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本反应堆的主体性“配方”——探解诗人冰儿的第二次“井喷” |
陈仲义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欧阳江河的“炼金术”与“窑变”工艺 |
陈仲义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现代诗:文本完型的“法度”与失度 |
陈仲义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4
|
现代诗:外形式的表征与体式——兼论“手枪体”与“截句体” |
陈仲义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5
|
何以“扭断语法的脖子”——现代诗语修辞研究之一 |
陈仲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变形:“远取譬”畸联——探究一种张力诗语 |
陈仲义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7
|
反讽:基于表里内外语境的“佯装”、“歪曲”——张力诗语探究之四 |
陈仲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8
|
现代诗接受的难关——细读、变造细读、反细读,及方法 |
陈仲义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3
|
|
9
|
新诗教育的顽疾、缺位、应对策略及其“新实验” |
陈仲义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0
|
现代诗与古代诗接受的差异性探究 |
陈仲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现代诗语的新型“冲动”:语感 |
陈仲义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2 |
2
|
|
12
|
现代诗接受的特殊取径——“误读”、“悟读”、“臆读”与“异读” |
陈仲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重提现代诗接受的“标准”问题——多元分歧与厘清接受“误区” |
陈仲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4
|
现代诗接受研究的框架与思路 |
陈仲义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叙述与抒情的“博弈”——以于坚诗为中心 |
陈仲义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杨牧:叙事与抒情的深度交融 |
陈仲义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7
|
现代诗:本体的“异质”与属性的“变异” |
陈仲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8
|
现代诗:文本学研究的另种“设计”——元素化合论之引论 |
陈仲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现代诗人新论:主体性的正面形塑 |
陈仲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苏绍连:物象里的“惊悚”——台湾重点诗人论兼论“无象诗” |
陈仲义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