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芝三萜改善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失调
1
作者 李华祥 刘倩 +6 位作者 伍树倩 戴嘉宁 叶青雅 吉丹 肖玉娟 刘楠 杨振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4-193,共10页
为探究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三萜对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相关症状的作用效果,以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首先优化构建抑郁小鼠模型时利血平的注射剂量,发现当利血平注射剂量为0.4 mg/kg mb时,小鼠表现出典型的抑郁症状,且... 为探究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三萜对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相关症状的作用效果,以SPF级C57BL/6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首先优化构建抑郁小鼠模型时利血平的注射剂量,发现当利血平注射剂量为0.4 mg/kg mb时,小鼠表现出典型的抑郁症状,且抑郁程度适中,适合作为研究模型;随后,考察不同剂量樟芝三萜对小鼠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灌胃中剂量(20 mg/kg mb)的樟芝三萜可使抑郁小鼠的糖水偏好值由46%上升到75%(正常小鼠为77%),快感缺失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同时,使得抑郁小鼠的水平运动量较模型组提高375%,悬尾不动时间较模型组降低32%,效果略优于阳性药物氟西汀;此外,中剂量的樟芝三萜还能显著降低抑郁小鼠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显著增加抑郁小鼠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效果与氟西汀相当;最后,考察樟芝三萜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发现,中剂量的樟芝三萜能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有益菌(如Firmicutes、Ligi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而这些菌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或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改善抑郁症状,初步证实樟芝三萜可通过微生物群-肠-脑轴改善小鼠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三萜 抑郁症 炎症因子 神经递质 小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树精油递送载体构建及抑菌性能研究
2
作者 戴嘉宁 冯玥 +4 位作者 强晟超 汤家祥 梁宝翠 肖玉娟 李华祥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3,共8页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不同浓度牛樟树精油对6株食源性致病细菌及3株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高浓度(50%以上)的牛樟树精油对不同菌株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利用超声处理及低聚木糖的糖基化改性大豆蛋白(XOS-SPI)对其进行包封,并对牛樟树... 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不同浓度牛樟树精油对6株食源性致病细菌及3株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高浓度(50%以上)的牛樟树精油对不同菌株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利用超声处理及低聚木糖的糖基化改性大豆蛋白(XOS-SPI)对其进行包封,并对牛樟树精油包封物进行表征及食源性致病菌抑菌活性评估。结果表明:当牛樟树精油与糖基化大豆蛋白质量比为2∶1时,糖基化大豆蛋白-牛樟树精油胶粒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优异的稳定性,同时抑菌性能较牛樟树精油显著提高,说明牛樟树精油作为安全健康的天然抑菌剂,在食品防腐保鲜及食品安全中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树精油 大豆蛋白 糖基化改性 递送载体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流域稻米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食用健康风险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宇楠 林承奇 黄华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11-2220,共10页
为研究九龙江流域稻米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其食用健康风险,运用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分析了稻米中模拟胃阶段和肠阶段可提取的重金属含量。运用基于生物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 为研究九龙江流域稻米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及其食用健康风险,运用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分析了稻米中模拟胃阶段和肠阶段可提取的重金属含量。运用基于生物可给性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稻米中不同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稻米中Ni、Zn、Cd和Pb在胃阶段的平均生物可给性高于肠阶段;而稻米中Cr、Cu、As和Hg在胃阶段的平均生物可给性低于肠阶段。稻米重金属在胃阶段和肠阶段均对人体存在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其中非致癌风险主要由As和Cd贡献;致癌风险主要由Cd和Ni贡献。稻米重金属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高于成人,而致癌风险低于成人。稻米重金属在胃阶段的非致癌风险低于肠阶段,而致癌风险高于肠阶段。稻米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在九龙江流域的中上游区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可给性 稻米 健康风险 九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粉草浸膏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平 温仁华 +3 位作者 魏海峰 沈金海 郝春莉 陈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61,共6页
