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8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 被引量:7
1
作者 林仲华 罗瑾 +5 位作者 田中群 孙世刚 林昌健 毛秉伟 杨勇 林华水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林仲华,罗瑾,田中群,孙世刚,林昌健,毛秉伟,杨勇,林华水执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科学的其它... 不断创新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二)林仲华,罗瑾,田中群,孙世刚,林昌健,毛秉伟,杨勇,林华水执笔(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1历史的回顾与自然科学的其它分支学科一样,电化学科学的建立和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电化学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电化学界面的原子-分子世界(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一) 被引量:4
2
作者 田昭武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探讨电化学界面的原子-分子世界(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一)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基础研究、新研究方法与仪器的研制以及应用研究。... 探讨电化学界面的原子-分子世界(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简介之一)田昭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电化学研究工作内容包括:基础研究、新研究方法与仪器的研制以及应用研究。拟在本刊陆续予以介绍。作为厦门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振动光谱 电化学 实验技术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大学万维网主页的制作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36-842,共7页
厦门大学主页具有丰富多采的装饰图案和新颖的动感画面、版面设计美观多样.文中介绍制作厦门大学主页使用的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使得用户浏览主页时交互性强,操作方便,视觉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主页 超文本标记语言 公共网关接口 万维网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展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设计与测试
4
作者 孟平洧 李薇 曹志凯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目的]针对商业流程模拟软件功能扩展时操作繁琐、可解释性差等缺陷,提出一种实现软件功能扩展的设计思路.[方法]设计时将Lua扩展模块以组件形式嵌入模拟软件中,使用C#语言配合.NET环境下的NLua库实现Lua语言的解释执行,然后在求解器和... [目的]针对商业流程模拟软件功能扩展时操作繁琐、可解释性差等缺陷,提出一种实现软件功能扩展的设计思路.[方法]设计时将Lua扩展模块以组件形式嵌入模拟软件中,使用C#语言配合.NET环境下的NLua库实现Lua语言的解释执行,然后在求解器和物性库的支持下实现扩展模型的求解,并以重油催化裂化六集总模型的计算为例进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关键组分的误差较小,扩展技术能得到有效应用.与Aspen Plus的同类功能相比操作繁琐度降低了54%.[结论]本研究为可扩展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流程模拟 Lua语言 模块化 扩展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期刊庆祝厦门大学建校暨化学学科100周年专辑序言
5
作者 孙世刚 林昌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百年沧桑,十秩辉煌。1921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信念和建设"世界之大学"的宏愿,倾资兴学,创办了厦门大学,建校伊始就设立"化学门"。一百年来,厦大化学人秉持嘉庚先生立校志向&... 百年沧桑,十秩辉煌。1921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怀着"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信念和建设"世界之大学"的宏愿,倾资兴学,创办了厦门大学,建校伊始就设立"化学门"。一百年来,厦大化学人秉持嘉庚先生立校志向"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广揽英才群贤毕至,历经刘树杞、刘椽、傅鹰、卢嘉锡、蔡启瑞、田昭武、张乾二等不同时期化学大家、名师前辈的开拓耕耘、学科引领、励精图治,一代代厦大化学人潜心科研、奋发拼搏、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卢嘉锡 立德树人 百年沧桑 立国之本 止于至善 张乾二 自强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VD生长的外延层掺杂氧化镓场效应晶体管 被引量:1
6
作者 郁鑫鑫 沈睿 +11 位作者 于含 张钊 赛青林 陈端阳 杨珍妮 谯兵 周立坤 李忠辉 董鑫 张洪良 齐红基 陈堂胜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18,共7页
本文基于Ga_(2)O_(3)MOCVD外延材料,开展了Ga_(2)O_(3)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和性能研究。为了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优化了外延层设计,将掺杂浓度提高至1×10^(18) cm^(-3)以上。通过长沟道器件提取的外延层的电子浓度和场效应迁移率分... 本文基于Ga_(2)O_(3)MOCVD外延材料,开展了Ga_(2)O_(3)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和性能研究。为了降低器件的导通电阻,优化了外延层设计,将掺杂浓度提高至1×10^(18) cm^(-3)以上。通过长沟道器件提取的外延层的电子浓度和场效应迁移率分别为2×10^(18) cm^(-3)和55 cm^(2)/(V·s),相应的沟道方阻为10.3 kΩ/sq。研制的栅漏间距2和16μm的Ga_(2)O_(3)MOSFET器件的比导通电阻分别为2.3和40.0 mΩ·cm^(2),对应的击穿电压分别达到458和2324 V。为了进一步提升器件的击穿电压,采用p型NiO制备栅电极,研制的Ga_(2)O_(3)JFET器件导通电阻显著增大,但击穿电压分别提升至755和3000 V以上。