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乙酰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研究海胆酮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涛 陈艳红 +5 位作者 常高萍 杨远帆 杜希萍 姜泽东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112,共8页
海胆酮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主要从海胆及藻类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本文研究海胆酮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抑制作用,应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海胆酮对AChE的抑制机理,并用淀粉样β蛋... 海胆酮是一种酮式类胡萝卜素,主要从海胆及藻类等海洋生物中提取。本文研究海胆酮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抑制作用,应用酶动力学、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海胆酮对AChE的抑制机理,并用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myloid beta-peptide 25-35,Aβ_(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研究海胆酮对AD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海胆酮有很强的AChE抑制活性,其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6.29±0.97)μg/mL,抑制常数K_(i)为3.82μg/mL,表现为竞争性抑制;海胆酮可诱导AChE二级结构改变,更容易与AChE活性中心氨基酸Ser200、His440、Trp84和Tyr121结合,阻碍底物碘代硫代乙酰胆碱(acetylthiocholine iodide,ATCI)与酶结合,从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海胆酮能有效抑制Aβ_(25-35)诱导PC12细胞的AChE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本研究基于AChE和氧化应激阐明了海胆酮对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海胆酮在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酮 阿尔茨海默症 乙酰胆碱酯酶 分子对接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多酚工艺优化及降血糖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晨 杜希萍 +3 位作者 周莉鹃 伍菱 李志朋 杨远帆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的降血糖活性,并基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ORAC值评价其抗氧... 目的: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坛紫菜多酚的提取工艺,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的降血糖活性,并基于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ORAC值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坛紫菜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液料比(V乙醇溶液∶m坛紫菜)51∶1 (mL/g),乙醇体积分数56%,超声时间51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坛紫菜多酚含量为5.027 mg/g。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强;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多酚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四水坛紫菜多酚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四水坛紫菜多酚含量高、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强、抗氧化能力强,是开发天然降血糖食品和抗氧化剂的优良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多酚 降血糖 Α-葡萄糖苷酶 抗氧化 采收期 提取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仪器设备高质量社会化开放共享实践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潘春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37,共5页
为推动高校院所及企业实验仪器设备在地方高质量开放共享,经对不同性质单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各单位主要以提供仪器设备使用、实验检测和分析测试、定制化项目等3种形式对外共享,存在共享意愿不强、共享制度不完... 为推动高校院所及企业实验仪器设备在地方高质量开放共享,经对不同性质单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情况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各单位主要以提供仪器设备使用、实验检测和分析测试、定制化项目等3种形式对外共享,存在共享意愿不强、共享制度不完善、多头管理等问题。建立合理的激励措施和效益驱动措施、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是影响共享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探索地方政府立法、引入市场化机制、规范购置论证、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共享考核办法等5条措施促进仪器设备高质量开放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制约因素 建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涛 邓思 +1 位作者 陈艳红 杜希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5,共8页
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OH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 基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OH清除率,铁离子还原能力、抗油脂过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研究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进一步以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两者联合作用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在6种抗氧化实验中均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虾青素的抗氧化作用强于β-胡萝卜素。其中,虾青素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H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 50)值分别为(29.95±3.01)、(61.21±4.17)、(26.12±5.14)μg/mL。虾青素与β-胡萝卜素组合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H清除率具有协同作用,高浓度的虾青素与β-胡萝卜素的组合不利于两者产生抗氧化协同作用。虾青素、β-胡萝卜素从法夫酵母提取物中鉴定得出但结构相似很难分离,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应用法夫酵母开发高效的抗氧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Β-胡萝卜素 抗氧化 抗氧化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O4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Alg L17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曦文 宋昕祺 +3 位作者 李鹤宾 姜泽东 倪辉 朱艳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27,共5页
