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以来关于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宏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87,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以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动力的,东南亚区域处于亚洲冷战的前沿地带。在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大国对抗等各种因素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双边...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以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动力的,东南亚区域处于亚洲冷战的前沿地带。在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地缘政治、大国对抗等各种因素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双边关系,形成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一历史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和情感以及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调整与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国家 冷战时期 关系史 中国 现状 世界历史进程 20世纪 亚洲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收敛与区域内贸易对其促进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本文以1952-2016年亚洲15个经济体的数据为样本,全面衡量该区域在过去64年中人均GDP的收敛性,并分时期、分收入组讨论了区域内贸易对经济收敛过程的促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个区域内的人均GDP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无法得到整体收敛... 本文以1952-2016年亚洲15个经济体的数据为样本,全面衡量该区域在过去64年中人均GDP的收敛性,并分时期、分收入组讨论了区域内贸易对经济收敛过程的促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整个区域内的人均GDP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无法得到整体收敛的结论,收敛只存在于特定组别和特定的时间区间。"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极大促进了先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帮助它们完成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随着世界经济的疲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区域内贸易在各经济体对外贸易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区域内经贸合作的发展不仅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且后进经济体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收益,实现对先进经济体的追赶,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东南亚 经济收敛 区域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中资企业的慈善和文化责任与东道国员工对华认知
3
作者 关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7,共8页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塑造着企业形象,不仅会影响当地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并可能将这种认知进一步泛化到企业母国。文章使用“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综合调查(OCEES)”数据库,以东南亚中资企业当地员工为样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企业社...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塑造着企业形象,不仅会影响当地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并可能将这种认知进一步泛化到企业母国。文章使用“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综合调查(OCEES)”数据库,以东南亚中资企业当地员工为样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慈善责任与文化责任对当地员工对华认知上的影响。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仅仅通过对当地社区进行慈善捐赠并不能显著促进当地员工对中国的积极认知,也不能显著提升他们对中国影响力的正面评价,需要企业充分了解和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即履行文化责任来拉近双方文化距离,才能让当地员工对中国有更加正面的认知,也更加正面地理解中国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中资企业 慈善责任 文化责任 当地员工对华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在东南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美日联盟政治的视角 被引量:9
4
作者 包广将 范宏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美日在印太地区主导的联盟网络通过各种直接间接渠道向东南亚国家扩展,深刻影响“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外部环境。那么,美日联盟政治对“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究竟带来哪些挑战?发展前景如何?文章在分析美日联盟政治的发展态势、“一带一... 美日在印太地区主导的联盟网络通过各种直接间接渠道向东南亚国家扩展,深刻影响“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外部环境。那么,美日联盟政治对“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究竟带来哪些挑战?发展前景如何?文章在分析美日联盟政治的发展态势、“一带一路”倡议的自我革新进程及东南亚国家对接“一带一路”的现状与认知3个方面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并认为从投资驱动到需求驱动、从单一发展到综合发展、从经济到经济与安全的融合是“一带一路”在东南亚发展的主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联盟政治 东南亚 美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红芳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76-85,共10页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执政后积极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在政治领域高调宣战扫毒打黑,推进棉兰老冲突地区实现和平进程谈判的同时与菲律宾共产党达成和解,并推动修宪改制;在经济领域颁布一系列发展计划与纲领,试图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贷...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台执政后积极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在政治领域高调宣战扫毒打黑,推进棉兰老冲突地区实现和平进程谈判的同时与菲律宾共产党达成和解,并推动修宪改制;在经济领域颁布一系列发展计划与纲领,试图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和贷款改善国内拥堵的市政交通,为经济增长、发展及转型打下基础。本文将勾勒杜特尔特政府执政后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成效及面对的问题,剖析其难以兑现竞选承诺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菲律宾政治经济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杜特尔特 政治经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研究
6
作者 范宏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64,共4页
