧 邹文进 彭娟 胡守龙 杨瑞波 胡亮 刘红玲 邵婷婷 李正日 张冰 康刚劲 许琦彬 刘昳 葛倩敏 石文卿 李中文 陆成伟 刘洋 王烽 吴振凯 谢华桃 李海波 余瑶 计岩 陈新建 苏兆安 罗丽娟 王怡欣 林志荣 胡丽丹 戴琦 谭叶辉 凌玲 李贵刚 肖轶尘 曲利军 朱欣悦 申颖 阚菲菲 吴佳丽 令倩 姚牧笛 赫胜利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9-596,共8页
微量元素是存在于机体中含量极少的化学元素的总称,在人体内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对于维持眼睛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都可能会引起眼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目前已知眼组织中含有锌、硒、铜、... 微量元素是存在于机体中含量极少的化学元素的总称,在人体内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对于维持眼睛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都可能会引起眼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目前已知眼组织中含有锌、硒、铜、铬、碘、钴、钼、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不同的微量元素在治疗眼部疾病中的作用。因此,国际眼科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和国际智能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总结目前微量元素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识别、评估和治疗与微量元素缺乏相关的眼科疾病的实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眼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眼科临床诊疗工作防控措施及岗位流程 被引量:10
4
作者 黎晓新 林宝娇 +5 位作者 陈燕芒 陶萍 李贡辉 蔡建毫 陈浩宇 张铭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6,共6页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同源性非常高,2003年SARS流行期间及目前COVID-19流行期间眼部感染问题也一直受... 自2019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目前认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基因组同源性非常高,2003年SARS流行期间及目前COVID-19流行期间眼部感染问题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2019-nCoV的毒力、传播途径和传染性虽有初步临床观察,但其对人体各器官的侵害方式及机制仍在研究中,切断传染源、有效治疗COVID-19患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主要目标。面对这种毒力和传染性极强的2019-nCoV,眼科医护人员应该做好医疗环境和个人的安全防护,并对就诊的眼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救助。目前除我国湖北省以外的其他城市少数医疗机构的眼科医疗工作未曾停止外,大多数医疗机构有待逐渐恢复临床诊疗工作,医护人员亟待了解工作期间COVID-19的防控措施和工作流程。本刊组约厦门大学厦门眼科中心和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医护人员防护要求,并结合眼科工作实际情况和其他标准制定的关于疫情期间眼科诊疗工作防护流程,以供眼科医疗机构和基层眼科医疗工作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措施 眼病患者 安全防护 眼部感染 汕头大学 冠状病毒 防护要求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5)
5
作者 《人工智能在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5)》专家组 国际智能医学会(IAIM)眼科学专委会 +89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 中国眼科人工智能研究专家组 娄岩 邵毅 郜原 陈祥军 谭钢 迟玮 杨卫华 庄文娟 石磊 田磊 柯碧莲 华夏 秦牧 陶勇 康刚劲 苏文如 魏来 高雯 廖萱 胡建斌 陈有信 赵潺 顾正宇 董贺 计丹 胡丽丹 汪朝阳 陆成伟 刘洋 宋秀胜 余瑶 张慧 马健 魏雁涛 胡亮 周学智 吴振凯 戴西件 林松 张弘 郑钦象 陈雨 蔡建奇 余洪华 易湘龙 王烽 蒋炎云 刘光辉 邹文进 王毓琴 彭娟 李程 谢华桃 蒋贻平 李斌 李贵刚 刘祖国 钟蕾 姚牧笛 陈琦 邵婷婷 李世迎 文丹 谭叶辉 石文卿 李中文 葛倩敏 吴恺 刘籦 王雪林 肖轶尘 刘红玲 林志荣 李正日 刘俊 朱欣悦 柴勇 张雨晴 张冰 纪丽君 罗丽娟 李开明 李海波 许琦彬 王静 温鑫 申颖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6,共8页
葡萄膜炎是累及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眼内炎症,病因复杂。既往准确诊断葡萄膜炎和识别其相关全身性疾病需要综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详细分析,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诊断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不断涌现... 葡萄膜炎是累及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的眼内炎症,病因复杂。既往准确诊断葡萄膜炎和识别其相关全身性疾病需要综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进行详细分析,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诊断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为葡萄膜炎评估及诊断带来了新的方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和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学专委会组织专家总结了目前AI在葡萄膜炎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就AI在葡萄膜炎病因诊断、分类和评估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形成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分类和管理葡萄膜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诊断 病因 人工智能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干眼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彩虹 刘祖国 +15 位作者 李炜 朱莉 朱思思 林祥 欧阳维杰 姜楠 徐建江 吴丹 梁凌毅 罗晓慧 王华 陈婷 陈蔚 郑钦象 孙旭光 邓世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6-941,共6页
