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机理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会平 傅志鸿 +1 位作者 叶李艺 钟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83,共5页
通过研究pH值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的影响,活性炭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再生效率和循环再生对活性炭再生效率的影响,结合以前的有关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过程机理中包括电脱附,NaOH 碱再生,NaClO 化... 通过研究pH值对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的影响,活性炭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再生效率和循环再生对活性炭再生效率的影响,结合以前的有关研究结果分析认为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过程机理中包括电脱附,NaOH 碱再生,NaClO 化学氧化等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再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再生 电化学 多孔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会平 叶李艺 +1 位作者 傅志鸿 张盛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20,共4页
本文在测定了苯酚于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添加 2 %NaCl对吸附平衡的影响基础上 ,对用苯酚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在一个搅拌槽电化学反应器中进行了再生试验研究。在室温条件下 ,通过改变再生电流的大小 ,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 。
关键词 活性炭 电化学再生 吸附剂 含酚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会平 钟辉叶 李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33,共3页
选择椰壳水处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处理低浓度苯酚废水,在室温条件下,在静止的电化学电极上对吸附苯酚后的活性炭进行电化学再生,探讨了各个操作参数对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的效率较好,... 选择椰壳水处理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吸附处理低浓度苯酚废水,在室温条件下,在静止的电化学电极上对吸附苯酚后的活性炭进行电化学再生,探讨了各个操作参数对活性炭的电化学再生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再生活性炭的效率较好,基本没有二次污染。再生效率随着电解质(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1%以后基本没有变化。同时,再生效率随着再生电流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再生时间的增加,再生效率亦随之提高,但到5h以后,再生效率基本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再生 电化学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胞外漆酶酶活力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涓 肖亚中 +1 位作者 王怡平 李清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93-898,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胞外漆酶 (L accase)的活力 ,分别以 2 ,2’-连氮 -二 (3-乙基苯并噻唑 - 6 -磺酸 ) (简称 ABTS)、丁香醛连氮、愈创木酚和邻联甲苯胺为底物 ,比较了这 4种底物对漆酸的敏感性 ,探讨了酶...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胞外漆酶 (L accase)的活力 ,分别以 2 ,2’-连氮 -二 (3-乙基苯并噻唑 - 6 -磺酸 ) (简称 ABTS)、丁香醛连氮、愈创木酚和邻联甲苯胺为底物 ,比较了这 4种底物对漆酸的敏感性 ,探讨了酶反应时间、温度、缓冲液及其 p H值和底物与酶的用量等条件对漆酶催化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底物 酶活力 蜜环菌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上铅的解吸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薇 吴涓 +2 位作者 李清彪 邓旭 刘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1-484,共4页
报道了Pb2+从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上的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HCl、HNO3、NaCl、Na2S2O3、EDTA和柠檬酸都是有效的解吸剂,以硝酸的解吸效果为最好.考察了解吸剂浓度、解吸剂用量、解吸时间对解吸效果的影响... 报道了Pb2+从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上的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HCl、HNO3、NaCl、Na2S2O3、EDTA和柠檬酸都是有效的解吸剂,以硝酸的解吸效果为最好.考察了解吸剂浓度、解吸剂用量、解吸时间对解吸效果的影响,当硝酸浓度为 0.1 mol/L,解吸时间为 10 h,解吸剂用量为 50 mL时,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达98%以上.菌丝球重复使用四次,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展齿革菌 菌丝球 吸附 解吸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健康食品添加剂二十八烷醇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宋建华 刘正阳 +3 位作者 程建新 祝以湘 陈明德 郭奇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14-418,共5页
以国产天然蔗蜡,蜂蜡及虫蜡为原料,寻求获得二十八烷醇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二十八烷醇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生物吸附的基础和过程研究 被引量:88
7
作者 刘刚 李清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本文介绍了近几十年来生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并从单离子吸附和多离子吸附两方面对生物吸附的机理、吸附平衡。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吸附 多离子 废水处理 基础研究 过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萃取制备硫酸钾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黎四芳 张俊弘 +1 位作者 林海青 石称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研究了反应萃取制备硫酸钾的过程.结果表明,三辛胺-异戊醇混合萃取剂对盐酸有良好的萃取性能,一级萃取时反应在常温下的单程转化率为88.64%,产品硫酸钾中含氯量为0.18%,达到国标优等品标准.