中国改革开放史有太多的视角和议题可供研究,不过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缘起和共生逻辑关系,决定了这是一个独特而无法忽视的视角。中国在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之后,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 中国改革开放史有太多的视角和议题可供研究,不过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缘起和共生逻辑关系,决定了这是一个独特而无法忽视的视角。中国在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之后,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这一夙愿的产生发端于近代中国所陷入的苦难与民族危机,而华侨问题则是这场危机的结果之一。19世纪中期,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威逼下被迫对外开放,其中允许华工出国也成为要求清政府对外开放的条件之一。自此,大量的中国人出国,遍及海外各地,开启了“中国侨民无落日”的时代。但是,清政府国力孱弱,“内则国家渐次沦于次殖民地之悲境;外则侨胞备尝苛例禁律之虐待,如坠深谷,无法自拔”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迹 改革开放 华侨华人 19世纪中期 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 民族危机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认知与应对:以“融入国际”战略为中心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晓森 于向东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7-132,共16页
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以来,越南在认知、战略调适和外交实践3个层面上作出反应。自越共十二大以来,越南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融入国际"战略,以深度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的方式,探索自主的对外开放道路。与此同时,越南对"融入国际&... 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以来,越南在认知、战略调适和外交实践3个层面上作出反应。自越共十二大以来,越南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融入国际"战略,以深度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的方式,探索自主的对外开放道路。与此同时,越南对"融入国际"战略不断进行调适,在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边外交的基础上,强调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三支柱,以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与美国"印太战略"在战略互需基础上初步对接。近几年来,美国印太战略与越南"融入国际"战略在互动中推进美越双边合作升温,推动越南与美日印澳互动频繁和关系升级。但越南"融入国际"战略的全面性和内在平衡性,尤其越南长远和根本国家利益、东盟中心性、中国因素以及越美诸多分歧,决定了越南对接美国印太战略的力度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外交 “融入国际” 美国印太战略 东盟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崇伯 钱树静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79-93,共15页
得益于较快的经济增长,2004年印尼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80美元,正式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印尼经济2013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人均国民收入下降趋势明显,同时还伴随着经济承压、货币贬值,出口受阻、贸易... 得益于较快的经济增长,2004年印尼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80美元,正式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印尼经济2013年以后增速开始放缓,人均国民收入下降趋势明显,同时还伴随着经济承压、货币贬值,出口受阻、贸易逆差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财政赤字上升等负面影响,为此,许多人预测印尼将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印尼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由一系列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引起。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印尼现正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过度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旧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源的提升以及科技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但从可预见的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中等收入陷阱 基础设施 物流成本 行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前期海外华商经济实力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95-110,共16页
进入21世纪以后,海外华商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呈加速之势。不但华商富豪的财富翻倍累积,中小华商的数量和实力更是高速成长。尤其是中小华商,他们在全球的分布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已然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多数海外华商实力的... 进入21世纪以后,海外华商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呈加速之势。不但华商富豪的财富翻倍累积,中小华商的数量和实力更是高速成长。尤其是中小华商,他们在全球的分布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已然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多数海外华商实力的快速成长不同程度地受惠于与中国的商贸合作,他们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巨大的贡献,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国际商贸伙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商 中小华商 富豪 华侨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前期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发展的特点评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55-64,共10页
21世纪前期的华侨华人社团,不但数量增长快,经济功能凸显,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由于近40年大量中国新移民涌向国外,商会和同乡会社团成为新移民互助和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平台,也是他们最热衷成立的社团组织。社团之间联合的态... 21世纪前期的华侨华人社团,不但数量增长快,经济功能凸显,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由于近40年大量中国新移民涌向国外,商会和同乡会社团成为新移民互助和发展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平台,也是他们最热衷成立的社团组织。社团之间联合的态势虽初步形成,但还需更快整合,才能有效维护华人的共同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 华人社团 商会 同乡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早熟型去工业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梅 那文鹏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77-91,共15页