计算了不同栅漏间距器件的功率优值(P-FOM),发现其随栅漏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栅漏间距为8μm的Ga_(2)O_(3)MOSFET器件获得了最高的P-FOM,达到了192 MW/cm^(2),表明MOCVD外延技术在Ga_(2)O_(3)功率器件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镓 MOCVD外延 掺杂 比导通电阻 击穿电压 功率优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智华 傅钢 +5 位作者 吴玲玲 杨柳 任斌 谢兆雄 郑南峰 田中群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能源化学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能量获取、储存及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能源科学中的最主要分支之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进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我国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能源化学是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能量获取、储存及转换过程基本规律的学科,是能源科学中的最主要分支之一。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推进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我国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挑战,厦门大学相关单位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构建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严格把控博士生入学条件,实行导师组制度,组织累积考试、年度考核和例会报告等一系列措施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形成了本研协同、多学科协同、校内校外协同、国内国外协同和师生协同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可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模式 过程培养 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中梓醇的超声提取-树脂分离纯化工艺 被引量:6
8
作者 樊海燕 杨坤 +5 位作者 张晨晓 王先 何宁 王远鹏 孙道华 李清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83-2288,共6页
An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reparing catalpol from Radix Rehmanniae was optimized by a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ultrasonic extraction were thus established: 68% (vol) ethanol ... An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reparing catalpol from Radix Rehmanniae was optimized by a uniform experimental design.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ultrasonic extraction were thus established: 68% (vol) ethanol aqueous solution as extraction solvent,the volume(ml) to mass(g) ratio of extraction solvent to feed of 5∶1,the ultrasonic treatment time of 36 min.The crude catalpol obtained from the optimized ultrasonic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further purified by selective adsorption with macroporous resin.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and desorption yields of ten kinds of macroporous resins for catalpol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103 resin possessed the best performance.The properties of dynam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103 resin for catalpol were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on adsorption column.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were determined.The concentration of catalpol in the loaded sample solution was 6.15 mg·ml-1,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1,the volumetric percentage of ethanol in the eluting solvent was 75%,the elution flow rate was 0.5 ml·min-1 and the elution volume was 3.33 BV(bed volume).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purity of catalpol product eluted from the column packed with H103 resin reached 62.39% while that of the crude catalpol was only 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梓醇 超声提取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用于酰胺硼氢化还原
9
作者 王诗怡 陈超龙 +2 位作者 孔祥建 郑兰荪 龙腊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酰胺还原加氢是获得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高效但极具挑战性的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乙酰丙酮(Hacac)构筑的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Ce_(10)... 酰胺还原加氢是获得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的一种高效但极具挑战性的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乙酰丙酮(Hacac)构筑的稀土多核配合物[Ce^(Ⅲ)_(4)Ce^(Ⅳ)_(6)(μ_(3)⁃O)_(4)(μ_(4)⁃O)_(4)(acac)_(14)(CH_(3)O)_(6)]·2CH_(3)OH(Ce_(10))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实现了高效的酰胺硼氢化还原反应,产率可达50%~99%。此外,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抗抑郁药物苯乙胺的克级合成。通过核磁共振、单晶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该反应的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还原 稀土多核配合物 均相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制板微孔金属化工艺改进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防祖 吴伟刚 +1 位作者 田中群 周绍民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0-33,共4页