目的评估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南大学湘... 目的评估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轻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6个临床研究中心确诊为轻中度干眼并完成随访的患者200例20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28d进行干眼症状总评分、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球结膜充血程度、睑缘改变、睑板腺分泌能力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等指标评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d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在用药后14d和28d进行药物刺激性观察。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干眼症状总评分、BUT、S Ⅰ t、球结膜充血程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969、27.598、16.838、36.750,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4d和28d患者干眼症状总评分和球结膜充血程度评分降低,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治疗后14d比较,治疗后28d干眼症状总评分、球结膜充血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全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数明显减少;治疗后14d和28d,患者BU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S Ⅰ t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治疗后28d BUT较治疗后14d明显延长,但治疗后28d S Ⅰ t与治疗后14d无明显变化。患者治疗前后睑缘改变、睑板腺分泌能力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255、2.356、0.294,均P>0.05)。治疗后28d,患者结膜印迹细胞染色分级为1.08±0.74,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5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9,P<0.01)。治疗后28d,患者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6.500,P<0.01)。治疗后14d,70%患者表示药物无刺激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难以忍受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刺激,耐受性良好。结论0.3%玻璃酸钠滴眼液能改善轻中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临床上可广泛用于轻中度干眼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玻璃酸钠 泪膜 多中心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内界膜剥除与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陈秀菊 罗向东 +2 位作者 孙摇遥 黎晓新 张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评估非内界膜剥除及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3月至2018月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屈光度≥-8.0 DS或眼轴长度≥26.5 mm,M... 目的评估非内界膜剥除及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黄斑劈裂(MF)的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3月至2018月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确诊屈光度≥-8.0 DS或眼轴长度≥26.5 mm,MF伴或不伴有中心凹视网膜脱离(FD)、黄斑前膜(ERM)及板层裂孔(LMH)患者23例25眼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非内界膜剥除组11例11眼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12例14眼。2个组年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长度、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均在曲安奈德(TA)染色辅助下剥除玻璃体后皮质。分别比较2个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CVA、MF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内界膜剥离组与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患者术眼术后BCVA(LogMAR)分别为0.47±0.30和0.40±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2)。22眼MF缓解和视网膜复位。无内界膜剥离组10例10眼达到解剖复位的时长为2.5(1.8,9.3)个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中12例12眼为1.0(1.0,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5.00,P=0.09)。非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9%;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组术后出现黄斑裂孔1眼,占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1眼,占7%。结论MF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均能缓解,术中联合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MF缓解速度优于无内界膜剥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手术 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23
8
作者 《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 +14 位作者 邵毅 杨卫华 刘祖国 陈蔚 谭钢 杨文利 黄锦海 张慧 杨于力 徐积兄 赵慧 魏锐利 周吉银 周永进 许言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 人工智能(AI)已广泛用于眼部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判断,随着AI技术在眼科诊疗中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AI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眼睛是由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和骨组织等组成的复杂感觉器官,其解剖的透明性特点为眼科疾病及部分全身疾病诊断的检查提供了可视化条件,为AI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医工交叉研究的基础,使眼科成为AI技术在医学诊疗中应用的主要领域。然而,AI-医疗交叉研究涉及人体大数据和影像结果的使用,其临床应用面临诸多伦理问题,而目前AI与医务人员对AI在医学研究中应用的伦理规范意识尚未建立,各管理层面对相关的伦理规范指导性和监管系统尚未完全形成。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组织眼科专家、AI相关专家和科技伦理相关专家组成"眼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伦理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针对AI在眼科应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法律法规进行复习,对存在的伦理风险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梳理、讨论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目的是在保障患者数据安全和个人权益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眼科AI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科 伦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敷料型B-D测试包纸质叠片用于保护眼科器械
9
作者 卢晓燕 洪清配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6-6,共1页