关键词 萃取 硫酸钾 钾肥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环状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会平 黄培泉 叶振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制备色谱分离技术──连续环状离子交换色谱CAC,建立了二维稳定连续环状离子交换色谱的数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适当转化,二维稳态CAC过程可转化为一维非稳定色谱过程。分别改变CAC进料浓度、进料流速...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制备色谱分离技术──连续环状离子交换色谱CAC,建立了二维稳定连续环状离子交换色谱的数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适当转化,二维稳态CAC过程可转化为一维非稳定色谱过程。分别改变CAC进料浓度、进料流速及冲洗流速等操作条件,测定了CAC对果葡糖的分离性能。同时,用固定床线性色谱理论对CAC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相吻合。实验得出,连续环状离子交换色谱对果葡糖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离子交换 色谱 分离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啤酒酵母连续发酵动力学模型中总有效因子η_s的计算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旭 李清彪 岑沛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90-395,共6页
对固定化啤酒酵母的乙醇连续发酵动力学模型引入了一个综合考虑颗粒内外扩散的总有效因子以简化模型的计算.文中对该有效因子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得出了具体的计算式,并对该因子出现大于1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固定化 发酵 有效因子 动力学模型 啤酒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味剂三氯蔗糖的合成工艺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素梅 黎四芳 +1 位作者 张海广 吕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6-57,61,共3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新型强力甜味剂三氯蔗糖的生产与应用概况,主要介绍了三氯蔗糖的合成工艺进展。
关键词 三氯蔗糖 蔗粮 甜味剂 氯化 合成甜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在铜铬银浸渍炭上催化氧化的本征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会平 叶李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了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如床层高度 ,催化剂颗粒粒度 ,比速和温度等 ,测定了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反应转化率 ;同时 ,根据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的机理模型 .实验结... 研究了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如床层高度 ,催化剂颗粒粒度 ,比速和温度等 ,测定了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反应转化率 ;同时 ,根据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的机理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范围内 ,CO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床层上的本征反应是一个表面反应控制的一级催化反应 ,反应的活化能是 10 7.2 3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炭 固定床反应器 一氧化碳 本征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 反应机理 活性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和正丁醇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酯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金龙 郑荣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4-227,共4页
以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的催化剂用量、醇/醇摩尔比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2.52gcat/molHAc、醇/酸摩尔比为1和110~120℃,并从... 以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的催化剂用量、醇/醇摩尔比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2.52gcat/molHAc、醇/酸摩尔比为1和110~120℃,并从温度与酯化速度的关系求出反应级数(n),反应速度常数(k)和反应活化能(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动力学 乙酸 正丁醇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_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反应的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正鸿 詹晓力 +1 位作者 陈丰秋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91-997,共7页
应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N β 氨乙基 γ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D4/APAEDMS)的本体开环共聚动力学 .在兼顾模拟精度与计算经济性基础上 ,模拟过程采用自由体积理论简化处理扩散效应并与本征反应动力学耦合 .本征... 应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N β 氨乙基 γ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D4/APAEDMS)的本体开环共聚动力学 .在兼顾模拟精度与计算经济性基础上 ,模拟过程采用自由体积理论简化处理扩散效应并与本征反应动力学耦合 .本征动力学常数通过模拟主要共聚基元反应得到 ,基于优化的动力学常数通过模拟从分子水平揭示 :(1 )D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存在总活性基团的“稳态”行为 ;(2 )D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反应过程的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系数存在“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4 APAEDMS 本体开环共聚 动力学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传质界面扰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晓祥 高浩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3-238,共6页
选用几种典型液液体系,对一相为膜流动时伴随有界面扰动的传质进行了研究.实验在类似湿壁塔的扩散槽中进行,利用激光全息干涉装置拍摄传质界面现象的全息图,分析界面扰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获得了传质系数增强因子的关联式.
关键词 传质 界面扰动 液液传质 MARANGONI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法研究烷基叔胺对盐酸、硫酸的萃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黎四芳 林海青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叔胺体系萃取剂萃取盐酸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证实了萃取剂的萃取机理,确定了过程在所选定因素的水平范围内的最优条件:1.54mol/L盐酸,50%体积浓度的叔胺,10%体积浓...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叔胺体系萃取剂萃取盐酸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证实了萃取剂的萃取机理,确定了过程在所选定因素的水平范围内的最优条件:1.54mol/L盐酸,50%体积浓度的叔胺,10%体积浓度的异戊醇.同时进一步考察了萃取剂萃取分离盐酸和硫酸过程中因素对其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法确定主次因素并选择最优工艺条件:1.44mol/L盐酸,10%体积浓度的叔胺,10%体积浓度的异戊醇,0.78mol/L硫酸.对研究溶剂萃取法从氯化钾制硫酸钾的工艺优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 硫酸 萃取 正交实验 烷基叔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酸的络合萃取和萃吸平衡研究
17
作者 张会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896-900,共5页
以羟基乙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为分离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系统的相平衡实验和萃淋树脂的萃吸平衡实验,研究了羟基酸的络合萃取和萃吸分离过程,初步探讨了利用络合萃取的过程机理筛选萃淋树脂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7301萃淋树脂对柠... 以羟基乙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为分离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系统的相平衡实验和萃淋树脂的萃吸平衡实验,研究了羟基酸的络合萃取和萃吸分离过程,初步探讨了利用络合萃取的过程机理筛选萃淋树脂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7301萃淋树脂对柠檬酸的萃吸性能最好,TRPO萃淋树脂的次之,TBP萃淋树脂的相对较小,萃淋树脂的萃吸性能好坏与对应的溶剂的Lewis碱性强弱相对应.初步可以认为,可以利用络合萃取过程的有关实验结果来筛选合适的萃淋树脂进行稀溶液的萃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萃取 吸附平衡 萃淋树脂 羟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条件对乙苯脱氢催化剂相结构和耐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深峻 祝以湘 +2 位作者 何淡云 余加良 郑宗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XRD和冷水浸泡或后煮沸的方法分别研究乙苯脱氢催化剂的相结构和耐湿性,表明催化剂耐湿性的改善取决于K_2Fe_(22)O_(34)相的存在,而只有在高于900℃的温度下煅烧才能大量生成K_2Fe_(22)O_(34),但它与催化活性似乎并无直接关系。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苯乙烯 耐湿性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泡剂ADC改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龙敏 黎四芳 蔡兰珍 《塑料》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系统地概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发泡剂ADC进行改性的研究状况 ,并探讨了未来发泡剂ADC改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发泡剂 ADC 复合发泡剂 改性 氮二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