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边缘”思考“主流”——20世纪20-30年代厦门大学史学研究趋向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侃 李建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 厦门大学的史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与当时的史学发展潮流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趋向科学化的史学研究理念、主流与地域相结合的史学研究实践和注重现实的史学关怀等方面。这些研究趋向表明,厦门大学并没有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学术的边缘,反而由于国学院的创办而产生了学术自觉,与主流思潮颇多应和之处;同时又能因地制宜,利用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的特殊文化资源拓展自具特点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20世纪20—30年代 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会议纪要
2
作者 王日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3月31日-4月3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东道主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领导,特邀代表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 3月31日-4月3日,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东道主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领导,特邀代表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处长刘凤泰、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岂之、王庭科、委员周伟洲等共21人,出席了由厦门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南、华南地区部分高校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会议,此次会议是依据今年初成立的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部署而召开的。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郑学檬副校长主持了这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历史学科 历史教学 华南地区 教学改革 基地班 华中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历史系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历史回顾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淼 吴春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历史 外销 中国 事实证明 明清时期 印度洋 大西洋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元光“光州固始说”证伪——以相关陈氏族谱世系造假为据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际平 谢重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 唐初漳州的创建者陈元光来自何方、凭什么力量平定闽粤之交的动乱,历来存在重大分歧。对所见陈氏族谱所列陈元光"先祖"与"后裔"各十余世进行辨析可以发现,陈元光来自光州固始说属于伪托与虚构,不足为据。又据较可靠的历史文献推定,陈元光先世来自河东,落籍岭南,成为漳潮一带本地豪帅。由此可见,福建文化曾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中原",是个比较宽广的概念,绝不限于河洛,更不限于河南固始一隅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初 岭南道 陈元光 谱牒造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海界与海洋历史权利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国桢 周志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6-32,共7页
海界,指人为划定的一定海域的地理界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海界的记述,蕴涵着中国人对海界的自主认知。古代海界的观念与海洋历史权利相联系:国境海界的划分是海域主权的意思表示;地方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的海... 海界,指人为划定的一定海域的地理界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范围。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海界的记述,蕴涵着中国人对海界的自主认知。古代海界的观念与海洋历史权利相联系:国境海界的划分是海域主权的意思表示;地方行政单位和军事单位的海界,反映海域主权派生的行政管辖权和军事控制权;民间社会的海界,体现个人或宗族使用海域的权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海界 海洋历史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农村的社会矛盾——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土地革命史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饶伟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128,共8页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 以革命史的视野和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发生在赣南等广大边界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全然是一场阶级阵线分明的革命斗争。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地区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呈多元状态,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介入土地革命运动,从而使党的革命斗争充满了复杂性,而不完全表现为单纯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下,结合区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分析,有可能丰富和发展对中国现代土地革命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 土地革命 社会分化 社会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核心区”:概念与分析理路 被引量:18
7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3,共9页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此即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据之即足以控制全国的特殊地区,它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武力、财赋与人才资源,并拥有统治全国的合法性,此即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所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之下,又存在着大区的核心区以及高层、中层、低层政区的核心区等不同层级的核心区;王朝国家即通过控制不同层级的核心区,以实现对帝国疆域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核心区 基本经济区 控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1950年印尼与中国建交前后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衍德 许振政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20-29,共10页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对华关系 政治背景 哈达内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4
9
作者 任娜 陈衍德 《南洋问题研究》 2002年第2期47-57,共11页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 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济收入来源与用途的转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福建会馆 结构 功能 华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演变新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衍德 任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 ,华人经商”的局面 ,但二者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 ,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 ,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新经济政策时期马、华经济差距有所缩小 ,但马来人的... 马、华族际矛盾源于英国殖民者造成的“马来人掌权 ,华人经商”的局面 ,但二者在争取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形成某种联盟 ,同时仍保持各自的优势 ,直至“五·一三”事件打破这种平衡。新经济政策时期马、华经济差距有所缩小 ,但马来人的政治、文化特权依旧 ,族际矛盾有增无减。新发展时期这一矛盾才趋于缓解。马、华族际关系的特点是政治上既合作又竞争 ,经济上既互补又此消彼长 ,文化上既对立又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 马来人 族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群整合的历史记忆与“祖籍认同”象征: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曾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1,共8页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讨论海外华人的民间信仰,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课题。本文从新加坡华人的祖神崇拜切入,以新加坡蓬莱寺的六个姓氏庙为研究个案,考察跨境“分香”的祖籍神明如何在新加坡移民社会环境下“定居”即“再社群化”,与建构新加坡华人社群“祖神”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承载着祖籍原乡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内部社群认同与整合的意义,以及历经从移民时代到本土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沉淀,“祖神”逐渐成为当代维系华人与祖籍地关系的象征符号和“祖籍认同”对象的历史演化。