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2
|
“新时期文学30年:反思与前瞻”笔谈:历史意识与历史书写——-观察近30年文学的一个视角 |
王晖
谢泳
樊星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3
|
从网络文学到网际艺术:世纪之交的走向 |
黄鸣奋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
4
|
宁馨儿:我国文学传统与网络文学的定位 |
黄鸣奋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4 |
5
|
|
|
5
|
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 |
谢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6
|
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 |
周宁
|
《东南学术》
|
2004 |
2
|
|
|
7
|
面向未来的文学设问 |
黄鸣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8
|
汉语反问句在会话交际中的信息调节功能分析 |
张文贤
乐耀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5
|
|
|
9
|
科幻影视对新媒体的展望与批判 |
黄鸣奋
王国威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10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戏剧的后现代主义特质——以孟京辉为考察中心 |
倪思然
常瀚文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1
|
身体美学视域中的审美与认识 |
郭勇健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
12
|
科幻电影创意:后人类视野中的身体美学 |
黄鸣奋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13
|
跨物种交往: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中的记忆 |
黄鸣奋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
14
|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樊川集》版本优劣谈——以《四部丛刊·樊川文集》等版本为参照 |
吴在庆
高玮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5
|
王珪《华阳集》的误收、辑佚与流传 |
王传龙
王一方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6
|
当代中国电影疯癫影像叙事论 |
焦仕刚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17
|
以古文为时文:桐城派早期作家的时文改良 |
师雅惠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18
|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中的艺术危机 |
黄鸣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9
|
《茶经》的成书背景与中日茶道的流变 |
王传龙
|
《农业考古》
|
2020 |
4
|
|
|
20
|
汉字海外传播的三个层面 |
黄鸣奋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