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成骨诱导体系对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
1
作者 管馨 陈安琪 +4 位作者 赖颖真 吴勇敏 翁鑫泽 王伟新 雷奕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明确前成骨细胞MC3T3-E1最佳体外成骨诱导体系。方法:构建不同成骨诱导体系,分别为A组地塞米松0.1μmol/L、抗坏血酸5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B组地塞米松0.01μmol/L、抗坏血酸5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C组地... 目的:明确前成骨细胞MC3T3-E1最佳体外成骨诱导体系。方法:构建不同成骨诱导体系,分别为A组地塞米松0.1μmol/L、抗坏血酸5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B组地塞米松0.01μmol/L、抗坏血酸5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C组地塞米松1μmol/L、抗坏血酸5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D组抗坏血酸5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E组抗坏血酸100μg/mL及β-甘油磷酸钠5 mmol/L。对MC3T3-E1进行为期7 d、14 d的体外成骨诱导,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对在不同成骨诱导体系作用下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RT-q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ALP、Runx2、COL-1、OCN、OPN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成骨诱导体系的诱导性能。结果:B、D和E组茜素红定量最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7 d的RT-qPCR结果显示C组ALP、Runx2、COL-1的基因表达量最高(P<0.05)。诱导14 d的RT-qPCR结果显示:OCND组表达最高(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抗坏血酸的浓度均对MC3T3-E1的成骨分化产生影响,C组1μmol/L地塞米松、50μg/mL抗坏血酸与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早期成骨更佳,选择其作为早期成骨验证,D组50μg/mL抗坏血酸与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晚期成骨更佳,但综合考虑,建议B组0.01μmol/L地塞米松、50μg/mL抗坏血酸与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成骨诱导体系用于MC3T3-E1体外晚期成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3T3-E1 成骨分化 诱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0-连环蛋白介导钙黏蛋白转换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钟 张美 徐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索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钙黏蛋白转换中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 GFP-V-RS-P120ctn sh RNA转染OSCC细胞株TSCC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目的探索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钙黏蛋白转换中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 GFP-V-RS-P120ctn sh RNA转染OSCC细胞株TSCC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120ctn、E-钙黏蛋白(E-cad)和N-钙黏蛋白(N-cad)的m 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及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质粒p GFP-V-RSP120ctn sh RNA转染TSCCA细胞后,P120ctn表达明显降低,E-cad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而N-cad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OSCC中P120ctn可能通过介导钙黏蛋白转换来调节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 钙黏蛋白转换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0_(ctn)基因沉默及过表达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钟 纪晴 郑晓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利用舌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细胞系HN4和HN12,通过沉默和过表达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_(ctn))基因,观察P120ctn的表达对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表达和口腔鳞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GFP-V-RS-P120ct... 目的:利用舌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细胞系HN4和HN12,通过沉默和过表达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_(ctn))基因,观察P120ctn的表达对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表达和口腔鳞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GFP-V-RS-P120ctn shRNA转染P120ctn高表达的HN4细胞,使HN4中P120ctn的表达显著降低,采用质粒pCMV6-AC-GFP-P120_(ctn)转染HN12,使HN12过表达P120_(ctn),进行P120_(ctn)和E-cad m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并通过Transwell细胞迁移及侵袭试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用质粒转染HN4细胞后发现,随着P120ctn表达的显著降低,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反之,HN12细胞被转染后发现,过表达P120_(ctn)的HN12细胞E-cad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OSCC细胞系中P120ctn的表达与E-cad相关,可能参与了细胞粘附的调控,进而在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 E-钙黏蛋白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激活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钟 郑晓丹 徐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利用舌癌细胞系HN12探索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CMV6-AC-GFP-P120^(ctn)转染HN12细胞,使HN12过表达P120-连环蛋白(P120-c... 