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运动员流动现象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延辉 秦海霞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训练体制角度探讨辽宁省运动员外流的原因。分析运动员的流动意识与途径,人才流动对运动员自身、流出地、流入地等的影响。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应是既能满足运动员...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训练体制角度探讨辽宁省运动员外流的原因。分析运动员的流动意识与途径,人才流动对运动员自身、流出地、流入地等的影响。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应是既能满足运动员“经济人”需求,同时又能实现其“社会人”的愿望。提出建立有偿转让机制、实现体育人才市场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运动员 人才流动 市场化 经济社会学 有偿转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7
2
作者 欧阳马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3,共7页
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 ,经历了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开创阶段、以默顿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和以标签学派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 ,研究对象也从违规行为转变为社会定义和标签。依据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 ,可以将西方越轨... 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 ,经历了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开创阶段、以默顿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和以标签学派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 ,研究对象也从违规行为转变为社会定义和标签。依据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 ,可以将西方越轨社会学划分为结构功能、社会解组、亚文化群、社会控制、标签、日常生活方法、冲突等七大流派。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中上阶级违规问题、单位违规问题、跨学派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将成为重要研究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越轨社会学 犯罪 社会控制学派 冲突学派 越轨现象 结构功能学派 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 亚文化群学派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化、体系化和基础化:郑杭生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品格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80,F0003,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理论品格 本土化 基础化 体系化 中国社会学 学术历程 学术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百年发展与互动
4
作者 朱冬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2-99,共8页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间形成一种特殊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社会学采借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参与观察法和比较法,并注重对小型社区的定性研究;另一方面,原本以异文化为研究旨趣的人类学则回归本土,介入...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间形成一种特殊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社会学采借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参与观察法和比较法,并注重对小型社区的定性研究;另一方面,原本以异文化为研究旨趣的人类学则回归本土,介入了对汉民族社区特别是乡村社会的研究,二者之间因之形成一种相互交叉的局面。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互动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从而推动这两门学科的本土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人类学 学科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公平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贺东航 储建国 朱冬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对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认为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有些地方却没有很好地兼顾到社会公平。目前我们急需从理论上建立一种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论述,这些原则包...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对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认为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有些地方却没有很好地兼顾到社会公平。目前我们急需从理论上建立一种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论述,这些原则包括处境公平、民主治理和法律平衡,以此处理其公平正义问题,并将其稳妥地运用于地权改革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处境公平 民主治理 法律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延辉 张美生 陈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共5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社会学方法,考察社会资本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对运动员事业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其独特的作用方式是:社会资本以运动员的人力资本为基础并在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运动员 社会关系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打工青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以深圳市宝安区外来打工青年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文霞 朱冬亮 邓鑫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9期40-50,共11页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外来打工青年为个案,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外来打工青年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特点及其局限性。以此为出发点,设想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引入社会支持网络当中,从个人、小组及社区层面展开,以加强现有支持网...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外来打工青年为个案,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外来打工青年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特点及其局限性。以此为出发点,设想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引入社会支持网络当中,从个人、小组及社区层面展开,以加强现有支持网络的作用,弥补网络缺失或不足引起的种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业务工青年 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 家庭支持系统 亲友支持系统 职业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对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距离 被引量:34
8
作者 胡荣 王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根据"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调查"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以及其对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社会距离的影响。在社会资本的三个因素中,网络密度与社会距离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人们交往圈子中亲属所占的比例越大,... 根据"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调查"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以及其对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社会距离的影响。在社会资本的三个因素中,网络密度与社会距离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人们交往圈子中亲属所占的比例越大,那么其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就越远;网络多元性对社会距离具有负向影响,即一个人所拥有的资源越多,那么其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距离越近。信任有助于减小社会距离,普遍信任因子和特殊信任因子都对因变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个人对他人的信任度越高,尤其是对社会中不稳定关系的信任度越高,那么其感觉到与外地人的社会距离越近。不过,社团参与对于社会距离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资本 社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资本建构 被引量:34
9
作者 胡荣 胡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03,共6页
根据2005年1月在厦门市问卷调查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的构成与影响因素。测量居民社会交往的变量可以分为社交团体参与、非正式交往和社区团体参与三个因子。因子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对城市居... 根据2005年1月在厦门市问卷调查的数据,本文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社会交往的构成与影响因素。测量居民社会交往的变量可以分为社交团体参与、非正式交往和社区团体参与三个因子。因子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对城市居民的社交团体和社区团体的参与程度有显著性的影响。横向关系的社团对于社会资本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团参与还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 社团参与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 被引量:16
10
作者 胡荣 陈斯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114,共5页
根据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及影响时尚消费方式的因素。因子分析表明,餐馆聚餐、名店购物、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名牌高档耐用品、艺术装饰品,这5种消费方式可以抽取时尚消费因子。回... 根据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及影响时尚消费方式的因素。因子分析表明,餐馆聚餐、名店购物、坐出租车或私家车、名牌高档耐用品、艺术装饰品,这5种消费方式可以抽取时尚消费因子。回归分析发现,社会阶层对"时尚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人们正是通过对消费方式的选择,建构自我认同的社会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消费 社会阶层 符号意义 消费因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的社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延辉 陈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7,共10页
社会质量概念起源于欧洲,它的提出旨在促进社会政策的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社会质量概念传入亚洲以来,亚洲学者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对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架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社会质量理论是研究社会发展模式的最新理论之... 社会质量概念起源于欧洲,它的提出旨在促进社会政策的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自社会质量概念传入亚洲以来,亚洲学者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对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架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社会质量理论是研究社会发展模式的最新理论之一,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质量理论进行引介的较多,对于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社会创新以及社区建设六个方面,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深圳市和厦门市的社会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社会创新 社会赋权 社会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社会资本构成的差异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荣 胡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70,共7页
