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_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英文)
1
作者 王楠 梁柱荣 +4 位作者 王欣 徐雪青 方军 王军霞 郭华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31-1337,共7页
分别以Cu I和In Ac3作为铜源和铟源,十二硫醇(DDT)作为硫源,采用直接加热法合成不同尺寸的Cu In S2(CIS)量子点.运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征其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 分别以Cu I和In Ac3作为铜源和铟源,十二硫醇(DDT)作为硫源,采用直接加热法合成不同尺寸的Cu In S2(CIS)量子点.运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征其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CIS量子点为黄铜矿结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量子点逐渐长大,吸收光谱的激子吸收峰逐渐红移,表现出量子尺寸效应.采用巯基乙酸为双功能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IS敏化的Ti O2薄膜.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得出,巯基乙酸上的羧基与Ti O2表面羟基连接,另一端上的巯基代替长链的DDT与CIS耦联,将CIS成功锚定在Ti O2表面.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容易实现CIS在Ti O2表面的吸附.太阳电池光电性能测试表明,粒径大小约为3.6 nm的CIS量子点表现出最优的吸附能力以及光电转换性能.进一步采用连续离子吸附层法对CIS敏化的Ti O2薄膜进行Cd S包覆,光电转换性能大大提高,其效率达到2.83%,这主要源于Cd S的包覆钝化了CIS的表面缺陷,有效地降低了电子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铟硫 量子点 敏化太阳电池 多功能耦联剂 巯基乙酸 辅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