在分布有微孔的印制板上,按照印制板孔金属化工艺路线,研究并改进印刷板孔金属化工艺;探索乙醛酸化学镀铜工艺在印制板微孔金属化中的应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镀层的特点。结果表明,环保型乙醛酸化学镀铜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印制板... 在分布有微孔的印制板上,按照印制板孔金属化工艺路线,研究并改进印刷板孔金属化工艺;探索乙醛酸化学镀铜工艺在印制板微孔金属化中的应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镀层的特点。结果表明,环保型乙醛酸化学镀铜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印制板孔金属化加工工艺中。印制板孔金属化后,微孔内壁上的铜镀层紧密附着于内壁,颗粒较细小;虽然沉积铜颗粒排列相对疏松和不均匀,但能满足工艺要求。微孔外壁沉积出的化学镀铜层光亮、晶粒细小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板 孔金属化 乙醛酸 化学镀铜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晓亮 王翠渺 +6 位作者 刘书畅 叶文涛 崔景芹 王超志 陈伟平 张鹏 张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背景]锂化的正极与负极集流体组配构建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减少锂用量,是下一代低成本、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在首圈充电过程中,负极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的锂金属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 [背景]锂化的正极与负极集流体组配构建的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减少锂用量,是下一代低成本、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在首圈充电过程中,负极集流体表面原位沉积的锂金属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导致有限活性锂的不可逆损失和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进展]降低活性锂的消耗、提高锂金属沉积/剥离的可逆性是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关键挑战.目前,通过高容量正极材料预锂化结合现有电池制造工艺,设计适用于软包电池双盐电解液的体系,以及开发面向全固态电池的Ag-C负极等研究进展,推动了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快速发展.[展望]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性能指标距离商业化应用仍有显著差距.实验室的扣式电池到实用级软包电池的测试流程与参数需要标准化.利用多模态和原位表征技术来厘清锂沉积/剥离过程与界面形成机理,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工况下的可靠模型和修正训练,将有助于推动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内部复杂问题的快速、精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固体电解质界面 集流体 电解质 原位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与科研相结合的化工专业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翠雪 洪金庆 叶美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5-198,共4页
为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前沿研究技术,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整合科研资源,与科研良性结合,探索出科研与教学实验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化工专业实验 开放式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秸秆基活性炭对锌离子和MB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颖洁 努热曼古丽·图尔荪 +5 位作者 谢开 杨重阳 马承愚 楚刚辉 黄传敬 何遥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4-940,共7页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KOH碱化制备活性炭(CSAC),对其进行SEM、FTIR和BET表征分析,CSAC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1296 m^(2)/g,其大孔较发达,同时探究了CSAC对锌离子废水和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Zn... 以辣椒秸秆为原料,KOH碱化制备活性炭(CSAC),对其进行SEM、FTIR和BET表征分析,CSAC活性炭BET比表面积高达1296 m^(2)/g,其大孔较发达,同时探究了CSAC对锌离子废水和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别拟合Zn(II)和MB等温吸附过程,发现CSAC对Zn(II)和MB的等温吸附过程曲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在共吸附过程中,Zn(II)和MB分子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考察Zn(II)和MB各自单一吸附和相互影响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拟合Zn(II)吸附、MB吸附及MB和Zn(II)的共吸附过程,Zn(II)对MB吸附的影响远远小于MB对Zn(II)吸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辣椒秸秆 吸附 锌离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电解合成乙醛酸连续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晓慧 剡翔飞 +2 位作者 苏玉忠 李军 李清彪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429,共5页
针对传统草酸电解生产乙醛酸工艺只能间歇循环的缺陷,本文提出模拟连续化实验方案,并分别设计阴极冷却反应器和阴极冷却固定床反应器,探讨连续化实验的可行性.另外还考察了草酸饱和度和温度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保持草酸过饱... 针对传统草酸电解生产乙醛酸工艺只能间歇循环的缺陷,本文提出模拟连续化实验方案,并分别设计阴极冷却反应器和阴极冷却固定床反应器,探讨连续化实验的可行性.另外还考察了草酸饱和度和温度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保持草酸过饱和和利用变温操作可在反应停留时间(30m in)内于连续化反应过程中得到分别含有3.76%和3.66%乙醛酸的反应液,因此阴极冷却固定床反应器可望实现草酸电解还原乙醛酸的连续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电解法 阴极冷却固定床 连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团聚行为的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建模