目的:利用舌癌细胞系HN12探索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采用质粒pCMV6-AC-GFP-P120^(ctn)转染HN12细胞,使HN12过表达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P120^(ctn)),再加入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激活剂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PMA处理前后PKC、P120^(ctn)、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及细胞迁移试验等方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当PKC被PMA活化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中P120ctn的表达显著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也随之降低,间质标记蛋白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PKC可能通过磷酸化调节P120^(ctn)的表达,参与细胞黏附的调控,促进EMT,在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连环蛋白(P120^ctn) 蛋白激酶C(PKC) 上皮-间质转化(EMT)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不同改性处理后修饰胶原对体外成骨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丹妮 黄艳玲 +1 位作者 赖颖真 尹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2-461,共10页
目的对纯钛表面分别进行碱蚀、碱蚀后硅烷化、碱蚀后多巴胺修饰等不同方式改性后在其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评价钛表面不同改性处理后胶原修饰的方案对细胞增殖黏附与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胶原蛋白通过交联剂作用附着于纯钛(Ti... 目的对纯钛表面分别进行碱蚀、碱蚀后硅烷化、碱蚀后多巴胺修饰等不同方式改性后在其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评价钛表面不同改性处理后胶原修饰的方案对细胞增殖黏附与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胶原蛋白通过交联剂作用附着于纯钛(Ti-C)、碱蚀钛片(Ti-Na-C)、碱蚀后硅烷化修饰钛片(Ti-A-C)及碱蚀后多巴胺修饰钛片表面(Ti-D-C),以纯钛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表面微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材料表面元素组成,表面接触角测量仪评估材料表面亲水性。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通过CCK-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检测评价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黏附与成骨分化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Ⅰ型胶原蛋白(COL-1)、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SEM与XPS结果表明胶原已成功修饰于钛片表面,Ti-Na-C组有较厚的胶原纤维层覆盖。表面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除了Ti-Na-C组与Ti-Na组的接触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胶原修饰后的材料表面具有更好的亲水性。CCK-8结果显示各组材料均无明显细胞毒性,胶原修饰后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增殖高于相应的未经胶原修饰材料;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可见,胶原修饰后材料表面细胞铺展面积更大;ALP染色与茜素红染色结果均提示,Ti-Na-C组体外成骨效果最佳,茜素红定量结果显示Ti-Na-C组吸光度值最高;RT-qPCR检测结果显示Ti-Na-C组的OPN基因表达量最高。结论在碱蚀、碱蚀后硅烷化、碱蚀后多巴胺修饰等对钛表面进行不同改性处理后修饰胶原的方案中,钛表面经过碱蚀处理后直接修饰胶原的方法最有利于MC3T3-E1黏附铺展、增殖与成骨分化,可作为胶原修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成骨细胞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或聚多巴胺修饰的聚己内酯电纺膜对MC3T3-E1细胞生物学行为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泽宇 林彦吟 +1 位作者 王鸿 赖颖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7,共9页
目的:比较明胶(Gel)和聚多巴胺(PDA)分别修饰聚己内酯(PCL)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和成骨功能的差异。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CL电纺膜,化学自组装技术于PCL表面分别修饰Gel、PDA,记为G/PCL和D/PC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 目的:比较明胶(Gel)和聚多巴胺(PDA)分别修饰聚己内酯(PCL)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和成骨功能的差异。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CL电纺膜,化学自组装技术于PCL表面分别修饰Gel、PDA,记为G/PCL和D/PC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测量仪等测定表征电纺膜的理化性能。通过SEM,免疫荧光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2种材料上的黏附形态,CCK-8试剂法检测细胞1、3、5 d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基因表达水平。结果:D/PCL膜表面有PDA颗粒涂覆层,FTIR和XPS显示Gel与PDA的特征峰,接触角测量G/PCL和D/PCL未见明显液滴。G/PCL组细胞密度较高,黏附形态好,伪足明显。细胞增殖结果显示G/PCL组最高(P<0.05)。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中D/PCL组的颜色深于其余2组。qRT-PCR结果显示D/PCL组ALP、COL-1、RUNX2、OCN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较其余两组明显提高。结论:Gel和PDA修饰均可提升PCL支架的细胞黏附、增殖和成骨性能,Gel修饰提升增殖作用更明显,PDA修饰提升成骨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 明胶 聚多巴胺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纤维桩并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1例
7