根据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城、厦门城区及同安农村三地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构成情况与差异,可以发现,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构成差异十分显著。首先,农村居民的团体活动参与程度及社团参与数量... 根据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在福建省安溪县城、厦门城区及同安农村三地的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构成情况与差异,可以发现,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构成差异十分显著。首先,农村居民的团体活动参与程度及社团参与数量均低于城市和城镇居民,这主要是由城乡之间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差距造成的。其次,从城乡居民在对他人信任程度的差异上看,农村居民对亲属密友、一般熟人朋友的信任度相对高于城市和城镇居民,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社会特征所致。再者,城乡居民在互惠规范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农村社区与城市及城镇社区之间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社会资本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冬亮 高杨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7,共10页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海西核心区,福建省各地近年来以提升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创新基层社会"微治理"及打造两岸合作...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海西核心区,福建省各地近年来以提升社会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创新基层社会"微治理"及打造两岸合作治理新模本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文化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大力提升社会协同和参与治理的力度和水平,基本建立了社会"协同合作治理"的体制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创新 实践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 被引量:191
14
作者 张友琴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100,107,共8页
要提高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的效率 ,必须关注支持的发送与传递的实践过程。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的工作模式 ,把支持与被支持视为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 ,以整合社会支持资源、建立弱势群体自身的社会支持网为目标 ,协助解决... 要提高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的效率 ,必须关注支持的发送与传递的实践过程。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的社会支持网的工作模式 ,把支持与被支持视为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 ,以整合社会支持资源、建立弱势群体自身的社会支持网为目标 ,协助解决支持传递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及时跟进各种措施 ,以推动弱势群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为此 ,以社区为基地 ,培育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公益团体 ,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等是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支持网 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凝聚的测量:深圳社会质量调查数据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艳华 黄云凌 徐延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本文立足于沃尔夫冈·贝克等人的社会质量理论,借鉴和调整了艾伦·沃克的指标体系,用以探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会凝聚状况,并据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质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社会凝聚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阶层、城... 本文立足于沃尔夫冈·贝克等人的社会质量理论,借鉴和调整了艾伦·沃克的指标体系,用以探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会凝聚状况,并据此评估转型期的社会质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社会凝聚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阶层、城乡和代际差异。低收入阶层、农村人口和年轻人的社会资本、社会参与、利他意愿及社区认同普遍偏低。因此,当前政府应调整资源分配机制,促进社会成员的社会参与,提升社会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社会凝聚 社会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 被引量:53
16
作者 童敏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204,共11页
虽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与西方明显不同,即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缺乏、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要求不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欠缺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稳定性不足,这些因素影响了在... 虽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其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与西方明显不同,即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缺乏、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要求不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身份欠缺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稳定性不足,这些因素影响了在目前中国本土处境下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专业服务关系,由此也导致了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督导者需要承担与西方督导者不同的基本角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设计者、专业服务需要的转化者、日常专业服务的指导者和专业服务的培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社会工作 专业实践 督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排斥机制分析 被引量:48
17
作者 朱冬亮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2-128,共7页
2003-2006年,我国率先在福建、江西等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事实上,在不少农村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但是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少社会排斥因素,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导致林... 2003-2006年,我国率先在福建、江西等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事实上,在不少农村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但是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少社会排斥因素,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导致林权集中到某些经济实体以及少数人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林权制度改革设计的“耕者有其山”的目标和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社会排斥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心理资本与居民健康的城乡比较 被引量:26
18
作者 池上新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3,112,共9页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08),从社会网络、心理资本的视角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教育程度对于农村居民健康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城市居民;社会网络有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对于城乡居民的健康呈现不同... 利用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2008),从社会网络、心理资本的视角比较分析了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教育程度对于农村居民健康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城市居民;社会网络有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对于城乡居民的健康呈现不同的作用效应,即网络规模更有助于农村居民的健康,而网络资源总量更有助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心理资本有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其中韧性因子对城乡居民的健康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乐观因子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更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自信因子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更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心理资本 自感健康 城乡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方融合: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和本土化 被引量:25
19
作者 童敏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包含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基本纬度,由于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个人与他人的截然分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这三个基本纬度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超个人心理学和超个人社会工作以及随后开展的...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包含能力建设、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三个基本纬度,由于内部心理与外部环境、个人与他人的截然分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这三个基本纬度处于相互割裂的状态。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超个人心理学和超个人社会工作以及随后开展的有关灵性的研究,为整合三个基本纬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它们缺乏清晰、一致的理论假设,欲达到完美的整合仍有一段距离。现引入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三个基本纬度的整合提供基本的理论框架,它将使西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生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超个人视角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失地青年女劳力的转移与就业——厦门市海沧区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冬亮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43,共5页
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调查研究个案,探讨失地农村富余青年女劳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和那些年龄在35岁以上的农村妇女相比,年轻女劳力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海沧区农村富余青年女劳力转移... 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调查研究个案,探讨失地农村富余青年女劳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从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和那些年龄在35岁以上的农村妇女相比,年轻女劳力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海沧区农村富余青年女劳力转移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工资待遇偏低、部分富余女劳力就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外来女工的竞争、政府的协调服务不完善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失地青年女劳力 劳动力转移 海沧区 就业工作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