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大学的台湾原住民族研究传统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建辉 黄铭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林惠祥先生是大陆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拓荒者,他的相关论著开创了厦大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学术传统。20世纪下半叶,在无法亲赴台湾开展田野调查的情况下,厦大同仁继续坚持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在台湾原住民族的起源、族称、宗教信仰、社会经... 林惠祥先生是大陆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拓荒者,他的相关论著开创了厦大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学术传统。20世纪下半叶,在无法亲赴台湾开展田野调查的情况下,厦大同仁继续坚持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在台湾原住民族的起源、族称、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及传统特色文化等研究领域有所推进。进入21世纪,厦大人类学者当在传承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固有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境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台湾原住民族 传统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大学馆藏台湾地区文物及其研究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建辉 黄铭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88-95,共8页
作为大陆高校一所专业性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收藏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类史前遗物、历史文物及民族学标本等。其中,种类丰富的台湾地区文物是其馆藏的一大特色。这些文物标本大都由人类博物馆创始人林惠祥先生搜集采买于台湾史... 作为大陆高校一所专业性博物馆,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收藏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各类史前遗物、历史文物及民族学标本等。其中,种类丰富的台湾地区文物是其馆藏的一大特色。这些文物标本大都由人类博物馆创始人林惠祥先生搜集采买于台湾史前遗址及各个原住民族,其携带的丰富文化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的史前文化及原住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文化样貌,具有很高的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台湾地区文物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的表述 永远的秦腔——贾平凹小说《秦腔》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兆荣 杨娇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共8页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述无疑是"乡土文学"。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系列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变迁的形貌,尤以《秦腔》最具代表性。秦腔既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现... 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表述无疑是"乡土文学"。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系列反映了传统村落的历史与变迁的形貌,尤以《秦腔》最具代表性。秦腔既是传统地方戏剧的一种,也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现场演出",融历史、现实、认知、象征于乡土文学之中;小说全方位地折射出秦腔之于那一隅土地上的人民的生命体验和表达,她也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以此为例,尝试进行文学民族志的解读与阐释,以就教于学术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土文学 生命共同体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人类学:概念、范畴与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先清 王利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4,共9页
人类学对于海洋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海洋人类学(Maritime Anthropology)才正式诞生。所谓海洋人类学,就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海洋社会的人群行为及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 人类学对于海洋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海洋人类学(Maritime Anthropology)才正式诞生。所谓海洋人类学,就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海洋社会的人群行为及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海洋人类学的研究强调一种海洋主体性的视角,突出海洋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尤其认为海洋社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类型,有其不同于内陆社会的运作逻辑和文化规范。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及海洋社会的环境和文化独特性,不仅是人类良性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前提,也是处理人类与海洋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人类学 渔业社区 海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世界里人类学家与传播学家的际会:文化多样性与媒体人类学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春霞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9,共7页
媒介世界(media world),媒介化世界(mediation world)或者媒介塑造的世界(mediastatued world)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大众传媒日渐普及,成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今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很大部分源自或经由大众传媒。这样的状况在全球化的... 媒介世界(media world),媒介化世界(mediation world)或者媒介塑造的世界(mediastatued world)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大众传媒日渐普及,成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今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很大部分源自或经由大众传媒。这样的状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一种更为明确地方式提醒学者,人类学和传播学必须联手面对、解释"地球村",或者"媒介世界",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和维持我们文化的多样性,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学家和传播学者必须共同面对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传媒 媒体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域下的历史时态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兆荣 郑向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6,共8页
人类学视域下的历史时态,并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过去时,而是一幅融合了现在时与进行时,且没有完成时的动态历史图景。历史依赖于现在解释和重构过去;历史运用记忆和想象选择和连接过去,并且通过叙事将过去拉进现在;同时,地方历史... 人类学视域下的历史时态,并非一般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过去时,而是一幅融合了现在时与进行时,且没有完成时的动态历史图景。历史依赖于现在解释和重构过去;历史运用记忆和想象选择和连接过去,并且通过叙事将过去拉进现在;同时,地方历史在嵌入更为广泛的国家与全球体系中时,一方面表现出在殖民主义、现代主义和国家主义规则下的缺席和缺失,另一方面也通过符合自身文化秩序的实践不断再生产自身。由此,历史一改往昔单调与呆板的形象,呈现出富于生气和活力的另一种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历史时态 现在 过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与“遗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彭兆荣 肖坤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9-63,共5页