眼科治疗性器械精致、小巧且贵重,临床常规使用的器械有眼科小剪、泪小点扩张器、结膜镊、开睑器等,这些器械进行纸塑袋包装灭菌前,为了不使前部细小或尖端部分因碰撞变钝,常套用一次性硅胶管保护。但灭菌过程中,硅胶管在高温下变形,
关键词 眼科器械 灭菌 硅胶管 一次性敷料型B-D测试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 被引量:3
10
作者 《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50 位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张铭志 许言午 迟玮 刘祖国 谭钢 陈有信 杨卫华 接英 张慧 李世迎 廖萱 邵婷婷 计丹 马健 杨文利 田磊 胡亮 蔡建奇 彭娟 陆成伟 肖鹏 刘光辉 苏兆安 董诺 秦牧 李程 邹文进 刘籦 赵慧 陈新建 陈琦 文丹 黄明海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顾正宇 董贺 唐丽颖 蒋贻平 宋秀胜 王遷 葛倩敏 邱坤良 李正日 刘秋平 易湘龙 康刚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2-601,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智能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早期...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智能化进程。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疾病诊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眼底疾病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视网膜图像自动分割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图像分析 自动分割 视网膜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李勇 黄彩虹 +5 位作者 李清坚 王玉倩 吕雨霏 张兆强 胡皎月 刘祖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目的探讨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1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部分,每部分32只,分别进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各32只小鼠分别按照随机数字随... 目的探讨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只1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个部分,每部分32只,分别进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各32只小鼠分别按照随机数字随机分为正常组、蓝光组、溶剂组和眼贴组,每组8只。预防实验中,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采用波长460 nm、光照度2000 lx的蓝光,每天暴露6 h,连续暴露15 d建立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模型;溶剂组和眼贴组每天在蓝光暴露前和暴露后,分别用相对应眼贴敷贴预防25 min,连续15 d,蓝光组仅接受蓝光暴露15 d处理,并于第15天行睑板腺开口照相观察小鼠睑板腺功能。治疗实验中,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均采用上述方法建立小鼠睑板腺功能异常模型,溶剂组和眼贴组在结束15 d的蓝光暴露后,每天早上和下午分别用相对应眼贴敷贴治疗25 min,连续15 d,蓝光组置于标准环境中观察15 d,并在第15天行睑板腺开口照相观察小鼠睑板腺功能变化。预防实验及治疗实验的各组小鼠在处理完成后进行离体睑板腺拍照、油红O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睑板腺组织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睑板腺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睑板腺组织中核因子(NF)-κB和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的表达,评估复方野菊花眼贴对蓝光诱导小鼠睑板腺炎症的改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蓝光组暴露后15 d小鼠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逐渐增加,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逐渐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防实验中,眼贴组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为1.833±0.753,明显少于溶剂组的3.667±1.033,眼贴组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为0.718±0.091,明显大于溶剂组的0.624±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组和溶剂组睑板腺有炎性细胞浸润;眼贴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睑板腺均无明显脂质沉积。眼贴组IL-1β、IL-6、TNF-α、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眼贴组NF-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实验中,眼贴组和溶剂组的睑板腺开口阻塞数量分别为4.333±1.211和4.833±1.722,睑板腺下睑相对剩余面积分别为0.572±0.151和0.588±0.154,2个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蓝光组和溶剂组睑板腺有炎性细胞浸润,眼贴组无炎性细胞浸润,腺泡形态接近正常组;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各组睑板腺均无明显脂质沉积。眼贴组IL-1β、IL-6、IFN-γ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眼贴组NF-κB、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溶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野菊花眼贴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睑板腺组织炎症反应,对蓝光诱导的睑板腺功能异常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蓝光 睑板腺功能异常 复方野菊花眼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再生中调控Müller细胞重编程的表观遗传修饰和微环境因素研究进展
12
作者 廖怿 何婉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0-866,共17页
[背景]Müller细胞(Müller glia,MG)重编程是视网膜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斑马鱼(Danio rerio)不同,哺乳动物视网膜损伤后MG丧失再生视网膜能力,发生反应性胶质化产生胶质瘢痕,导致哺乳动物MG重编程再生视网膜能力丧失的分子... [背景]Müller细胞(Müller glia,MG)重编程是视网膜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斑马鱼(Danio rerio)不同,哺乳动物视网膜损伤后MG丧失再生视网膜能力,发生反应性胶质化产生胶质瘢痕,导致哺乳动物MG重编程再生视网膜能力丧失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许多不清楚之处.[进展]随着干细胞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等技术从转录、表观遗传修饰、细胞外微环境等多层次深入挖掘视网膜再生中MG重编程的调控机制,以期实现哺乳动物的视网膜再生.本文总结了不同物种中已发现的影响MG重编程能力差异的关键分子,着重关注表观遗传修饰和微环境因素.[展望]视网膜再生中MG重编程是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协同调控的复杂过程.