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聚类集成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熊芸莹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卢志堂 吴少元 窦帆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91,共8页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地下空间合理安全利用和降低开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为了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中多种评价指标交叉交融的不确定性,文章基于三维地质模型...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地下空间合理安全利用和降低开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为了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中多种评价指标交叉交融的不确定性,文章基于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多种聚类模型的聚类集成算法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K-means、高斯混合模型、自组织神经网络等聚类模型计算结果,结合重标记法的聚类集成算法实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以厦门市某区为例,基于三维评价指标信息,利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多级指数叠加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聚类集成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分类及评价研究,相关评价结果可以更客观地为地下空间的安全合理开发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自组织神经网络 K-MEANS算法 高斯混合模型 聚类集成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厦门市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少元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7,共6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性评价的基础,是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厦门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根据其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地面高程、地质构造、...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性评价的基础,是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厦门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根据其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地面高程、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年平均降雨量、土地利用与人类活动、道路7大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区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并结合GIS技术对厦门市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厦门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和滑坡 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强度与变形特征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建南 邹燕红 +3 位作者 黄清和 何伯干 马东辉 周锡元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5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的特殊工程特征,合理确定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和变形指标的大小.方法通过对厦门地区的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旁压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与标准贯入试... 目的研究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的特殊工程特征,合理确定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和变形指标的大小.方法通过对厦门地区的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进行现场载荷试验、旁压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对比研究,探讨了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与常规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的定量模型,确定了有关模型的参数.结果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宜采用标准贯入试验的实测值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对应关系的相关公式确定,试验结果其承载力特征值fak均大于600kPa,地基承载力提高20%以上;变形模量在30~50MPa,而过去提供的变形模量均大于50MPa,工程设计时需引起重视.结论确定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 原位试验 承载力特征值 变形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断裂作用原理在厦门地区断裂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含华 方志峰 +2 位作者 吴少娟 郑英财 王丽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在充分论证厦门地区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基础上,应用叠加断裂作用原理,分析厦门地区的断裂稳定性。厦门地区的断裂可划分为稳定型、基本稳定型、次稳定型和不稳定型4种。最后,利用地面调查、物探和勘探等综合技术手段确定断裂带的位置,... 在充分论证厦门地区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基础上,应用叠加断裂作用原理,分析厦门地区的断裂稳定性。厦门地区的断裂可划分为稳定型、基本稳定型、次稳定型和不稳定型4种。最后,利用地面调查、物探和勘探等综合技术手段确定断裂带的位置,在厦门地区典型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中采集断层泥样品。通过对断层泥进行显微刻蚀形貌测年、热释光测年及电子自旋共振测年,表明在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这些断裂在第四纪时期有过多次活动。证实叠加断裂作用原理在厦门地区断裂稳定性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叠加断裂作用原理 稳定性 类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分类及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熊芸莹 李晓晖 +3 位作者 袁峰 卢志堂 吴少元 窦帆帆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940,共12页
