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感知对热舒适判断的影响机制——以城市口袋公园为切入点
1
作者 李芝也 王学润 许烁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660-5673,共14页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呈斑块状散布于城市结构中,承担着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功能。在全球高温热浪频发的背景下,改善口袋公园热环境,是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市民健康风险、提升市民生活福祉的有效途径。传统热舒适研...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呈斑块状散布于城市结构中,承担着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功能。在全球高温热浪频发的背景下,改善口袋公园热环境,是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市民健康风险、提升市民生活福祉的有效途径。传统热舒适研究主要是在物理热环境基础上,引入人体代谢率、皮肤温度、服装热阻等指标,结合问卷进行舒适度评价。在景感生态学理论支撑下,热舒适研究进一步拓展至热感知研究。以厦门老城区口袋公园为例,选取典型景观实景照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视觉刺激实验。研究突破了传统热舒适指标体系,从心理、行为、生理三个维度展开互证,具体为:在主观的心理数据(问卷)基础上增加客观的行为数据(眼动)与生理数据(皮电EDA)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主、客观指标在热舒适判断中的表征特点与差异,并从“感觉-认知-决策”的心理路径解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实验数据客观描述了个体在视觉感知中的身心状态,充分解释了视觉行为特征、心理认知、情绪压力之间的关联,揭示了视觉感知对热舒适判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园景观的视觉关注行为主要遵循个体的兴趣爱好、需求意愿;(2)人们更多地通过快速扫视的方式对与热环境相关的景观要素进行信息捕获;(3)视觉感知信息结合个体的热联想经验,最终转换为对热舒适体验的判断;(4)视觉刺激引发的皮电变化率和阴影、植物总体占比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阴影、植物总体占比率可能是影响公园热舒适体验的关键因素。总之,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人地关系,研究结论突破了城市设计中追求绿视率、景观趣味性等的传统思路,在热环境优化目标下提出了绿植、阴影结合设计的新视角,为建设低碳节能、宜居亲人的未来城市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视觉感知 个体热舒适 人因实验 口袋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流域地貌单元水系生态安全分类治理——基于流域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小如 贾宇轩 +2 位作者 黄友谊 詹丽娜 潘爱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41,共7页
流域生态学倡导从多类型的流域地貌单元对水系进行生态治理和系统维护。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流域性生态风险、水系治理过度与治理缺位并存等问题,提出分类治理的路径方法。基于地貌起伏度将浙江省山区流域地貌单元分为高起伏度山区、中起... 流域生态学倡导从多类型的流域地貌单元对水系进行生态治理和系统维护。针对近年来多发的流域性生态风险、水系治理过度与治理缺位并存等问题,提出分类治理的路径方法。基于地貌起伏度将浙江省山区流域地貌单元分为高起伏度山区、中起伏度山区、低山丘陵区三种类型。通过山区自然地貌类型与水系生态安全风险的关系梳理、及其与水岸建设交互特征的定量分析,揭示不同自然地貌类型下山区水系生态安全格局的特征规律,提出各类流域地貌单元水系生态安全的管控要点。高起伏度山区水系生态安全治理应从“河流坡底-河岸植被-森林系统”的垂直维度强化育水回水和生态涵养。中起伏度山区水系治理宜通过全周期的山洪风险防治和水系下垫面的生态修复进行拓容蓄洪和疏水排涝。低山丘陵区水系应通过“产-汇-滤”全链条的增滤减排,自然径流结构的完善优化,促进因势淘污和占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学 山区 生态安全 治理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