对斑马鱼和哺乳动物视网膜再生中MG重编程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突破哺乳动物视网膜再生瓶颈,为开发有临床转化潜力的疗法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视网膜再生 表观遗传修饰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位切口对角膜神经损伤及泪膜功能影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毛祖红 王乐 +4 位作者 邵毅 张广斌 叶向彧 陈乐磊 董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表症状、泪膜稳定性、角膜知觉(corneal perception,CP)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0例(30眼)。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表症状、泪膜稳定性、角膜知觉(corneal perception,CP)及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均为右眼,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0例(30眼)。A组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B组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IOL植入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膜知觉计检查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前两组BUT、泪液分泌量、CP和角膜内皮密度(cornealendothelial density,C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BUT、泪液分泌量、CP和CE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BUT、泪液分泌量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眼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P、CED仍存在异常(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两组间BUT、泪液分泌量及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间BUT及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个月,两组前基质层细胞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后基质层细胞密度两组均有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两组各层基质细胞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切口均未见完整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下长神经有连接型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3,P<0.05),A组角膜基质中形态正常的神经纤维中出现的几率也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4,P<0.05)。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上方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可以改善泪膜情况和角膜知觉,减轻角膜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泪膜 干眼 角膜共焦显微镜 角膜知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star LS900与IOLMaster测量眼前节生物参数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向彧 纪建丽 +3 位作者 张广斌 王乐 毛益辉 何雪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39-1041,1045,共4页
目的精确的眼生物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计算至关重要,尤其是眼轴及角膜曲率的测量。本研究将对比新一代光学低相干反射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Haag-Streit)与IOLMaster对眼前节参数及IOL测算的差异。方法应用Le... 目的精确的眼生物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计算至关重要,尤其是眼轴及角膜曲率的测量。本研究将对比新一代光学低相干反射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Haag-Streit)与IOLMaster对眼前节参数及IOL测算的差异。方法应用Lenstar LS900和IOLMaster分别对3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和散光轴方面的测量比较;分别利用2种设备计算IOL度数,均选用SRK/T计算公式和SA60AT(Alcon)IOL,在确定同一度数的前提下比较目标屈光度的差异。结果 Lenstar LS900和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平均角膜曲率、陡峭轴角膜曲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55、0.936、0.845),而两种设备测得陡峭轴之间相关欠佳(r=0.579)。Lenstar LS900和IOLMaster所获得的术后目标屈光度值分别为(-0.02±0.17)D和(-0.07±0.2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设备获得的目标屈光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Lenstar LS900和IOLMaster两种设备测量眼前节参数及IOL度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Lenstar LS900还可以快速、准确的为白内障患者和屈光医师提供更多的眼生物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生物测量 LENSTAR LS900 IOLMASTER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点眼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及其对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梁凌毅 林丽霞 刘祖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5,共6页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HSV)盘状角膜基质炎是一种抗原和抗体在角膜基质层内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往的疗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局部应用,但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存在严重... 背景 单纯疱疹病毒(HSV)盘状角膜基质炎是一种抗原和抗体在角膜基质层内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往的疗法是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的局部应用,但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且糖皮质激素的局部应用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FK506滴眼液具有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又不存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但FK506滴眼液对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研究很少.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泪膜的影响.