目的优化凉粉草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进风温度、空气体积流量、泵数为影响因素,咖啡酸、紫云英苷、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总黄酮含量,出粉率,含水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喷雾干燥工艺... 目的优化凉粉草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方法以进风温度、空气体积流量、泵数为影响因素,咖啡酸、紫云英苷、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总黄酮含量,出粉率,含水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结果Box-Behnken响应面法所得最佳条件为药液相对密度1.06,进风温度165℃,空气体积流量45 m^(3)/h,泵数12%,综合评分为0.9150;BP神经网络所得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1℃,空气体积流量45 m^(3)/h,泵数12%,综合评分为0.915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喷雾干燥凉粉草浸膏提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浸膏 喷雾干燥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废弃物堆肥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生态质量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尽忠 王理玲 邓盈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7,共7页
为了探究利用蔬菜废弃物堆肥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将芹菜、白菜、胡萝卜、花椰菜等蔬菜废弃物与玉米秸秆进行堆肥,并施用于不同连作年限的设施小白菜土壤。研究表明,受试的4种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 为了探究利用蔬菜废弃物堆肥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对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将芹菜、白菜、胡萝卜、花椰菜等蔬菜废弃物与玉米秸秆进行堆肥,并施用于不同连作年限的设施小白菜土壤。研究表明,受试的4种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小白菜品质均随着堆肥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则随着堆肥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连作5年的土壤中,高剂量施肥处理与未施肥对照相比,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0.77、1.63、1.53、3.50、1.66、0.99及1.65倍;小白菜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88.56%和50.42%;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了94.55%。结果表明,利用蔬菜废弃物堆肥制备的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改善连作土壤的生态质量,并且对连作年限长的土壤有着更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连作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小白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精氨酸激酶的重组表达及致敏性分析
6
作者 杨阳 何欣蓉 +5 位作者 何少贵 陈锦莉 刘萌 费丹霞 毛海燕 刘光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7,共9页
为比较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重组精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rginine kinase,rAK)和天然AK(native AK,nAK)的致敏性,并鉴定AK分子中的致敏优势区域,首先基于AK的抗原表位分布与空间结构,将AK分子分为AK-E1(氨基酸(amino acids,AA... 为比较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重组精氨酸激酶(recombinant arginine kinase,rAK)和天然AK(native AK,nAK)的致敏性,并鉴定AK分子中的致敏优势区域,首先基于AK的抗原表位分布与空间结构,将AK分子分为AK-E1(氨基酸(amino acids,AA)1~92)、AK-E2(AA 87~187)、AK-E3(AA 172~265)和AK-E4(AA 276~357)4个片段,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分段表达,并分别分离纯化nAK、rAK及AK的4个分段表达产物。用BALB/c小鼠模型评价重组蛋白的致敏性,结果显示,rAK致敏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脾脏淋巴细胞的Th2型细胞因子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表明rAK可使机体致敏,但其免疫原性较nAK弱;AK的4个分段表达产物中AK-E2的免疫原性最强。同时,rAK能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β-己糖苷酶,但rAK对效应细胞的刺激作用低于nAK;4个分段表达产物中AK-E2和AK-E4对效应细胞的刺激作用较强。综上,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rAK免疫原性较nAK弱,而AK分子中免疫原性较强的区域为AA 87~187,免疫反应性较强的区域为AA 276~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精氨酸激酶 重组蛋白 致敏性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对水中聚乙烯微塑料的混凝效果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金垒 龚佳昕 +1 位作者 苏善煜 黄华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5-702,共8页
以聚合硫酸铁(Polyferric Sulfate,PFS)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微塑料分别作为混凝剂和去除对象,通过改变混凝剂投加量、微塑料粒径、溶液pH值及共存污染物等系统地研究不同条件下PFS对PE微塑料的去除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 以聚合硫酸铁(Polyferric Sulfate,PFS)和聚乙烯(Polyethylene,PE)微塑料分别作为混凝剂和去除对象,通过改变混凝剂投加量、微塑料粒径、溶液pH值及共存污染物等系统地研究不同条件下PFS对PE微塑料的去除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Zeta电位分析方法初步探讨混凝机理。结果显示:当PFS投加质量浓度为10~550 mg/L时,PE微塑料的去除率随着PFS投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加入表面活性剂及碱性条件下,PFS具有更好的混凝沉降性能;在小于500μm的粒径中,PE微塑料粒径为50~150μm时的去除率最高;当混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550 mg/L,pH值为8时,去除率可达到98.0%,且优于铝系和天然混凝剂。在六价铬-微塑料共存体系中,微塑料的去除效果未受到显著影响。同时,混凝剂对六价铬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15.9%。混凝机理分析表明,电荷中和和吸附架桥作用为PFS对PE微塑料的主要混凝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聚合硫酸铁 聚乙烯 微塑料 混凝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布多糖-聚合氯化铝铁复配去除水中聚乙烯微塑料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金垒 龚佳昕 +1 位作者 陈锦莉 黄华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1410,共10页
