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侃 李建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 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会议纪要
2
作者 王日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3月31日-4月3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东道主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领导,特邀代表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 3月31日-4月3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东道主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领导,特邀代表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岂之、王庭科、委员周伟洲等共21人,出席了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议,此次会议是依据今年初成立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部署而召开的。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郑学檬副校长主持了这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历史学科 历史教学 华南地区 教学改革 基地班 华中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历史系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本位: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一种可能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q... 王朝兴衰、社会形态演进、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分析模式与阐述框架,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揭示中国历史的本质与奥秘,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都程度不同地忽略了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人。"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国人"的历史,是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不断"适应"并"改造"其所处的环境,摸索并建立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组织与制度,创造并不断"改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的历史。"人为本位"的中国历史学,应当是叙述、分析、阐释这一历史过程的学问;其根本目标是揭示"中国人"的人性,包括具体个人的"个人性"、不同意义与层面的人群的"人群性",以及作为文化人群的"中国人"的人性;认识、叙述历史事实与历史过程,理解、认识关于历史的认识,都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以"中国人"作为历史叙述与认识,以及认识历史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学研究 历史叙述 历史认识 人为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学与心理分析--表现危机的学问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国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190,192,共10页
从19世纪学科专业化开始,历史学与其他科学,例如与心理学在对待时间、因果关系和理解社会上的路数各有不同。从19世纪末泰纳开始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释历史,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历史学家在记忆研究中专注于集体心理,都可以发现他们从其... 从19世纪学科专业化开始,历史学与其他科学,例如与心理学在对待时间、因果关系和理解社会上的路数各有不同。从19世纪末泰纳开始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解释历史,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历史学家在记忆研究中专注于集体心理,都可以发现他们从其所处的时代出发,在追溯历史的过程中塑造个人认同和民族国家认同。历史学和心理学都是解释事实的学问,在"现在"的时间框架和行动中探寻思想、情感赋予个体或文化的多重意义。好的分析和解释应该在历史文本的基础上,建构出行动者的目的及其行动的意义。历史学和心理学相似,都表达了时代、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因而表现了危机--"情节的突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数字化的今天,都应该将心理分析当作诠释过去时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分析 实证主义 文化记忆 历史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历史回顾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淼 吴春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历史 外销 中国 事实证明 明清时期 印度洋 大西洋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元光“光州固始说”证伪——以相关陈氏族谱世系造假为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际平 谢重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靠的历史文献推定,陈元光先世来自河东,落籍岭南,成为漳潮一带本地豪帅。由此可见,福建文化曾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中原",是个比较宽广的概念,绝不限于河洛,更不限于河南固始一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岭南道 陈元光 谱牒造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海界与海洋历史权利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国桢 周志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6-32,共7页
海界,指人为划定的一定海域的地理界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海界的记述,蕴涵着中国人对海界的自主认知。古代海界的观念与海洋历史权利相联系:国境海界的划分是海域主权的意思表示;地方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的海... 海界,指人为划定的一定海域的地理界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海界的记述,蕴涵着中国人对海界的自主认知。古代海界的观念与海洋历史权利相联系:国境海界的划分是海域主权的意思表示;地方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的海界,反映海域主权派生的行政管辖权和军事控制权;民间社会的海界,体现个人或宗族使用海域的权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海界 海洋历史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盐徒惯海”到“营谋运粮”:明末淮安水兵与东江集团关系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日根 陶仁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3,178,共8页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朝与后金之间爆发辽东战争。明将毛文龙在镇江大捷中建立功勋,却因朝廷党争而遭到排挤,他驻军皮岛,时常出现粮饷供应不到位情况,而与朝廷关系紧张。由淮安盐徒、灶丁及早期黄渤海海域海上活动人群征募而来的水兵,...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朝与后金之间爆发辽东战争。明将毛文龙在镇江大捷中建立功勋,却因朝廷党争而遭到排挤,他驻军皮岛,时常出现粮饷供应不到位情况,而与朝廷关系紧张。由淮安盐徒、灶丁及早期黄渤海海域海上活动人群征募而来的水兵,与毛文龙建立起密切的主从关系。当毛文龙遭孤立被疑为割据一方时,这些淮安籍水兵中不少人转化为海商,从而确保了毛文龙集团的粮饷供给。由淮安海上人群的沉浮,可窥见明末海上力量的难以长成,淮安海上人群较闽粤沿海海上力量遭遇更加艰难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文龙 淮地水兵 东江集团 海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农村的社会矛盾——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史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饶伟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入土地革命运动,从而使党的革命斗争充满了复杂性,而不完全表现为单纯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下,结合区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有可能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现代土地革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土地革命 社会分化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匠籍制度下匠户的户籍与应役实态——兼论王朝制度与民众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永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7,共8页
明代实行的匠户世袭制度,对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这一制度为民众社会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动力和契机。为承担世袭性的匠役,从明初开始,不少匠户就与没有血缘联系的匠户合充匠户户籍。随着时间推移,匠户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权... 明代实行的匠户世袭制度,对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一,这一制度为民众社会关系的建构提供了动力和契机。为承担世袭性的匠役,从明初开始,不少匠户就与没有血缘联系的匠户合充匠户户籍。随着时间推移,匠户内部形成了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为处理这些关系,负责料理本户服役事务的户首也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匠户在制度的推动下,超越"原生性归属"的界限,与本无社会关系的其他民众打交道。其二,这一制度拓宽了民众的空间活动范围。明代匠户分为住坐和轮班两种,轮班匠需定期前往指定地点服役,住坐匠除在固定地点应役外,尚需轮流承担繁重的解运任务。为了服役,匠户不得不定期前往政府指定的地区,参与区域性乃至跨区域的空间流动,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空间活动范围被大大拓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匠户 户籍 王朝制度 民众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 被引量:18