15
作者 张家琦 曹志凯 +1 位作者 周华 张权聪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1793,共13页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因具有良好的混合与传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领域。流化床内气固混合剧烈,高温将导致排灰残留大量碳。传统流化床气化采用低温操作降低灰渣含碳量,但相应气化效率不足。为此,研究人员提出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通过...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因具有良好的混合与传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领域。流化床内气固混合剧烈,高温将导致排灰残留大量碳。传统流化床气化采用低温操作降低灰渣含碳量,但相应气化效率不足。为此,研究人员提出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通过煤灰有限度的团聚增加床层温度。团聚体尺寸是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的关键参数,因此需对颗粒团聚过程进行研究。灰熔聚气化炉内颗粒运动情况复杂,仅用实验方式进行分析会付出高昂成本,需结合反应器数学建模实现高效研究。然而,现有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数学模型很少体现颗粒团聚过程,并采用平均粒径模拟团聚体尺寸,无法准确描述反应器内实际的传递和反应过程。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模型:①气化炉分为鼓泡区和自由空域,鼓泡区由气泡相和乳化相组成,自由空域视为拟均相;②考虑床内灰分团聚现象建立颗粒团聚机制,并结合颗粒初始粒径分布描述鼓泡区内灰分团聚过程。然后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比实际装置的运行数据与模型的模拟结果,两者偏差小于10%,说明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本模型计算不同氧气煤比的团聚体尺寸和碳转化率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颗粒团聚对碳转化率的影响关系,团聚体处于临界尺寸时的碳转化率最大,若尺寸继续增加则颗粒无法维持流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 数学建模 初始粒径分布 团聚体尺寸 碳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自变量化学化工实验数据的新拟合方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盛景云 方维平 王跃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15-1518,共4页
The equation mostly used for correlating experimental data is normal polynomial:f(x,t) = c 0(t) +c 1(t)x+c 2(t)x 2+…+c n(t)x n.However correlation with this polynomial is undesirable when the curved surface formed by... The equation mostly used for correlating experimental data is normal polynomial:f(x,t) = c 0(t) +c 1(t)x+c 2(t)x 2+…+c n(t)x n.However correlation with this polynomial is undesirable when the curved surface formed by experimental data is not smooth or the correlating range of correlation is too large.In this paper, a new correlating equation for this purpose is proposed.There are no undetermined coefficients in the new equation. When this new equation is used for correlating different kinds of experimental data (curved surface), smaller errors will always be obtain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normal polynom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合 多项式 双自变量 压缩因子 热力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高性能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
17
作者 李新宇 杨学英 +5 位作者 陈琦琛 李睿洋 李伟 邓翊 张鹏 赵金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目的]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中离子传输缓慢、电极和电解质界面接触不良等问题,通过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高性能准固态电解质.[方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diacrylate,PEGDA]为单体,碳酸酯基液态电解质为增塑剂... [目的]为解决固态电解质中离子传输缓慢、电极和电解质界面接触不良等问题,通过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高性能准固态电解质.[方法]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diacrylate,PEGDA]为单体,碳酸酯基液态电解质为增塑剂和氧化铝涂覆的聚酰亚胺(PI@Al_(2)O_(3))隔膜为支撑膜,利用γ射线电离辐照技术实现原位固化,制得PEGDA基准固态电解质(PEGDA-based quasi solid electrolyte,PEGDA-QSE),考察PEGDA的质量分数和辐照剂量对制备的PEGDA-QSE性能的影响,并对优化条件下制得的PEGDA-QSE进行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液态高亲和性单体PEGDA经过γ射线辐照之后原位交联形成三维结构,并将液态小分子固定在其中,减少泄露以及燃烧风险.内部的小分子起到辅助离子传输、提升离子传导的作用.在PEGDA质量分数为10%、辐照剂量为30 kGy的条件下制备的PEGDA-QSE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0.69 mS/cm,电化学窗口为4.7 V.所组装的磷酸铁锂半电池在0.5 C倍率下稳定循环300圈,循环后容量为147.3 mAh/g.软包电池在机械断裂条件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结论]本研究基于γ^(60)Co辐照技术原位制备的PEGDA-QSE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优异的界面接触和安全性能等特点,为高性能固态锂电池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固态电解质 γ^(60)Co辐照 原位固化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用磷酸盐基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阳 杨慧雅 +5 位作者 周新东 胡雨涵 张子健 李凯文 林思睿 赵金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2,共18页