方法 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活动期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患者18例18眼,采用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局部应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局部和全身应用的方案进行治疗,平均用药(56.0±7.9)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以及停药时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动态观察0.05%他克莫司滴眼液对HSV盘状角膜基质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患者治疗后角膜厚度开始下降的平均时间为(8.3±2.5)d,角膜水肿消失的平均时间为(25.3±11.5)d,水肿消退最慢的2例患者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停药时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4(6,2)、1(2,1)、1(1,0)和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90,P<0.001),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SⅠt值分别为(6.78±1.90)、(7.39±3.53)、(8.06±2.92)和(8.11 ±3.05) mm/5 min,不同时间点SⅠ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P=0.43);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BUT值分别为(0.39±0.50)、(1.11±0.90)、(2.00±1.08)和(3.39±0.92)s,各时间点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4,P<0.01),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U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l).18例患者中2例于停药后2个月和5个月复发,再次按相同方案治疗后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眼压升高或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眼局部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联合抗病毒治疗可减轻HSV盘状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水肿并促进泪膜修复,并可用于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无效者或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用法 剂量 免疫抑制剂/用法 剂量 疱疹角膜炎/治疗 用药方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针草滴眼液预防去势雄兔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斌 黄歆 +6 位作者 邵毅 王乐 裴重刚 高桂平 肖秀梅 陈乐磊 胡佩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研究鬼针草滴眼液对雄兔去势所致干眼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24只(24眼,均为右眼),制作去势雄兔干眼症模型,模型制作后即随机分为A、B两组(各12眼):实验组(A组)使用鬼针草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 目的研究鬼针草滴眼液对雄兔去势所致干眼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24只(24眼,均为右眼),制作去势雄兔干眼症模型,模型制作后即随机分为A、B两组(各12眼):实验组(A组)使用鬼针草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滴眼。另选取2只兔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进行Schirmer I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FL),并进行泪液总蛋白含量、淀粉酶活性、乳铁蛋白、溶菌酶含量检测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治疗前A、B两组SIT、FL评分、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后,B组SIT、FL评分较治疗前均稍有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SIT、FL评分、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两组各时间点SIT、FL评分、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2个月后,A组上皮基底细胞和炎症细胞密度分别为(4262±268)mm-2和(312±103)mm-2,而B组上皮基底细胞和炎症细胞密度分别为(3106±237)mm-2和(32±23)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鬼针草滴眼液能有效预防雄激素水平降低所致兔干眼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滴眼液 干眼 治疗 雄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参数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乐 陈伟 +2 位作者 邵毅 叶向彧 毛益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参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采用Alcon公司Infiniti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探讨低参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采用Alcon公司Infiniti超声乳化仪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半脱位的晶状体,术中采用低参数设置(低流量、低负压、低灌注、低能量),摘出晶状体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未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与术后眼压无明显差异,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术后6个月为(9.91±3.19)%。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性好,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参数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视力提高显著,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手术 低参数 白内障 晶状体半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眼表CXCR3表达与性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宏 马俊旗 +1 位作者 安晓 叶向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9-842,共4页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干眼患者和非围绝经期干眼患者血液中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产素(LH)表达水平的变化及CXCR3在结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以E2、T、LH为代表的性激素与以CXCR3为代表的趋化因子受体家族的相关性...