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端非催化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与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吴婷 朱艳冰 +4 位作者 李鹤宾 陈艳红 洪涛 姜泽东 倪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164,共9页
目的:分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来源κ-卡拉胶酶的结构域,构建结构域截短突变体,探究非催化结构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WT和仅... 目的:分析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tetraodonis)来源κ-卡拉胶酶的结构域,构建结构域截短突变体,探究非催化结构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酶学性质与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WT和仅包含糖苷水解酶催化结构域的κ-卡拉胶酶截短体GH(缺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样结构域),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研究κ-卡拉胶酶WT和GH的酶学性质,利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成功对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WT及其截短体GH进行体外表达,WT和GH的分子质量分别为44.0 kDa和35.0 kDa,均能专一性地酶解κ-卡拉胶底物。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Ig样结构域不影响酶的底物特异性、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值和κ-卡拉胶酶解产物的组成,但降低了酶的热稳定性、强酸(pH 4.0)和强碱(pH 11.0)稳定性、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酶的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Ig样结构域截短后,κ-卡拉胶酶与κ-卡拉胶四糖底物的相互作用增强,酶结构的刚性增强,κ-卡拉胶酶F1、F3和F5指状区环状结构柔性降低,F2和F6指状区β片层结构柔性升高,这些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截短体GH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提高的原因。结论:本研究解析了假交替单胞菌κ-卡拉胶酶的非催化Ig样结构域与酶性质的构效关系,可为该酶结构与功能研究及酶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交替单胞菌 κ-卡拉胶酶 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 酶学性质 结构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戟天中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史娟兰 奉容 +2 位作者 高伟城 何丽珊 王小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8-318,共11页
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戟天中氨基酸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其营养价值。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得巴戟天氨基酸供试品溶液,以异硫氰酸苯酯和三乙胺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Ultimate Amino Acid色谱柱(4.... 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巴戟天中氨基酸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其营养价值。采用盐酸水解法制得巴戟天氨基酸供试品溶液,以异硫氰酸苯酯和三乙胺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Ultimate Amino Acid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 mol/L无水乙酸钠-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检测波长为254 nm,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评价其营养价值,并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15种氨基酸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16份巴戟天氨基酸总含量为17.87~102.15 mg/g,均检测到15种氨基酸,其中包含6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4.15%~32.06%;8种药用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20%~56.31%。限制氨基酸为苏氨酸和亮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33.87~61.31。不同巴戟天样品氨基酸组成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085%,可将16批巴戟天分为三类。该实验测定方法简单有效,可同时分离测定15种氨基酸,精密度与重复性良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为巴戟天的品质分析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系统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减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淑珍 许秋凤 +3 位作者 王皇斌 黄莎莎 黄丽端 熊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研究旨在探讨比较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利用脂多糖(LPS)刺激MH-S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MTS法和LDH法检测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MH-S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含... 研究旨在探讨比较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中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利用脂多糖(LPS)刺激MH-S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MTS法和LDH法检测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对MH-S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含量;qRT-PCR法检测细胞Nos2、Il-6、Tnf-α、Grp78、Ire1α、Perk和Atf6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蛋白表达。结果显示,6.25~100μg/mL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无显著细胞毒性,可浓度依赖地下调LPS诱导的IL-1β分泌和iNOS表达,还降低iNOS、IL-6以及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IRE1α的mRNA转录水平。低浓度儿茶素的抗炎活性强于表儿茶素,高浓度则相反。研究表明,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可以通过减少IL-1β、IL-6分泌,抑制iNOS蛋白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ER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表儿茶素 MH-S细胞 炎症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和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华乙 游晓平 +2 位作者 陈欢生 熊银 何玮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5,52,共6页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 以尿素、硫酸铜、乙酸银为原料,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三元复合物Ag/Cu_(2)O/g-C_(3)N_(4),通过XRD、XPS、SEM、TEM、UV-Vis等手段对三元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研究了三元复合物的抗菌性能,并探究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Ag和Cu_(2)O粒子沉积在g-C_(3)N_(4)片层结构上,Ag、Cu_(2)O和g-C_(3)N_(4)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大幅提高。