针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前人运用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已开展了大量三维综合评价研究,但其评价结果对于规划和施工建议略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是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综合评价结果难以充分表达地质环境的真实类别,难以关注更需受到重视的... 针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前人运用三维地质信息化技术已开展了大量三维综合评价研究,但其评价结果对于规划和施工建议略显不足。其原因主要是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综合评价结果难以充分表达地质环境的真实类别,难以关注更需受到重视的不良地质环境条件等。针对上述问题,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和K-means算法对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信息进行分类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马銮湾新城南岸片区为实例,基于三维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三维评价指标因子,开展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三维评价,最后利用评价获得的地质环境类别与主导因子进一步提出规划和施工建议。结果表明: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挖掘多维多源地质数据中的隐含信息,识别出关键区分因子,为地下空间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地下空间 自组织神经网络 K-MEANS算法 聚类分析 地质建模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单元模型的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少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规划合理性和开发利用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但面对当前积累的大量多维多源地质数据,如何开展三维和精细化的评价工作亟待开展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联合多种三维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基于多要素三... 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规划合理性和开发利用安全性的重要保证,但面对当前积累的大量多维多源地质数据,如何开展三维和精细化的评价工作亟待开展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联合多种三维空间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基于多要素三维单元属性模型对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厦门市马銮湾新城南岸片区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多要素三维单元属性模型能够充分发挥多维多源地质数据和三维地质模型的功能和作用,是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的良好载体和数据基础;通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三维评价模型,三维评价结果可为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数据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质适宜性 三维评价模型 空间分析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张裂–破裂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赵明辉 袁野 +5 位作者 张佳政 张翠梅 高金尉 王强 孙珍 程锦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文章基于深地震探测数据与大洋钻探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张裂–破裂机制科学问题。2018-2023年在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的协助下,实施了三维深地震探测实验,共投放海底地震仪52台次,海底电磁仪2台次,放炮数量达8750炮,累... 文章基于深地震探测数据与大洋钻探资料,研究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张裂–破裂机制科学问题。2018-2023年在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的协助下,实施了三维深地震探测实验,共投放海底地震仪52台次,海底电磁仪2台次,放炮数量达8750炮,累积获得了294Gb的第一手数据,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成果:1)首次获得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深达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精准确定了研究区洋陆转换带三维空间展布范围宽度为10~20km;2)揭示南海北部陆缘异常活跃的岩浆作用,提出了不同时间段的构造与岩浆相互作用方式,岩浆活动随着伸展作用不断向洋迁移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建立了边缘海独特的张裂–破裂地质演化模型,最后一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导致岩石圈破裂,形成由玄武岩为主的“鳄鱼嘴”构造,同时张裂–破裂过程沿其陆缘走向又存在显著的构造–岩浆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陆转换带 二维/三维深部结构 海底地震仪 张裂–破裂机制 南海北部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地震仪数据丢失异常及内部时间校正
8
作者 李子正 丘学林 +3 位作者 张佳政 贺恩远 王强 张浩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3-2873,共11页
TS03航次使用国产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在马里亚纳海沟南段进行了一系列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作业,旨在获取跨越海沟的壳幔结构和地震活动性.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POBS04台站地震剖面的直达水波到时异常,给接... TS03航次使用国产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在马里亚纳海沟南段进行了一系列主动源和被动源地震作业,旨在获取跨越海沟的壳幔结构和地震活动性.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POBS04台站地震剖面的直达水波到时异常,给接下来的计算模拟工作带来困难.为此,本文计算了直达水波理论到时,对比SAC文件中气枪信号到时,以此进行异常数据的检查分析.结果表明,POBS04台站记录过程中发生了部分数据丢失,从而造成其内部时间存在错误,体现在SAC文件中气枪信号到时提前,以及相邻数据文件之间存在数十秒的时间间隔.因此,本文在SAC软件中将整段气枪信号进行延后,使其可以和直达水波理论到时准确对应;之后再进行裁截、分道排列和SEGY格式转换,最终得到了正常的单台地震剖面.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数据异常,为后续准确的OBS位置校正和地壳结构计算模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也为国产仪器的改进及其异常数据修复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数据丢失异常 内部时间校正 挑战者深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矿物分布及物源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金庆 张勇 +3 位作者 印萍 宋红瑛 毕世普 刘珊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8,共10页
对青岛近岸海域1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自生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矿物分区。田横岛—... 对青岛近岸海域1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自生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矿物分区。田横岛—千里岩岛矿物区(Ⅰ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黑云母—阳起石,物源主要来自五龙河等沿岸河流,黄河物质也有贡献;崂山头东部矿物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石榴子石,物源以残留沉积和沿岸侵蚀物为主;海阳—乳山近岸矿物区(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自生黄铁矿—黑云母—水黑云母—绿帘石—褐铁矿,沉积物受黄河影响显著,沿岸河流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分布特征 组合分区 物源 青岛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晓波 张勇 +4 位作者 孔祥淮 李安龙 刘珊珊 褚宏宪 林曼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6,共10页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异常等特征。对代表站位与长江、黄河及周边中小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析对比,利用以Ce/La和Sm/Nd作为对比元素的FD判别函数分析,以及对一些在地球化学环境中比较稳定元素的比值进行了验证比较,初步判别研究海区的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以现代黄河沉积物质为主,周边中小河流也对其物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m测温法的地热异常区探测及地温预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延军 张通 +3 位作者 殷仁朝 郑杰 刘彤 谢洋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6,共8页