11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3,共9页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此即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此即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之下,又存在着大区的核心区以及高层、中层、低层政区的核心区等不同层级的核心区;王朝国家即通过控制不同层级的核心区,以实现对帝国疆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核心区 基本经济区 控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1950年印尼与中国建交前后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衍德 许振政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20-29,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对华关系 政治背景 哈达内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娜 陈衍德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2期47-57,共11页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济收入来源与用途的转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福建会馆 结构 功能 华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演变新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衍德 任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 ,华人经商”的局面 ,但二者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 ,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 ,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新经济政策时期马、华经济差距有所缩小 ,但马来人的... 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 ,华人经商”的局面 ,但二者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 ,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 ,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新经济政策时期马、华经济差距有所缩小 ,但马来人的政治、文化特权依旧 ,族际矛盾有增无减。新发展时期这一矛盾才趋于缓解。马、华族际关系的特点是政治上既合作又竞争 ,经济上既互补又此消彼长 ,文化上既对立又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 马来人 族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群整合的历史记忆与“祖籍认同”象征: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1,共8页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与建构新加坡华人社群“祖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承载着祖籍原乡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内部社群认同与整合的意义,以及历经从移民时代到本土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沉淀,“祖神”逐渐成为当代维系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象征符号和“祖籍认同”对象的历史演化。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和华人与祖籍地互动关系中,涵盖了祖籍地和移居地两方面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将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动态发展的文化纽带持续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人 祖神崇拜 社群整合 祖籍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基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宏观思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侃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246,共11页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蕴含的价值原则与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文明新范式的基因库。在此视野之下,保护机制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激励、推动、引导社区民众参与历史文化保...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蕴含的价值原则与空间理念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文明新范式的基因库。在此视野之下,保护机制有了新的思路。一方面,激励、推动、引导社区民众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由地方感到文化自觉,走向社区营造。另一方面,运用公共财政杠杆,循依法治国,明确职责,为历史文化保护建立法律保障,走出一条中国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的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机制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岛逸志》的史学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镛 连心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1,105,共8页
王大海为漳州府龙溪县人,乾隆五十六年撰成《海岛逸志》六卷。该书作者在清代闭关锁国之际,居于海外看世界,录其见闻为书,对国人了解海外情势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海岛逸志》介绍了印尼诸岛的航路、风土人情,以及荷兰殖民者在巴达... 王大海为漳州府龙溪县人,乾隆五十六年撰成《海岛逸志》六卷。该书作者在清代闭关锁国之际,居于海外看世界,录其见闻为书,对国人了解海外情势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海岛逸志》介绍了印尼诸岛的航路、风土人情,以及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一带的风俗、政教等情形,还为华侨立传,颂扬了华侨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贡献。作为一部华侨亲自撰写的海外见闻录,该书反映了18世纪末南洋荷属殖民地的社会状况,揭露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扩张,叙述当时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使国人开一眼界,亦是研究南洋、研究海洋文化之典籍。但对这一珍贵的海交专著,国内较少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大海 《海岛逸志》 文化传播 史学价值 海交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荣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渔民的种种海神祭祀活动 ,尤其是渔船上神龛供奉的诸神合祀现象等 ,揭示了海洋渔业生产与海神信仰的密切关系。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其目的归结到一点 ,即平安捕鱼、多捕鱼、捕好鱼。这是渔民海神信仰活动...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渔民的种种海神祭祀活动 ,尤其是渔船上神龛供奉的诸神合祀现象等 ,揭示了海洋渔业生产与海神信仰的密切关系。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其目的归结到一点 ,即平安捕鱼、多捕鱼、捕好鱼。这是渔民海神信仰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但海神祭祀活动只能是消除渔民的紧张心理 ,获得心灵上的宽慰 ,从而增强漂泊于大海的信心与勇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海神信仰 海洋渔业生产 海神祭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历史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璧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历史认识 评价性认识 历史事实 交往实践 真理性 抽象性 科研实践 多元性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民间文献使用问题反思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支平 赵庆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39,共6页
近40年来,运用民间文献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学术研究因而也得到中国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重视的过程中,似乎出现了某些无限拔高和滥用史料的偏颇现... 近40年来,运用民间文献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学术研究因而也得到中国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重视的过程中,似乎出现了某些无限拔高和滥用史料的偏颇现象。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运用民间文献时所掺杂的情感因素,以及学术研究的雷同化和碎片化倾向。在这样的文化思维语境之下,我们应该对运用民间文献研究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无限拔高和滥用史料的偏颇现象,进行必要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献 历史文化 研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