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功能电极 Ⅲ.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智敏 吴辉煌 周绍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的电聚合,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埋在聚吡咯(PPy)基质中以构成生物功能电极。讨论了溶液pH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并用IR和交流阻抗谱对酶膜进行表征。GOD的固定化只有当pH>5.5时才能实现,由此推测酶... 利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吡咯的电聚合,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包埋在聚吡咯(PPy)基质中以构成生物功能电极。讨论了溶液pH和聚合电位对酶固定化的影响,并用IR和交流阻抗谱对酶膜进行表征。GOD的固定化只有当pH>5.5时才能实现,由此推测酶是以带负电的粒子嵌入PPy的。交流阻抗谱表明这一电极具有有界多孔电极的特征。探索了酶与电子传递体Fe(CN)_6^(3-)同时固定化的可行性。电化学固定化的GOD保持其生物催化活性,酶反应表观上遵循Michealis-Menten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功能电极 酶电极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包覆 AB_5 型金属氢化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南俊民 杨勇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8-191,共4页
通过改变处理溶液中铜的含量和pH值等包覆条件,考查了AB5型贮氢合金酸性包覆铜处理方法和相应金属氢化物电极的放电性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处理溶液的pH值对铜包覆速度和电极初期放电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 通过改变处理溶液中铜的含量和pH值等包覆条件,考查了AB5型贮氢合金酸性包覆铜处理方法和相应金属氢化物电极的放电性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处理溶液的pH值对铜包覆速度和电极初期放电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循环伏安实验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包覆铜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表面包覆层能通过形成氧化物,以CuO2-2的形式溶解到电解液中,并且溶解在电解液中的铜离子对氧化镍正极的电极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包覆 金属氢化物电极 电化学性能 碱性蓄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Ni金属玻璃中Zr_(x)Ni_(n-x)(n≤6)团簇形成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艺平 董昆明 +3 位作者 黄海晟 谭凯 林梦海 林连堂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86-792,共7页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 Nix Zr6 -x团簇的可能几何结构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了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小团簇 Nix Zrn-x(n≤ 5)倾向于生成平面结构 ,而 6原子团簇则是八面体或三棱柱构型更稳定 .在大部分情况下 Zr原子把电荷... 根据化学键理论与拓朴原理 ,设计了 Nix Zr6 -x团簇的可能几何结构 ,并用从头算方法进行了构型优化 .结果表明 ,小团簇 Nix Zrn-x(n≤ 5)倾向于生成平面结构 ,而 6原子团簇则是八面体或三棱柱构型更稳定 .在大部分情况下 Zr原子把电荷转移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团簇 金属玻璃 团簇形成 从头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环盘电极法研究亚硒酸的电化学还原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东 张瀛洲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用旋转环盘电极研究了亚硒酸在玻碳电极上的阴极行为。在4 mmol/l H_2SeO_3+0.2 mol/l H_2SO_4溶液中,电位比-0.39V稍负,亚硒酸可电化学还原至Se,而当电位比-0.45 V负时,则有H_2Se生成。结果表明,H_2SeO_3电化学还原经历中间历程。电化... 用旋转环盘电极研究了亚硒酸在玻碳电极上的阴极行为。在4 mmol/l H_2SeO_3+0.2 mol/l H_2SO_4溶液中,电位比-0.39V稍负,亚硒酸可电化学还原至Se,而当电位比-0.45 V负时,则有H_2Se生成。结果表明,H_2SeO_3电化学还原经历中间历程。电化学还原生成的蓝色硒为电惰性品种,可化学反应生成的红色硒具有电活性。根据电极转速与环、盘电流比值关系导出H_2Se与H_2SeO_1之间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为3.2×10~4 l/mol·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 旋转环盘电极 电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和分子水平层次的表面电化学与电催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6-93,共8页
本文从金属单晶表面电化学和模型电催化,分子水平上的电催化反应机理和反应途径控制,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及电催化剂表面化学状态与性能等四个方面,综述本研究小组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电化学催化 表面电化学 电催化 微观层次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聚对苯膜的现场ESR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福元 陈衍珍 +1 位作者 田昭武 陆君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52-456,共5页