在金融危机、国际需求萎缩、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困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印尼自本世纪初出现了早熟型去工业化现象。印尼政府现已意识到发展制造业对提振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故而将其纳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力争在2025年将印尼... 在金融危机、国际需求萎缩、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困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印尼自本世纪初出现了早熟型去工业化现象。印尼政府现已意识到发展制造业对提振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故而将其纳入中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力争在2025年将印尼打造成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与印尼加强在制造业方面的合作,不但有利于印尼制造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印两国在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 早熟型 去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制裁缅甸政策的形成过程与路径——以国会与政府互动为视角(1988—2008)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宏伟 吴思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6,共13页
缅甸问题自1988年产生后,一直延续至今。在随后的20年中,美国的缅甸政策逐渐强硬,出台了四部制裁缅甸的支柱法案,形成了对缅制裁政策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政策形成过程中,府院之间、不同政党之间因在价值观外交与现实利益方面上界定的分歧... 缅甸问题自1988年产生后,一直延续至今。在随后的20年中,美国的缅甸政策逐渐强硬,出台了四部制裁缅甸的支柱法案,形成了对缅制裁政策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政策形成过程中,府院之间、不同政党之间因在价值观外交与现实利益方面上界定的分歧,华盛顿的外交决策充满了矛盾、妥协以及协调。在国会方面,两党虽在对缅问题积极性上有所不同,但由于美国与缅甸间利益关联较小,两党整体上在对缅强硬上拥有较高共识;在政府方面,由于利益较少以及官僚机构政策的延续性,将政策制定的主动权较多让渡给国会,同时基于措施的有效性和利益相关性,而又与国会有所冲突。国会内部,民主党的党派属性在推出对缅制裁法案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政党属性也影响到政府对缅接触和施压的强度。相比之下,克林顿的民主党政府对缅采取了更积极、主动的接触与外交斡旋,而小布什的共和党政府则更倾向于对缅强硬和施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缅甸 制裁 国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缅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宏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9,共9页
1954年,中缅印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转折期由中国提出,都具有适时性,因应了时代发展的主脉。中缅在提出和确立这一原则过程中,通过对亚洲... 1954年,中缅印三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转折期由中国提出,都具有适时性,因应了时代发展的主脉。中缅在提出和确立这一原则过程中,通过对亚洲身份的强调,使得该原则具有了地缘区域基础,获得了支点国家的支持,成功发挥了首脑外交、主场外交的优势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项原则 中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的“印太转向”:认知、构想与战略逻辑 被引量:9
14
作者 包广将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02-116,共15页
近年来,"印太"成为频繁使用的地缘政治概念,背后反映了印太地缘政治的变迁。地处两大洋与两大洲交汇处的印度尼西亚对这种变迁极为敏感,不仅对国家发展方向进行"印太转向"的战略调整,而且在区域层面提出"印太... 近年来,"印太"成为频繁使用的地缘政治概念,背后反映了印太地缘政治的变迁。地处两大洋与两大洲交汇处的印度尼西亚对这种变迁极为敏感,不仅对国家发展方向进行"印太转向"的战略调整,而且在区域层面提出"印太合作构想"并推动东盟通过了《东盟印太展望》。印尼对"印太"的反应如此积极,与其"印太"认知密不可分。鉴于此,文章在梳理印尼"印太转向"进程的基础上,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重点分析印尼对"印太"的威胁认知和利益认知。文章认为,印尼决策层通过国内因素这一干预变量对其面临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压力的认知是其"印太转向"战略逻辑的基础。印尼推进印太战略转向并实现其印太构想仍面临来自国际体系和国内层面的诸多制约,其对中印尼关系及印太区域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印太战略 印太概念 东盟中心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国”在马来西亚的扩张:基础及其应对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朝骥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65-78,共14页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一直深受中东伊斯兰思潮及政治局势的影响,在内外因素交织的作用下,"伊斯兰国"(ISIS)兴起后,其影响在马来西亚迅速蔓延。本文以马来西亚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蒲种恐袭"为切入点,通过分析ISIS在马来...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一直深受中东伊斯兰思潮及政治局势的影响,在内外因素交织的作用下,"伊斯兰国"(ISIS)兴起后,其影响在马来西亚迅速蔓延。本文以马来西亚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蒲种恐袭"为切入点,通过分析ISIS在马来西亚扩张的原因及特点,指出马来西亚本土组织激进化并与境外极端组织串联和马来西亚国内伊斯兰思潮右倾是极端思想扩散的温床,"伊斯兰国"招募方式和宣传语言的改变使其在马来西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本文亦探讨了马来西亚政府为遏制"伊斯兰国"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恐怖主义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马来群岛单位 马来西亚 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关系70年:“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
16
作者 祝湘辉 范宏伟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4-30,共17页
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缅甸前发表了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文章。中缅建交70年来,两国胞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冷战时期,两国从最初的疑惧、冷淡到胞波关系的确立,和平与安全成为中缅关系的共同利... 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缅甸前发表了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文章。中缅建交70年来,两国胞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冷战时期,两国从最初的疑惧、冷淡到胞波关系的确立,和平与安全成为中缅关系的共同利益点。冷战结束后,中缅胞波关系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贸、援助和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1世纪初,缅甸成为中国青睐的重点投资对象和能源通道,给中缅胞波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里,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中缅命运共同体,中缅胞波友谊进入了新时代。中缅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是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不断扩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关系 “胞波” 新陈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