作者 徐宇琛 尹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探讨采用数字化导板去除折断纤维桩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1例左上侧切牙纤维桩折断后采用定制车针及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完成根管再治疗后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 探讨采用数字化导板去除折断纤维桩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1例左上侧切牙纤维桩折断后采用定制车针及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完成根管再治疗后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氧化锆全冠修复,并采用T-ScanⅢ系统进行咬合测试,为纤维桩折断后行二次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定制车针 一体化纤维桩核 咬合测试 T-Scan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核苷二磷酸X水解酶21(NUDT21)通过阻断P53/CDK2/Rb通路抑制HCT-116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珍 豆梁丁 +8 位作者 王蕾 刘榕 罗光平 林默 邓子峰 沈颖 傅芷宁 彭书海 张永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核苷二磷酸X水解酶21(NUDT21)对HCT-116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Gibson组装法构建NUDT21过表达质粒。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53、细胞周... 目的探讨过表达核苷二磷酸X水解酶21(NUDT21)对HCT-116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Gibson组装法构建NUDT21过表达质粒。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5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的蛋白水平,以及第780位丝氨酸磷酸化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Ser780)和p-Rb-Ser608的蛋白水平。结果测序结果提示NUDT21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HCT-116细胞转染NUDT21过表达质粒后,其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明显升高。过表达NUDT21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过表达NUDT21后,CDK2、p-Rb-Ser608与p-Rb-Ser780蛋白表达量降低,P53蛋白水平增高。结论过表达NUDT21通过阻断P53/CDK2/Rb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二磷酸X水解酶21(NUDT21) HCT-116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d-On叠氮桥联的混合价Co(Ⅱ/Ⅲ)和一维Cu(Ⅱ)链-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田菊梅 张景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6-444,共9页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ⅡCo_4~Ⅲ(salhn)_4(N_3)_6(CH_3OH)_2(H_2O)_2]·4CH_3OH·2H_2O(1)和[Cu_2(salhn)(N_3)_2]_n(2)(H_2salhn=N,N′-bis(salicylidene)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Ⅱ... 合成了2个化合物[Co~ⅡCo_4~Ⅲ(salhn)_4(N_3)_6(CH_3OH)_2(H_2O)_2]·4CH_3OH·2H_2O(1)和[Cu_2(salhn)(N_3)_2]_n(2)(H_2salhn=N,N′-bis(salicylidene)hydrazin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1是一个五核的[Co~ⅡCo_4~Ⅲ]钴簇,而化合物2是一个具有结构单元为[Cu_2(salhn)(N_3)_2]的一维链结构。2个化合物中叠氮均具有end-on(EO,μ-1,1)的配位模式。化合物1和2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它们都具有反铁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叠氮 反铁磁性 晶体结构 桥联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牙科手机与涡轮气动牙科手机在贴面预备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骆碧珠 陈映铭 +3 位作者 尹路 徐秋生 杨常委 梁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目的:使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与不同转速下的电动高速牙科手机分别对离体牙进行牙体预备,分别比较其预备后的表面粗糙度、贴面修复后的微渗漏程度及抗折力。方法:选取新鲜拔除完整无龋坏的前磨牙60颗,按预备方式分为4组(n=15):涡轮气动牙... 目的:使用高速涡轮牙科手机与不同转速下的电动高速牙科手机分别对离体牙进行牙体预备,分别比较其预备后的表面粗糙度、贴面修复后的微渗漏程度及抗折力。方法:选取新鲜拔除完整无龋坏的前磨牙60颗,按预备方式分为4组(n=15):涡轮气动牙科手机(A组)与200000 r/min(B组)、50000 r/min(C组)和20000 r/min(D组)的电动牙科手机对离体牙进行预备,预备后组内随机选取试件进行3组(n=5)检测:采用白光干涉仪测量表面粗糙度;用树脂水门汀粘接贴面后进行老化试验,在显微镜下观察贴面中线纵截面的微渗漏情况;以及应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抗折力。结果:采用不同牙科手机及不同转速电动牙科手机进行牙体预备:直接观察预备体表面粗糙度,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贴面粘接后进行抗折力测试4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化循环后微渗漏深度四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0万转速下的电动手机预备后的贴面平均微渗漏程度最小。而预备体表面粗糙度和贴面抗折力不受手机类型及转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高速牙科手机 高速涡轮牙科手机 贴面 粗糙度 微渗漏 抗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六核三价铁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英文)
11
作者 田菊梅 崔正 张景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5-1630,共6页