本文用现场电化学-ESR联合测试的技术,对电化学聚对萃膜在浓H_2SO_4中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对苯膜具有高的电导率和相对低的自旋磁化率,极化子与偶极化子为主要导电者,并在一定的电位下相互转化,自旋粒子有很大的离域性。膜中... 本文用现场电化学-ESR联合测试的技术,对电化学聚对萃膜在浓H_2SO_4中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对苯膜具有高的电导率和相对低的自旋磁化率,极化子与偶极化子为主要导电者,并在一定的电位下相互转化,自旋粒子有很大的离域性。膜中链与链之间可能存在部分的氧桥结构,而引起体系结构的某些变化,使聚对苯膜的电导提高以及掺杂容易进行。掺杂量受电位控制,浓H_2SO_4中的HSO_4^-嵌入/脱嵌的电化学可逆性很好,最大掺杂量可相当于每5个苯环单元氧化出一个正电荷,可望将电化学聚对苯用作稳定的二次电池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膜 电化学聚合 电导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Ce ̄(4+)对化学镀镍层结构与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汤皎宁 杨防阻 +1 位作者 姚士冰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添加剂Ce4+对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合金镀层是非晶态结构,经400℃热处理1h后,镀层转变为晶态,均出现了Ni和Ni3P的衍射峰.差热分析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后获得的非晶镀层相变温... 研究了添加剂Ce4+对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性能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合金镀层是非晶态结构,经400℃热处理1h后,镀层转变为晶态,均出现了Ni和Ni3P的衍射峰.差热分析表明,加入稀土元素后获得的非晶镀层相变温度有所提高,热稳定性增加.同时,合金镀层中立方Ni的晶粒尺寸随镀液中Ce4+浓度增大有所增加,但添加剂Ce4+却使四方Ni3P物相的晶粒尺寸降低较多,这些结果表明Ce4+的加入对Ni-P合金镀层中各物相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化学镀 腐蚀 磷合金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钢在离子选择性涂层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周成 张瀛洲 +3 位作者 周绍民 辜志俊 张志刚 苏方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88-393,共6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A3钢表面涂装阴离子选择性、阳离子选择性和双极性有机涂层在3%NaCl溶液中的腐蚀和电化学行为,分析了不同离子选择性涂层对A3钢防蚀性能的差别。
关键词 离子选择性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阻抗数据的计算机拟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罗瑾 林仲华 田昭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00-504,共5页
提出一种根据描述电化学阻抗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电化学阻抗测量数据的新方法。新方法包括采用无解析关系式的曲线?合,利用单纯形法和复形法进行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适合于阻抗数据分析的目标函数及便于计算机迭代的等效电路阻抗值的直接... 提出一种根据描述电化学阻抗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电化学阻抗测量数据的新方法。新方法包括采用无解析关系式的曲线?合,利用单纯形法和复形法进行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适合于阻抗数据分析的目标函数及便于计算机迭代的等效电路阻抗值的直接计算法。根据这一方法编制 B ASIC 程序,并在一些电化学体系上运行,得到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 计算机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催化剂上化学吸附N_(2)的络合活化与加氢成氨 被引量:1
10
作者 廖代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5期456-458,共3页
关于Fe上N2的络合活化,业已提出若干原子簇模型^([1])。基于所得到的现场动态互补红外与拉曼光谱的实验结果^([2]),进行了EHMO计算,以便从理论上比较化学吸附N2的各种络合活化模式,并探测其加氢成氨的可能方式。 取α-Fe(111)面Fe_(7)... 关于Fe上N2的络合活化,业已提出若干原子簇模型^([1])。基于所得到的现场动态互补红外与拉曼光谱的实验结果^([2]),进行了EHMO计算,以便从理论上比较化学吸附N2的各种络合活化模式,并探测其加氢成氨的可能方式。 取α-Fe(111)面Fe_(7)原子簇及其络合活化的N_(2)为计算模型体系。模型-A为双端基加多侧基桥式对称平躺式,模型-B_(1)和B_(2)分别为单端基或准双端基加多侧基斜交式,模型-C为单端基加多侧基直插式。各模型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 络合活化 拉曼光谱 原子簇 相对位置 铁催化剂 加氢 直插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玻碳电极上二茂铁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11
