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励与保健:影响中国区域生育率水平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林伯强 苏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4,248,共11页
随着中国各地区生育率水平的逐渐下降,从区域状况切入,探讨各省(区、市)生育率水平差异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受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启发,有关生育率水平影响路径的分析可以从激励与保健两个视角展开,采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fs-Q... 随着中国各地区生育率水平的逐渐下降,从区域状况切入,探讨各省(区、市)生育率水平差异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受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启发,有关生育率水平影响路径的分析可以从激励与保健两个视角展开,采用模糊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则有助于识别不同前因条件产生的耦合性作用。研究发现,生育成本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区域生育率水平的提高。当前中国逐步显现出的低生育率问题实质上是主要社会矛盾在人口和生育方面的体现,除了直接的生育成本外,机会成本在居民生育决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生育率问题,必须着力缓解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从而降低由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生育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同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生育氛围。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生育引导政策,因地制宜地完善各地区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生育意愿 老龄化 模糊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煤矿智能化建设推动煤炭工业协同转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伯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5,共10页
煤矿智能化建设已成为驱动煤炭工业协同转型的关键引擎。中国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建设进度不一、持续运行能力较弱、数据互联互通受阻、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尚待创新突破、人工智能与煤矿管理双端人才支撑不足等关键问题。推进煤炭产业向高... 煤矿智能化建设已成为驱动煤炭工业协同转型的关键引擎。中国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建设进度不一、持续运行能力较弱、数据互联互通受阻、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尚待创新突破、人工智能与煤矿管理双端人才支撑不足等关键问题。推进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平稳转型,需要政府与煤炭生产企业协同努力、精准施策,具体路径包括促进产业整体发展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上下游协同优化;加强智能化技术研发应用与跨领域技术合作共享,全面提升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构建适应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炭工业 协同转型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赫永达 林伯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56,共18页
在异质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升级进程和“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能否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两区域、三产业的碳排放理论模型,刻画... 在异质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升级进程和“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能否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两区域、三产业的碳排放理论模型,刻画异质性劳动力和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内生机理。以异质性要素配置与能源替代、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揭示地区劳动技能水平、要素配置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对数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行必要校准并对模型中的关键性质和结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技能型劳动力的集聚能够反向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进而强化能源替代效率,从而可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而资本的集聚则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挤出效应,对劳动要素和能源要素配置产生替代效应,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还会扩大碳排放水平。最后,利用中国省级宏观数据构建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对模型的理论性质和数值模拟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区间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有效发挥技能型劳动力对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利用效率反向推动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技术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技能型劳动力对碳减排的作用效果要显著强于技术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 碳排放 一般均衡模型 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能源体系下的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调发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林伯强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6-65,共10页
电力市场是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中之重。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以电力市场为抓手的碳市场被寄予了更多希望。碳市场在加快促进电力行业降碳提效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的电力市场发展带来了诸多... 电力市场是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中之重。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以电力市场为抓手的碳市场被寄予了更多希望。碳市场在加快促进电力行业降碳提效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的电力市场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厘清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作用机制及其互动关系,剖析碳约束下电力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促进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调发展的相关举措,有利于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并可助力现代能源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能源体系 碳市场 电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价格管制与经济稳定——来自中国特色汽柴油市场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智杰 林伯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3-185,共13页
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较大影响,2018年以来,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汽柴油市场定调价机制的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递归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并研究了国际油价波动的条件下,汽... 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不确定性带来较大影响,2018年以来,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汽柴油市场定调价机制的角度出发,利用动态递归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并研究了国际油价波动的条件下,汽柴油市场不同的定价机制(完全市场化价格或带有“基准价+浮动价”的价格管制手段)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价格管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能够缓解大量的GDP下行压力,提振国内石油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起到稳定市场、保护居民购买力、控制通胀、防止人民币贬值等作用。但是这一切的好处不是没有代价的,政府将会损失1.57%~3.22%的总税收收入。另外,由于价格管制阻碍了油价上升的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能源消费量将增加,碳排放总量将上升,新能源发展也受到一定阻碍。油价下跌时价格管制的影响与上涨时的影响相反。研究注意到,过低的国际油价会也会降低中国的经济水平,更多的生产要素会流入石油加工企业,对第三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价格管制能够很好地缓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文章认为价格管制手段一定程度将外部对企业和居民的冲击转移为对政府的冲击,政府成了外部风险的阻滞剂。考虑到价格管制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在国际油价上涨时需要必要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考虑到国际形势以及成品油市场的价格管制具有抗风险作用,文章建议应当看到价格管制积极的一面,可待中国石油依存度适当下降至可控范围后,再考虑放开价格管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油价 汽柴油市场 价格管制 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碳市场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
6
作者 林伯强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5年第16期87-93,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探究有效的市场机制助力碳减排愈发重要。当前,绿色金融面临资产界定模糊、成果核验困难、权责划分不清及工具创新不足等挑战。应通过碳价信号明晰行业减碳成本,替代传统“棕绿”分类,实现转型目标的可量化管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探究有效的市场机制助力碳减排愈发重要。当前,绿色金融面临资产界定模糊、成果核验困难、权责划分不清及工具创新不足等挑战。应通过碳价信号明晰行业减碳成本,替代传统“棕绿”分类,实现转型目标的可量化管理;借助碳排放数据统一权责划分,杜绝企业“洗绿”行为;结合供应链绿色金融,覆盖中小微企业减排的资金需求。同时,需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数据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工具,以市场化手段降低社会总减排成本,推动经济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绿色金融 协同机制 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投入、碳强度与区域二氧化碳排放 被引量:42
7
作者 林伯强 徐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84,共15页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消耗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中国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大多假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形式,并采用传统线性模...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消耗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中国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大多假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形式,并采用传统线性模型研究研发投入对碳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实际上,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经济现象往往是波动变化的,从而导致经济变量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鉴于此,使用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可就研发投入对区域碳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东中部地区碳强度都产生一个“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即研发投入降低碳强度的作用仅在后期阶段凸显出来;研发投入对西部地区碳强度非线性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对二氧化碳排放非线性影响更为复杂,具体结果如下:研发投入对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产生一个“正U”型影响,即研发投入的碳减排作用仅在早期阶段表现明显;研发投入对西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倒N”型,表示在早期和后期阶段研发投入碳减排作用明显;由于西电东送和清洁能源供给快速增加带来的结构效应超过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效应,使得研发投入对东部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入 二氧化碳排放 碳强度 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与全要素碳效率——来自我国碳交易试点的证据 被引量:16
8
作者 贾智杰 温师燕 朱润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4,共14页
碳排放权交易对全要素碳效率(TFCE)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且存在争议,研究碳交易试点对TFCE的影响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2002—2017年26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SBM模型测算了TFCE,并通过PSM-DID模型分析了碳试点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碳试... 碳排放权交易对全要素碳效率(TFCE)的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且存在争议,研究碳交易试点对TFCE的影响及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利用2002—2017年264个城市的数据,通过SBM模型测算了TFCE,并通过PSM-DID模型分析了碳试点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碳试点对TFCE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一线城市和直辖市具有更便捷的条件进行技术创新、产业调整和资源配置,因此,碳试点促进了这些城市的TFCE。然而,碳试点对普通城市的TFCE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对创新的挤出效应导致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应尽快建立完善的碳交易机制,促进企业培训碳市场相关人才,提高碳市场信息透明度与可得性,扩大低碳技术与管理手段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机制 全要素碳效率 碳交易试点 双碳目标 SBM模型 PSM-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