为构建用于实际水体污染处理的g-C_(3)N_(4)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_(2)O/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降解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春花木犀草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何若男 陈欢 +4 位作者 易超 林启凰 张豫杰 吴婷 陈仲巍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为优化小春花木犀草素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以小春花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小春花中天然产物木犀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并通过测定小春花提取物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为优化小春花木犀草素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以小春花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小春花中天然产物木犀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并通过测定小春花提取物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液料比25∶1(mL/g),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温度85℃,通过验证试验得到该条件下木犀草素提取量为4.88 mg/g。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小春花提取物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14.9、78.6、80.2 mg/L,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优化的小春花中木犀草素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春花 木犀草素 超声辅助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的肺毒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皇斌 熊闽 +3 位作者 黄莎莎 黄丽端 许秋凤 陈淑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0-886,共7页
纳米氧化锌具有多项优异性能,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日常接触中,纳米氧化锌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残留在组织器官中。吸入是纳米氧化锌进入人体并在肺部沉积的一条重要途径,肺部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后将引发一系列毒效应。纳米氧化... 纳米氧化锌具有多项优异性能,已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日常接触中,纳米氧化锌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残留在组织器官中。吸入是纳米氧化锌进入人体并在肺部沉积的一条重要途径,肺部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后将引发一系列毒效应。纳米氧化锌导致肺毒性的机制与Zn^(2+)释放、氧化应激、DNA损伤、自噬、炎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异常等有关。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锌的肺毒性作用及机制,并总结防治策略,可为安全使用纳米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防治纳米毒性提供潜在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肺毒性 呼吸暴露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内脏脂类提取、组成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永昌 潘南 +5 位作者 张伯超 吴靖娜 刘淑集 陈晓婷 蔡水淋 刘智禹 《渔业研究》 2022年第3期242-248,共7页
为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内脏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对鲍内脏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石油醚和乙醇为提取剂,进行索氏法提取鲍内脏脂类,开展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营养评价。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内脏蛋白质(13.90%)、脂肪(5.8... 为研究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内脏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对鲍内脏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石油醚和乙醇为提取剂,进行索氏法提取鲍内脏脂类,开展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营养评价。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内脏蛋白质(13.90%)、脂肪(5.88%)的含量较高;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的脂类得率分别为1.18%和1.89%;鲍内脏脂肪酸均以C16∶0、C20∶5n-3(EPA)、C18∶1n-9和C20∶4n-6(ARA)为主,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均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石油醚提取法获得的鲍内脏脂肪酸n-3 PUFA占总脂肪酸的18.45%,显著高于乙醇提取法(15.17%);脂肪酸营养评价表明石油醚提取的鲍内脏脂肪酸具有更好的降血脂、软化血管、抑制冠心病和抵抗血栓形成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皱纹盘鲍内脏的营养评价及其产品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内脏 脂类 脂肪酸 提取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端非催化结构域对微泡菌ALW1褐藻胶裂解酶AlgL7酶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小艺 李鹤宾 +4 位作者 陈艳红 姜泽东 倪辉 李清彪 朱艳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9-176,共8页
为了明确非催化结构域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和F5/8 C型结构域对褐藻胶裂解酶AlgL7酶学性质的影响,构建并表征了全长酶AlgL7和两个截短酶CD1(催化结构域)和CD2(包含F5/8 C型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结果表... 为了明确非催化结构域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和F5/8 C型结构域对褐藻胶裂解酶AlgL7酶学性质的影响,构建并表征了全长酶AlgL7和两个截短酶CD1(催化结构域)和CD2(包含F5/8 C型结构域和催化结构域)。结果表明,与全长AlgL7相比,截短酶CD2表现出更高的比活力、热稳定性和K_(m)值,以及更高的最大反应速率(V_(max)值),表明CBM结构域在保持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V_(max)值。与截短酶CD1相比,CD2表现出更高的比活力、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最大反应速率和Km值,表明F5/8 C型结构域有利于提高酶的催化活性、最适反应温度、热稳定性和最大反应速率,但降低了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以海藻酸钠为底物,截短酶CD2的比活力为183.9 U/mg,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分别为40℃和7.0,K_(m)值和V_(max)值分别为39.80 mg/mL和2000 U/mg,酶解产物主要为褐藻胶寡糖二糖和三糖。本研究促进了非催化结构域与褐藻胶裂解酶性质的构效关系研究,为利用非催化结构域改善褐藻胶裂解酶的催化性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 F5/8 C型结构域 酶学性质 酶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佃贵基于“浊毒理论”从五脏论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经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国清 郭建生 +5 位作者 刘小发 单宝枝 向云亚 范怀玲 李绵绵 李佃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908-1911,共4页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属于中医口糜范畴,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疾病表现有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属于中医口糜范畴,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疾病表现有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认为口糜病位虽在脾胃,但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联,主要病理因素为浊毒,由于外感浊邪或浊毒蕴久,蒸腾上炎,导致该病发生,故临证时重视浊毒之因,以化浊解毒为治疗要则,临床辨证分为“浊毒在心,心火炽热”“浊毒在脾,胃火炽盛”“浊毒在肝,肝火上炎”“浊毒在肺,火热内郁”“浊毒在肾,相火伤阴”5种证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国医大师 名家经验 浊毒理论 五脏论治 @李佃贵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乙酰泽泻醇B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伟云 刘华欣 +1 位作者 王青 陈全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23-乙酰泽泻醇B是否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能。