作者 陈灿辉 李红 +3 位作者 周剑章 林仲华 朱伟 张全新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于旋转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茂铁于旋转电极的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极限电流平阶,而其交流阻抗谱则出现两个电容弧.二...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于旋转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茂铁于旋转电极的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极限电流平阶,而其交流阻抗谱则出现两个电容弧.二茂铁与DNA的作用,若受扩散过程控制则其极限扩散电流随DNA浓度增大而减小,而在电化学控制过程中则表现为电化学反应电阻随DNA浓度增大而增大.根据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由这两种方法数据拟合求得的二茂铁条件电位速率常数能够很好地相互吻合,但如存在DNA时,则其条件电位速率常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DNA 旋转圆盘电极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元素的双齿硫基配体八配位络合物的化学键
12
作者 王银桂 陈明旦 黄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2-375,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SCC-DV-X_?方法研究了双硫基配体八配位镧系元素络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配位结构中的化学键性质,结果表明此类配位结构的镧系元素配合物的共价性质是相当显著的,且镧系元素的4f轨道参加了与配体组成的成键分子轨道。
关键词 镧系 配合物 八配位 化学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电子传递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鸿平 吴辉煌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50-653,共4页
报道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在电化学预处理的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GC电极经过高电位阳极氧化,随后反复循环扫描的预处理,可使GOD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吸附GOD与该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近乎可逆。讨论了电化学预处理增强GOD吸附及直... 报道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在电化学预处理的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GC电极经过高电位阳极氧化,随后反复循环扫描的预处理,可使GOD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吸附GOD与该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近乎可逆。讨论了电化学预处理增强GOD吸附及直接电子传递的可能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预处理 GOD 直接电子传递
全文增补中
异丙醇在 Pt 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永红 尤金跨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3-95,共3页
采用微电极伏安技术,研究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rd=10μm)上氧化的稳态和暂态的电化学行为,得出一系列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异丙醇氧化反应的反应电子数n为1.95,扩散系数D为3.22×10-5cm2/s,传递系数... 采用微电极伏安技术,研究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rd=10μm)上氧化的稳态和暂态的电化学行为,得出一系列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异丙醇氧化反应的反应电子数n为1.95,扩散系数D为3.22×10-5cm2/s,传递系数β值为0.12,电极体系的交换电流密度J0为3.0×10-4A/cm2,标准速度常数Ks为1.60×10-4cm/s。由计算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上酸性水溶液体系中的氧化过程由稳态传质扩散及电化学极化联合控制,其中,异丙醇分子到电极表面的扩散吸附为快速步骤,吸附的异丙醇分子在电极表面脱氢为慢步骤;异丙醇在Pt微盘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为异丙醇脱氢生成丙酮的2电子转移反应,并由此推测其可能的反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铂微盘电极 电化学氧化 电极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镀液中CrO_3的电化学还原
15
作者 葛福云 许书楷 周绍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9-293,共5页
通过对酸性铬镀液的电化学测试以及对电极表面的XPS分析,发现在金属铬沉积前,铜阴极上发生多步骤的铬酸电还原反应,其中间产物与电极表面发生化学作用,形成主要成分为CuOCrOH的氧化膜;与此同时,电极表面附近形成阴极膜,氧化膜及阴极膜... 通过对酸性铬镀液的电化学测试以及对电极表面的XPS分析,发现在金属铬沉积前,铜阴极上发生多步骤的铬酸电还原反应,其中间产物与电极表面发生化学作用,形成主要成分为CuOCrOH的氧化膜;与此同时,电极表面附近形成阴极膜,氧化膜及阴极膜的存在引起异常的循环伏安图和负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液 氧化铬 电化学还原 阴极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铑上化学吸附的量子化学
16