地热异常区的探测对于地热能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利用2 m测温法和相关仪器对厦门东山某热泉地区进行实地探测,获取1~2m深度地层温度和导热系数数据,绘制研究区2m深度温度等值线图和浅层热流密度分布云图,圈定地热异常区。运用一维稳态热... 地热异常区的探测对于地热能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利用2 m测温法和相关仪器对厦门东山某热泉地区进行实地探测,获取1~2m深度地层温度和导热系数数据,绘制研究区2m深度温度等值线图和浅层热流密度分布云图,圈定地热异常区。运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对研究区20 m深度地温进行反演,并与研究区20m深度实测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m测温法对地热异常区探测效果明显,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对于20m深度地温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该方法可以作为地热探测初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测温法 地热异常区 温度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小月 刘珊珊 +2 位作者 张勇 毕世普 林学辉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5期15-22,69,共9页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与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系统地研究了主要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SiO2、CaO、K2O含量低于...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与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系统地研究了主要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SiO2、CaO、K2O含量低于我国近海海域平均值,Al2O3、MgO、TFe2O3含量高于我国近海海域平均值,微量元素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我国近海海域平均值。表层沉积物粒度、周边入海河流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嘉源 刘珊珊 张晓波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6期39-42,49,共5页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较全面地总结了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物质来源、分布规律、累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列举了部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较全面地总结了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物质来源、分布规律、累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的响应,列举了部分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山东半岛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以胶州湾污染尤为突出,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其余区域调查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沉积物 重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地块海底地震仪转换横波的数据处理与震相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浩宇 丘学林 +2 位作者 王强 黄海波 赵明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90-4104,共15页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转换横波震相的分析和模拟,能够从泊松比的角度更准确地约束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有助于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属性的研究.本文对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的OBS2013-3测线进行了转换横波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能量扫描法求...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转换横波震相的分析和模拟,能够从泊松比的角度更准确地约束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有助于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属性的研究.本文对南海北部陆缘西沙地块的OBS2013-3测线进行了转换横波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能量扫描法求取极化角,并对OBS水平分量数据进行旋转,获取了径向分量数据.结合本测线的地质情况,求解佐布里兹(Zoeppritz)方程,得到了不同转换模式的能量分配关系,定量地指示了沉积基底和海底面为主导的P-S转换界面,Moho面为次一级转换界面.在OBS2013-3测线的各个台站径向分量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了一系列PPS和PSS型转换震相,最大偏移距达到130km,并进行了初步的正演模拟试算和验证.结合本测线实际情况,对OBS转换横波研究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工作为后续的二维横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结构模拟、物质组成和地壳属性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地块 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震相识别 转换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SH-CL38站位的粒度特征及沉积记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唯 赵彦彦 +10 位作者 李三忠 唐智能 杨俊 魏浩天 吴佳庆 朱俊江 刘盛 董涛 张广璐 杨丹丹 孙国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100,共11页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发育众多海底峡谷,其物质来源、地貌形态、水动力条件、沉积过程复杂,海底滑坡和浊流频发。虽然通过地球物理(多波束和反射地震等)能够识别出数米至百米的滑坡体,但对于浅层海底重力流、浊流和异重流等沉积体系的...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发育众多海底峡谷,其物质来源、地貌形态、水动力条件、沉积过程复杂,海底滑坡和浊流频发。虽然通过地球物理(多波束和反射地震等)能够识别出数米至百米的滑坡体,但对于浅层海底重力流、浊流和异重流等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识别还受到很多限制。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群12号峡谷脊部下游的SH-CL38站位岩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粒度测试和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将该站位岩芯划分为3个层段:第Ⅰ层段(0~285 cm)、第Ⅱ层段(285~615 cm)以及第Ⅲ层段(615~800 cm)。