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遗产运动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学学科中与"遗产"联系紧密的物的分类、文化空间、族群认同、文化自觉等概念,并试图对目前学界"遗产"研究理论薄弱的现状进行反思和补充。
关键词 人类学 遗产 文化空间 族群认同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一种人类学仪式视野 被引量:18
8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9,共9页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成了言说中国的一个凭照,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话语体系。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洋洋大观,构成了完整的认知和实践谱系。当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GDP大国”,却丢失了许多传统文明的因子和文化的价值。历史表明,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无例外地将重塑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这是规律,也是规则。在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时候,重建中国仪式话语体系是适时的,甚至是急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礼仪之邦 人类学仪式研究 仪式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人类学与旅游发展——旅游人类学者彭兆荣教授专访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春肖 彭兆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类学的学科价值日益凸显。这种价值既体现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也反应在旅游学的范畴内。与当下旅游学界长于做"短线研究不大一样,旅游人类学偏向做中、长线的研究,它主要关心现代旅游对东道主社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人类学的学科价值日益凸显。这种价值既体现在人类学学科领域,也反应在旅游学的范畴内。与当下旅游学界长于做"短线研究不大一样,旅游人类学偏向做中、长线的研究,它主要关心现代旅游对东道主社会,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结构、传统价值、族群认同、社会角色、文化变迁等所带来的影响"。旅游人类学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现象进行田野观察和反思,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大众旅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策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向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5,共7页
对于"他者"的研究与关注,体现了人类学自身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征。人类学总是在对他学科的差异性整合中,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粘合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学进行自我整合的学科特征,而且... 对于"他者"的研究与关注,体现了人类学自身综合性与开放性的学科特征。人类学总是在对他学科的差异性整合中,不断地认识和完善自我。从叙事的角度,探讨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粘合过程,不仅符合人类学进行自我整合的学科特征,而且也有益于研究具体族群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叙事作为二者并接策略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移植策略、再生产策略、建构时间秩序策略、视点转移策略、交流策略实现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并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人类学 历史学 并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的技艺与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利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72-78,共7页
技艺和技术历来就是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并被看作是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诸多人类学家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技术在这些研究中大体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技术是文化的核心,二是技术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标识。与很多人类学家不同,... 技艺和技术历来就是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并被看作是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诸多人类学家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技术在这些研究中大体上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技术是文化的核心,二是技术是文明发展的一个标识。与很多人类学家不同,莫斯认为技艺与技术应该区别开来,他利用自己著名的"整体性"概念,通过对各种技艺的详细分类和分析,揭示了作为一种整体性社会现象的技艺所蕴含的诸多含义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 技术 人类学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与人类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兆荣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7,共2页
人类学其实是一门兼容旅行文化的学问,其"商标"是所谓的"田野作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被当做一个静态的、封闭的、落后的、族群和空间的假定和规定。今天,一批人类学批评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新的主张,如"空间... 人类学其实是一门兼容旅行文化的学问,其"商标"是所谓的"田野作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被当做一个静态的、封闭的、落后的、族群和空间的假定和规定。今天,一批人类学批评家先后提出了各种新的主张,如"空间实践","后民族志实践"等。这种带有"范式变革"的转型,不仅意味着民族志研究在族群和传统学科领域受到了挑战,同时也是对所谓"表现危机"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与人类学 田野作业 空间实践 范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与对话: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到“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巴胜超 彭兆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由进化论思潮的流变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在"后现代转向"中面临着理论困境和表述危机,而由后现代转向的解构性生发的反思与讨论,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对旧有进化模式的省思中,具有新的理论转向的路径——后马克思主... 由进化论思潮的流变所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理论,在"后现代转向"中面临着理论困境和表述危机,而由后现代转向的解构性生发的反思与讨论,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在对旧有进化模式的省思中,具有新的理论转向的路径——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学理建构和理论表述,形成了一个需要引起学界关注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仪田方——古代天子藉田礼之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兆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86,共9页