本论文旨在优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AlgL17固定化条件,以期探索出高效的固定化条件。以单宁酸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对褐藻胶裂解酶AlgL17进行固定化条件优化。测定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并对固定化酶... 本论文旨在优化微泡菌褐藻胶裂解酶AlgL17固定化条件,以期探索出高效的固定化条件。以单宁酸功能化的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对褐藻胶裂解酶AlgL17进行固定化条件优化。测定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并对固定化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检测。结果表明,褐藻胶裂解酶AlgL17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2.7 U、载体量25 mg、固定时间5 h,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pH8.5。FTIR和SEM结果显示,褐藻胶裂解酶AlgL17固定在载体表面。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成功固定褐藻胶裂解酶AlgL17,固定化后的褐藻胶裂解酶具有工业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褐藻胶裂解酶 固定化酶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优化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
6
作者 韩雪花 林美婷 +4 位作者 陈丽静 何凡 杜希萍 姜泽东 倪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1-176,共6页
红毛藻是类胡萝卜素的天然来源之一,该研究以红毛藻为原料,旨在确定其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条件。通过混料设计建立提取试剂组成比例与类胡萝卜素提取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优溶剂组合,并在此条件下研究提取... 红毛藻是类胡萝卜素的天然来源之一,该研究以红毛藻为原料,旨在确定其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条件。通过混料设计建立提取试剂组成比例与类胡萝卜素提取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优溶剂组合,并在此条件下研究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红毛藻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混料实验设计出最优溶剂组合为V(乙醇)∶V(丙酮)=1∶1,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40℃、液料比20∶1(mL/g)和提取3次。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和混料模型预测的类胡萝卜素提取量分别为2.264、2.202 mg/g,研究结果与预测值的偏差率小于5%。该研究基于混料设计建立的方法及模型真实有效,为红毛藻中类胡萝卜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混料设计 类胡萝卜素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p65信号分子参与重组蛋白药物Kallistatin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侵袭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恺飞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8,共5页
通过构建NF-κB-p65真核表达质粒,研究NF-κB-p65在重组Kallistatin(rh Kal)抑制内皮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NF-κB-p65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转染入HUVEC细胞,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观察重... 通过构建NF-κB-p65真核表达质粒,研究NF-κB-p65在重组Kallistatin(rh Kal)抑制内皮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NF-κB-p65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转染入HUVEC细胞,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观察重组Kallistatin对转染NF-κB-p65真核表达质粒HUVEC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p65对重组Kallistatin对内皮细胞侵袭相关蛋白抑制作用的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NF-κB-p65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后,细胞内p6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65过表达可以逆转rh Kal对HUVEC细胞体外侵袭的抑制作用;过表达p65可以明显抵抗rh Kal对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靶基因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重组Kallistatin明显抑制HUVEC细胞体外侵袭,其分子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LISTATIN HUVEC NF-ΚB 侵袭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藻多糖对H_(2)O_(2)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萍萍 郑雅君 +5 位作者 郑明静 姜泽东 杜希萍 朱艳冰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13-120,共8页
目的:研究红毛藻多糖(Bangia fusco-purpurea polysaccharide,BFP)对H_(2)O_(2)诱导的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测定细胞裂解液中... 目的:研究红毛藻多糖(Bangia fusco-purpurea polysaccharide,BFP)对H_(2)O_(2)诱导的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的抗氧化物水平及相关酶活力,评价BFP对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BFP可明显提高H_(2)O_(2)诱导氧化损伤的Caco-2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生成水平,提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减少丙二醛生成,并通过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BFP对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Caco-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通过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化酶活力、提高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和抑制细胞凋亡明显缓解H_(2)O_(2)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多糖 人结肠腺癌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细胞凋亡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法破壁条件对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黄莹 王凯 +5 位作者 董丛丛 倪辉 杨远帆 黄高凌 蔡慧农 杜希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2-217,共6页