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干眼患者和非围绝经期干眼患者血液中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产素(LH)表达水平的变化及CXCR3在结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以E2、T、LH为代表的性激素与以CXCR3为代表的趋化因子受体家族的相关性及其在围绝经期干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干眼患者60例(120眼),分为围绝经期干眼组30例(60眼)及非围绝经期干眼组30例(60眼),分别进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中E2、T、LH水平,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的方法获取两组患者的结膜上皮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CXCR3的表达,比较两组性激素和CXCR3表达率的差异及CXCR3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围绝经期干眼组泪膜破裂时间为(2.90±1.37)s、基础泪液分泌值为(4.00±2.49)mm,均显著低于非围绝经期干眼组的(4.44±1.94)s和(6.67±2.69)mm(均为P<0.05);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值分别为(0.90±0.57)分和(1.00±1.32)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干眼组血清中E2为(28.22±32.34)μg·L-1、T为(13.68±14.12)ng·L-1,相对于非围绝经期干眼组的(40.39±39.51)μg·L-1和(20.84±1.16)ng·L-1均较低;LH水平为(25.47±14.53)mIU·L-1,较非围绝经期干眼组的(18.15±11.40)mIU·L-1高,但2组间3个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围绝经期干眼组CXCR3阳性率为(2.64±0.47)%,显著高于非围绝经期干眼组的(0.62±0.07)%(P<0.01)。CXCR3阳性率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r=-0.753、-0.684,均为P<0.05);CXCR3阳性率与E2、T、LH均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分别为r=1.472、0.583、2.331,均为P>0.05)。结论围绝经期干眼患者性激素水平稍紊乱,E2与T降低,LH相对升高,三者与CXCR3阳性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干眼的发病与趋化因子家族介导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围绝经期 性激素 CXC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中的应用及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莲 张广斌 钟敬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利用前节OCT检查证实Bigbag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中的稳定性,探讨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169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45例86眼(研究组)行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例83... 目的利用前节OCT检查证实Bigbag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中的稳定性,探讨Bigbag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169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45例86眼(研究组)行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例83眼(对照组)行AMO AR40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眼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后囊膜皱褶。前节OCT检查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术后随访1~3个月。结果术中无后囊膜破裂等手术并发症。前节OCT检查ACD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前、术后3d、1个月平均ACD分别为(3.54±0.24)mm、(5.27±0.21)mm、(5.25±0.18)mm;对照组平均ACD分别为(3.61±0.16)mm、(4.11±0.35)mm、(3.91±0.24)mm。两组间术前ACD、术后两组内不同时间A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BCVA<0.1者4眼,0.1~0.4(包括0.4)者18眼,0.4~0.8者57眼,>0.8者7眼,术后1个月、3个月BCVA、裸眼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数与术前预留屈光度数差值≤±1.0D者研究组54眼(62.79%)、对照组40眼(4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眼(1.16%)、对照组5眼(6.02%)出现后囊膜混浊及皱褶。研究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眼(2.41%)术后3周左右发现视网膜脱离。结论 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稳定性好;可获得与其他人工晶状体无差异的术后视力;对后囊膜有稳定支撑作用,降低了后囊膜皱褶的发生率;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Bigbag人工晶状体 前节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性白内障972例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叶辉 张广斌 +3 位作者 邵毅 陈伟 毛祖红 肖启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972例(1322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白内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972例(132...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及其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防盲治盲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972例(1322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白内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972例(1322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各类病因在所有手术眼中所占的比例以葡萄膜炎最高占28.90%(382眼),其次为青光眼20.65%(273眼),其余常见病因依次为感染性角膜病14.75%(195眼),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术后13.62%(180眼),高度近视9.38%(124眼)等。经手术治疗后,除7眼术后出现并发症视力较差,31眼检查不合作外,其余1284眼(97.02%)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率为97.13%。其中矫正视力≥0.2者873眼(66.04%),≥0.6者287眼(21.71%)。结论葡萄膜炎、青光眼和感染性角膜病是我国南方地区并发性白内障最常见的病因。术前根据并发性白内障不同的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中运用不同的手术技巧,术后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性白内障 病因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