选择3种不同尺寸含氮配体(哌嗪、咪唑和三氮唑)与三羟甲基丙烷(H3tmp)和Fe Cl3采用溶剂热反应合成3例六核Fe髥合物:(C5H14N2)[Fe6(μ6-O)Cl6(tmp)4]·2H2O·CH3OH(1)、(C3H5N2)2[Fe6(μ6-O)Cl6(tmp)4](2)和(C4H8N3)3(C2H4N3)[Fe... 选择3种不同尺寸含氮配体(哌嗪、咪唑和三氮唑)与三羟甲基丙烷(H3tmp)和Fe Cl3采用溶剂热反应合成3例六核Fe髥合物:(C5H14N2)[Fe6(μ6-O)Cl6(tmp)4]·2H2O·CH3OH(1)、(C3H5N2)2[Fe6(μ6-O)Cl6(tmp)4](2)和(C4H8N3)3(C2H4N3)[Fe12(μ6-O)2Cl12(tmp)8]·3CH3OH(3),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三元醇配体有利于合成高核金属簇。3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阴离子簇[Fe6(μ6-O)Cl6(tmp)4]2-。通过晶体学参数,元素分析,红外等手段证实,在化合物1和3的体系中,氮杂环配体经历了N-和C-烷基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核铁簇 晶体结构 抗衡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修饰的类骨单位钛表面对巨噬细胞破骨分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鸿 吴清霖 +1 位作者 赖颖真 蔡艺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模拟天然骨单位进行同心圆结构的设计,并修饰氧化石墨烯(GO),探究新的仿生微纳米结构表面对巨噬细胞RAW264.7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光滑钛片组(SS)、微沟槽组(CMS)和微沟槽表面修饰GO组(GO-CM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目的本研究通过模拟天然骨单位进行同心圆结构的设计,并修饰氧化石墨烯(GO),探究新的仿生微纳米结构表面对巨噬细胞RAW264.7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光滑钛片组(SS)、微沟槽组(CMS)和微沟槽表面修饰GO组(GO-CM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研究材料表面的理化性能,通过细胞活性检测、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修饰后的材料表面对RAW264.7的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免疫荧光染色、TRAP定量检测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研究其对巨噬细胞破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巨噬细胞沿着微沟槽排列成同心圆状,修饰GO后,材料表面含氧基团增多,亲水性增加。GO-CMS组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体积小,数量少,TRAP表达量最少,TRAP单位酶活性也最低。GO-CMS组虽然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但破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低于S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心圆微沟槽限制了破骨细胞的融合及封闭区的形成,GO修饰类骨单位同心圆微沟槽抑制了巨噬细胞RAW264.7的破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骨单位 同心圆微沟槽 氧化石墨烯 巨噬细胞 破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壳聚糖金纳米粒子为载体构建Ch- GNPs/β6复合物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夏薇 赖颖真 许铭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1-463,共3页
通过凝聚过程形成Ch-GNPs,以其为载体,搭载整合素β6质粒,形成Ch-GNPs/β6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复合物的性状。进一步通过电泳、WB和X-gal实验检测复合物的结合力及对MC3T3-E1细胞的转染能力。结果表... 通过凝聚过程形成Ch-GNPs,以其为载体,搭载整合素β6质粒,形成Ch-GNPs/β6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复合物的性状。进一步通过电泳、WB和X-gal实验检测复合物的结合力及对MC3T3-E1细胞的转染能力。结果表明Ch-GNPs/β6复合物性状稳定并能有效在MC3T3-E1细胞中进行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金纳米粒子 整合素ΑVΒ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Yag激光拆除3种材质[牙合]贴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建宇 洪菲菲 +4 位作者 何良航 温玮 雷贤林 张志升 尹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 目的 本实验采用Er:Yag激光对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牙合]贴面进行体外照射去粘接,通过分析比较Er:Yag激光对于[牙合]贴面、牙体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为激光无创拆除[牙合]贴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正畸下颌前磨牙,标准化牙体预备后制作3种不同厚度(1.0、1.5、2.0 mm)和不同材质(Vita琥珀瓷、Vita MarkⅡ、润瓷)[牙合]贴面进行粘接,1周后使用Er:Yag激光(2.5、3.5 W)照射[牙合]贴面并记录时间。扫描电镜(SEM)观察去除后的微观形态。结果 润瓷[牙合]贴面经2.5或3.5 W Er:Yag激光长时间(>20 min)照射后仍无法取下;2.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1.0 mm Vita琥珀瓷组(96.0 s±16.0 s)大于1.0 mm Vita MarkⅡ组(84.5 s±19.5s)(P<0.05);1.5mm Vita琥珀瓷组(246.5s±13.5s)大于1.5mm VitaMarkⅡ组(170.0s±14.0s)(P<0.05);3.5 W Er:Yag激光去除粘接时间:2.0 mm Vita琥珀瓷组(381.0 s±24.0 s)大于2.0 mm Vita MarkⅡ组(341.5 s±26.5 s)。结论 同种材质、相同厚度情况下:激光功率越大,拆除时间越短,当功率较小时,可能导致[牙合]贴面无法拆除。相同厚度、相同功率情况下:激光穿透瓷块到达粘接层可能对瓷块结构产生影响。同种材料、相同功率情况下:瓷块厚度越厚,拆除所需时间越长,所需功率越高。激光无法直接拆除树脂类[牙合]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牙合]贴面 去粘接 树脂基陶瓷 玻璃陶瓷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化合物[Co(L/D-thr)_3]·4.5H_2O的合成、结构以及圆二色性(英文)
15
作者 田菊梅 张景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合成了2个基于手性配体L-和D-苏氨酸(L/D-thr)的Co髥配合物的对应异构体[Co(L-thr)3]·4.5H2O(L-1)和[Co(L-thr)3]·4.5H2O(D-1),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热重、紫外可见光谱以及CD谱性质研究。晶体结构分析表... 合成了2个基于手性配体L-和D-苏氨酸(L/D-thr)的Co髥配合物的对应异构体[Co(L-thr)3]·4.5H2O(L-1)和[Co(L-thr)3]·4.5H2O(D-1),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热重、紫外可见光谱以及CD谱性质研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分别结晶在四方晶系P4_32_12和P4_12_12手性空间群。固体CD谱测试进一步证实2个化合物具有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二色 手性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