为了评价二甲亚砜(DMSO)法破壁在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了提取溶剂、DMSO用量、破壁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次数6个条件因子对破壁后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的影响,并对破壁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为最理想... 为了评价二甲亚砜(DMSO)法破壁在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了提取溶剂、DMSO用量、破壁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次数6个条件因子对破壁后法夫酵母虾青素提取的影响,并对破壁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丙酮为最理想的提取溶剂;各主要因素破壁温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对虾青素的提取量影响依次减小,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法夫酵母中虾青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以丙酮为提取溶剂、DMSO用量1∶1.5、浸提2次、破壁温度45℃、料液比1∶20(w/v)、浸提时间40 min,优化后虾青素的提取量为4.4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夫酵母 虾青素 二甲亚砜 正交实验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红毛藻多糖提取工艺及抗光氧化活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一非 陈艳红 +5 位作者 伍菱 姜泽东 黄高凌 朱艳冰 倪辉 李清彪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9-758,共10页
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红毛藻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pH、酶活性、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红毛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多糖的抗光氧化活性进行探究。以单因素试验为依据选择因素水平,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基于Box-B... 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红毛藻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pH、酶活性、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红毛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多糖的抗光氧化活性进行探究。以单因素试验为依据选择因素水平,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基于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Design-Expert 8.0.5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优化红毛藻多糖提取工艺,并测定红毛藻多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抗光氧化损伤作用。试验结果显示,酶辅助提取红毛藻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选用果胶酶,pH 6.0、酶活性0.22 U/mL、酶解时间100 min、酶解温度50℃。优化条件下红毛藻多糖提取率为(16.60±0.13)%,接近预测值(16.72%),此优化工艺切实可行。同时,红毛藻多糖在0~2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抗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氧化损伤能力,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20μg/mL时,细胞活力可恢复至96.53%~9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 果胶酶 响应面法 抗光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活力模型和细胞模型分析红毛藻多糖降血脂活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詹慧 宋田源 +5 位作者 余刚 姜泽东 杜希萍 朱艳冰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148,共7页
目的:对红毛藻(Bangia fusco-purpurea)中多糖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多糖组分的体外降血脂活性,阐明红毛藻的降血脂活性功效机理,为红毛藻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法从红毛藻中提取粗多糖;除去... 目的:对红毛藻(Bangia fusco-purpurea)中多糖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多糖组分的体外降血脂活性,阐明红毛藻的降血脂活性功效机理,为红毛藻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法从红毛藻中提取粗多糖;除去蛋白质后,通过Sephadex G7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红毛藻多糖(B. fusco-purpurea polysaccharide,BFP);采用DEAE-cellulose 52柱层析对BFP进一步分级纯化得到3个多糖组分F1、F2和F3;通过酶动力学分析各组分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噻唑蓝法测定BFP组分F1、F2和F3对HepG2细胞和Caco-2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高血脂/高胆固醇HepG2细胞模型、油酸诱导Caco-2细胞模型分析BFP组分F1、F2和F3的体外降血脂活性。结果: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BFP组分F3显著抑制了胰脂肪酶活性,且为可逆竞争性抑制;细胞模型结果表明,F1、F2和F3在质量浓度0~500 mg/mL范围内对所试细胞均无显著毒性作用;F1显著抑制Caco-2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F3对高血脂HepG2细胞模型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和高胆固醇HepG2细胞模型中脂类的合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BFP组分可有效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具有潜在的降血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藻多糖 胰脂肪酶 抑制作用 降血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江蓠琼胶酶活性和琼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曦文 伍菱 +5 位作者 童风景 姜泽东 朱艳冰 肖安风 倪辉 李清彪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0-886,共7页