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烟酰胺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罗格列酮或23-乙酰泽泻醇B 3周后,测定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值,次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采用葡萄糖荧光示踪... 目的探讨23-乙酰泽泻醇B是否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能。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烟酰胺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灌胃罗格列酮或23-乙酰泽泻醇B 3周后,测定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值,次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采用葡萄糖荧光示踪剂,测定23-乙酰泽泻醇B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测定其对分化的影响。结果分别每天灌胃阳性药罗格列酮10 mg·kg^(-1)、23-乙酰泽泻醇B(5、10、2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3周后,降低了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值,一定程度改善OGTT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在30 mmol·L^(-1)高糖条件下,23-乙酰泽泻醇B促进了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吸收;23-乙酰泽泻醇B(1、10μmol·L^(-1))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结论 23-乙酰泽泻醇B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促进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但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乙酰泽泻醇B 2型糖尿病 2-NBDG吸收 血糖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泽泻烯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伟云 王明军 +2 位作者 刘华欣 王青 陈全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40-1244,共5页
目的探索环氧泽泻烯的降血糖活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与烟酰胺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与烟酰胺后的d 21测定血糖,d 22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罗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每天按小鼠体重以10 mg·kg^-1剂量... 目的探索环氧泽泻烯的降血糖活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与烟酰胺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与烟酰胺后的d 21测定血糖,d 22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罗格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每天按小鼠体重以10 mg·kg^-1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周;环氧泽泻烯不同剂量组每天分别按小鼠体重以5、10、20 mg·kg^-1剂量灌胃给药,连续3周。此外,采用油红O染色法探索了0.5、1μmol·L^-1环氧泽泻烯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环氧泽泻烯不仅使2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下降,而且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也表现出降低血糖的趋势。在0.5、1μmol·L^-1浓度下,环氧泽泻烯促进了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结论环氧泽泻烯可能具有降血糖活性,加速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泽泻烯 降血糖作用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型糖尿病小鼠 3T3-L1前脂肪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芳香基硫酸酯酶突变文库热稳定性提高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超超 王新侠 +3 位作者 李鹤宾 倪辉 肖安风 朱艳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3,共6页
利用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引入随机诱变,构建一个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芳香基硫酸酯酶突变体库。经过筛选,获得一个芳香基硫酸酯酶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株4-153。序列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有2个氨基酸替换,包括D84A和H260L。... 利用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引入随机诱变,构建一个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芳香基硫酸酯酶突变体库。经过筛选,获得一个芳香基硫酸酯酶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株4-153。序列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有2个氨基酸替换,包括D84A和H260L。以对硝基苯硫酸钾为底物,突变酶4-153(M4-153)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45、50、55、60℃处理30 min后,M4-153分别保留85%、83%、48%和13%的残留酶活力。野生型酶(WT)在45、50、55、60℃处理30 min后,分别保留79%、68%、21%和1%的残留酶活力。M4-153与WT相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M4-153的最适反应pH值为8.0,在pH 5.0~9.0范围内保持稳定。EDTA对突变酶的抑制作用表明,金属离子在突变酶的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4-153对一些洗涤剂,包括Triton X-100、Tween 20、Tween 80和Chaps,有好的耐受性。M4-153对龙须菜粗多糖硫酸基团的脱硫率为7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基硫酸酯酶 易错聚合酶链式反应 热稳定性提高 突变体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洋放线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真亭 叶子坚 +3 位作者 庄玲萍 许莉 张岗 强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9-566,共8页
为发掘天然抗菌物质新资源,从海洋放线菌库中筛选到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96 h,其发酵液抑... 为发掘天然抗菌物质新资源,从海洋放线菌库中筛选到一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唐德链霉菌(Streptomyces tendae)。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该菌株在2216E液体培养基中28℃摇瓶培养96 h,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通过抗菌活性示踪和多级色谱方法对该菌株所产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采用NMR和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的两个抗菌活性化合物分别为2-Hydroxy-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和3-Prop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均为环二肽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抗菌活性 环二肽 天然产物 唐德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远程控制的安全化学反应装置的创新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启凰 林聪炜 +1 位作者 叶廷秀 陈仲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7-1269,1273,共4页
主要研究探讨了在以互联网+为背景下,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针对当前化学类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创新设计并研究一种远程控制化学反应装置,并应用于各化学类实验室,为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 化学类实验室 安全化学反应装置 创新设计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类中药材油脂过氧化值的荧光半定量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廷秀 罗红元 +3 位作者 范晓萱 米燕 余亚选 陈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8-1193,共6页