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和华人与祖籍地互动关系中,涵盖了祖籍地和移居地两方面历史记忆的“祖神”崇拜,将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延续性和动态发展的文化纽带持续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人 祖神崇拜 社群整合 祖籍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荣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0-135,共6页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渔民的种种海神祭祀活动 ,尤其是渔船上神龛供奉的诸神合祀现象等 ,揭示了海洋渔业生产与海神信仰的密切关系。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其目的归结到一点 ,即平安捕鱼、多捕鱼、捕好鱼。这是渔民海神信仰活动...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渔民的种种海神祭祀活动 ,尤其是渔船上神龛供奉的诸神合祀现象等 ,揭示了海洋渔业生产与海神信仰的密切关系。渔民的海神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其目的归结到一点 ,即平安捕鱼、多捕鱼、捕好鱼。这是渔民海神信仰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但海神祭祀活动只能是消除渔民的紧张心理 ,获得心灵上的宽慰 ,从而增强漂泊于大海的信心与勇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海神信仰 海洋渔业生产 海神祭祀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历史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问题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璧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历史认识 评价性认识 历史事实 交往实践 真理性 抽象性 科研实践 多元性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遗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关系——《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读后 被引量:6
14
作者 鲁西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山地(mountain)是指具有一定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地面。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山间盆地和丘陵;狭义的山地仅指山脉及其分支。丁锡祉和郑远昌认为,相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区域都为山地。按照这个定义,我国山地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 山地(mountain)是指具有一定海拔、相对高度和坡度的地面。广义的山地包括高原、山间盆地和丘陵;狭义的山地仅指山脉及其分支。丁锡祉和郑远昌认为,相对高度在500m以上的区域都为山地。按照这个定义,我国山地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7.7%(包括高原和丘陵)。据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我国山区的人口约4.4亿,占当时农业总人口的44.7%①。可见山地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人口 环境演变 资源开发 长江流域 动态关系 相互作用 20世纪80年代 山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鲁西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9,共9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主要有两方面内涵:(1)景观多样性,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景观认知与意义的多样性。(2)历史道路与发展进程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历史发展道路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历史进...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主要有两方面内涵:(1)景观多样性,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景观认知与意义的多样性。(2)历史道路与发展进程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历史发展道路的区域差异、不同区域在历史进程中的差异以及影响历史发展诸要素的区域差异。区域多样性的视角与思想方法,试图摆脱以"王朝更替"为中心线索的区域史叙述与阐释模式,强调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内部差异与多元构成,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条单一的轨迹,不同的区域都可能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历史道路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简帛的分类及其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2,共6页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 对于出土简牍帛书的分类,最好的办法是将其纳入到当时的图书分类中去。出土简牍帛书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表现在:1.反映了先秦古书的盛衰过程;2.扩充了先秦两汉古书的内涵;3.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书·艺文志》的收书标准;4.揭示了数术方技类古籍的史料价值;5.为校读整理传世古书提供了新资料和新依据;6.使我们对古书体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7.提供了对"疑古思潮"进行反思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简牍帛书 汉书·艺文志 历史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民间文献使用问题反思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支平 赵庆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39,共6页
近40年来,运用民间文献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学术研究因而也得到中国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重视的过程中,似乎出现了某些无限拔高和滥用史料的偏颇现... 近40年来,运用民间文献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毋庸置疑的,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学术研究因而也得到中国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重视的过程中,似乎出现了某些无限拔高和滥用史料的偏颇现象。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运用民间文献时所掺杂的情感因素,以及学术研究的雷同化和碎片化倾向。在这样的文化思维语境之下,我们应该对运用民间文献研究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无限拔高和滥用史料的偏颇现象,进行必要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献 历史文化 研究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现实:海洋空间视域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国桢 陈辰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海洋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概念在当下学界的讨论中缺乏明晰的理论梳理,出现泛滥和误用在所难免。海洋空间的理论架构注重对海洋史概念的时空定位,从海洋空间视域出发,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新时期海洋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其概念在当下学界的讨论中缺乏明晰的理论梳理,出现泛滥和误用在所难免。海洋空间的理论架构注重对海洋史概念的时空定位,从海洋空间视域出发,对"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该概念所指向的空间包纳与性质特点,将会为今后的把握和研究提供有效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空间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东南亚民族关系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衍德 彭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81,共8页
东南亚地区复杂的民族构成造就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多样性,以"共存—分离"模式可研究各民族相处的基本方式。东南亚地区历史上形成的文化共同性决定了各民族共存的基础,而民族文化天然具有的排斥性以及不同层次的民族群体在认同... 东南亚地区复杂的民族构成造就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多样性,以"共存—分离"模式可研究各民族相处的基本方式。东南亚地区历史上形成的文化共同性决定了各民族共存的基础,而民族文化天然具有的排斥性以及不同层次的民族群体在认同上的错位,则为分离性民族关系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还有不少处于中间状态的民族关系。而全球性条件下文化要素的凸显,更加强了东南亚文化整体性与碎片化既对立又统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民族关系 “共存-分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口岸与腹地经济关系新探——以闽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水海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9,共8页
当前学术界关于口岸与腹地关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口岸城市的兴起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也有腹地经济影响口岸贸易,进而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另一面。近代闽江流域就是一个以福州为口岸,以流域整体为腹地的“一域一口”的口岸—腹地经... 当前学术界关于口岸与腹地关系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口岸城市的兴起带动腹地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也有腹地经济影响口岸贸易,进而影响港口城市发展的另一面。近代闽江流域就是一个以福州为口岸,以流域整体为腹地的“一域一口”的口岸—腹地经济互动模式类型。由于福州口岸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相当有限,近代闽江流域腹地对口岸的经济影响反而起着主导作用。这不仅使得福州只是扮演贸易型口岸的角色,也使它的对外贸易在近代经历了由外向性向内向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口岸-腹地经济关系 闽江流域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