通过调控保鲜盒中湿度获得水分为10%、14%、40%、60%的江蓠样品,然后将各组江蓠样品密封保鲜盒分别置于5、15、25℃和35℃恒温培养箱中,模拟贮藏温度和湿度环境,连续处理4 d,每日测定处理后江蓠中琼胶酶活性、还原糖含量、琼胶提取得率... 通过调控保鲜盒中湿度获得水分为10%、14%、40%、60%的江蓠样品,然后将各组江蓠样品密封保鲜盒分别置于5、15、25℃和35℃恒温培养箱中,模拟贮藏温度和湿度环境,连续处理4 d,每日测定处理后江蓠中琼胶酶活性、还原糖含量、琼胶提取得率、琼胶凝胶强度等指标,连续测定4 d、每组3次。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江蓠琼胶酶活性和所提取的琼胶凝胶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湿度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江蓠琼胶酶活性和琼胶的凝胶强度随着湿度的上升呈升高趋势。在贮藏开始1 d和2 d后,在江蓠水分含量为10%时提取琼胶的凝胶强度普遍高于水分含量为60%的江蓠所提取琼胶的凝胶强度,其胶凝胶强度最高达到604.2±1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蓠 琼胶 还原糖 琼胶酶活性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改性琼脂的工艺优化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成昊 姜泽东 +3 位作者 李鹤宾 倪辉 朱艳冰 李清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明确食鹿角菜交替假单胞菌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K253Q改性琼脂的制备工艺,表征酶法改性琼脂的性能特征。方法:以硫酸根脱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时间、加酶量、温度、pH对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K253Q处理琼脂的影响,并对理化性质和结... 目的:明确食鹿角菜交替假单胞菌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K253Q改性琼脂的制备工艺,表征酶法改性琼脂的性能特征。方法:以硫酸根脱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时间、加酶量、温度、pH对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K253Q处理琼脂的影响,并对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以4 g琼脂为原料,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加酶量80 U,反应温度50℃,初始pH7.0。另外,以100 g琼脂为原料进行放大实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硫酸根脱除率达到50.1%。在此条件下,K253Q处理后琼脂的凝胶强度、3,6-内醚半乳糖含量、白度和透明度均有显著提高,而灰分和粘度值显著降低(P<0.05)。扫描电镜分析显示,K253Q处理琼脂的微观结构表面突起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表面更光滑。结论:K253Q处理琼脂后提高了琼脂的品质,琼脂硫酸根含量降低,凝胶强度、3,6-内醚半乳糖含量、白度和透明度提高,灰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 突变芳香基硫酸酯酶 改性琼脂 制备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组成特征及其体外免疫诱导活性
14
作者 何萍萍 韦敬柳乙 +3 位作者 姜泽东 朱艳冰 倪辉 李清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目的:对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中提取的泡叶藻聚糖进行化学法降解,将得到的低分子质量降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基本组成特征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为泡叶藻聚糖或其他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基本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 目的:对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中提取的泡叶藻聚糖进行化学法降解,将得到的低分子质量降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基本组成特征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为泡叶藻聚糖或其他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和基本结构特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酸水解法和双氧水氧化降解法制备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利用超滤法和Sephadex G-5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4个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片段:HCl-F1、HCl-F2、H2O2-F1、H2O2-F2;采用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柱前衍生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及化学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和化学组成;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其重均分子质量;通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分析HCl-F1、HCl-F2、H2O2-F1、H2O2-F2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结果: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片段的组成特征表明HCl-F1、HCl-F2、H2O2-F1、H2O2-F2均为杂多糖,且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4.80、4.20、5.30、2.30 kDa。免疫活性分析细胞模型结果表明,HCl-F1、HCl-F2、H2O2-F2在所测定质量浓度范围(0~200μg/mL)内能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而H2O2-F1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和TNF-α的活性明显低于HCl-F1、HCl-F2和H2O2-F2。结论: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HCl-F1、HCl-F2和H2O2-F2)具有明显的免疫诱导活性,其中HCl-F1和H2O2-F2的免疫诱导活性明显高于泡叶藻聚糖。结合其化学组成分析的结果,提示泡叶藻聚糖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的免疫诱导活性是由单糖组成和硫酸根质量分数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叶藻聚糖 低分子质量降解片段 分离纯化 化学组成 体外免疫诱导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压时间蒸汽爆破处理对幼柚膳食纤维结构、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郭宝丽 杨远帆 +3 位作者 胡阳 姜泽东 倪辉 郑明静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7期87-95,共9页
为了提高幼柚的综合利用率,研究0~80 s保压时间蒸汽爆破处理(Steam explosion,SE)对幼柚膳食纤维基本组成、结构、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压时间的延长,幼柚膳食纤维的得率从89.25%±0.50%显著提高至95.13%±0.60%... 为了提高幼柚的综合利用率,研究0~80 s保压时间蒸汽爆破处理(Steam explosion,SE)对幼柚膳食纤维基本组成、结构、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保压时间的延长,幼柚膳食纤维的得率从89.25%±0.50%显著提高至95.13%±0.60%(P<0.05)。20~60 s保压时间SE处理显著增加幼柚膳食纤维的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占比(P<0.05)。当保压时间为40 s时,SE处理幼柚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约5.24%、6.86%和57.00%;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以及胰蛋白酶的抑制能力分别显著提升了6.77%、61.02%和14.53%(P<0.05),结晶度和热稳定性降低。综上,SE处理后不同保压时间膳食纤维的理化和功能特性之间存在差异,当保压时间为40 s时,改性膳食纤维在持水、持油等理化特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效提高了体外降血脂能力等功能。研究结果可为幼柚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加工利用及其作为功能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柚膳食纤维 蒸汽爆破 保压时间 结构特性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