该文基于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9-十八烯基碘化胺(OAm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OAmI中的碘离子易与铯铅溴钙钛矿纳米晶(CsPbBr3 NCs)中的溴离子发生卤素交换并引起CsPbBr3 NCs荧光发射波长及荧光颜色改变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发射波长... 该文基于油脂中的过氧化物与9-十八烯基碘化胺(OAm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及OAmI中的碘离子易与铯铅溴钙钛矿纳米晶(CsPbBr3 NCs)中的溴离子发生卤素交换并引起CsPbBr3 NCs荧光发射波长及荧光颜色改变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发射波长移动检测富含油脂的种子类中药材过氧化值(PON)的方法,并根据钙钛矿纳米晶颜色变化初步制作了荧光半定量比色卡。结果表明,对比国家标准方法,该荧光发射波长移动法检测PON的相对误差在10%左右;通过颜色变化,可快速判断中药材油脂的氧化程度,实现苦杏仁、桃仁等种子类中药材油脂氧化程度的荧光半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类中药材 油脂氧化 过氧化值 荧光半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蒜多酚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婷 刘思师 +4 位作者 陈仲巍 曾颖 陈建福 陈雅欣 何若男 《特产研究》 2022年第4期81-89,95,共10页
本研究以黑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法探索超声功率、微波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对黑蒜果肉总多酚提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黑蒜果肉总酚提得率相对影响程度为料液比>时间>微波功率>乙醇体积... 本研究以黑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法探索超声功率、微波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对黑蒜果肉总多酚提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黑蒜果肉总酚提得率相对影响程度为料液比>时间>微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且乙醇水平分数51.5%、微波功率330 W、萃取时间为11.8 min、液料比43:1(L/g)为最佳提取条件,此时黑蒜果肉多酚提得率为8.66 mg/g,与预测值基本符合。并取鲜大蒜为对照,对其进行抗氧化测定,结果表明黑蒜果肉的抗氧化性远高于大蒜,最高可达9倍,为黑蒜这一新型食品研究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超声波协同 黑蒜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金橘中金橘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华花 王晓莹 +1 位作者 吕诗诗 黄鸣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0,共4页
以金橘为原料,研究金橘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金橘苷的提取工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金橘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金橘苷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90%、料液比1∶50 (g/mL)、提取时间30 min、提... 以金橘为原料,研究金橘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金橘苷的提取工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金橘苷的含量。结果表明:金橘苷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90%、料液比1∶50 (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25℃,在此条件下金橘中金橘苷提取率达到1.451 1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橘 金橘苷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耐药及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祝珊珊 秦飞 +4 位作者 陈仲巍 毕丽伟 陈丹 许莉 郑晓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32-1536,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afenib,So)对肝细胞癌HepG2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索拉菲尼作用HepG2细胞,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晶紫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So剂量依赖地降低HepG...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Sorafenib,So)对肝细胞癌HepG2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索拉菲尼作用HepG2细胞,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晶紫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So剂量依赖地降低HepG2细胞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显示So可上调PTEN、Bax蛋白表达,抑制磷酸化AKT、Bcl-2的蛋白以及耐药基因ABCC2和ABCG2蛋白的表达。结论So抑制HepG2细胞存活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So促进肝癌细胞PTEN以及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以及p-AKT和耐药基因ABCC2、ABCG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索拉菲尼 细胞增殖 PTEN 细胞凋亡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黑枸杞叶多酚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若男 刘思师 +4 位作者 吴婷 曾颖 陈建福 陈雅欣 陈仲巍 《特产研究》 2022年第4期19-26,38,共9页
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黑枸杞叶中总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性进行分析测定。分别探索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黑枸杞叶总多酚提得率的影响,并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 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黑枸杞叶中总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性进行分析测定。分别探索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微波功率和液料比对黑枸杞叶总多酚提得率的影响,并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20:1(mL/g)、微波功率190 W、萃取时间为11.6 min、超声功率380 W。最优条件下黑枸杞叶多酚提得率为6.02 mg/g,与预测值基本符合。抗氧化实验表明黑枸杞叶提取物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且其活性强于红枸杞叶。该试验结果可为黑枸杞叶变废为宝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超声波协同 黑枸杞叶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山海绵水溶性活性产物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
20
作者 贺腾飞 罗联忠 +2 位作者 陈军 王德祥 丁少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6-509,共4页
海绵拥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产物,以叶片山海绵(Mycale phyllophila)为材料,建立了以DA201-C大孔吸附树脂为核心的从水提液中提取活性产物的方法.以Lowry法跟踪得率,此方法对小分子肽类的回收率约为57%;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肽类,约占89%.细... 海绵拥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产物,以叶片山海绵(Mycale phyllophila)为材料,建立了以DA201-C大孔吸附树脂为核心的从水提液中提取活性产物的方法.以Lowry法跟踪得率,此方法对小分子肽类的回收率约为57%;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肽类,约占89%.细胞活性检测表明粗提物对C6神经胶质瘤细胞、A2780-CP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和HepG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工作为深入研究叶片山海绵水溶性活性产物中的抗肿瘤组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大孔吸附树脂 肽类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