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载表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志敏 崔强 +3 位作者 陈欣 叶社房 翁建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2,共4页
表阿霉素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了减少给药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本研究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为初乳乳化剂,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复乳乳化剂,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载药微球,并分别用激光粒度... 表阿霉素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为了减少给药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达到缓慢释放的目的,本研究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乳化剂为初乳乳化剂,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复乳乳化剂,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乳酸载药微球,并分别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球微观形态进行了表征.通过优化实验,所得载表阿霉素聚乳酸微球粒径2-5μm,载药率最高可达到4.39%,包封率达37.2%,72h体外累积释放量为34.9%,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本研究制备了表阿霉素缓释新剂型,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微球 表阿霉素 药物释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层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 被引量:4
2
作者 关嫚 任磊 +2 位作者 吴婷 孙莉萍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9-382,共4页
模拟天然皮肤的真、表皮结构,以胶原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构建皮肤组织工程双层支架.将固含量0.8%(mass)的胶原-壳聚糖溶液冻干后压膜,经戊二醛交联后再冻干形成双层支架的底层,然后注入固含量0.2%(mass)的胶原-壳聚糖溶液,经冻干、交联... 模拟天然皮肤的真、表皮结构,以胶原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构建皮肤组织工程双层支架.将固含量0.8%(mass)的胶原-壳聚糖溶液冻干后压膜,经戊二醛交联后再冻干形成双层支架的底层,然后注入固含量0.2%(mass)的胶原-壳聚糖溶液,经冻干、交联、再冻干即得结构较稳定的双层复合海绵支架.在双层支架上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正常.本研究构建的胶原-壳聚糖双层支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胶原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纳米颗粒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史艳萍 李学敏 +2 位作者 陈宝泉 黄玉萍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合成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BP),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BPNS),考察制备条件对纳米颗粒性质影响,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基础。通过酯化反应将生物素羧基与普鲁兰多糖连接,生成的衍生物BP通过FI-IR和61H—... 合成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BP),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BPNS),考察制备条件对纳米颗粒性质影响,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基础。通过酯化反应将生物素羧基与普鲁兰多糖连接,生成的衍生物BP通过FI-IR和61H—NMR表征,取代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确定;BPNs进行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和ζ电位仪表征与检测,颗粒表面生物素采用Quant*Tag^TM Biotin Kit生物素测定试剂盒测定。获得取代度21(BP1),46(BP2),81(BP3)3种衍生物,其中BP2和BP3能够制备纳米颗粒(LBPNS,HBPNS)。纳米颗粒呈球形,表面光滑规整,平均粒径100~300nm,水中ζ电位在-17mV左右。制备过程中,粒径随BP浓度(10~50mg/ml)增加而增加((136.2±46.8)nm,(190.8±89.6)nm和(254.5±140.0)nm)。调整水相组成为水:无水乙醇(v/v)1:1和1:2时粒径分别为(170.7±30.4)nm和(158.8±21.0)nm。HBPNS和LBPNS表面的生物素量为衍生物的(1.9±0.03)%和(2.0±0.04)%。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通过纳米沉淀法能制备出纳米颗粒,颗粒表面存在有生物素,颗粒性质受制备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普鲁兰多糖 纳米颗粒 纳米沉淀法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钙磷盐涂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菲 王卉 +1 位作者 杜荣归 林昌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3-475,共3页
发展在低温下电沉积钙磷盐的方法,制备了可以提高医用钛表面生物活性的涂层。考察了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涂层性质和形貌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的生物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探明了... 发展在低温下电沉积钙磷盐的方法,制备了可以提高医用钛表面生物活性的涂层。考察了电流密度和温度的变化对涂层性质和形貌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的生物材料进行分析和表征,探明了电沉积钙磷盐涂层主要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可导致钙磷盐涂层的形貌和组成的变化,电流密度则影响钙磷盐晶体的生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八钙(OCP) 二水合磷酸氢钙 (DCPD) 电沉积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胆酸改性普鲁兰多糖纳米粒子制备与表征
5
作者 史艳萍 李学敏 +2 位作者 陈宝泉 黄玉平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通过酯化反应将脱氧胆酸偶联于普鲁兰多糖骨架形成具有两亲性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DP),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DPNs),考察制备条件对纳米粒子性质影响,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基础。衍生物DP结构通过FT-IR和1 H NMR表征... 通过酯化反应将脱氧胆酸偶联于普鲁兰多糖骨架形成具有两亲性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DP),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DPNs),考察制备条件对纳米粒子性质影响,为进一步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基础。衍生物DP结构通过FT-IR和1 H NMR表征,DPNs经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和zeta电位仪表征检测。获得不同取代度脱氧胆酸改性普鲁兰多糖衍生物,制备得到的纳米粒子呈球形,表面光滑规整,平均粒径100~300nm,zeta电位在-20mV左右。脱氧胆酸改性普鲁兰多糖衍生物通过纳米沉淀法能制备出纳米粒子,颗粒性质受制备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普鲁兰多糖 纳米粒子 纳米沉淀法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膜肽Tat以脂筏介导的巨胞饮方式进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6
作者 乔永萍 任磊 +2 位作者 王林 王祖勇 张其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39,共5页
艾滋病病毒的一个富含精氨酸的Tat多肽具有穿膜转导蛋白功能并能介导多种外源性物质进入细胞甚至细胞核.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at多肽进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机制.将FITC标记的Tat分别和Alexa Fluor 546-标记的转铁蛋白(笼形蛋白介导的受... 艾滋病病毒的一个富含精氨酸的Tat多肽具有穿膜转导蛋白功能并能介导多种外源性物质进入细胞甚至细胞核.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Tat多肽进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机制.将FITC标记的Tat分别和Alexa Fluor 546-标记的转铁蛋白(笼形蛋白介导的受体内吞方式入胞)、Alexa Fluor 594-标记的霍乱毒素B(脂筏介导的巨胞饮内化方式入胞)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孵育.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可观察到在BMSCs中穿膜肽Tat和霍乱毒素B呈点状叠加而与转铁蛋白几乎无叠加,同时在细胞核部位观察到有绿色荧光的Tat,初步表明穿膜肽Tat以脂筏介导的内化方式进入BMSCs而非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另外,低温(4℃)、破坏ATP、β-环式糊精和诺考达唑内吞抑制剂的使用均可观察到BMSCs内吞Tat的量降低,也间接验证Tat以脂筏介导的内化方式进入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多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穿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