其中第Ⅱ层段的粒度参数、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于其他层段,这表明该层段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发生了突变。而且第Ⅱ层段的285~505 cm和505~615 cm具有明显不同的概率累积曲线特征,粒度数据也分布在C-M图上不同的区域。基于此,我们认为该站位的异常沉积层是受深水沉积作用和末次冰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285~505 cm层段发育浊流沉积,而505~615 cm层段可能是浊流或重力流引发的沉积物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浊流 沉积环境 神狐海域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结构不确定性对广角地震走时正演模拟结果的影响--以西沙地块OBS2011-1测线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飞 黄海波 +3 位作者 丘学林 张浩宇 王强 李子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69-3684,共16页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常使用多道地震数据建立浅部地层模型,结合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数据进行射线追踪和走时反演求取地层速度特征.受采集环境和成本限制,部分海底地震仪测线缺少同步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建立的初始模型其浅层结构有较大不... 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常使用多道地震数据建立浅部地层模型,结合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数据进行射线追踪和走时反演求取地层速度特征.受采集环境和成本限制,部分海底地震仪测线缺少同步采集的多道地震数据,建立的初始模型其浅层结构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正演模拟结果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针对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走时模拟中浅部结构的不确定性因素,使用RayInvr软件构建了理论模型和走时数据体,分析讨论了初始模型沉积层厚度与速度变化对正演模拟结果的影响.之后进行实测数据处理,在MCS2019-3测线数据的约束下建立初始模型,对OBS2011-1测线震相重新进行了走时拟合,将得到的模型结果与先前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沉积层厚度及速度不确定性对走时模拟结果的浅部结构影响较大,深部结构影响较小;使用错误的速度与基底深度组合来拟合沉积层反射震相PsP,会使台站下方的地壳和地幔折射震相Pg和Pn,以及莫霍面反射震相PmP都出现走时小起伏,走时提前对应沉积层速度与厚度偏大,走时延后对应沉积层速度与厚度偏小;PsP震相缺失时,不同的速度-深度组合都可以很好地拟合震相,但会增加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速度结构 正演 西沙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亚纳海沟南段TS01测线的广角地震探测和地壳结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子正 丘学林 +2 位作者 贺恩远 张浩宇 王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91-4704,共14页
马里亚纳海沟是西太俯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活跃的俯冲,长期以来是地球科学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区域.广角地震测线TS01位于马里亚纳俯冲系统的最南段,横穿卡罗琳海底高原、马里亚纳海沟和弧前地块.本文基于测线上9... 马里亚纳海沟是西太俯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活跃的俯冲,长期以来是地球科学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区域.广角地震测线TS01位于马里亚纳俯冲系统的最南段,横穿卡罗琳海底高原、马里亚纳海沟和弧前地块.本文基于测线上9个OBS台站所记录的高质量反射、折射震相,通过震相走时拟合和正演模拟的方法,获得了TS01测线的精细速度结构.此外,本文还通过卫星重力数据和多波束水深数据,计算获得了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区域的地壳厚度变化;并沿测线进行了重力模拟,与速度模型相互验证、共同约束了TS01测线的壳幔结构.最终结果显示,弧前地块呈现楔状,海沟内壁速度值较低,呈现了构造侵蚀的特征;俯冲板片的地壳速度在4.0~7.2 km·s^(-1)之间,厚12~13 km,该厚度介于正常洋壳和海底高原类型地壳之间;OBS台站丰富的反射震相约束了上下板片交界面、俯冲板片中地壳和莫霍面等关键地质界面.重力模拟揭示了上地幔顶部的蛇纹石化现象.本文研究结果为揭示海底高原附近的俯冲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亚纳海沟南段 海底地震仪 广角地震探测 地壳结构 重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崇军 黄玉和 王俊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B10期129-132,146,共5页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该坝在施工、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计算中,砼材料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坝体土石料用邓肯-张E-v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砼与黏土间的不协调位移用Goodm an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的施工过程和蓄水过... 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该坝在施工、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计算中,砼材料用线弹性模型模拟,坝体土石料用邓肯-张E-v非线性弹性模型模拟,砼与黏土间的不协调位移用Goodm an接触面单元模拟.坝体的施工过程和蓄水过程均用分级加荷的方法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应力变形无异常分布,目前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有限元方法 应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两岸第四纪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理演变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丽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56,共10页
本文以大量古生物、古文化遗址及测年资料,分析台湾海峡两岸受新构造运动影响和自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演变,从而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古生物 生物群 古地理演变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土质路基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玉和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B11期960-963,共4页
山区公路沿河路基易受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失稳破坏,弄清影响沿河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对实际工程中确保路基稳定是很有益的。从地质学和力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地下水动态变化对沿河土质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 山区公路沿河路基易受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失稳破坏,弄清影响沿河路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对实际工程中确保路基稳定是很有益的。从地质学和力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地下水动态变化对沿河土质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地表水流影响沿河路基稳定性的原因和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路基 稳定性 地下水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