学术界对于藉田礼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却鲜见从人类学仪式理论切入的研究。中国古代的藉田礼作为天子亲耕的代表性礼仪,自周代开始一直沿革至清代。“天子”因“王土”而重社稷,祭先农仪式已经成为“国之大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礼仪,藉... 学术界对于藉田礼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却鲜见从人类学仪式理论切入的研究。中国古代的藉田礼作为天子亲耕的代表性礼仪,自周代开始一直沿革至清代。“天子”因“王土”而重社稷,祭先农仪式已经成为“国之大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礼仪,藉田礼不仅成为“礼仪之邦”的有机部分,亦是农业伦理中的一个典范性仪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藉田礼 人类学仪式研究 仪轨 仪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之农业人类学视野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兆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5,共8页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传统,“农本”历来为“农正”的第一政务。今日之乡村振兴仍然继承这一传统。人类学对农业的研究一直是这一学科的重要范式,并形成了反思性价值。从对农业革命、栽培与驯化、食物改变、定居、城市到国家的...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传统,“农本”历来为“农正”的第一政务。今日之乡村振兴仍然继承这一传统。人类学对农业的研究一直是这一学科的重要范式,并形成了反思性价值。从对农业革命、栽培与驯化、食物改变、定居、城市到国家的形成,以及乡土社会的特殊性等,值得特别重视。值得特别提示和提醒的是,在我国当下产业转型阶段,中式定型的传统以及传统中所包含、所延续的核心价值、圭臬提挈、基本形制、重要母题、关键概念等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整理、评估、传承、创新。不做好这些工作,乡村振兴的推展就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人类学 小农-大国 “禾-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4
16
作者 平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6-238,共3页
作为一门引进自西方的社会科学,人类学在国内还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在西方它却是一门显学,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而对于人类学内一个方兴未艾的分支领域——生态人类学来说,其状况也是同样如此。为此,本文特别... 作为一门引进自西方的社会科学,人类学在国内还只是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在西方它却是一门显学,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而对于人类学内一个方兴未艾的分支领域——生态人类学来说,其状况也是同样如此。为此,本文特别梳理和介绍了生态人类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与理论流派,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生态人类学 发展过程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创造与和平:论西方人类学的王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亚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81,共12页
19世纪以来西方人类学关于神圣王权研究深受印欧文明结构的影响,近代以来,国王与第三等级的直接遭遇产生了诸多理论困境,尤其以生产者视角来理解王权的性质,完全忽视了神圣王权与武士阶层的关系是理解王权现象的关键所在,这一关系有诸... 19世纪以来西方人类学关于神圣王权研究深受印欧文明结构的影响,近代以来,国王与第三等级的直接遭遇产生了诸多理论困境,尤其以生产者视角来理解王权的性质,完全忽视了神圣王权与武士阶层的关系是理解王权现象的关键所在,这一关系有诸多变体,弗雷泽、霍卡、杜梅奇尔、德·赫士、萨林斯和葛雷博等人的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问题有着本质的联系。弗雷泽在《金枝》一书将内米湖畔神话与仪式当作理解罗马王权制度的基础,而实际上内米之王与罗马城邦武士家屋—亲属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非指向罗马的王权制度。霍卡的研究重新将王与武士集团的关系置于问题的核心,强调王的本质在于对多样性的涵盖,并因为这一涵盖而产生新的形而上学系统,由此王才从梅因所指出的司法裁决者发展成为创造者和宗教观念的变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王权 武士集团 献祭 亵渎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共同体:人类学视域下的认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春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认同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认同研究很早就进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从早期的族群研究、现代性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探讨到移动性背景下的共同体追寻,认同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图景,以超越认同的认同过程视角来达成对共同体追寻的理解,认... 认同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认同研究很早就进入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从早期的族群研究、现代性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探讨到移动性背景下的共同体追寻,认同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图景,以超越认同的认同过程视角来达成对共同体追寻的理解,认同是过程中的不断结构化,是永未完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民族-国家 移动性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在城中——“共病时代”乡土城市的人类学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兆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此次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而且迄今为止仍未停歇。这说明,以全球的整体眼光看,现代的城市建制已经出现了重大隐患和危机,急需反思和反省,进行方向上的调整,找出应对措施。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 此次全球新冠疫情的重灾区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而且迄今为止仍未停歇。这说明,以全球的整体眼光看,现代的城市建制已经出现了重大隐患和危机,急需反思和反省,进行方向上的调整,找出应对措施。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疫情在很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除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有力领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疫,中西医的有效结合等因素外,我国的城市建制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只是,这些作用相对比较隐晦,学者们对此关注较少。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新冠疫情给现代城市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进行评述,同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病时代 城市遗产 城郭 乡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疫时代”:新冠疫情的人类学视野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兆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0-206,共7页
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共疫时代”正加速到来。此次新冠疫情就是一种典型的“共疫—共疾—共病”现象。当人类感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同时迎来了“共疫时代”。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比历史上... 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共疫时代”正加速到来。此次新冠疫情就是一种典型的“共疫—共疾—共病”现象。当人类感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同时迎来了“共疫时代”。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重要。面对骤然而至的疫情,人类将如何面对,医学与疾病人类学视野或将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疫 共食 共罪 医学与疾病人类学 中医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