以昆布多糖(LA)作为一种新型助凝剂,考察了其在使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去除聚乙烯(PE)微塑料时的强化混凝性能,通过Zeta电位、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混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 以昆布多糖(LA)作为一种新型助凝剂,考察了其在使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去除聚乙烯(PE)微塑料时的强化混凝性能,通过Zeta电位、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混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LA可提高PAFC对PE微塑料的混凝效率,当PAFC和LA的投加量分别为150 mg·L^(−1)和20 mg·L^(−1)时,单一PAFC和PAFC-LA对PE微塑料的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4%和95.2%.PAFC和PAFC-LA对PE微塑料的混凝机理是一致的,LA的加入显著改善PAFC的电荷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絮凝效果.不同pH、微塑料粒径、共存离子、腐殖酸共存及真实水体效果测试实验表明,PAFC-LA复配混凝系统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昆布多糖 聚乙烯 微塑料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微塑料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吸附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金垒 章雨晨 +1 位作者 陈雅婷 黄华斌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考察了聚酰胺(PA)微塑料对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采用SEM、FTIR和XPS等手段表征了吸附前后PA微塑料的变化,探讨了PA微塑料对SDBS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A微塑料对SDBS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 考察了聚酰胺(PA)微塑料对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采用SEM、FTIR和XPS等手段表征了吸附前后PA微塑料的变化,探讨了PA微塑料对SDBS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A微塑料对SDBS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25℃时,PA微塑料对SDBS的饱和吸附量为10.896mg/g;随着pH的增加,PA微塑料对SDBS的吸附能力逐渐降低;CO_(3)^(2-)对PA微塑料吸附SDBS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A微塑料吸附SDBS的机理包括PA中的羰基与SDBS的苯环发生的n-π电子供受体(EDA)作用、PA中的氨基与SDBS的磺酸基发生的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和孔隙填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微塑料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到实践:食品工厂空间设计的多角度考量与趋势探究
10
作者 张晓慧 林慧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0-251,共2页
在当前食品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作为食品生产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确保食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及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食品工厂的空间设计需综合考虑生产工艺的流畅性、设备布局的科... 在当前食品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工厂设计作为食品生产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确保食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及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食品工厂的空间设计需综合考虑生产工艺的流畅性、设备布局的科学性、卫生安全标准的遵循、空间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与美学价值、环境保护要求的满足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等多维度因素。因此,深入探究食品工厂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动食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济效益 核心环节 空间设计 理论与实践 食品工厂 设备布局 整体技术水平 环境保护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糖的类型对模拟体系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施振华 曾茂茂 +4 位作者 何志勇 秦昉 邹忠爱 张志刚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2-58,65,共8页
为了研究单糖-赖氨酸模拟体系中单糖类型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影响。探讨了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山梨糖在120℃加热0~120 min期间pH、反应颜色、底物消耗、AGEs中间体包括3种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GO)、丙酮醛(MGO)和三脱... 为了研究单糖-赖氨酸模拟体系中单糖类型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生成的影响。探讨了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山梨糖在120℃加热0~120 min期间pH、反应颜色、底物消耗、AGEs中间体包括3种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GO)、丙酮醛(MGO)和三脱氧葡萄糖醛酮(3-DG)以及果糖基赖氨酸(FL),以及最终三种AGEs包括羧甲基赖氨酸(CML)、羧乙基赖氨酸(CEL)、吡咯素(Pyr)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反应进行,醛糖体系的pH下降程度以及颜色增加程度高于酮糖体系。反应结束时,葡萄糖-赖氨酸(Glu-Lys)、半乳糖-赖氨酸(Gla-Lys)、果糖-赖氨酸(Fru-Lys)和山梨糖-赖氨酸(Glu-Lys)体系中赖氨酸的损失分别为26.65%、28.95%、11.47%、14.90%;而所有体系中单糖在反应结束时的损失均达到了75.00%以上,要远高于赖氨酸。模拟体系中单糖会出现醛酮转换,但比例低于10%。所有体系中GO和3-DG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表明体系中GO和3-DG在反应前20 min内就已大量生成。α-二羰基化合物的生成量远高于FL的生成量。反应结束时,酮糖体系的CML和CEL含量要高于醛糖体系。所有体系中,三种AGEs生成量均为CEL>CML>Pyr。本文表明将来研究食品中AGEs的生成和抑制途径,需重点从中间体途径着手,尤其是α-二羰基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α-二羰基化合物 果糖基赖氨酸 羧甲基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树提取物促进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华祥 石瑀 +6 位作者 罗志珊 高亚军 王娟娟 肖玉娟 袁磊 饶胜其 杨振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5-71,共7页