[背景]全球锂资源的不断消耗及大规模储能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亟需寻求低成本的储能系统候选者.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同时钠/锂离子电池之间相似的工作原理使部分生产设备可以兼容使用,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化学储能... [背景]全球锂资源的不断消耗及大规模储能需求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亟需寻求低成本的储能系统候选者.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同时钠/锂离子电池之间相似的工作原理使部分生产设备可以兼容使用,因此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化学储能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进展]正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着电池的成本,其物理化学和电化学行为也深刻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目前文献报道的正极材料主要有3类:层状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普鲁士蓝类似物和聚阴离子化合物.其中,磷酸盐基聚阴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安全性及倍率性能优异,是最有希望实现商业化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本文综述目前典型的磷酸盐基聚阴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储钠机制和电化学行为,并系统分析探讨了现阶段针对其电导率差、比容量低所进行的主流改性策略.[展望]目前磷酸盐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商业化中的主要挑战及发展方向包括对材料进行改性,获得接近理论的比容量,同时突出发挥其低成本、稳定的特点,关注材料的储钠及动力学机理,为推进其进一步开发和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聚阴离子化合物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E同质外延生长Sn掺杂β-Ga_(2)O_(3)(010)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19
作者 张子琦 杨珍妮 +5 位作者 况思良 魏盛龙 徐文静 陈端阳 齐红基 张洪良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4,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非故意掺杂(UID)和锡掺杂的β-Ga_(2)O_(3)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薄膜载流子浓度范围为3.2×10^(16)至2.9×10^(19) cm^(-3),载流子浓度为3.2×10^(16) cm^(-3)的非故意掺杂薄膜... 本文研究了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的非故意掺杂(UID)和锡掺杂的β-Ga_(2)O_(3)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薄膜载流子浓度范围为3.2×10^(16)至2.9×10^(19) cm^(-3),载流子浓度为3.2×10^(16) cm^(-3)的非故意掺杂薄膜显示出优异的室温迁移率,为125 cm^(2)·V^(-1)·s^(-1),在80 K时的峰值迁移率为875 cm^(2)·V^(-1)·s^(-1),达到了当前MBE生长的Ga_(2)O_(3)薄膜的先进水平。利用温度相关霍尔测试表征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计算得到锡掺杂剂的激活能为76.2 meV。通过散射模型的拟合计算,分析了这一系列同质外延薄膜的电子散射性质,在低温到高温过程中,来自本征缺陷的电离杂质散射及晶体中阴阳离子库仑力的极性光学声子(POP)散射限制了迁移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外延薄膜 掺杂 激活能 迁移率 输运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离子液体修饰的高性能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20
作者 邱安 王子涵 +3 位作者 董鑫 董金超 蒋玉雄 李剑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剂,运用各种谱学和电化学方法对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Li(G4)][FSI]含量对固态电解质的影响.[结果]当n(EO)∶n(Li)=20∶1时,与PEO-LiFSI-20∶1(PF-20)相比,制备的PEO-[Li(G4)][FSI]-20∶1(PGF-20)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未产生明显变化,在60℃下其锂离子电导率(0.44 mS/cm)和迁移数(0.253)明显提升.随着[Li(G4)][FSI]含量的增加,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其60℃下的锂离子电导率随之增加,而孔道直径和数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PGF-20的孔道直径最小、数量最少,且具有最低的对称电池过电位和最高的氧化电位.将PGF-20应用到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可以在60℃、0.5 C的条件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8.7%.[结论]溶剂化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得固态电解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孔道结构,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适量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可生成富含LiF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使其锂对称电池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本研究成功构筑基于溶剂化离子液体的高性能PEO基固态电解质,可为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溶剂化离子液体 固态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