作者 白震谷 陈德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用SCC-DV-X_a 法计算CO在金属氧化物助催的铑上的化学吸附。结果定量地证明了Blyhoider 关于CO 在过渡金属上化学吸附模型的正确性。含亲氧性助催剂有利于CO在铑表面的倾斜吸附。金属氧化物助催剂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铑反馈电子到CO的2... 用SCC-DV-X_a 法计算CO在金属氧化物助催的铑上的化学吸附。结果定量地证明了Blyhoider 关于CO 在过渡金属上化学吸附模型的正确性。含亲氧性助催剂有利于CO在铑表面的倾斜吸附。金属氧化物助催剂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铑反馈电子到CO的2π反键轨道,削弱C—O键,促进了CO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催化剂 量子化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子体系相互作用理论的键表方法
17
作者 李湘柱 张乾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本文应用作者最近提出的多电子体系键表方法研究化学子体系的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两种构造子体系对称性匹配分割波函数的方法,即置换群非标准基投影算子的方法和键表耦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子体系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应用本文的方法可... 本文应用作者最近提出的多电子体系键表方法研究化学子体系的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两种构造子体系对称性匹配分割波函数的方法,即置换群非标准基投影算子的方法和键表耦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子体系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应用本文的方法可在价键(VB)结构相互作用或组态相互作用(CI)水平上处理各种化学上重要的多电子体系(原子或分子)的分割及其相互作用问题,如分子间的或分子内的基团或壳层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子体系 分割 相互作用 键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烷氧化脱氢VMgO催化剂活性位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方智敏 翁维正 +1 位作者 万惠霖 蔡启瑞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5-531,共7页
应用低温EPR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浸渍法和硝酸盐法制备的两个系列VMgO催化剂的活性位.结果表明,只有在合适的制备条件下,生成了适量V4+离子的钒酸镁物相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含有适量V4+离子的正、焦钒酸镁可能是丙烷氧... 应用低温EPR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浸渍法和硝酸盐法制备的两个系列VMgO催化剂的活性位.结果表明,只有在合适的制备条件下,生成了适量V4+离子的钒酸镁物相才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含有适量V4+离子的正、焦钒酸镁可能是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VMgO催化剂的活性相.含有V4+的Mg3V2O8活性相的表面活性位结构可能为V4+-O-Mg-O-V5+,含有V4+的α-Mg2V2O7活性相的表面活性位结构可能为V4+-O-V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 氧化脱氢 VMgO催化剂 活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在金属表面活化的UBI-QEP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傅钢 吕鑫 +1 位作者 徐昕 万惠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70-1573,共4页
应用 UBI-QEP方法估算了金属表面上形成的活化吸附态 CO- 2 在 Cu(1 1 1 ) ,Pd(1 1 1 ) ,Fe(1 1 1 )和Ni(1 1 1 )表面上的吸附热 ,计算了各种相关反应的活化能垒 .结果表明 ,CO- 2 在 4种过渡金属表面的相对稳定性的顺序为 Fe>Ni>... 应用 UBI-QEP方法估算了金属表面上形成的活化吸附态 CO- 2 在 Cu(1 1 1 ) ,Pd(1 1 1 ) ,Fe(1 1 1 )和Ni(1 1 1 )表面上的吸附热 ,计算了各种相关反应的活化能垒 .结果表明 ,CO- 2 在 4种过渡金属表面的相对稳定性的顺序为 Fe>Ni>Cu>Pd;在 Fe和 Ni表面上 CO- 2 较易生成 ,且容易进一步发生解离反应 ,在 Fe表面会解离成 C和 O吸附原子 ,而在 Ni表面上解离的最终产物为 CO和 O;在 Cu表面上 ,CO- 2 虽较难形成 ,但其加氢反应的活化能比解离反应低 ,因此加氢反应是其进一步活化的有效模式 ;在 Pd表面上 ,CO- 2 吸附态在能量上很不稳定 ,所以 CO2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金属表面活化 UBI-QEP方法 甲醇 合成 加氢 二氧化碳 吸附 铜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催化剂上CO_2吸附的TPD和TPSR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基涛 张伟德 +1 位作者 陈明旦 区泽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17,共4页
采用TPD、TPSR技术研究了铜基催化剂上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2在铜基催化剂上有4个TPD峰,它们代表催化剂表面上的Cu和受ZnO作用的Cu分别对CO2进行线形吸附和桥式吸附的结果。TPSR谱研究表明催化剂... 采用TPD、TPSR技术研究了铜基催化剂上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2在铜基催化剂上有4个TPD峰,它们代表催化剂表面上的Cu和受ZnO作用的Cu分别对CO2进行线形吸附和桥式吸附的结果。TPSR谱研究表明催化剂预吸附CO后,它能增加有利于甲醇合成的CO2吸附和抑制CO2加氢的逆水汽变换反应,从而增加合成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态 二氧化碳 加氢 甲醇合成 铜基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