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蕈菌,具有解酒保肝、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基于无性孢子接种的深层发酵技术是樟芝目前最高效、最普遍的人工培养方式,但樟芝深层发酵产孢量低,种子制备成本高,限制了... 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蕈菌,具有解酒保肝、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基于无性孢子接种的深层发酵技术是樟芝目前最高效、最普遍的人工培养方式,但樟芝深层发酵产孢量低,种子制备成本高,限制了樟芝深层发酵工业化生产效率及效益。为了提高樟芝深层发酵产孢效率,该文首先考察了牛樟树不同溶剂(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及水)提取物对樟芝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影响,发现只有牛樟树水提物能显著促进樟芝无性产孢,且在最佳添加量(60μg/mL)下,可使樟芝产孢量较对照组提高58%左右,同时生物量提高26%左右,三萜产量提高35%左右,多糖产量提高270%左右(即产量是原来的3.7倍);随后,该文将添加牛樟树水提物促进产生的樟芝孢子接种发酵,发现其产孢性能及产胞内多糖性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添加牛樟树水提物发酵产生的樟芝孢子),其中最大产孢量及胞内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28%及46%左右。该研究成果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较具开发价值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牛樟树 提取物 深层发酵 无性产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志勇 姚秋虹 +1 位作者 林奇 陈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9,共9页
随着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快速发展,薄膜固相微萃取(TFME)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同时相关的联用方法也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TFME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以及较大的有效萃取体积,因此可在提... 随着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快速发展,薄膜固相微萃取(TFME)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样品前处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同时相关的联用方法也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TFME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体积比,以及较大的有效萃取体积,因此可在提高灵敏度的同时减少萃取时间。TFME法结合其他样品分析方法可广泛用于违禁药物、爆炸物、有机农药、兽药等物质的分析中,同时在药物、食品、环境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该文概述了TFME技术的萃取原理及多样化的萃取器件,综述了TFME技术与多项不同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固相微萃取 前处理 联用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猴头菇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傅奇 肖玉娟 +2 位作者 毛玉婷 林慧霞 周小伟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0期34-38,43,共6页
研究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猴头菇多糖工艺,并与超声波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单因素试验选取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复合酶添加量作为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 表明,对于猴头菇多糖的提取,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方法的最... 研究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猴头菇多糖工艺,并与超声波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单因素试验选取超声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复合酶添加量作为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 表明,对于猴头菇多糖的提取,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方法的最优工艺为超声时间25 min,料液比1∶30,超声功率300 W,复合酶添加量2.5%.在最优条件下粗多糖提取率为19.44%,与超声波提取法相比,粗多糖提取率升高了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多糖 超声波 复合酶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杀菌对姜母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涛 林以琳 +3 位作者 林少玲 邹忠爱 林祥木 张志刚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7,共6页
为研究变温杀菌对姜母鸭品质的影响,采用4组不同的变温杀菌方式对姜母鸭进行杀菌处理,并与传统低温杀菌、高温杀菌处理后的姜母鸭进行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其感官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第一阶段95℃、5 min,第二阶... 为研究变温杀菌对姜母鸭品质的影响,采用4组不同的变温杀菌方式对姜母鸭进行杀菌处理,并与传统低温杀菌、高温杀菌处理后的姜母鸭进行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其感官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第一阶段95℃、5 min,第二阶段106℃、10 min,第三阶段121℃、15 min的杀菌参数的杀菌效果最佳;经变温杀菌后的姜母鸭微生物抑菌率达到99.9%,有效地灭活了姜母鸭中的有害微生物,同时提高了姜母鸭的感官品质。储藏15 d内,姜母鸭的TVB-N值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母鸭 变温杀菌 感官品质 挥发性盐基氮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生态养殖对猪粪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容敏靖 万锈琳 +4 位作者 陈洵 谭迪明 刘军 石磊 邹忠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58-4867,共10页
