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凤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氨基酸和锌,在许多地区颇受欢迎,是公认的保健蔬菜,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平台对白凤菜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与生化提取、q RT-PCR结果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白凤菜...白凤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氨基酸和锌,在许多地区颇受欢迎,是公认的保健蔬菜,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平台对白凤菜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与生化提取、q RT-PCR结果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白凤菜一年生长期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半年生长期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转录组结果则显示在一年生长期叶片中,与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中共有10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利用qRT-PCR深入挖掘在总黄酮上调表达路径中的关键基因,发现一年生长期叶片中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花青素合成酶(LDOX/ANS)与类黄酮-3’-羟化酶(F3'H)呈显著上调表达。综上,生化提取与转录组数据均显示,一年生长期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高于半年期叶片,且LDOX/ANS与F3'H在其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白凤菜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为白凤菜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调控、品质改良、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的CT特征,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CT资料,其中AFP阴性组53例,AFP阳性组71例。比较两组CT表现,包括肿瘤发病部位、数量、大小、强...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的CT特征,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CT资料,其中AFP阴性组53例,AFP阳性组71例。比较两组CT表现,包括肿瘤发病部位、数量、大小、强化模式,是否有包膜、脉管瘤栓、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结果 AFP阴性组中,CT强化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21例(39.6%)、"慢进快出"32例(60.4%);肿瘤〈3 cm 20例(37.7%),3~5 cm 12例(22.6%),≥5 cm 21例(39.6%),合并肝硬化3例(5.7%),脉管瘤栓8例(15.1%);发生在肝右叶35例(66.0%),肝左叶14例(26.4%),肝左、右叶3例(5.7%),肝门部1例(1.9%);单发47例(88.7%),多发6例(11.3%);有包膜2例(3.8%),肝内转移1例(1.9%),淋巴结转移5例(9.4%),门静脉高压2例(3.8%),腹水2例(3.8%)。与AFP阳性HCC组比较,肿瘤大小、脉管瘤栓、肝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数量、强化模式、包膜、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门静脉高压、腹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阴性HCC强化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或"慢进快出",与AFP阳性HCC类似,但其肿瘤体积较小,较少合并肝硬化及脉管瘤栓。展开更多
文摘白凤菜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氨基酸和锌,在许多地区颇受欢迎,是公认的保健蔬菜,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平台对白凤菜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与生化提取、q RT-PCR结果进行交叉验证。结果发现白凤菜一年生长期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半年生长期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转录组结果则显示在一年生长期叶片中,与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中共有10个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利用qRT-PCR深入挖掘在总黄酮上调表达路径中的关键基因,发现一年生长期叶片中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花青素合成酶(LDOX/ANS)与类黄酮-3’-羟化酶(F3'H)呈显著上调表达。综上,生化提取与转录组数据均显示,一年生长期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高于半年期叶片,且LDOX/ANS与F3'H在其中起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白凤菜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为白凤菜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调控、品质改良、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依据。
文摘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HCC)的CT特征,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CT资料,其中AFP阴性组53例,AFP阳性组71例。比较两组CT表现,包括肿瘤发病部位、数量、大小、强化模式,是否有包膜、脉管瘤栓、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结果 AFP阴性组中,CT强化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21例(39.6%)、"慢进快出"32例(60.4%);肿瘤〈3 cm 20例(37.7%),3~5 cm 12例(22.6%),≥5 cm 21例(39.6%),合并肝硬化3例(5.7%),脉管瘤栓8例(15.1%);发生在肝右叶35例(66.0%),肝左叶14例(26.4%),肝左、右叶3例(5.7%),肝门部1例(1.9%);单发47例(88.7%),多发6例(11.3%);有包膜2例(3.8%),肝内转移1例(1.9%),淋巴结转移5例(9.4%),门静脉高压2例(3.8%),腹水2例(3.8%)。与AFP阳性HCC组比较,肿瘤大小、脉管瘤栓、肝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数量、强化模式、包膜、肝内转移、淋巴结转移、门静脉高压、腹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阴性HCC强化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或"慢进快出",与AFP阳性HCC类似,但其肿瘤体积较小,较少合并肝硬化及脉管瘤栓。