【目的】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与传统技术大不相同,通过对转换养殖模式的猪群粪便细菌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从而探究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对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从传统猪场选取8头体重相近的... 【目的】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与传统技术大不相同,通过对转换养殖模式的猪群粪便细菌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点,从而探究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对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从传统猪场选取8头体重相近的育肥猪转移至生态猪场蓄养,每隔10 d取其粪便样本,直至达出栏月龄。对每个时期的粪便混合样本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测序数据,以微生物16S rDNA基因序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对其进行分类学物种注释,从而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的情况与变化规律。【结果】从传统猪场转移至生态猪场后猪粪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变化,且在培育时段内其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所提高,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为优势菌门;优势菌属为不可培养细菌、沉积物漠河杆菌(Moheibacter)等。在出栏前粪便中常见致病菌如伊丽莎白金菌(Elizabethkingia)、志贺氏埃希氏菌(Escherichia-Shigella)、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等丰度均降至较低,但益于肠道消化的细菌如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密螺旋体(Treponema)、梭菌(Clostridium)等丰度均有所提升。【结论】该猪群在现代生态猪场养殖技术培育下菌群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并形成与其他普通猪场不同的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猪场 16S rDNA测序 粪便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涵养化学科学素养--以“氧气的故事”科普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永红 张晨 +1 位作者 金靖雯 陈曦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37,共6页
聚焦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却又不可或缺的物质“氧气”,依据内容、方法与评价“三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即内容的广博性与前沿性、方法的先进性与严谨性、评价的即时性与人文性,融合创新设计化学科普课程。以此激活青少年客观理性的好奇心,培... 聚焦日常生活中最普通却又不可或缺的物质“氧气”,依据内容、方法与评价“三位一体”的基本原则,即内容的广博性与前沿性、方法的先进性与严谨性、评价的即时性与人文性,融合创新设计化学科普课程。以此激活青少年客观理性的好奇心,培育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意识,涵养化学科学素养,助益青少年化学探究内驱力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科学素养 三位一体 青少年科普 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志刚 林祥木 +3 位作者 胡涛 邹忠爱 苏永裕 邵乐乐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即食肉制品营养丰富、方便快捷,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即食肉制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极易受到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污染。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即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如热处理技术、非热... 即食肉制品营养丰富、方便快捷,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即食肉制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极易受到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污染。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即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如热处理技术、非热处理技术、抑菌剂和包装技术等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控制技术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以期为各种控制技术在即食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肉制品 巴氏杀菌 高压加工 抑菌剂 可食用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与污泥混合热解对生物碳特性及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尽忠 李火金 邓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9-245,共7页
利用热解装置开展不同质量比例玉米秸秆(0,25%,50%和75%)与污泥混合热解实验,分别得到4种生物炭(SCB0,SCB25,SCB50和SCB75),研究了生物炭性质、重金属(Cu,Zn,Pb,Ni,Cr,Mn和As)含量、BCR形态和TCLP浸出毒性特征,并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利用热解装置开展不同质量比例玉米秸秆(0,25%,50%和75%)与污泥混合热解实验,分别得到4种生物炭(SCB0,SCB25,SCB50和SCB75),研究了生物炭性质、重金属(Cu,Zn,Pb,Ni,Cr,Mn和As)含量、BCR形态和TCLP浸出毒性特征,并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增加,生物炭产率、灰分、H/C和N/C比显著降低,p H值显著增大,生物炭芳香化程度明显提高。添加玉米秸秆与污泥混合热解可以促进重金属向更稳定的形态(F4态)转化。4种生物碳中重金属浸出均未超出GB5085.3-2007浸出毒性鉴别标准规定的限值,生态风险均明显降低至轻微风险水平,在玉米秸秆添加量为50%时达到最低风险水平,该研究为污泥与玉米秸秆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污泥 重金属 混合热解 形态分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与gyrB基因联合建树快速鉴定海水中的一株地衣芽胞杆菌 被引量:8
20
作者 傅奇 林俊杰 +2 位作者 甘美裕 卢源钦 肖玉娟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5,共6页
在保守序列高度相似的细菌鉴定中,单独使用16S rDNA/RNA序列进行比对和构建进化树通常无法准确鉴定到种,需要增加测序基因数并对多基因进行分析。为实现快速鉴定,课题组对16S与gyrB基因联合建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海洋来源的一株杆菌,... 在保守序列高度相似的细菌鉴定中,单独使用16S rDNA/RNA序列进行比对和构建进化树通常无法准确鉴定到种,需要增加测序基因数并对多基因进行分析。为实现快速鉴定,课题组对16S与gyrB基因联合建树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海洋来源的一株杆菌,分别用通用引物扩增16S和gyrB基因并测序,在GeneBank进行序列比对后,选择各菌种保藏中心16S和gyrB基因均相似的菌株,取16S和gyrB基因序列,采用Paup*4.0构建进化树。使用16S与gyrB拼接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中属于同一种的菌株均很好的聚合在一枝,种间分枝自展值均高于98,分类结构准确,筛选得到的杆菌与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聚合在一枝,自展值为100,鉴定为地衣芽胞杆菌。经生理生化试验验证,该菌株与地衣芽胞杆菌特征完全一致,使用16S和gyrB基因联合建树得到的鉴定结果准确且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GYRB 进化树 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